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初中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课题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4053946       资源大小:82.50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课题研究报告.doc

    初中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范办学行为,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全面提高了教学效率。但由于受教育封闭性的影响,我们往往重视校内资源的建设和利用,而忽视了社区那些生成性、动态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鲜活课程资源,但长期被闲置与浪费,致使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被纳入教育资源的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这严重制约了学校课程的发展。也正因为我们缺少这种观念和实践,使我们的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环境,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的教学也只能是一种呆板的、机械的、教条的“文化传授”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学校应广泛利用校处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加强初中社区教育资源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我校一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于2008年9月针对“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教育的弊端日见彰显,学生自主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与我们的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练密切相关。而社区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充分发挥社会的育人功能,意义重大而深远。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以学校、社会互为主体,实现教育的多重目标,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和不同层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教育互动,使学校和社会产生协同效应和合力效应,凝聚多方面教育力量,优化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及湖南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要大力开发社区课程资源,让丰富的社区资源成为中小学生社区实践的重要阵地。2、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反对将学生禁锢在学堂里,禁锢在传统的陈腐的不合理的规范之中。他倡导在教育中打破封闭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束缚,引导学生走近自然、走近社会,实施学校“小课堂”到紧密联着社会“大课堂”的开放式教育,广泛挖掘德育资源,形成德育整体合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德育教育模式。3、主体教育理论:社区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地发挥社区各类具有专业特长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参与的主体意识,这是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内容。4、社区建设理论:社区是社会学中一个从空间形式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概念,是和一定地域相联系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包含的内在要素,如归宿感、自我教育和发展等对社区成员的合作提出了要求,同时,发挥社区自身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体现在社区教育工作中,是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研究的理论源泉。5、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必须适合国家、社会与人的发展;课程领域应拓宽,结构应优化,内容须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和学生同为课程意义的创造者;课程的开发、实施应由结果向过程回归,注重过程的内在价值。6、创新教育理论:指出,人才培养模式要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在生活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学习方式则强调自主性、探究性。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合理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生本课程,开辟实践基地,开设特色作业,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增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和谐关系,提升社区资源开发的系统化、实用化和规范化,实现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共享,增强学生体验育人的实效性,努力创建社区资源开发管理运行机制,为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社区实践活动提供有效案例和一些共性经验。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学校在规范办学之后,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进程,最大限度地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引领学生广泛参与对身边事物的认识、了解、研究,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实现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势互补。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1、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2、家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3、传统节日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六、课题的界定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社区资源,主要是指学校所在的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在学校施教区范围内,以学校为主导,社会为依托,家庭为基础,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家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来挖掘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资源为学校所用,让家长以自身的教育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各种活动中来,以期达到资源的共享与优势互补,促进家庭教育的提升与儿童生动活泼地发展。