英语课堂应穿插中西文化差异教学.doc
英语课堂应穿插中西文化差异教学 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也是使用该语言的国家与地区民族文化一部分。它必然会烙上该民族政治,历史,文化,习俗等的印痕。因此,要掌握好英语,就要了解与之相关的背景,有意识吸收这个方面的知识,丰富的国情知识,可以增强对英语理解与使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影响学生交际,阅读理解的一大障碍便是学生对于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的缺乏。我觉得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有必要从教材或辅导资料中创设的一些情景,客套话,传统节日,处世态度,词汇及修辞手法为基础,将中英文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后再适当作结补充,以便学生意识到交际应注意灵活,得体地应用英语。在教学中,也要提醒学生注意英语文化背景,以便能够透彻、深刻、准确地理解英语。 那么,对中学生来说,有哪些英语文化背景要特别注意呢?现结合我多年的教学法实践,特作以下探讨。 一、日常生活用语 1、称呼的差异 中文对人的称呼,姓在前名在后,而英文则相反,是名在前姓在后,他们一般把 Miss,Mr,Ms 放在姓前称呼别人。另外还有几个头衔也可以加在姓前使用,见的有Professor(教授),Doctor(博士,丈夫),Nurse(护士),Captial(船长,陆军上尉,海军上校),President(总统)等。 在英文中,上述这些头衔除可以加在姓前使用外,也可单独使用,例如:Docter,please help me.但teacher(教师)Master(师傅)在英语中却不能这样使用,既不能说Good moring ,teacher也不能说Good moring,Teacher Wang而要说Good moring,Mr/Mrs/Miss wang 2、打招呼的差异 在英语中,跟熟人和朋友打招呼,常用下列用语:a,Hi b, Hello c,Good moring而汉语中见面打招呼却是“您吃饭了吗?”“你上哪儿去?”这两句客套话,在中文里无多深含义,而对西方人来说,你老问“吃饭了吗?”他们会误以为你要请他们吃饭。若问“你上哪儿去?”他们会认为你是在打听他们的私事,因而会产生不满情绪。另外,在商店、饭店、图书馆等场合,西方人常说的两句话是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应避免说想要点什么?直译为what do you want?3见面礼节的差异 中国人第一次见面通常是和对方握手,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而西方人通常只在首次见面互相介绍时握手(指正式场合),关系亲密的人之间见面通常是拥抱或吻脸颊;女子在被介绍时通常不握手。而当一男一女被介绍给对方时,则由女子决定是否握手。除了在正式场合,美国人说再见时几乎从不握手。而新西兰的土著居民毛利人见面时是碰鼻子。4,处世态度的差异中国人受到赞扬时往往是谦虚的态度,比如当一位外国人称赞某位中国学生英语说得好时,他往往会说“不,不,我英语说的不好。”但对西方人来说,否定或部分否定他们的赞扬,意味着你认为他的赞扬是虚假的,是在讨好听者,而高兴的接受赞扬是真诚的,值得的,首先要回答Thank you.美国人赞赏“自己动手”的精神。即使很有地位,很有钱的家庭一般也不雇佣人。把不依靠别人,自己动手,自我服务看作是光荣的事情。美国孩子相当独立,两三岁时就住自己的房间。十六岁就开始自己独立了。父母从不娇贯溺爱自己孩子,美国总统里根的儿子十六时到餐馆打工。5,表示谢意常用Thanks;It's very kind of you 6,表示歉意 a,未听清对方的话时 I beg your pardon?Parden?b,当损坏他人的财产,侵害了他人的权利,伤害了他的感情,对某人的不幸表示遗憾时,如踩了他人的脚,迟到,按错电话时常用Sorry,/I'm sorry.c如果发话者违反了社交规则,为了弥补礼节上的过失,如果问路或提一问题或打断别人谈话时,应说Excuse 二,风俗习惯 1,西方人拜会别人,一般要预约,打电话或写简信,并且要讲诚信,按时赴约。很多美国人不吸烟,不喝酒,也不愿意别人在他们的房间里这样做,当你准备带酒赴宴或点燃香烟之前,最明智的做法是先问一下。客人拜访时,会带来礼物,并经常主动提出帮忙。作为客人,你可以问问主人厨房里有什么事情可以帮忙。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姿态本身比实际行动更重要。 2,西方人在路上遇到熟人,朋友,一般不随便请人到家做客。 如果朋友一起吃饭,费用平摊,所谓AA制。在中国朋友一起吃饭,大家争先恐后买单,如果你不这样做,大家就认为你小家子气。3,西方人举行婚礼在基督教堂举行,新娘要穿着白色婚纱,象征着纯洁。中国传统婚礼是在家或酒店举行,新娘一般穿着红色衣服,一象征征幸福,吉祥,而红色在西方与“血”“死亡”产生联想。三,传统的节日 西方的传统节日很多,和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差异很大,现向大家介绍重要的几个: 1,情人节(2月14):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节日那天,小伙子们怀着真挚的感情,把求爱的瓦伦丁信片制成爱神丘比特弯弓塔箭形式的工艺品,以示心诚志坚。情侣们互赠礼物,如装饰品,成心形的高级巧克力糖果。许多大学,中学甚至举行情人舞会。