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文 范文【 精品】浅谈如何将数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doc
-
资源ID:4057464
资源大小:16.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论文 范文【 精品】浅谈如何将数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doc
浅谈如何将数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浅谈如何将数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 摘 要: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数学史对理解数学发展过程,促进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开发学生数学思维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将数学史有效融入中学数学课堂中,那么怎样将数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呢,本文介绍了中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渗透数学史的两种方式:讲解数学家的故事和在课堂上应用数学史中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史;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数学史的方式;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中的问题; 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作用,已经得到各国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应尽可能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的促进作用。那么在现行的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数学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本文按照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来具体谈谈怎样将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中。 1.导入新课 利用情境导入融入数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讲解一个难以理解的新知识以前,可以通过添加一个简短有趣的小故事引入这一问题。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知识时,首先引入棋盘上的麦粒这一故事:古代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宰相西萨。西萨向国王请求说:“陛下,我想要向你要一点粮食,然后将他们分给贫困的百姓。”国王高兴的同意了,西萨说:请您派人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子内放上一粒麦子,在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以此类推每一格内的数量比前一格增加一倍。陛下啊,把这些摆满棋盘上说有64格的麦粒都赏赐给您的仆人吧!我只要这些就够了。对于这样一个听上去微不足道的要求,国王和大臣们听了都暗自发笑,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算出西萨究竟要了多少麦粒吗,这一故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发积极地动脑动手思考,又可以提前让学生接触到数列的本质东西。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大有裨益。 再比如在学习对数以前,可以先介绍一下数学家John Napier精编了可供实用的对数表,对数的发明,解决了许多天文学的复杂计算问题,在计算器和计算机发明以前,它持久的用于测量,航海和其他数学分支中。在学习对数以前,加入对数发明不易的内容了解,能让学生更加珍惜这数学家的来之不易的成果,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努力。 2.学习新知。 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与之相关的古代数学家是怎样解决该数学问题的。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三国时期吴国数学家赵爽给出的证明: 赵爽的这个证明可谓别具匠心,极富创新意识。他用几何图形的截、割、拼、补来证明代数式之间的恒等关系,既具严密性,又具直观性,为中国古代以形证数、形数统一、代数和几何紧密结合、互不可分的独特风格树立了一个典范。以后的数学家大多继承了这一风格并且代有发展。例如稍后一点的刘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也是用的以形证数的方法,只是具体图形的分合移补略有不同而已。 通过介绍赵爽的证明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也能加深他们对勾股定理的认识。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再加上几种证明方法,一方面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如何证明勾股定理,开拓学生的思维。 3.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阶段对新知识的获得是必可可少的阶段,当然,在此阶段内可以适当融入求解数学史中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以后,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出几道古文数学题。 “隔墙听得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 七两分之多四两,九两分之少半斤。 (注:在古代一斤是十六两,半斤是八两) 教学时,师生共同理解古诗文:有几个客人在房间里分银子,每人分七两,最后多四两,每人分九两,最后少八两,问有几个人,有几两银子 我们可以将数学史中的一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列出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求解,这样学生在求解过程中能切身体会到古往今来的数学方法一脉相承,我们既可以学习数学家的思想,来思考现在所遇到的难题,又可以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古时候记录的一些问题。 4.布置作业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文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各种专题论述、人物介绍、学科进展等,开阔学生眼界,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继而进行自学,使学生终生受益。比如我们在学完数列这一部分内容后,可以给学生留下作业,回去查查什么是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有什么应用价值,什么是芝诺悖论“阿基里斯追龟问题”等等。 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并不是漫无目的,生搬硬套的强加进去的,而是经过精挑细选,仔细斟酌之后为授课所用,在进行数学史的讲解时,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既不可以随意编造,也不能无端拔高,更不能怀有狭隘的爱国心,要充分吸收来自世界的数学史,为教学所用,使中学数学课堂生动活泼,更加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卡茨,数学史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张楠,罗增儒.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思考J.数学教育通报2006,3 3 龚运勤,唐振球.架起数学史成为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桥梁J.数学教育通报2011.6 4 张小明,汪晓勤.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行动研究J.数学教育通报.2009.4 5 汪晓勤,HPM与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J.数学教育通报.2013.1 6 王艳,浅谈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教育功能J.科学时代.2013.5 7 葛含平,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对策J.百花园地.2011.4 8 田伟芳,将数学史融入数列课堂教学的实践J.2009.8 9 杨佩琼,Do it,use it将数学史隐性融入勾股定理教学的尝试J.2007.7 10 彭林,数学文化,课堂有你更精彩M.中小学数学(中学版)-分享文档,传播知识,赠人以花,手自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