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指深刻挖掘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资源,整理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享受优良传统文化的滋润,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热爱和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探索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方法机制。七、课题研究的思路1、时间合理安排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每周课时的设置,课型灵活安排,可集中上课,也可分开活动。时间上也合理安排,除课内外,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等。2、内容互相融合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进行设计、调研、参观、访问、实验、制作、交流与评价等,渗透五个一工程、亲子共成长工程、家长课程学校、朝阳读书计划等内容,促成其相互融合,相互整合,达成其研究目标。八、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以联系现实生活,立足课堂为主渠道,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遵循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的方式,注重思想教育与行为指导相结合法,点面结合法,专家咨询法,个案积累与总结、理论与实践结合法等各种方法的相互协调与促进。分析如下:1、调查研究法。学生、教师、家长联合参与对社区资源的存在种类、形成、作用、发展、贡献教育功能等内容进行调查,选择可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因素加以开发利用。2、体验研究法。师生亲自置身于社区资源中去认识触摸感受、操作,亲自体验探究、交往和实践。3、基地研究法。在社区建立资源基地,使其课程资源与学校教育共享。4、学科整合研究法。社区资源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服务的同时,与相关边缘学科进行整合,结合不同学科教学内容选用,做到各科教学资源共享。5、理论与实验研究法。包括探讨社区资源开发的作用和利用等基本理论以及研究的步骤、措施、周期、成果等。九、课题研究的步骤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组,论证课题,搜集和学习有关资料,提出研究目标,撰写研究方案。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课题理论,通读研究方案,明确各自研究任务。实施阶段:1、进行广泛调查,详细分析社区教育资源的分布及特点,落实社区实践活动基地,分年段按计划开发社区教育资源。2、按照计划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安排各项活动的开展方式,如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公益劳动、友谊联欢以及各类竞赛活动等。3、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动态培训,外出参观学习。4、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评价。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定期聘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5、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总结阶段:资料汇总、分析,整理个案并写好结题报告,召开现场会进行成果鉴定。十、保障措施1、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学校的科研气氛浓厚,承担过各级各类课题,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知识结构合理,均为各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这些老师都承担或参与过教研教改研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1)老师们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这些为校为资源的开发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学校有多位特长老师的作品在国家级、省级获奖,教师资源丰富。(3)软硬件保障:学校已建成校园网,配备了34台计算机。同时多次对全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做到软硬件同时并行。(4)优越的地理位置:我区所处城乡结合部,社区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相对不足,但并不等同于教育资源缺乏。我们位置靠近多个社区,环境优美,基础建设较为完善,居住人口稳定。社区居民及家长关系融洽,知名人士、专业人士资源较丰富。学校周围有乡政府办事处等事业单位,这些都为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5)经费充足:学校根据课题进展的各个阶段和课题需要拨专项资金,以保证研究课题的正常运行。十一、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1、课题组成员分工 主持人: 成员2、聘请专家担任课题指导顾问略十二、课题的实施(一)准备:开展师资培训,整合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1、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社区资源开发意识与开发能力。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学校课程发展的主体,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为此,我们课程组以学习和培训为先导,把课题成员的专业发展纳入视野,组织课题成员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等,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活动时间,把研讨培训摆上议程,使每个课题成员树立起“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进一步提高课题成员主动解释、开发课程的意识与能力,以此促进实验验教师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课题组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实施情况,创设了行政与实验老师对话制度,确定每周活动的时间,同时做好活动记录;建立了行政与实施学科挂钩制度,实行课程动态管理,为实验老师排忧解难。2、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注重从制度引领入手,强化班主任责任意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3、学校与村、乡、公安局、派出所、乡里各企业取得联系,聘请社区知名人士作为课题组社区资源开发的长期顾问,定期来校举行知识讲座或报告,并依托他们的设施,进行社区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4、利用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课题组系统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支持学校课程发展,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维度展开:课程目标。根据学生、校内外的需要解决问题。课程内容。关注学校及所在社区资源的一些具体特点,有效地将社区资源文化、物质环境等方面的特点渗透于课程教学中,对学校课程内容进行拓展或整合,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人文化和生活化;课程实施。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带动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课程评价。使社区有关的专家、学者、教师、学校管理者、家长以及其他人士都参与课程评价,保证课程评价的科学性。课程管理。