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 资源ID:4055003       资源大小:6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学号: 0607114080 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院名称: 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 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班别: 2006级2班 姓 名: 李晓非 指导教师: 张晓敏 2010年5月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 要:城乡结合部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兼具城市和农村属性的特殊地带。位于其中的初中学生教育因而呈现出多方面异于其他区域的问题。本文以新乡市周边城乡结合部的初中教育为例,运用实地访问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许多一手资料,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了城乡结合部初中生教育的基本现状,并以矛盾特殊性的角度分析出社会环境复杂,家庭教育缺失,学生个性突出及学校管理薄弱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同时结合笔者的思考,提出“整合教育合力,家校社共同努力”的解决策略,为政府、家庭、学校三个教育主体解决初中生教育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生教育;对策Urban-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Abstract The urban-rural fringe is a special zone of both urban and rural properties which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us the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 presents many problems different from other regions. This paper takes the urban-rural ju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surrounding the Xinxiang city for an example, obtains a number of first-hand information by the use of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field visits and questionnaire, and has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urban-rural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basic situation. Whats more,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lack of family education, students of particular and school management of weak personality and so on in a point of view of particular conflict and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thinking, in order to propose the strategy that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efforts, family and school work together" and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government, families, schools education which are three main issues to solve. Keywords fringe;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strategy前 言在大三的两个学期中,笔者有幸参加了支教活动,地点是新乡二十五中。二十五中是一所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初中,在支教过程中,我发现了初中结合部许多异于其它地区的教育问题,并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城乡结合部的教育问题随着“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地域的产生发展逐渐突出,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难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由于本文主要的调查对象为新乡市周边的城乡结合部地区,由于新乡市城市发展的特点,本文所研究的城乡结合部有略偏于农村地区的特点。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这一概念是德国地理学家赫伯特·路易斯于1936年最早涉及的,后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部队对城乡结合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按照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的经济增长的扩散阶段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区,而是按照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大城市或中心区域,然后再由大城市或中心区域向周边区域不断扩散,空间的狭小严重阻碍了大城市和中心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大城市或中心区域的生产要素开始向其周边移动,同时,由于城市与周边乡村在地域上相毗邻,因此,城市中生产要素的向外扩散,就是向广大农村地区的扩散,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地域单元城乡结合部,又称为城乡边缘带,城乡结合部是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过渡地带,它位于城市连续建成区和几乎没有城市居民住宅和非农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兼有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人口密度低于中心城市,但高于周围的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社区人地系统具有明显的城乡过渡性特点:(1)受城乡之间特定的空间扩展因素与空间过程的影响其地域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城乡交错带内城市与乡村各要素,景观及功能的空间变化梯度大,是城市与乡村两类性质不同的区域之间的“急变带”,人地关系的空间差异远较城市城乡城域内部大:同时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着频繁的能量与物质对流,分别来自城市与乡村的人口、物质、技术、信息等在这里相互作用与竞争互生;(2)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地过渡性也十分明显。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3)由于同时受到城市与逐村经济的双向车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依附性不断加强,城市性产业及城市需求导向产业在增加。