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doc
-
资源ID:4057335
资源大小:157.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doc
附件3:2013年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项目名称:构建基于岗位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服务珠三角经济的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申 请 人:周科选 申请部门:经济管理学院(盖章) 联系电话:15918743854 传 真:15918743854 电子邮箱:2009zhoukexuan 部门网址: 教务处制二一三年九月一、简表项目简况项目名称构建基于岗位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服务珠三角经济的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申报项目类别A类项目 B类项目 C类项目起止年月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项目申请人姓名周科选性别男出生年月1983年10月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中级/教师最终学位/授予国家硕士/中国所在部门部门名称经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510091电话15918743854通讯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下塘西路1号主要教学工作简历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部门2010.09-2011.01国际贸易概论大一学生36经管学院2011.09-2012.01国际贸易概论大一学生54经管学院2012.02-2012.07国际贸易实务大一学生72经管学院2013.02-2013.07国际贸易实务大一学生72经管学院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2013.06主持校级课题后危机时代广州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及产业选择研究2012.09参与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成果三等奖2012.12“世格杯”首届全国外贸跟单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二等奖2013.06第二届全国POCIB外贸业务能力综合实训大赛优秀指导老师二等奖项目组总人数职称学位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1320051主要成员(不含申请者,除委托项目外,不能超过6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名周科选男1983中级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现状蔡国栋男1968副高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珠三角地区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吴娉娉女1984中级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构建与岗位能力、行业标准相衔接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探索曾靖女1987初级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李先鹏男1981初级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基于KASM模式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整合与教学实施途径陆改红女1984中级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与岗位能力、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推广与应用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表格不够,可自行拓展加页;但不得附其他无关材料。下同。自2008年以来,我国外贸遭遇突变,首先体现在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消费疲软,与此同时,国内面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受此影响,许多外贸企业用人需求延缓,但某些大型外贸企业却以年薪30万招聘外贸高级人材。这表明,一方面,目前应用型、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非常短缺;另一方面,我国懂外贸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材匮乏。目前高校培养的外贸人才普遍缺乏实际外贸经验,在实际工作中眼高手低,不能满足岗位需要。1.项目基于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问题2012年广东珠三角地区GDP高达43720.86亿元,对广东GDP的贡献率达79.2,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广东外向型经济明显。服务珠三角经济的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构建基于岗位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珠三角外贸人才的培养,特别对中山市外贸人才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珠三角外向型经济质量。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定位于应用型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主要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而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的十分重要的内容,是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以往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² 重理论,轻实践:比较注意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却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² 分散性,各自为政:不同专业课程的老师,往往会过于强调自己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这样不利于学生融合所学的专业知识。² 重外贸,轻内贸:学生普遍认为外贸较内贸更体面,这种认识是危险的,不利于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其实外贸往往较内贸交货期要求得更高,品质质量更加严格,也更加辛苦。² 重书面,轻口语: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英语要求是比较高的,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英语能力都不是很强,看一般的国际贸易英文资料可能问题不大,但是说一些国贸专业的英语或者在外贸公司,接听一些国外客户来的电话,学生就感觉很吃力。² 重出口,轻进口:一般教材大多是以出口合同的缔结、履行为纲进行编写的,很容易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误导学生,认为出口比进口重要。实际上,中国出口的多是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产品,利润很薄。我国进口的大部分是急需的生产资料、中间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等,不但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而且其贡献度比出口更大。自2010年以来,本专业做了一些前期尝试,联系了东莞辉煌贸易有限公司、新达经贸有限公司及中山美居雅灯饰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对口企业,进行了合作试点,学生化整为零,安排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发现:² 企业对外贸易是以业务员(接受订单)为中心组合成若干业务小组开展的,由于客户资料保密等因素,学生难以参与到业务中,坐冷板凳;² 合作关系主要依赖已毕业学生、教师朋友等关系建立,具有短期性,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管理机制;² 大多数企业的一次性接纳量有限(一般不超过4人),不同企业岗位很不均衡,学生岗位训练的同质性不够;² 相对分散的企业,化整为零的项岗,管理难度大、费用高。学生出入交通安全问题存在很大隐患。综上所述,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滞后于社会需求,人才培养不能与市场需求之间形成“弹性互动”,导致“最终产品”难以在就业市场上“畅销”。2.项目意义根据国家教育部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要求,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务必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于2008年增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及其就业的方向。根据教高200616号文,“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该项目针对珠三角地区外贸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基于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包括实践教学、学生创业、科研服务、技能培训、勤工俭学等多功能为一体,满足学校、企业、学生各方面需求。