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让参与者都参与其中,对课程进行建议、监督和评价,真正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现课程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二)制度: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督导评价机制。组建了由学校、村委会、周边单位及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社区资源领导小组”, 促使学校与社区各方面在教育方面形成合力,形成学校与社区资源上的共享,使社区资源在时间、空间、内容、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上适合学校对其有效的开发利用。日常工作中,学校认真倾听社区居民及各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三)策略:走出去、请进来1、走出去。学校与社区单位齐抓共建优化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学生的教育,一方面学校积极主动地与附近各单位取得联系,鼓励学生以主人翁姿态,走出去,走进社区、工厂,了解社全,服务社会。课题组在夏家山建立了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敬老服务、劳动体验等活动,如参加文艺演出、敬老院慰问、清理白色污染、假日小队活动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从事实践活动的机会,增强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2、请进来。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请进来。学校充分利用社区人力资源,聘请社区热心教育事业的领导、离休干部、老党员、退休教师、优秀企业家、先进村民,先进人物、知名人士、学生家长等担任社区辅导员,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通过举办环保、节能、健康、安全等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学校聘请了为社区辅导员,定期到校对学生进行二胡、书法、乒乓球等方面的辅导,积极开展社区学校书画、艺术联谊交流活动等。学校每年的艺术活动也都邀请社区领导和家长们的参加,他们走进学校,来到学生中间,与孩子们共同观看演出,共同分享演出成功的喜悦。我们还邀请社区内的法制副校长每年都来给孩子们上法制教育课,与学生面对面地一起讨论法律、行为、人格、人生等问题,让学生学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小公民等。(四)运作方式:三结合和自我教育1、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一是组织形式一体化,即把全校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界限按居住区重新编组,聘请辅导员,并有本区家长参与(此活动主要在双休日进行);二是教育目标一体化,由学校开展教育活动,辅导员和家长积极配合,使学校内外的目标统一在一个目标之下;三是教育力量一体化,即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辅导员以各自的优势管理教育学生,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2、学生自我教育。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学生不是单纯的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五)开发途径:建立三级互动管理机制,形成学校社区网络化管理。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学生的成长也离不开社会的熏陶,因此学校与社区各单位的交流与对话是建立学校与社区单位有效互动的思想基础。1、学社区部建立三级互动管理机制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等资源,协调学校与社区各方面的交往互动关系。以学校为中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通过以学生为纽带,以学校为轴心,动员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各村成立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积极统筹教育资源,促使学校与区域内企事业单位、机关部门建立共建关系,加强社区实践活动,强化社会教育。各单位和学校实行自愿签约结队。建立双向服务挂钩关系,明确双向服务制度。以座谈、调查等形式,从实际出发获得相关信息,寻找校内外互动工作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探讨,深入研究。2、学校内部建立三级互动管理机制校长室学生会班主任分级管理,定时、定点、定人,开展各种形式互动活动。(六)管理模式:校区为本、自主互动为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学校从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深化课程改革,让学生走进社区,树立社区主人翁意识,建立“校区为本、自主互动”的社区教育文化管理机制。1、依托社区资源,积极组建社区假日小分队,深入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学校与村委会联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住址,组建社区假日小分队。以村为点,成立社区活动阵地,在各分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引导和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寻找服务岗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假日小队活动。如:向社区居民宣传“如何预防禽流感”、“甲型11流感预防”等活动。学校配合教育局开展了保护社区花草树木、绿化美化社区环境、关爱社区孤寡弱势群体等公益性活动。学校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情况记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作为学期结束评优的依据。2、加大社区居民的参与力度,促进学校社区和谐共进。对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颁奖仪式”、“教师节庆祝活动”、“艺术节”、“亲子读书会”、“家教经验交流会”、“家庭美德事迹报告会”、“家庭才艺大展示(亲子乒乓球双打比赛、书画展)”、“十字绣比赛”等,学校都邀请社区居民参加,或由社区居民担任活动评委等,加大社区居民的参与力度。同时,邀请社区的老干部、儿童教育专家、生理卫生、心理教育方面的行家、知名人士或英模人物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等。学校常为社区居民奉献文艺节目,丰富群众文娱生活。这样,不仅使学校与社区居民之间有了沟通的话题、沟通的渠道,更使学校社区之间有了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相互推进、相互同乐的平台。3、班主任工作适度向社区延伸,教会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多。如何教育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新的难题。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厌学、迷恋游戏机等现象日益严重。而经常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充分发挥校内课程资源和社区课程资源的作用,与社区进行全面沟通。这样,学生离校后的不可自控时间、节假日整天打游戏机、泡网吧等情况就会大大减少。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的影响,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理自治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同时,也使社会的正面教育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增强了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认同、信任和支持。