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4055756       资源大小:47.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doc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表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语言激励、成果展示、小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讨论分析战争胜败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汲取历史智慧,培养学生的历史洞察力,结合卫温到达夷洲的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区分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的不同,认识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准备:要求学生结合历史同步训练册进行预习,并对内容进行填写。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历史,谁能说一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进行强调;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一统时期。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时期,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 板书课题:第四单元 第18课三国鼎立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军阀长期混乱,你知道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哪几次吗?(学生回答: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让学生把战役名称写在黑板上。)教师强调:不要出现错字。(二)预习检查,展示自学成果。关于这两次战役的相关概况,老师想请教同学们,谁愿意告诉大家?(学生纷纷举手)1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次著名战役,成败与否对双方控制北方地区尤为重要。对于这次战役,谁愿意把预习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预习内容如下)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 背景 一带的(人物)势力不断增强,河北一带的势力很大。 时间过程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曹操逐步统一北方(为了解学生预习的大致情况,教师选择中等水平的学生,对其自学成果,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汇报。对出现的错误也交给学生进行讨论、校正,最终形成正确的答案。之后,要求学生对上述内容计时记忆巩固,教师按学习小组抽查,做出评价,及时表扬鼓励。)2同学们,现在请你想一想,学习战役,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生答: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结果、特点、影响)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加以补充。(投影表格,再次对官渡之战进行要点梳理,强化知识。)战 役名 称时间流 域交 战双 方结 果影 响特 点官渡之战(要求完成表格,答案明确后,进行速记比赛。)3官渡之战让我们认识了能谋善断的军事家曹操 ,那么,他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呢?(学生思考、讨论,作出回答。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共同归纳。得出结论:袁绍骄傲轻敌;曹操采纳许攸的计谋,偷袭袁军的屯粮处,是取胜的关键。)4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对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直到207年获得最终胜利,当他班师回朝途径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篇龟虽寿。(投影展示 ,学生齐声朗诵: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同学们思考,诗歌表达了曹操怎样的境界?(生答:表现了曹操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他渴望建功立业,实现天下的统一。)在他南下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将遇到哪些对手呢?又经历什么战役?(生答:刘备、孙权;赤壁之战。)5赤壁之战的影响是深远的。你愿意展示预习成果吗? (学生预习内容如下) 背景: 之战以后,曹操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和其他军阀,基本统一了 时间:年战争双方及结果 曹操退守 一带,不再轻易南下 影响: 孙权在 的势力得到巩固 刘备占领 、的大部分地区,有又向西进占。(以上内容,仍有学生投影展示,若出现错误,仍交给学生自己校正,形成正确答案后,采用计时记忆。依旧按学习小组随机抽查,作出合理评价。)6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归纳,请完成对赤壁之战的表格填写。(投影以下内容)战 役名 称时间流 域交 战双 方结 果影 响特 点赤壁之战(找中等水平的学生回答,以便及时发现疑问和难点。出现问题,教师要善于机智灵活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释疑,形成正确的答案。记忆之后,同桌互相提问,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同时强调: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方的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势力相当,谁也消灭不了谁,又无法由自己来完成国家的统一,因此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帮助学生突破难点。)7同样是能谋善断的曹操,官渡之战能以少胜多,八年后的赤壁之战却为什么会以多败少?(学生分组探讨,提示从交战双方找原因,得出: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不服水土;曹操的骄傲轻敌;诸葛亮足智多谋;孙权、刘备的联合,战略得当,采用火攻,战术得当;等等。)(若提到诸葛亮借东风之事,教师要加以阐述,那晚刮东风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是诸葛亮、周瑜懂得气象知识,对那里的气候特点比较熟知而已,以帮助学生区分历史真实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同时补充: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也尚未成熟。8学以致用,以古鉴今。“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分析这两次战争,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意的启示?(生思考,各抒己见。得出:骄兵必败,学习上也不能骄傲;团结力量大,要学会团结合作;要善于观察思考,学会巧妙利用自然条件;用人要用德才兼备之人;做事要谨慎,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等等。)9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何时?各国统治者又是如何发展经济的呢?谁愿意继续为大家展示预习的成果?(学生预习内容如下)国号建立者 时间 都城 魏 蜀 吴(由学生完成。强调“丕”的读音,“魏、蜀”的写法,及古今地名的变化。上述表格内容要求熟记,可由学生板书,以便检查学习效果。)10结合教材105页的三国鼎立形势图,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鼎立示意图?(要求:体现出三国的地理方位,并标出时间、人物、都城)(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魏 时间 人物 都城 蜀吴 时间时间 人物 人物 都城都城; (对上图内容,再次巩固,熟记于心。)11魏、蜀、吴三个政权,都希望战胜对方,由自己来完成统一,因此,都重视本国经济的发展,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学生预习内容如下) 魏国重视,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发展 三国时期的经济 蜀国的兴旺,行销三国; 吴国的 发达,大将卫温曾经率万人船队到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展示学习成果,去伪存真,明确答案。强调:各国的经济特色,及“夷洲”的写法。记忆上述内容,同桌互查,发现错误,自己纠正。)12学以致用,感悟历史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联系当今海峡两岸的现状,说说你的感想?(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强调指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用所学的知识为祖国的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三、要点浓缩,知识整合本节课我们学到的历史知识主要有:一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三国鼎立” 局面 ; 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官渡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个相互抗衡的国家 魏、蜀、吴;五个个性鲜明的人物 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周瑜。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动荡苦难的时代,然而,分裂动荡中却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究竟谁能独霸天下,实现统一呢?下节课我们就能探寻答案了。 四、课内学习,课外延伸1完成同步探究中的“精思巧选”。2三国演义的故事妇孺皆知,你能说出几个与三国有关的成语或歇后语吗?3史实辨析: 在传统的戏剧舞台上以及小说演义中,曹操一直是个“白脸奸雄”,而诸葛亮却被看成忠诚和智慧的化身,甚至有“诸葛近妖”的说法。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两个人物?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