正是上述过渡性特征使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具有特殊性,给这一地带的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特别是社会管理带来了难度。(二)初中生教育初中生教育是由学校、社会、家庭等多个教育主体针对完成小学教育后的适龄儿童进行的知识构成、生活观念、人格完善等多方位的教育。1其中学校教育是主导力量,社会教育是外部环境,家庭教育是重要基础。此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初期,易受到不良事物的诱惑,叛逆性和独立性增强,内心又渴望他人尤其是亲人的关心。因此,初中生的教育是学生成长教育中极其重要的阶段,也给各教育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在笔者和队友支教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学习方面1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障碍,主要问题表现为厌学,大部分属于学习态度出现严重问题,常表现为不听讲、不写作业,有的整天迷恋于网络,逃课,有的干脆辍学,但品德方面无大问题。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2 一部分学生存在纪律涣散,主要问题是不守纪律,上课时经常说话,做小动作,易和老师发生冲突,对集体影响较大。学习成绩问题不大,品德方面也没有大问题。(二)生活方面1一部分学生是品德障碍,这类学生问题很多,经常打架骂人,欺负同学,劫钱或是借钱不还,小偷小摸,抽烟喝酒,与异性有不正当交往,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来往,经常离家出走,不孝敬长辈等等。他们多数学习成绩不好,不守纪律。我们称他们是一只脚在学校,一只脚在社会。2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表现为自闭、忧郁、退缩、躁动、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多疑、无法与他人沟通等。外向的有纪律问题,内向的不违反纪律。学习成绩多数不好,品德方面并无劣迹。三、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问题分析由上面可以看到,初中学生教育的问题确实很大,想要很好的解决必须下一番苦功夫,俗话说的好,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问题的根源所在,也就是产生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和社会来分析。(一)学校面临的问题1教育资源配置落后对于城乡结合部初中教育和管理的困境分析,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制约城乡结合部教育的一大瓶颈,主要集中在学校的经费紧张,基础设施落后和师资力量不足等教育投入不公平方面,最需要教育资源的地方,却最缺乏教育资源;最需要接受教育的群体,却离教育资源最远。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反差:有的大城市投巨资建起的中小学,一间教室的投入几乎相当于偏远地区一所农村小学的全部家当。北方一个地级市的中学,学校设有游泳馆、体育馆,教室里配有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可在城郊,有的孩子直到毕业还没摸过键盘。教育界的孙鹤娟代表调查了解到,在国内教育投入结构上,大部分公共教育资源投入到高等教育上了。前两年,有代表调查,占全国师生绝大多数的义务教育,所获基建资金投入却不到全部教育基建投资的三分之一,投入与所承担的任务不相称。占全国教师生数比例很小的高等教育,却拥有近一半的基建投资。基础教育是根本,可长期投入却是本末倒置。除此之外,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还有三个问题:2学校的生源不稳定这一困境在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十分典型而突出,主要又分为生源数量困境和质量困境。河南省现行政策明文规定,小学生毕业后必须按照所在区域就近进入初中完成义务教育。照此规定,该地区初中的生源结构虽然复杂,但仍可以有稳定的生源。但事实上,城乡结合部由于教育质量远低于城市初中而交通条件和经济条件又远优于农村城市,很多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转向市区的重点中学,使该地区生源流失严重。生源的流失对学校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实行按学生数量核定中小学生老师编制,生源流失使新老师无法分配其中,进一步加剧了教师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生源质量的问题严重,该地区生源结构复杂和生源的流失,双差生在该地区初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对学校教育任务来说更是雪上加霜。3教师流失问题严重 由于新乡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财政紧张造成众多学校设施简陋,办公条件较差,教师待遇低,那更不要说地处结合部的学校了,教师收入形成较大反差,因此初高中骨干教师人心思动,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流失,少则四五人,多则十几人,据统计,从2000年至今,仅初中教师就流失120余人,(本科学历居多)均为中青年优秀教师,且大多现已成为别人学校的骨干教师或名师。由此可以看出,一大批高学历、高职称、年富力强、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调出了学校。这样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它加重了在岗教师的工作负荷,伴随着优秀教师的流失,随之而来的是优秀学生的流失,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大大下降,同时,使在校的教师人心不稳,人人思走。现在,不就有的老师宁愿经商而不愿教学吗?这对本就不怎么让人放心的结合部地区的教育,无异是雪上加霜。4.德育任务艰难由于城乡结合部学生个性突出,不良习惯较多,学校必须承担起更多德育方面的工作;学生初中毕业后流向多样,学校从因材施教和教育实用的角度出发又必须做好对学生职业准备知识的教育。该地区的许多学校校长和老师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通过开展校园文明月和开设课外知识讲座等活动满足学生的特殊要求。但这项工作开展的困难依然很多,道德教育没有专门的组织体系,活动以间断性为主,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还有许多老师对德育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考试成绩是第一位的,严重影响了学校德育的效果;职业准备教育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和参与校本改革的滞后等因素的限制,学校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二)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特殊随着初中义务教育的开始,很大一部分学生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以及学习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学习上的困难。表面看来,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辍学,学校因素占很大成分,但是在初中教育的大系统中,教育主体是多元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初中生学习兴趣、情绪、情感、态度意志力等方面的发展。