4、关注八类特殊群体,促使学校社区和谐发展。加大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坚持教师家访制度,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确保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开展“一帮一”活动,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相关的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鼓励他们安心学习,克服困难,不屈不折,志存高远,发奋图强,坚定人生理想,将来成为有用人才。十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一)励志修身,开发社区校本课程1、社区实践我能行。学校于 年 月,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挂帅的“社区实践校本课程审议小组”,组织教师深入学生、家长、社区进行调查分析、研讨,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社区资源优势,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开发历经一年,于 年 月全部开发完毕。这套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和团队协作精神,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主题的设置,从所在的学校、所住的社区起步认识,初步了解家乡的一草一木、风俗人情、传统文化、环保绿化等;从最亲近的爸爸妈妈开始学会感恩,进一步了解自己在家庭、社区、社会中的权利义务职责等;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节水防电防震交通安全做起,逐步学会怎样健康生活。为了更好地利用这套校本课程,我们的老师们同社区领导、广大居民广泛合作,组建了“社区小分队”,利用下午放学时间和双休日,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打破年级界限,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学校以村委会为点,成立社区活动阵地,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寻找服务岗位,广泛开展爱心服务等公益活动。如学校开展的“我是社区小主人”角色体验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了社区法制宣传员、邻里关系调解员、社区安全员、保洁员等多种角色。每学期结束,学校根据学生自己的汇报和社区群众的反映评选表彰“社区优秀小主人”。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我们把“探究性学习”作为基本活动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和提高能力。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主人翁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又让学生懂得了社会上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苦,明白“小区是我家,人人爱护她”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2、整合学校社区资源,开发书法课程。学校在社区资源开发进行调查时,发现好多学生对书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针对学生的需求,专门组织学校书法特长的湛红波老师和热心公益事业的社区居民 联合开发了课程。这套课程,旨在重视成功练字方法和途径的应用,将汉字的抽象运笔规律,通过歌谣、口诀、图示分解的方式,详细介绍学习书法必须掌握的训练技巧,从训练运腕、控制书写速度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学校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及爱好和兴趣进行开发,以求新的原则,努力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体现人生价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艺术。书法课程主要由学校指导老师利用每周一节的写字课来完成。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教学精神,鼓励学生将在写字课堂上学到的运用到日常学习去,达到学以致用。(二)创建家长课堂,让家庭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家庭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多,我们重点选择家庭中“能否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作为取舍标准,大力发掘那些能够开放学生头脑和手脚、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意的素材,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和参与的兴趣。1、组建两级委员会。成立家长委员会是促进学校与家长共同管理学校、共同教育孩子的有效办法。学校选取有代表性的,来自不同工作岗位,不同阶层的家长组成了学校、班级两级委员会,并健全组织,明确职责,主要任务是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安排,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教育改革、活动目的;向学校反馈家长的意见,向家长宣传家校合作的益处,建立起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协调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家长委员会成立后,学校能更加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学校的困难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学校的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2、创建由家长负责的第二课堂。我们的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专长,邀请他们对学生作一些专题讲座,他们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备课,有的制作多媒体,还带来了挂图、实物等。有家长为学生作了环保讲座,从环保的意义讲到当前环保境令人担忧的因素,讲到如何才能有效地治理环境,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学生受益非浅。在医院工作的家长专门为高年级的学生讲解生理卫生、心理保健等,让高年级学生坦然地面对青春期的到来,正确处理青春期带来的一些烦恼。在银行工作的家长为学生作人民币的识别和爱护的讲座。民政部门的家长为学生介绍福利院的情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心,也更激起了作为一个正常人更要发奋学习的决心。讲座的第二天,全班每个学生都从家里捐来了自己的学习用品、衣物、零花钱,塞了满满的两袋,由老师带领学生去福利院慰问了。3、创设家长之间的交流渠道。(1)扎实开展家长课程学校。依据教育局的精神,我们扎实开展亲子共成长家长课程学校。为了使家长学校办得实在,办到家长的心坎上,不流于形式,我们制定了家长学校的章程,并形成由学校领导、班主任、社区辅导员、教育专家形成的讲师团。在办学过程中,强调新生家长百分之百进家长学校学习,强化考勤制度,评比优秀学员,真正达到鼓励先进,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家长学校办学形式多样,有专家发言,有专题讲座,有家长经验谈,有学生心声表白,有家长与老师对话等。根据家长的需要,家长课程内容也丰富实在,如开设了如何辅导孩子开展闲暇活动家庭良好环境的创设等专题讲座,家长们听得懂,学得来,用得上。(2)利用平台,传递家教育信息。