由此,基于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不仅要有自己的实验室模拟教学,更重要的是与实际外贸业务部门时常保持密切联系。(1)长效、创新的外贸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训运作机制探索通过挖掘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实训机制的互利基石,建立可以双赢或多赢机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前期试点在校内特定的区域内,以外贸业务工作室或企业对外贸易部的形式引进企业局部,建立以专兼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外贸易业务工作组,进行以企业产品为平台,对外贸易业务流程为主线的运作,建立相应的管理与运行机制。统一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工学结合训练。实现校企不同的发展目标。(2)校内实训有条件的“经营”,推动学生以专业为背景的创业探索通过引进企业的外贸业务主体流程,让企业直接在校内实训基地经营,融入创业元素,企业工作室“群”,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群体,形成校内特定区域的对外贸易职业氛围。学生通过工作组分工合作的真实“经营”,通过整个外贸业务流程的训练,逐步具备选择从进行从事外贸业务的能力,同时将企业人才的要求、企业运行的状态、技术进步趋势、市场演变的信息、企业文化等带到学校;为以外贸专业背景下的自主创业创造了条件。(3)实现全真工作环境,以外贸岗位能力、业务流程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学生在全真项目驱动的“经营性”工作室沿着外贸业务流程进行训练,避免了学生走出学校到不同企业化整为零“工学结合”的岗位工作内容不一致、工作量不均衡(训练的流程不全)、管理难度大、难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的矛盾。校内集中的经营性实训,以统一的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可以达到质与量的同一性和过程管理的可控性、评价的一致性。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流程组织,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评价等均可以真实外贸业务流程进行。(4)开展“三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基于岗位能力的实践课程体系开展“三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即“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经营合一”的校企合一基地,以及“教学与社会服务合一”的研发中心。(5)教师的“走出去,引进来”锻炼专职教师的实践技能,通过校企合作,专业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将承担企业的部分工作任务,开展国际贸易实际业务活动,这也极大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同时引入企业兼职人员做实训指导师,校外企业入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员工在基地开展日常业务活动,同时兼作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充实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提高实训指导水平。目前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在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与整体优化的研究上的文献还比较少。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将进一步充实和发展珠三角地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3.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经过调研和文献资料的查阅,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研究,从提出在理论课程中增加实践课时到提出确立以实践教学为主构建教学体系,从提出开展仿真国际贸易实训到提出开展全真国际贸易实训,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正朝着“工学结合”的方向发展。目前,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很少,仅有:1.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途径探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2. 基于岗位群的高职国贸专业链式课程体系构建,职业教育研究,2008/10。然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实践教学无论是文科专业还是理工科专业职业院校,侧重学生动手能力上的教学与实践一直都受重视,并各自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于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例如:北美地区CBE模式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德国著名的“双元制”模式,其核心是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而实践教学在企业完成。总体看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基于岗位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认识还停留在摸索的层面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比如在如何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于岗位能力的校内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如何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校内实训基地基于岗位能力的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合作等方面都还没有开展深入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国贸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对外贸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将围绕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于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等进行深入研究,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为珠三角地区经济服务的应用型高素质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门性人才。先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在进行走访、调研珠三角主要高职院校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设置整合的“三层次×四模块”基于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见表1)。表1:实践课程设置整合的“三层次×四模块”教学模式培养模式(KASM)教学过程(TSPC)实践教学模式(CTEG)K(knowledge,知识素养)T(Theory,理论)C(Cognitive,认知实习)A(ability,职业基础能力)S(Simulation,实操)T(Teaching,教学实习)S(skill,专业职业技能)P(Practice,实践)E(Enterprise,企业实习)M(Manage,管理能力)C(Case,案例)G(Graduation,毕业实习)从时间管理与目标管理来看,具体运用到大学3年的时间,“三层次×四模块”教学模式的时间进程表(表2)如下:表2:“三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时间进程表学期/教学模式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KASM教学模式K(knowledge,知识素养)贯穿大学三年A(ability,职业基础能力)S(skill,专业职业技能)M(Manage,管理能力)TSPC教学过程理论实操实践案例CTEG实践教学模式认知实习教学实习企业实习顶岗实习附:从本质上来说,三层次与四模块没有非常严格的时间界限区分,各地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环境与情况有所不同。其中,课题重点探索建立校内有利于企业业务拓展、学生真实项目训练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基地,将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模拟训练、实际业务操作及顶岗实习等全都纳入研究的范围。同时,为该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制定相应策略。