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中学美术第13册《格尔尼卡》教学实录.doc
-
资源ID:4055754
资源大小:20.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课标人教版中学美术第13册《格尔尼卡》教学实录.doc
新课标人教版中学美术第13册格尔尼卡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1、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作品格尔尼卡中的立体主义风格及象征性手法;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2、感受艺术大师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热爱和平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体会作者的创造性思维,爱好和平的思想。(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主义的艺术手法。教学过程一、预见教学,明确目标 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现状进行教学预测,并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搜集资料,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语言并制作教学课件。二、搜索资料,感知欣赏生根据所学课题进行多渠道的资料收集(或小组分工搜集),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欣赏文本,享受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课题的关注。三、设置问题氛围,激发探究热情师:宣布上课后不做任何解释,直接请一位男同学上台正面对着全体同学7-8秒钟,再回到座位上坐下,其他学生由于事先不知道老师的目的都很奇怪,注意力开始集中。师:下面请同学们在两分钟内为这位同学画一张头像。生:惊讶,觉得没有仔细观察会画不好。师鼓励:象不象没有关系,根据你的最初印象画就可以了。(放低要求,使每位同学无负担的表现)师请生上台展示并问:很多同学画的都是他的正面,怎么不画画他的侧面呢?生:因为看不到侧面。师提出疑问:当同学面对我们时,我们看到的是他的正面,可是,难道,他就没有侧面吗?生答:有啊(预料之中)。师继续问:你能在一个画面上同时表现出他的正面和侧面吗?大家不妨动手试试?生争论并动手尝试,尝试结果为:学生在一张纸上分别画出正面像和侧面像(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出侧面像)。师表扬生:虽然我们看不到他的侧面,但是很多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它画了出来,画的象不象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真实表现了自己的感受。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运用了这种方法。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讨论无结果(预料之中)。师导入: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在20世纪初时也探讨过这个问题,并通过一年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才找到解决的方法。同学们想知道毕加索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吗?生有疑问更迫切想知道答案。师:我们现在就到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代表作品格尔尼卡中找寻答案。(师课件出示作品图片及课题)四、对话交流,质疑解疑师:课前同学们在预习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一定有很多收获和体会?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生介绍收集的部分资料及体会(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生:课前我看过课本的介绍,知道毕加索是一位立体主义绘画大师,可是什么是立体主义啊?我感觉格尔尼卡中的人物和动物画的挺平面的,一点都不立体 。而且画的也不象,要不是知道它是大师的作品,我还以为是一幅幼稚的儿童画呢?不知道其他同学有没有同感?(不少同学举手认同)。生通过录像介绍了作品创作背景,但对画家表现自己情感的方式感到不解;生介绍毕加索创造作品时的情感和目的,并以网上收集的小故事介绍毕加索是一名爱憎分明、追求正义的画家;生对立体主义表现手法提出疑问,感觉作品形象变形丑陋画的不象,看不懂等等。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也很大胆,通过课前准备我们对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产生了不少疑问。老师注意到很多同学对作品中的形象和表现方法感到疑惑。下面让我们带着疑问,再次走近格尔尼卡。师展示课件进行引导(格尔尼卡作品分析图和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烘托悲剧气氛):作品中毕加索抛开了写实手法的束缚,而是采用象征性的手法有力的揭露了法西斯的罪行。同学们在观察作品的时候仔细想一想:画面中的形象都有哪些象征意义?画家又是怎样去表现的?各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在相互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预测小组讨论结果:通过课本和搜集资料的引导,学生可以理解大部分内容,难点应是对立体主义表现手法的认识)。小组派代表展示合作成果。一组:左上方的牛头代表冷酷残暴的法西斯。受伤嘶鸣的马象征苦难的西班牙人民。上方有一个女人伸出胳膊举着一盏灯,它旁边耀眼的电灯,象征着希望和真理。还有断剑旁边有一朵鲜花,象征着生命,也是对死难人民的哀悼。二组补充:画面中的形象表情很夸张变形,如抱着死去儿子的母亲,嘴巴张的很大,眼睛就象流下的泪珠。整个脸都扭曲着。人物的手脚都画的很笨重粗壮等。其他组也发表了小组观点与看法。如黑白灰的色彩、支离破碎的构图等。师补充: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让我们对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幅作品中,毕加索除了采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还运用了立体主义表现形式,很多同学注意到作品并没有写实的描绘形象,而是将形象进行变形。(师出示跳楼妇女的放大图片):我们注意观察她的脸部,你有什么发现?生:侧面脸上有两只眼睛两个鼻孔,可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师;现实生活中的确没有见过这种形象,可是我们是不是只能画眼睛看到的东西?(略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多同学都曾画过未来世界科幻太空等等,根据我们的想象和理解进行创作,是不是一样很有意义?生表示赞同。师:毕加索曾说过:“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他认为没有必要一定要如实的反映所看到的,但一定要表现自己所感受的东西。毕加索一生不断尝试汲取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并使它们在作品中达到统一和谐。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毕加索的世界。(课件主要展示立体主义风格作品和文字介绍,以及少量相对写实的前期作品,作品形式多样如陶器、素描、油画等,并指出作品亚威农少女,标志着立体主义风格的诞生。让学生在对比欣赏中学会比较作品学会尊重多元化的艺术。背景为欢快音乐)。师(事先预料学生对大师及作品风格存有隔阂,不易理解而设计教师简单演示环节):我们也来尝试一下立体主义表现手法怎么样?老师先来试试?师在两张纸上分别画出男孩的正面和侧面像,然后将作品折叠分割重新组合,使两份作品融为一个画面上,男孩脸部同时出现正面和侧面两种角度的特征,形象很独特。(师以直观的演示将深奥的立体主义风格简单化,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同时增强学生的创作信心。)五、展示收获,评价整合.师:立体主义表现方法还有很多,这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大家也来尝试一下。相信你们也能创造出很独特的画面效果。(设计尝试时间大约3-4分钟)生自由进行创作,师引导学生:创作对象不一定是人物,也可以描绘教室中的物体,或想象中的都可以,也可结合本课学习的象征性表现手法,尝试多种物体的创作。(整个过程注重学生动手创新的情感体验,使之从中获得成功感)。生展示作品,并给予自我的评价和解释,他组学生也可发表看法,课堂提倡自由的言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和基础加以肯定与鼓励。(如作品有创意,表现方式有创新等)。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师:原来立体主义风格就是这样简单,只要我们积极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我们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在哪位同学说说你在这节课中的收获?生谈课堂中学习的体验和收获,如一开始觉得很难理解,没想到最后居然会用大师开创的立体主义表现方法进行绘画,上完这节课后觉得大师并没有那么神秘,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开始不能理解毕加索为什么这样画,通过学习了解到,不一定画的和看到的一样,但是一定要把自己所想的所感受的表现出来;我认为从毕加索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如他敢于挑战传统的勇气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他热爱和平、追求正义的精神。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在这节课中我们一起感受了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的独特魅力,还发现掌握了一种新的表现方法立体主义。在同学们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很高兴的发现,同学们能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能虚心听取别人的见解,宽容的对待艺术作品。这样的精神同样值得老师学习。最后老师把毕加索说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屏幕出现毕加索图片及文字):“我不是在寻找,而是在发现”。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美的事物,并创造出更多有意义的作品。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