2对于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区域来说,因为城乡结合部家庭除了存在家庭教育的一些普遍问题外还存在着异于城市和乡村家庭教育的特殊因素,家庭教育显得更为重要。1对家庭教育认识严重偏差由于该地区居民结构复杂且以社会弱势群体为主,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问卷调查显示,家长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所调查人数的近百分之七十,远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教育水平,他们教育意识淡薄,认为学生学习家长帮不上大忙,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学校的管理和老师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消极的意识使家长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品行和学习习惯的教育功能。 2家长教育方式专制单一调查中我们发现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父母在教育子女上是属于专制型。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孩子什么都得听自己的.专制意识很强,孩子的独立意识受到限制,在调查问卷中,其中的“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一项中,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希望家长不要过分关心自己,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希望父母不要严加干涉。而另外一部分家长,对学生学习不闻不问,孩子成绩相对较差时或犯错之时,则又采取简单的打骂形式教育,这对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大的伤害和打击,孩子的学校生活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3对孩子学习教育期望值不高由于城乡结合部处于城市边缘地带,城乡结合部居民受城市世俗文化影响较大,加上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这一特殊群体存在几种消极的教育倾向,一是典型的暴发户型教育倾向,家长通过租房租地或者农产品的批发买卖几乎是坐收其利, 认为不读书也可以挣大钱,只要能混就行;二是普遍存在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认为读书无用,不如早点进入社会,在学校混几年,多认些字,以后进入社会不被骗就行。3这些家长教育期望不高的表现,使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4与孩子沟通交流过少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是孩子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学习、生活上不免遇到各种问题,需要与家长沟通交流。但是部分城乡结合部家长除了存在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调查中,一项“当你有委屈时一般想对谁诉说”的问题,选择同学的占40%,谁也不说的占到37%,选择家长的仅占18%。可见这一特殊区域父母和孩子的沟通缺乏程度。调查还发现当孩子遇到心理和学习上的问题时家长态度主要有不闻不问和简单粗暴两类,分别达到了31%和22%。问卷中几位学生最想对父母说的话竟然是“等我把话说完好不好”或“爸爸妈妈,你们了解过我的内心么”。这类家长虽占少数,但对孩子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亲子关系更加紧张和疏远。(三)学生自身心理问题和个性特征特殊1厌学等心理问题严重虽然厌学情绪在每一类学校都存在,但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厌学情绪更为严重。据问卷调查统计,38.6%的学生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完全不感兴趣,而城市地区为15.3%,农村地区则为22.8%;此外有43.1%的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63.2%的同学回家不常看与学习有关的书,都高于其他地区学生。这主要是该地区文化设施少,学习氛围差和学校教学方式单一造成的。在此次调查中也发现家庭教育方面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大约占到26%.家长简单粗暴或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学习和心理上的问题无法有效解决,久而久之,孩子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本应由家庭所分担的学习动力也在这种行动偏差中降低了。4同时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初中入学初遇到的学习困难也是促使本地区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增多,课程内容和难度突然加大,该地区学生在小学教育并不太好的情况下进入初中,面临的学习困难增大却又无法有效及时的解决,继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2对生活和未来充满迷茫和困惑周边居民生活方式反差导致学生心理失衡。许多城市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迫于生活压力暂居此地,部分村民便借助房子租金或土地补偿费过着轻松充裕的生活。而那些租房务工人员却早出晚归,辛苦工作却仍不尽如意。这就对中学生正在形成的人生观和劳动观造成了冲击。一方面是学校教育提倡劳动是生活价值的源泉,另一方面社会社会现实中劳动的价值被表面化的扭曲,使他们对劳动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矛盾和困惑。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使学生产生了学习价值上的矛盾。在看到大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投入后,收入却和身边没上过学靠打工的人收入一样多。读书理论上的有用和反映在眼前利益的无用使学生对学习价值产生了矛盾和困惑。5三是家长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处于矛盾的行为状态,使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产生矛盾和困惑。家长由于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普遍较低,往往在教导孩子过程中言行不一。比如家长成天赋闲在家却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找个好工作;家长一方面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极不满意,另一方面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又尽量满足使孩子们在面对学习的时候极其矛盾,动力不足。3学生个性突出,不良习惯较多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高,一般采用简单粗暴和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往往形成不良的性格,再加上该地区众多不良社会因素存在,不免沾染上社会中的众多恶习。学生的纪律性差,教育起来十分困难。4自我学习期望不高,毕业后流向多元化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地区很大一部分对学习不抱希望,只是完成义务教育,读书无用论在本地区的扩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在初中毕业后直接找工作的想法。