借鉴美国的KAS模式,我们提出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KASM培养模式(见表3),根据外贸行业一线管理工作岗位的特征,按KASM培养模式分解如下表:表3:KASM培养模式分解表目标岗位职业能力K(知识素养)A(职业基础能力)S(专业职业技能)M(管理能力)经济管理、人文、艺术、自然科学、职业道德、身心沟通与协调能力、决策与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国际市场调研和策划、国贸业务操作、外贸单证与报关、外贸函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毕业生综合测评系统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²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现状² 珠三角地区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²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构建与岗位能力、行业标准相衔接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探索² 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² 基于KASM模式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整合与教学实施途径² 与岗位能力、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推广与应用(2)改革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服务珠三角经济,构建高职国贸专业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改变以往的“以纲为本”理念,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以岗为纲”,建立与实践教学模式相对应的考核体系,要以考核理论应用能力为主,突出基本技能的测试。建立、完善专业的各种实训基地的建设。大力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把理论的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通过实训使实践比例大的专业课程教学,变为一个连贯的实践操作,自始至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实践教学始终根植于当地社会的土壤。包括案例的选用、单证的选择,现场的见习参与尽量本地化。在教学中体现“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除了在教学方法上培养国际化意识,还须在教学中贯穿“英语”的使用和应用,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尝试采用阶段性递进的“双语教学”,努力使毕业的学生能较好地使用英语进行业务交流。对实践课程进行定位,按照课程实践时间安排与特点,可以分为表4几大部分:表4:实践课程内容定位表实践课程主要内容课程认知实践(校外参观)建立校外见习基地,通过参观方式,主要是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海关、检验检疫局、外管局、港务局等,了解该课程的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工作性质;课程教学实践(校内实训)包括校内模拟实训基地以及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以外贸业务工作室或企业外贸部的形式引进企业局部),建立以专兼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外贸易业务工作组,进行以企业产品为平台,对外贸易业务流程为主线的运作,建立相应的管理与运行机制。企业课程实践(企业实训)建立几个稳定的实践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便于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顶岗实习(综合实训)主要是学生自主实习、学校组织实习两种方式。主要依据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及老师的不定期抽查结果加以考核。根据实践课程内容的定位,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应包括实践教学、学生创业、科研服务、技能培训、勤工俭学等多功能为一体,满足学校、企业、学生各方面需求。开展“三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表5: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图校外见习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实践体系课程认知实践(校外参观)课程教学实践(校内实训)企业课程实践(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综合实训)校内模拟实训基地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相关企业、职能部门的支持校内模拟操作校外企业入驻毕业实习,基地实训、外贸公司管理制度,人才培养协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外贸局、中山海关、其他相关高职院校等等。相关训练室项目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学生创业中心勤工俭学基于岗位能力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的是建立多赢机制的校内实训基地,包括相关的训练室以及学生社团、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中心。建立有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体系,特别是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体系。(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课题主要解决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部门相脱节的矛盾,为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掌握实际业务操作的技能,让学生们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适应实际外贸业务部门的工作特性。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² 典型企业的选择与引进;² 以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为主线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建设课程开发;² 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管理、人才培养运行流程、管理制度、任务标准、实训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2. 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1)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围绕构建基于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创建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体系,推进“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改革。² 分工协作:组织课题组成员与有关专家研讨,确立构建目标、原则、基本内容以及实施计划的起草。拟于2013年9月起动,力争在2013年12月前完成.² 调研论证:由项目组开展项目调研,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分析并总结国内外和校内前期实践经验,形成初步的方案,力争2014年02月完成。与有关相关行业专家、教授进行研讨,并充分讨论,并提出有关修改意见。时间于2014年03月。² 项目方案的具体实施: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根据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岗位能力,业务流程、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际,设计并实施基于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时间于2014年0412月。² 考察评估:对项目作进一步考察、评估和论证,对项目建设的软、硬件、基础设计、经费保障进行完善,进一步优化项目的内容,同时进行相应的实践试点。时间为2015年5月前。² 总结: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分阶段跟踪总结,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相关内容,总结形成研究报告,以供有关部门实施决策参考,经专家鉴定逐步推广。时间为20015年9月前完成。 (2)具体实施计划 序号计划实施内容时间(1)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现状2013/09-2013/11(2)构建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三模块×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2013/12-2014/02(3)珠三角经济区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2014/03-2014/04(4)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构建与岗位能力、行业标准相衔接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探索2014/05-2014/06(5)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2014/07-2014/08(6)基于KASM模式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整合与教学实施途径2014/09-2015/11(7)与岗位能力、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推广与应用2014/12-2015/03(8)教学文件整理修改2015/04-2015/05(9)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2015/06-2015/08(10)整个课题的整理、修改、结题阶段2015/08-2015/09 (3)可行性分析² 学校、系部的资源支撑 2005年,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设立,为公办3A高职院校,现在,学院正积极争取成为广东省示范高职院校,学院定位为服务于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应用型高职,正大力推进校内外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学院2008年增设的专业之一,本专业无论从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都在积极的完善中,这为本课题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我院图书馆现藏图书1052630册(其中电子图书408746册),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的必要的物质资料的保障。