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让地理教学走向生活化.doc
让地理教学走向生活化摘 要:新课程的改革和新教材的实施,都要求有新的教学策略。本文就其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意义及其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地理课程改革 地理教学 生活化 著名的捷克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无论什么东西不可单因它在学校里有价值去学习,要因它在生活上有用才可学.这样一个学生学的知识,才不至于一出学校立刻就消失掉了。”他强调的是教育的实用性,教学必须与生活相结合。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指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一、 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1、地理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为了贯彻这一课程理念,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颁布或修订了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育是终身教育,是维持个人生活或人类生存的教育,是增强生活品质和生活品位的教育。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成为学校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主旋律。我国的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如何把这一全世界都强调的崭新理念融化到地理教学中去,将地理教学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其互动相融,揭示生活化地理的教育使命和教育信念,奏响主旋律,增强教学的生活化、真实性和亲和力,则成为地理新课程实施中令人关注的一个焦点,无疑也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探索的课题。2、地理教学生活化是新高考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高考的命题要求“有效体现高中新课改要求”。新课程倡导把学科知识融入生活主题之中,这一理念深刻影响着高考命题。在近几年地理学科考试中,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编制试题,关注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考查考生关注现实社会发展、关注科技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的意识及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明显的趋势。以高考选择题为例: 06年江苏卷第1题以“乘火车进拉萨”夏令营为命题情景,考察沿途的景观;07年宁夏卷第3、4题以集镇的周期性集市为材料;江苏卷第5、6题以太湖石命题;广东卷第1题考的是森林火灾的应对,第10题考沙漠中迷路时用什么定位;08年上海卷第13题以胡锦涛对日本的“暖春之旅”为情境;09年全国卷一第8题运大型设备的选线,江苏卷第1、2题以滴水叶尖现象作切入点说明新高考命题也趋向于体现生活和时代信息,所以我们的课堂绝对不能与生活和时代脱轨。二、 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实践证明:地理教学的生活化有助于学生重温生活,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将教学的目标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体验解决问题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地理的眼光审视周围环境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三、 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办法1、挖掘生活化的地理素材“生活中不缺乏地理,缺乏的是发现地理的眼睛。用地理的眼光看待生活,生活就会增添一抹色彩”。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衣食住行、生产生活、交通运输、气象气候、风景名胜等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一般情况下,社会生活中关注的新闻热点和重大事件、有趣的经历、国内外地理趣闻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生活趣事等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材料。例如,极地考察、中东战事与资源的关系;大小颠倒的孪生姐妹与日界线;“图瓦卢岛国的举国迁移”与全球气候变暖;“太空探测”与地球的宇宙环境;“房屋的窗户朝向”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各地民居特点”与降水的关系;“各国民族服装”与气候的关系;“地球上的伤疤东非大裂谷”、东南亚海啸、汶川和智利地震与板块构造学说;“南北方居民的饮食差异”与农业生产等等,都可以用来与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师平常有意识地积累这些素材,一有机会就与课堂内容相联系,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2、设计生活化的问题生活决定教学,而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使之真正成为教学。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探究式教学,不仅使教学生动,更能突破某些教学重点难点。在地理课程中,有一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教师单纯的讲解,往往显得很是枯燥,学生也较难真正做到理解掌握。若教师能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系列问题将学生已有的经验类比延伸、层层深入,便能使学生从具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入手,变枯燥为兴趣,便抽象为具体,就能较好地化解教学中的知识难点。高一必修一第一、第二章自然地理内容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若能突破难点,将对以后的学习、信心的确立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教学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设问:为什么朝霞、晚霞呈桔红色?为什么太阳未射进教室,而教室内仍然是亮的?交通信号灯规定"红灯"停“绿灯”行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再如:第一章地球运动的教学,我通过设问开学时和今天(十月份)日出和日落时间的差别及原因来激化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讲解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之间的关系;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及其应用时,我首先问家有太阳能热水器的同学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大约是多少?然后问教师宿舍楼顶的几台太阳能热水器(教室里看得见)哪台安装角度较为合理?理论依据是什么?学生激情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我讲解相关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第二章大气的运动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运动天气系统是重点和难点,通过“最热地方为何不在赤道”,我们这里这几天为什么天气变冷了?风向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为何南风送暖北风寒”,等生活化的问题,轻松突破难点。3、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活中有许多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布置让学生做调查的作业。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捕捉、收集地理信息,在问题情境中讨论、交流,变被动地接受已有的结论或结果为主动求知,激发学生在探究、研究过程中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观点。比如学习农业地域类型时,我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对学校周围地区(我校在郊区)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条件进行调查,对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今后农业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学旅游地理时,我布置学生利用放假时间,去了解张家界旅游开发的现状和问题,为张家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再将成果以小论文的形式交上来。学生热情很高,他们发现自己学的知识是真的可以用于现实生活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学实践使证明:地理即生活,生活即地理,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地理在生活中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地理、感受地理,将地理与生活融为一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才得以建立。正如一段格言所说:我听见了,都忘记了;我看过了,都记住了;我做过了,都理解了。事实也在不断告诉我们,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我们有理由也必须做到在学习内容上向生活渗透;学习空间上向生活拓展;在学习时间上向生活延伸;在学习形式上向生活贴近。地理教学生活化,是时代所需、教育所需!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