我校建立了家长学校,把学校的整体情况,家校合作的组织、活动等制作成宣传栏进行介绍,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发展动态;为了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长历程,我们还把学生的各种“作品”、成果进行了展示;教师和家长之间通过电话、短信交流家教信息,实现了资源共享。这些都为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拓宽了学习渠道。(3)征集优秀家教经验。考虑到现在家长均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工作繁忙,于是我们采用致函的形式,向家长征集家庭教育经验。每期都有中心内容,如:怎样让孩子觉得你是好爸爸、好妈妈?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带孩子自由读写,谈孩子习惯的培养,给孩子的一封信等,家长的参与热情非常高,都能从自己家庭的实际出发,就某一方面谈自己的最深感触,成为我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笔宝贵资源。(4)开放式管理教学,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课堂教学我们采取开放式管理,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开展家长到校听评课活动,与家长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友善的新型家校合作伙伴关系。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家长间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使每个层次阶段的家长都有一定的收获,调动了家长积极性,提升了家教水平,发挥了家庭教育的应有的功能,使家校之间产生了亲和力、信任感和责任感,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落实和深化。(三)、传统节日教育资源为德育工作开辟新途径。传统节日蕴含着无比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通过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探索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使学校德育工作与传统节日有机结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还传统节日以生机与活力,释放出传统节日的人文教育潜能,解决了当前德育工作载体欠缺、立足点不明显的问题,发挥了传统节日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重大作用。目前我校学生对民俗文化知识的了解明显增多,与周围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大大增强,自主活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意识大幅提高。(四)社区资源开发,给学生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学生在社区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彩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的课题研究已经结束,预定的各项目标基本完成。特别是低年级的主题实践活动,完成的质量高,效果好;高年级的学生自主小课题研究,申报课题10项,通过校评审,结题2项,学生撰写的小论文20多篇。从调查日记和各班提交的学生个案中不难看出,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1、社区资源开发两条线,让学生逐渐成为认识过程的构建者。针对社区资源的开发,我们在内容上安排了两条线:一条是社区环境线,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了适合该年级段学生的社区服务实践项目,主要目的是通过参与性的社会实践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区的地理风貌、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另一条是学校主题活动和学生自主研究活动线,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段安排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年级段安排了在教师指导下的班级统一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应用设计活动,高年级段安排了学生自主小课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分层次的不同程度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活动的初步能力,增加学生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开阔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大社会、大自然零距离的接触,并获得对社会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2、开阔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因为自主小课题都是学生经过初步调查自己提炼的,源自学生的生活,所以研究内容五花八门,研究范围涉及环保、家乡化工产品、交通安全、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等十几个领域。如有的班级看到长湖小区的卫生较差,就进行了实地考察,回来后每个队员都写了报告,最后形成一个综合调研报告,因势利导在社区开展了“清除生活垃圾,创建绿色家园”的活动,并把调查内容排练成模拟听证会的形式,在社区和学校演出,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3、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提高,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学生在探究能力和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请看下面数据 (1) 课题研究前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评价的对照(问卷调查为同一班)实验前:团队合作只达到50%,实验后达到75%;主动提出问题:实验前占21%:实验后占62%;能做出多种解法的:实验前占63%,实验后占90%;能主动发表见解的:实验前占37%,实验后达到80%;(2) 实验班五(1)(50人)和实验后五(1)(50人)学生教学评估统计,学习兴趣:实验前仅为62%,实验后达到86%;提问、回答问题平均数:实验前仅23%,实验后达到56%;课堂活动平均时间(分钟):实验前仅占21%,实验后达到35%。数据显示,这个实验班无论在学习兴趣还是在课堂活动质量上都有大幅度提(3)实验班五(1)(50人)和对比班五(2)(50人)综合能力统计对照图上看,学校各项评比优秀率(前十名):实验班五(1)文艺汇演占33.5%,对比班五(2)占30%;书法比赛实验班五(1)占42.6%,五(2)占25%;手工制作:实验班五(1)占58.4%,五(2)占16%;手抄报比赛:实验班五(1)占38%,五(2)占30.3%。各项数据显示,学校各项评比优秀率(前十名)实验班明显高于对比班。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同一个班级实验前后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实验后学生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六)重视班主任个性管理,积极探索“N+X”管理模式 学生正处在长知识的阶段,求知欲很强,这种求知的需要不仅是文化文科学知识,还包括社会、生活等方面。因而,班主任工作应与社区教育相结合,除了教学生学好书本知识,还应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求知,这样才能使他们坚强地立足于竞争极强的社会中,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此,一年来,我们积极创新班主任考核办法,探索出了“N+X”管理模式,倡导班主任自定目标,自主管理,极大地激发了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了班级管理的实效。“N+X”管理模式中的N代表学校给出的班主任工作考核范围,其内容包括班级活动、学生文化课成绩、文明礼貌、卫生、路队、两操、学习纪律 等;X则代表着各班主任针对以上各项内容自定的工作目标及具体做法。