作为承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师资条件,有经济学硕士、研究生3人。本专业团队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今年暑假,本专业应中山新达经贸有限公司邀请,对其员工进行了为期二个月的信用证基础知识培训。本专业也积极尝试开展各类外贸资格证书类的培训,目前正在积极推进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资格鉴定中心申报。与此同时,本专业也不断重视和强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办学特色。这些均为本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² 企业、社会资源支撑学院现、系部已与多家涉外公司进行了校企合作意向沟通,与此同时,本专业正与中山海关、东莞辉煌贸易有限公司、新达经贸有限公司、中山美居雅灯饰有限公司及东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外贸服务性企业进行合作,其中,东莞辉煌贸易有限公司,能够满足学生进行外贸单证业务、跟单业务等技能训练需要。正拟筹划具有地方特色的外贸易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引入相关网络平台,初步形成以珠三角经济、特色产品为主的外贸业务拓展工作环境。² 科研团队支撑 本课题组成员由负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老师组成。课题负责人为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硕士学历,并拥有了一年的企业外贸实战经验和三年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教学,课题组成员专业知识结构合理,有外贸实践经验,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多位专业教师具备了进出口接单服务能力。项目组成员都具有较强的教改经验,完成了多想校级专业教学改革项目。教改项目组由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等组成,人员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较强,具有丰富教学和教学改革实践经验,能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² 学院、系部政策支持 学院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工作,已具备很好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不仅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这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学校定期检查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研究进度,并及时了解、解决项目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确保项目研究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同时,该课题主持人已经进行了该课题的相关前期研究,并已经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预期推广、应用范围、受益面等) (1)项目预期成果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构建基于岗位能力的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促进应用型高职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如果成功申报,课题成果将在学院20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班学生试点实践,该课题成果将为适当改变国贸专业现有的“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的现象起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将以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等为研究的基础,将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模拟训练、实际业务操作、顶岗实习等全都纳入研究的范围。课题研究成果将形成研究报告和论文。预期成果具体如下表:²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报告² 珠三角地区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报告²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构建与岗位能力、行业标准相衔接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探索论文² 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分析报告² 基于KASM模式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整合与教学实施途径研究论文² 与岗位能力、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推广与应用报告 (2)项目预期效果Ø 实施范围 服务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2级专业学生为主,在这一构建的基于实践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得到同行专家、同学们以及合作用人单位的全部认可后,将向其他高职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推广,在取得较好的试点效果或阶段性效果基础上可应用于其他专业。Ø 预期效果和受益学生数² 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标准制订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内外实训标准,包括实训任务标准和实训任务考核标准,为同类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标准。² 促进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 教师通过在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参与企业进出口业务活动,提高其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水平。² 可为经贸类专业提供实习和实训条件 通过实践性教学改革,专业实训软硬件都将得到完善和拓展,也充实了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全真+仿真”实训基地,可为经贸类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机会。² 为同类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经验 通过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成熟后可以辐射到其他高职院校,可为其他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运行与管理提供经验,对提高应用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深远的意义。4.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以珠三角经济发展需求为中心,探索以岗位职责、经营流程式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保障学生的实训效果,培养适应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一线需要,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本课题创新之处为:Ø 方法与手段在实践教学改革上,进行“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互动式”、“讨论式”、“多媒体和案例式”、“任务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使用多媒体、课堂讲授、网络课堂、在线讨论、网上案例库、实验室模拟、企业参观、工作室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并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团队作业等教学方法,实现多渠道、实时的互动教学。同时推进考试改革,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增加试卷中综合能力题所占分数比例,把考核学生理论应用能力作为考试改革方向,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实现学生的立体全方位的学习与沟通。Ø 真实环境将企业对外贸易业务的主体环节引入校内,实现校内“工学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组,作为企业的一个部门,进行企业化运作,经营管理中企业的质量与风险监控,注入了企业的管理和文化元素,形成校内职业化活动的环境氛围。