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冯雪峰《鲁迅传》手稿整理后记.doc
冯雪峰鲁迅传手稿整理后记双月刊2011年第3期(总第l2期)l.rJBimonthlyNO.3,2011SumNO.12JournalofModernChineseStudies冯雪峰鲁迅传手稿整理后记王璐(上海鲁迅纪念馆)2008年,冯夏雄先生将其父冯雪峰先生的手稿,书籍,遗物等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朝华文库”冯雪峰专库,其中有一份未定的鲁迅传手稿,弥足珍贵.在王锡荣馆长,秦海琦主任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下,现将这份手稿初步整理,供鲁迅研究界对鲁迅先生,冯雪峰先生作进一步的研究.冯雪峰先生的K鲁迅传手稿共94页,有大标题的为五章节,共两万余字.同时,手稿混叠,初稿,二稿交错放置,有些部分甚至有三稿,也有部分未完成部分.现将其中内容较为连贯的部分整理成正文,其余部分附录在后.整理中发现,第二部分有二个版本,如标题为”二,青年时期在南京”,”在日本的最初两年”;”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基本形成和最初的革命文学活动”;第三部分有四个版本,如标题为”三从回国(一九.九)到一九一八年回国”;”辛亥革命和鲁迅”;“三辛亥革命时期和民国初年的鲁迅”;”三回返到古代和沉入于国民中辛亥革命和鲁迅”.第四部分有四个版本,如标题为”“狂人日记的发表和呐喊及彷徨的出版”;”四一九一一九二六年期间”;”四投入”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战斗”;”四,狂人日记的发表和K呐喊的出版”.第五部分有两个版本,如标题为”五,思想,五四精神,火焰,性格,革命者和战斗特点”;”五政论活动战士和思想家的鲁迅”.这份鲁迅传手稿每部分内容都不完整,整理稿个别处字词空缺,残句皆按原稿;其间内容也有跳脱,可能写作后手稿有遗失.此外,在整理中还发现手稿的纸张来源不一,大小不同,用笔也不同,从墨迹看有圆珠笔,铅笔,钢笔,常有用大头针拼接的零碎页面,许多页面中有横线直接划过的空格部分,似乎是写怍过程中作者熟知的内容省略.(上接101页)l5冈泽秀虎:以理论为中心的俄国无产阶级文学的21发达史,冯雪峰译,鲁迅全集第17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661页.16上田进:苏联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的现状,鲁迅22全集第l6卷,1973年版,第530页,第534页.2317很难说这篇文章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关于这个问题,24参见胡风:鲁迅先生*,新文学史料,1993年第1期;张永泉:关于鲁迅与(答托洛斯基派的信>的关系的疑问,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3期.l8(奔流)编校后记?三,鲁迅全集第7卷,第173页.25l9托洛茨基的意见,鲁迅全集第17卷,1973版,以下的第l7卷均指此卷,555-556页.2620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鲁迅全集第4卷,第27l13页.118/现代中文学刊托洛茨基的意见,鲁迅全集第17,第546-547页.另参见文学与革命,刘文飞等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9-180页,第187页.上海文艺之一瞥,鲁迅全集第4卷,第307页.文学的阶级性,鲁迅全集,第4卷,第128页.托洛茨基关于”死之恐怖”为人所共有的论述,出自鲁迅所译的托洛茨基在俄共(布)中央召开的关于文艺政策讨论会上的发言.参见托洛茨基的意见,鲁迅全集第l7卷,第535页.2005年版鲁迅全集关于“死之恐怖”出处的注释沿袭了1981年版的错误.”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鲁迅全集第4卷,第208页.文学与革命,第45页,第44页.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尹慧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1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