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倡和鼓励学生质疑职称论文.doc
-
资源ID:4056418
资源大小:15.5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浅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倡和鼓励学生质疑职称论文.doc
浅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倡和鼓励学生质疑-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1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要有意创设1个个暗藏玄机的问题情景,刺激学生好奇心的膨胀,奇而生疑,产生问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不要以绝对权威自居,师生之间应是1种和谐、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初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荒谬的、幼稚的,但这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想了解的,想探究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表扬学生勇于提问的精神,婉转、耐心地作出解答。也有的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要鼓励这种“求异思维”,转变观念,将自己和学生置于相同的学习者的位置,和学生们共同讨论、探究、解决问题。 常熟市实验中学/丁方 以创新、实践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和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主动学习能力的1个10分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1位顾问,1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1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朱熹也说:“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1个问题往往比解决1个问题更重要。”美籍中国科学家李政道在中国科技大学接见少年班的学员时强调指出:“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1流的工作。”古今中外学者的经验之谈都说明了1个问题:“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1把金钥匙。现在的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好奇好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潜力极大。而历史学科涉及的问题悬念多,范围大,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特别广,关键是看老师怎样去开发。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容易忽略这1点。课堂上师生间的1问1答、寻求标准答案无疑是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师已设计好的模式之中,学生们不会想问题,不会提问题,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如何提倡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但是历史教学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倡和鼓励学生质疑呢?首先,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真正了解学生的疑惑之处。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初中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会产生疑问:1、艺术形象和历史形象的差异。例如:由于电视剧、小说等文艺作品的影响,1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西游记中的唐僧、3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等)在学生心中留下了1定的艺术印象。在教学相关内容时,这些人物的历史形象和学生心目中的艺术形象产生了1定的差异,容易引起学生产生疑问。2、以古律今的迷惑。初中学生常常以今人的思想和行动准则来度量古人。例如:学生对岳飞乖乖的奉旨班师、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当临时大总统等都迷惑不解的认为古人太愚蠢。3、教学内容中的矛盾。这些矛盾往往是因为教材交代不清(如世界古代史上提到“古巴比伦王国于公元前1595年被外族所灭”,后又提到“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这里的“巴比伦”被灭了又灭,学生就会有疑惑)或因为教材难度太高(如中国近代史上,国共10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当对蒋介石的态度的变化,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那么,中国共产当的政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学生又感疑惑)而造成。教师应从学生的疑惑点出发,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得心应手,既保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充分为学生设疑解惑。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在教学中要提倡教学民主。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感到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时,才能很好地发挥创造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1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要有意创设1个个暗藏玄机的问题情景,刺激学生好奇心的膨胀,奇而生疑,产生问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不要以绝对权威自居,师生之间应是1种和谐、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初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荒谬的、幼稚的,但这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想了解的,想探究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表扬学生勇于提问的精神,婉转、耐心地作出解答。也有的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要鼓励这种“求异思维”,转变观念,将自己和学生置于相同的学习者的位置,和学生们共同讨论、探究、解决问题。有些历史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1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标准答案,在和学生共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创新精神。这些都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自身应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具备公平的宽广胸怀,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并具备自我完善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运用激励艺术,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凭借良好的情感能力和技巧,架设师生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第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的质疑问难,是1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会遇到学生“启而不发”、“启而乱发”的现象。这时,就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铺路架桥”,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在这里,教师要注意善待某些学生思维活跃、爱动脑、好表现的插嘴现象,应将其与扰乱课堂秩序区别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体验是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经验的最佳途径。教师应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有梯度,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要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设疑引思,善问善诱,多创设1些悬念,多设置1些障碍,多营造1些氛围,多激发1些兴趣,让学生在频繁的思考和想象中体味“发现的喜悦”和“创造的喜悦”,点燃学生创新求异的火花。例如:关于近代中国落伍的问题中有1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落后挨打”。有学生通过阅读似乎形成这样的印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似乎中国落伍主要是西方列强侵略造成的。教师对此提出问题:中国是因挨打而落后还是因落后而挨打?启发同学充分思考争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做到: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灵,使其永不满足,学而不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完整,原创,优秀的毕业论文或职称论文请联系,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