Ø 真实项目按对外贸易业务链为主线,操作工序(流程)为节点,设置课程,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采用企业产品对外贸易业务的全真项目引导下的任务教学,根据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选择完整的工作项目(从外贸洽谈和贸易合同开始)作为学生训练载体,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围绕着项目进行学习和操作,既达到了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同时为学生创业与就业打下基础。Ø 校企互动在具有外贸经验的专业教师主导、合作企业专家兼职共同组成业务操作指导队伍,以合作企业的业务为操作体,工作过程围绕企业进出口业务,直接服务于企业,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服务珠三角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四、教学改革基础1.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Ø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作为珠三角角地区的沿海高职高校,正迎来发展的机遇期,为了适应珠三角地区建设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于2008年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承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师资条件,有专职教师4人,校外兼职教师3人,其中专职教师中有经济学硕士、研究生3人。从职称构成来看,本专业专人教师中,三人取得中职职称,一人取得副高职称。本专业团队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今年暑假,本专业应中山新达经贸有限公司邀请,对其员工进行了为期二个月的信用证基础知识培训,这为接下本专业教师面向企业提供社会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同时本专业也积极尝试开展各类外贸资格证书类的培训,目前正在积极推进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资格鉴定中心申报,而与此同时12级国贸2班已经有20名学生报名参加该项目的考证工作。与此同时,也不断重视和强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办学特色。这些均为本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2. 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支持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1)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² 专业建设: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作为珠三角角地区的沿海高职高校,正迎来发展的机遇期,为了适应珠三角地区建设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于2008年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承担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师资条件,有经济学硕士、研究生3人。本专业团队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今年暑假,本专业应中山新达经贸有限公司邀请,对其员工进行了为期二个月的信用证基础知识培训。本专业也积极尝试开展各类外贸资格证书类的培训,目前正在积极推进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资格鉴定中心申报。与此同时,也不断重视和强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办学特色。这些均为本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² 学院、系部的资源支撑 :2005年,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设立,为公办3A高职院校,现在,学院正积极争取成为广东省示范高职院校,学院定位为服务于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应用型高职,正大力推进校内外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学院2008年增设的专业之一,本专业无论从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都在积极的完善中,这为本课题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我院图书馆现藏图书1052630册(其中电子图书408746册),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的必要的物质资料的保障。² 企业、社会资源支撑:学院现、系部已与多家涉外公司进行了校企合作意向沟通,与此同时,本专业正与中山海关、东莞辉煌贸易有限公司、新达经贸有限公司、中山美居雅灯饰有限公司及东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外贸服务性企业进行合作,其中,东莞辉煌贸易有限公司、中山美居雅灯饰有限公司均能够满足学生进行外贸单证业务、跟单业务等技能训练需要。正拟筹划具有地方特色的外贸易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引入相关网络平台,初步形成以珠三角经济、特色产品为主的外贸业务拓展工作环境。² 科研团队支撑:本课题组成员由负责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老师组成。课题负责人为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硕士学历,并拥有了一年的企业外贸实战经验和三年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教学,课题组成员专业知识结构合理,有外贸实践经验,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多位专业教师具备了进出口接单服务能力。项目组成员都具有较强的教改经验,完成了多想校级专业教学改革项目。教改项目组由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等组成,人员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较强,具有丰富教学和教学改革实践经验,能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² 学院、系部政策支持:学院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工作,已具备很好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不仅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这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学校定期检查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研究进度,并及时了解、解决项目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确保项目研究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同时,该课题主持人已经进行了该课题的相关前期研究,并已经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2)本课题教学改革的条件基本具备,不足方面:² 进一步完善实训条件,为教学改革提供更好条件;² 完善国际贸易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资格证书准入,逐步制订相应的职业岗位技能操作标准。3. 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周科选,暨南大学经济学硕士u 近3年来发表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深圳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制度变迁对广东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广东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及外商直接投资与广东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u 2009年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O8JAGAT001)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珠江三角洲港澳台资企业升级转型研究。u 2009年参与广东省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珠江三角洲港澳台资企业升级转型策略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 (08JDXM79009)u 2009年参与编写2009年广东台商投资年鉴。u 2012年参与研究课题基于“民工荒”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u 2012年参与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改革教改项目,获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u 2013年主持校级课题主持后危机时代广州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及产业选择研究。u 2012年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全国首届“世格杯”外贸跟单技能竞赛荣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