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四级上册《水变热了》课堂教学考察报告.doc
-
资源ID:4057151
资源大小:2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青岛版科学四级上册《水变热了》课堂教学考察报告.doc
“下水实验”,让探究更有效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的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一课,在指导学生认识热对流现象时,学生严格按照老师要求动手实验、准确操作,却没有观察到应有的实验现象,甚至得到错误的结论,使探究过程流于形式,失去了它应有的实效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一环节的教学片断。 学生的实验桌上摆着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放了少许水的容量为100毫升的烧杯(水大约占烧杯的 15,水面上漂浮着一些颗粒比较大的木屑,杯底沉着一些颗粒较小的木屑。)、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等 师:现在我们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给水加热过程中,木屑是怎样随着水一起运动的?学生开始热火朝天地投入到实验探究中:点燃酒精灯,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水中的木屑。实验时,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屑只是在水面上向各个方向运动,自始至终沉不到杯底;杯底的木屑因为水少也是刚刚浮上去就会沉下来,学生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观察到木屑的运动规律,也就体会不到对流现象。生1:我观察到木屑是横着运动的。(学生只观察到了漂浮在水面上的大颗粒木屑的运动状况)生2:我观察到木屑有的往下,有的往上,有的斜着往上。(木屑颗粒不均匀,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杯底,加热过程中木屑随水的运动规律不明显,导致学生只是看到了木屑不规律的运动方向,至于木屑是先上升还是先下降,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规律却体会不到。)生3:我看到木屑是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水太少,导致学生看不到木屑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从而就误以为木屑是向各个方向运动的)在以上教学环节环节中,由于教师课前缺乏对实验的深入研究,所准备的实验材料不严谨,导致学生虽然亲手做了实验,却没有观察到应有的实验现象,甚至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以至于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花了很大力气反复地向学生讲解正确的实验现象。结果,因为实验现象不是学生真正观察到的,虽然教师讲得天衣无缝、口干舌燥,但是学生还是半信半疑,稀里糊涂。至于什么是对流,也只能由教师“硬灌”给学生了。课后与这位老师交流,询问教师在课前是否做过这个实验,这位老师说,自己按照教学参考的说明为学生准备了实验器材,一直以为这个实验很简单,也没有操作上的特殊要求,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了。另外,考虑到当时气温比较低,为了让学生尽快看到实验现象,就特意选了一个容量小的烧杯,并在烧杯里少放了些水,结果没想到会出现这样意想不到的状况。于是,我和这位教师一起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通过反复实验,最终发现,在这个实验中,要想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对流现象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选取的木屑颗粒要小而均匀,最好选择锯末。2、要提前将选好的木屑放入水中,让木屑沉入杯底,并将漂浮在水面上的大颗粒木屑清除。3、烧杯最好用250毫升的,烧杯中的水要适量,要大约占烧杯容量的35,这样就能加长木屑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不至于木屑刚浮上去就会沉下来,便于学生观察,也能保证学生尽快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来,这位教师在重新准备了实验器材后,又在其他班里上了一次,结果学生很清晰地观察到木屑的运动规律,并自然顺畅地认识了对流现象。同一个实验,同一位教师,截然不同的实验效果。尤其是像第一种状况中,实际的实验结果与老师设想的相差甚远的这种现象,在科学课中时有发生,不由地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不“下水”做实验呢?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科学知识都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考总结出来的。由此可见,实验是完成科学教学任务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其动手能力、探究意识和方法的重要方式。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采取“牧羊式”的教学方法,认为只要是为学生提供了实验材料,学生就会像羊儿吃草那样自己就会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殊不知,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否成功,能否达到我们预设的效果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如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材料是否严谨等。如果教师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引导,就会像第一次教学中那样,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进行无效的实验探究,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作为科学教师,我们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如果学生每次的实验探究都是这种无效的探究,每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都与正确的实验现象相差千里,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何在?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如何提高!语文老师一般在指导学生写作前都要先写“下水作文”,我们科学老师为什么不能先做“下水实验”呢?青岛版科学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开放性强,很多实验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实验材料,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探究。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材料、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才能符合学生实际,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这个实验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意外情况、出现这些意外情况应该怎样处理?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通过反复做“下水实验”做好预设,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灵活调控,才能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从而为学生提供一条最佳的探究途径,增强实验的实效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为了提高课堂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效,使我们的科学课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穷的魅力,科学教师必须做“下水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