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初三学生有少于一半学生有参加中招考试上高中的准备,其他学生则大多进入技校,之后走向社会。这种现象使该地区的大多数学生对待学校不积极,流向多元化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社会环境复杂社会环境是学生教育最广泛又最难以控制的教育环体,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与本地区的社会环境状况密不可分,本地区的人员组成、社会文化氛围、与其教育文化基础设施更是孩子能否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为此,要搞好学生教育,就必须首先考虑本地区的社会大环境。总的说来,城乡结合部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状况是复杂而又严峻的:1流动人口的密集、居民来源复杂城乡结合部的相对固定的住户人员主要由本地常住居民、城市搬入居民以及外地来的暂住人员组成。6本地常住居民是在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土地社会关系等原因被留在原地的农民和身份上被转为市民的原居民。留在原地的农民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要经济收入,经济条件高于农村地区但整日劳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转为市民的原居民缺乏非农劳动技能,主要依靠收取土地补偿费或住房租贷度日,不劳而获的收入方式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孩子影响极坏;城市搬入居民大多来自城市居民经济收入中低水平的群体,迫于生存压力而暂时迁居在此,不满入住地环境,生活状态较差。外来务工人员因经济收入不高,以租房的方式聚居在此,居无定所,也忙于生计,难以顾及孩子的教育。对学生而言, 城乡结合部是个陌生复杂的居住地,社会教育环境十分不利。2人际关系的畸形化一方面,城乡结合部家庭之间差异较大,彼此缺少认同感和共同语言,容易造成疏远、陌生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地域来源的相似性,为了争得一席之地, 同乡之间拉帮结伙, 讲同乡意气, 易结成休戚相关的社交关系。因此形成了过度疏远或亲密的畸形人际交往状态, 而这种关系也成了该地区居民之间许多冲突和矛盾的导火线,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学校里的同学关系,无形之中营造了不正常的班级氛围,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困难。3管理的薄弱性城乡结合部由于人员流动频繁,社区概念不明显, 尤其是出租屋聚居了大量缺乏有效管理的外来人口, 社会控制受到极大挑战, 极易滋生各种不良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录像厅、 “黑网吧”等不良娱乐设施有从闹市区向城乡结合部转移落户的趋势,而附近又缺少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体育场等文化体育设施。7 流连在这些不良的娱乐场所就成了部分学生消磨校外时间的主要选择,很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城乡结合部受到都城市文化的渗透,又保存着本土农村文化特色, 外来人员则带来了原籍地文化, 文化成分复杂但又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 使各种文化无序生长, 良莠并存,对学生的正常成长十分不利。四、加强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的对策 综上对城乡结合部初中生教育面临的多方面的特殊困境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管理三个方面来解决该地区初中生的教育问题:(一)相关政府机构要加强管理,统筹规划,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加强社区管理,净化社区环境对流动人口定期统计,并有意识的对他们做文明社区宣传工作。严格执法,彻查录像厅,黑网吧等不良娱乐场所,同时,在各个显著地方贴挂宣传标语,定期开设宣传专栏,起到净化社区环境的效果。2县市相关部门切实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扶持力度,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严格执行划区就近入学政策,保障城乡结合部初中的生源稳定。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的投入和资金上的倾斜,完善学校的硬件建设。实施城乡结对,平衡教师资源,尤其是注意学校体育,音乐,美术等薄弱课程的师资配备,并且帮助学校开展职业准备教育。3构建学习型社区,提高居民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很关键。通过政府途径宣传社区教育意义,肯定其对社区发展的作用,号召居民支持并积极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把社区教育作为政府职责之一,在经费、人员、设施等方面给予投入,并进行经常性关心指导;把社区教育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其次,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加强对构建学习社区的意义的认识,使每个社区成员认识到新世纪是一个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世纪,这就要求社区成员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活到老学到老,认识“学习和吃饭一样重要”的道理,人人重视学习并积极参加学习,使社区成员人人成为终生学习者。再次,充分开发利用社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各社区居委会要广泛发动社区内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在行使其专业职能的同时,积极承担社区内的教育和各种培训任务。尤其要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学校向社区开放,做到资源共享,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和利用离退休干部、教师、科技人员和老工人的作用,能者为师,群策群力,办好各种教育培训,使整个社区成为一所能满足全体社区成员学习需求的大学校。(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建立帮扶机制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2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3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三)家庭教育的改善1家长努力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转变教育方式整日忙于生计使大多数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通过专业书籍提高自身素质,但利用身边便利资源还是十分有效的,很多电视台都有关于教育话题的节目和电视连续剧,闲暇之余多关注此类节目也是可以提高对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的认识的的,还可以增加与孩子的共同话题,促进有效沟通。转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改变那些“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和“棍棒下面出孝子”的错误观念。理解和平等对待孩子,孩子有困难时耐心交流,正确引导。