2,复活节(3月20或22):复活节是每年春分月圆的第一个星期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复活的节日。3,万圣节(10月31) 万圣节是儿童的节日,儿童们彻夜纵情欢乐玩闹。他们戴上假面具来吓唬其他成年人,索要好吃的东西或玩具,并以此为快乐。感恩节(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的一个盛大节日。每到感恩节,美国人都要放假4天,停止工作,回家和亲人团聚,享受一年之中最讲究的一餐-感恩节晚餐。圣诞节(12月25日)圣诞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辰的重要节日,美国人把圣诞节看作是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从每年的12月24日延续到1月6日。但人们在圣诞节到来之前的一个月就互赠圣诞卡片等礼物,以表示祝贺。圣诞节时,街上个店铺的窗子用红绿色装饰起来。用松 、柏、杉等常青树做成的圣诞树到处可见,树上挂着五颜六色彩灯,各种礼品和彩花,树顶上还冠有闪闪发光的星星。在圣诞之夜,孩子们把袜子挂在壁炉上,第二天早晨,他们便可以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四,家庭美国家庭多属“核心家庭”,家庭成员只有三人到四人,父母和一个或两个子女同住。子女成年即独立,婚后组成新的家庭,不与父母同住。青年人恋爱、结婚完全属个人隐私,父母一般不干涉。青年人恋爱比较随便,随时都可以解除恋爱关系,并不受任何舆论的谴责。婚后夫妻双方权利平等,共同承担对家庭的责任。但妇女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仍然是低下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妇女一直在为争取妇女解放而斗争,她们要求就业机会均等,同工同酬。多数美国家庭已达小康水平。中等家庭年收入不少于3万美圆。一般家庭都有洗碗机、洗衣机、烘干机、电冰箱、电视、地毯和吸尘器等。百分之四十的已婚妇女参加工作。白人和黑人家庭收入相差悬殊,黑人家庭比白人家庭收入约低百分之四十。五,、社会问题美国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物质生活水平很高的国家。然而,在这个资本主义社会里却存在着诸多不可克服的社会问题。失业是对工人的严重威胁。在纽约市有人估计约有三万五千无家可归的人流落街头,其中有不少是“提袋女士”。暴力、抢劫案件屡屡放生。据联邦调查局的一份材料记载,1980年,在107所大学里发生过56439起抢劫与强奸案件。美国的离婚率占世界首位。1979年约有120万对夫妇离婚。美国社会出现了许多“单身家庭”,严重地损坏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核心家庭”给老年人带来孤独和痛苦。有些年轻人以吸毒、酗酒来减轻精神痛苦;还有些人搞“同性恋”,鼓吹“性解放”,想以此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美国黑人仍然受到社会的歧视。所有这些问题都来自资本主义制度,这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所无法解决的。 六、词汇 英语中有的词语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词,这类词大都含有丰富的国情知识,其中不少都有典故之处,用汉语思维方式很难把握其准确含义,尤其是一些专有名词,如:yellow book 很容易使初学者误认为“黄色书刊”“淫秽书刊”,而它的真实含义却是黄皮书,黄皮书指的是法国等政府或会议正式发表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这类文件或报告书的封面惯用黄颜色,故称黄皮书,这里的yellow与淫秽色情无关,仅表示封面的颜色。像我们所说的“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and three boys no boy.”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外国人就不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虽然英语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基本上都可以在汉语中找到对等或近似的表现手法,但由于两种文化的差异同时由于这些修辞手法经受了历史长期的考验,千锤百炼而成,因而不能按汉语习惯随便更动。如,同是比喻,汉语中的力大如牛,在英语中只能说as strong as a horse,再如Nothing ventnre nothing have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班门弄斧,What do you expect from a pig but grunt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在英语中,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现象比比皆是,以上叙述虽属管窥蠡测,但西方文化背景在其语言上留下的痕迹可见一斑。希望能引起广大师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视,有意识吸收这方面的知识,为今后正确得体地运用英语,准确、深刻地理解英文材料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