2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做为家长,首先需要懂得对于新世纪青少年心理素质的要求和内容:培养独立、自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智能,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有敏锐、深刻的认识能力;对环境有机敏、灵活的应变、应激能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对人理解、尊重、宽容;培育健康的竞争心理,具有耐受挫折、承受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不嫉妒他人的成功;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及优良的意志品质,坚强的自信心和健全统一的人格。身为父母也应该懂得在家庭环境中如何正确地爱孩子,否则会适得其反: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过度的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的超量加压,使孩子精神崩溃。这一切不得不引起父母们的警惕和重视。卢梭在谈到家庭教育的问题时说:“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抵制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家庭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坚实后盾,父母要认识到保持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庭成员感情融洽,态度和善,心理相容。尽可能多的找孩子谈心,及时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给与孩子充分的信任和理解。3加强与老师交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家长不能把孩子教育的任务简单的推给学校,而应该积极主动的与学校交流合作。调查中发现学校主持召开的家长会,总有家长以各种借口推辞,家长会是学校提供的相互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而给以积极引导,家长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真正的学习状态。除此之外呢?家长们要做的还很多,要从孩子着手:首先,家长要要求孩子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小部分同学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一说读书就头疼,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这些是极不正常的现象,这就需要家长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读书的作用,读书是为了将来能过得比别人更好一些,这个社会不读书,干什么?其次,家长一定要“狠”。我们的家长是世界上最好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可谓是无微不至,因此也就时时觉得他们是小孩子,事事迁就他们,殊不知,“慈母多败儿”,正是小时候对他们的百般呵护,让他们可以在家长面前顶嘴、在家长面前大声呵斥、想一想,长大如何了得?所以家长一定要“狠”,学习上要抓的“狠”,生活中要管的“狠”,规定的事,原则的事决不讨价还价。 再次,家长一定要“勤”。其实读书、管理都没有什么别的诀窍,就是“勤”,我们很多家长都年富力强,业余活动比较丰富,但是,当你玩乐的时候,你的孩子,他在干什么,你一无所知,所以说家长们要勤,更好的帮助孩子成才。(四)加强学校的自身建设学校是学生教育工作的主导力量,如果学校无视城乡结合部的教育特殊性,加强自身的建设和改进,其实质就是把教育的重任拱手让于家长和社会。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该地区教育的特殊困难,发挥自身教育机构和教育人员的优势,加大社会交往,整合教育资源,变劣势为优势,更好的完成教学育人的重任,并为城乡结合部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1从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营造民主平等的校园氛围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学校其它教育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首先要提高教师认识,能够以身作则,成立负责德育工作的领导小组,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德育课。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系统化和完整化。其次要改变对学生的考核评定制度,期末的评比不再单单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而应该加入平时纪律、文体等表现,如期末成绩占70%,平时思想品德表现占30%,从考核制度上引导老师和学生重视德育工作。最后学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分三六九等,利用学生来源多样性的特点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沟通和交往,真正融入学校的大家庭中。2从教学管理方面,创新教学方式,参与校本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据了解,该地区的班级学生人数平均为33人,完全符合小班化教学的人数要求,但上课依然是原来的平均灌输式的大班教课形式。以师生互动为特点的小班化教学模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实施后效果显著,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经验。该地区学校应该在提高本校教师观念和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小班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学校应根据本校学生毕业后流向多元化的现状,利用本校资源,认真编订出本校的实用教材,不用十分严格,但一定要符合本校学生实际,达到职业准备教育的效果。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1)进一步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加强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推进培养培训一体化。加强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逐步建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课程改革为核心、学分制为管理手段,任职学校、培训机构和行政部门共同管理,岗位培训与学历提高培训相互结合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8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改造教育类课程的力度,加强教育学科和其他学科交融渗透,加强和改革教育实践环节,积极探索培养模式改革,加速教师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2)积极选拔培养各类优秀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继续做好选拔培养中小学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工作,在中小学校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在教育界有影响的教育名师;努力营造人才引进和成长的良好环境,培养一批教学科研成果卓著的学科带头人和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名师;在各级各类学校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热爱教育,具有一定现代管理经验的校长,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规律、适应现代管理要求的专业化校长队伍和一批名校长,充分发挥各类教学和管理骨干的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3)切实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在广大教师中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紧密联系教育和教师的实际,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敬业、奉献和爱生教育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和育人水平。4发挥各个教育主体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如何把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1)沉着面对教育现状,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优势首先,学校要以厚重的文化底蕴,过硬的教育管理,丰富多彩的特色办学,从教学思想、情境、管理的氛围上,实施的积极向上、充满生命颜色的绿色教育。既要关心学生的文化和学习,又要充分发展其个性特长,让学生周围一切都蕴涵着教育,让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每一条路都充满深情,让一草一木都能给学生熏陶和感染。9其次,作为教师,真正了解教育的对象,既要看到学生阳光鲜活的一面,也要发现其生存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可避讳的种种缺憾。切实培养学生的“知行统一”。再次,注重细节教育。“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八中人的行事风格。著名教育学家唐文治先生说得好:“欲成第一等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细节成就品行。(2)借助社会向上的力量,给学生的成长搭建舞台现代教育的现状警示我们,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仅仅发挥学校优势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社区的资源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参与、体验中自醒、自觉、自悟,从而树立社会责任心感和神圣的使命感。    在这方面,我们也有成功的经验,具体的做法:首先是“请进来,走出去”。为了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我们不但请法纪人员作报告,还让“服刑改造较好的人员”现身说法,让每一位学生真正从心灵深处认识到知法懂法遵守法律的重要。    再就是利用节假日,布置学生到社区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做一天清洁工”,感受环境维护及爱护公共卫生的重要,事后让学生根据体验下载一些宣传文章,创作漫画,出板报,宣传环保。  (3)注重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增加现代教育的助推剂家庭要在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影响、指导和规范的前提下,形成合力,从而实现预期教育目标,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说实在的,孩子能否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能否快乐成长,特别是能否在正确的目标下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美国心理学家维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10就是说,家庭教育的一个重心,就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因为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我们有的家长,过份重视孩子的功课怎么样、分数怎么样、名次怎么样,而勿视了良好习惯的培养。造成了许多自闭、自悲、自伤的悲剧发生。      其次,正确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提高家长自身的教育能力,然后真正地了解孩子,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让孩子有真正的发言权”,悉心听取他们在最困惑、最难过、最兴奋的时候,所说的一切。 我相信,只要把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互补,形成现代教育合力,就一定能促进我们的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参考文献1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67-295.2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1-155.3张东生.新课标教学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17-221.4李伯黍.教育心理学新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6-92.5陈永明.基础教育改革案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06-110.6徐远平.城乡结合部学生群体的行为特征及转化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8,(5):26-31.7王晶晶.城乡结合部中学文化建设的策略探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2):36-41.8阮春棉.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现状与对策J.管理论坛,2008,(10):57-62.9谭六三.走综合中学办学之路 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6,(6):74-78.10吴增强.当代青少年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67-81.11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权利失范及规制J.教育发展研究,2005,(4):51-56.12安邦全.浅析城乡结合部初中教育的发展战略J.甘肃教育,2006,(5): 32-34.致谢大学四年生活已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母校、父母、老师以及所有帮助我的人表达我最由衷的谢意。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我得到了很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张晓敏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从选题到框架设计,一直到后面的资料查询和论文的多次修改,张老师不厌其烦的给我以指导。这半年以来,张老师不仅在学习上给我以精心指导,而且在思想上给我以极大地关怀,在此谨向张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李晓非2010年05月于河南师范大学文档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我看到会立刻处理。

    注意事项

    本文(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