学校只提出班级管理内容,将怎样做的权力完全下放给班主任,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以来,学校规定动作少了,班主任自选动作多了,从而为学校班级管理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学校通过“班主任班级工作月汇报”、“一周班级工作亮点展示”、“领导班子 看现场”等形式,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评定。在“N+X”管理模式中,学校没有给出班主任过细的考核目标,而是本着放手、放权,放目标的“三放”原则,鼓励个性化管理,杜绝班级工作“一刀切”。此举更加注重“人性化”和“自主化”,实现了班主任工作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状态转变。在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下,很多班主任针对班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个性化解决办法,并付诸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一年级 班班主任袁丽娥老师发现班里学生在购买文具上普遍存在的相互攀比现象后,倡导学生选购价格便宜又耐用的文具,并发动孩子们相互监督,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些创造性的举措极大地优化了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七)提升教师的资源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教师培训和研究的结合。在研究活动中,进行活动过程的全程指导,并要求同组老师共同听课,共同研讨,发现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保障研究活动顺利进行。尤其对参与课题研究的青年教师,我们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对其进行了课题研究的校本培训,让每个青年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流程,尽快提升课题研究的专业素养。从课题开展以来,我校课题教师在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论文评选中获国家级奖励8篇,省级奖励17篇,市级奖励21篇。(八)加强活动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社区资源开发的价值追求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校特色的突显,对学生参与社区资源开发,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此,我们力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采用了五个层面的评价并穿插进行。同学层面评价。含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小组评价三部分。通过评价,同学们学会了欣赏、鼓励他人;学会了接受他人的善意批评;学会了正确看待自我;学会了合作与交流。教师层面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教师运用等级评分制度对学生进行兴趣、技能、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学校评价。学校实行学生评语公示制,着眼于学生的优点长处,充分挖掘其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家长层面的评价。家长的评价主要采用评语式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定。社区层面的评价。社区的评价主要采用等级评分制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行为表现进行评定。2、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我们从过分强调量化评价逐步转向对质性的分析与把握,把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结合起来。既有行为观察,又有成长记录;既有表层的作业,又有深层的学习日记。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定期到社区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每学期结束,学校根据学生自己的汇报和社区群众的反映评选表彰“社区优秀小主人”。 十四、课题研究创新(一)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促进三级课程建设。 学校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以学生发展为本,打破传统教育的以“学校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开放办学之路,形成了体现本校特色的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课程体系,构建了学校特色课程体系,使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不断丰富和完善,增强了学校办学活力,促进了学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使学校走向了内涵发展之路,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拓宽教育空间,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学校精细化发展。社区资源的开发,使教师、学生接受教育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大,视野更加宽阔,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大课堂,建立实践基地,师生能够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学习新知识,学校的现有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有效利用,教师课程资源的再开发能力大大加强,学校被评为潍坊市信息技术示范学校。同时,资源的开发使学校规章制度得以完善,依法治教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全校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每位教职工的精品意识得到提高,学校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在工作中得到高度体现,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赢得上级部门、社会、家庭的认可,连续三年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列全区前茅。(三)打破了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的“孤岛”现象,引来居民掌声一片。我国教育体制长期自我封闭,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园的围墙之内,而社区资源开发,实现了资源共享,敞开了两道门,推开了两扇窗,一向大门紧锁的校园纷纷打开开放的空间,引来居民掌声一片。(四)解决了学生节假日时间不会合理安排的问题。 如今,学生的节假日时间越来越多,每天下午学生很早就放学了,很多学生不是一个人在家里呆呆地看电视就是上网打电脑迷恋游戏。星期六、星期天双休日写完作业,剩下的时间也不知怎样合理分配。学校充分发挥校内课程资源和社区课程资源的作用,同社区领导、广大居民广泛合作,根据学生的爱好和所在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这样,学生离校后的不可自控时间、节假日整天打游戏机、泡网吧等情况就会大大减少。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理自治和自我教育能力。(五)出现“一广四多”社区资源的开发,有力地推动了学生潜能的开发。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同学多了,参加的面广了,获奖的层次多了,类型多了,人数多了。尤其是潜能生、学困生兴趣得到适当发展,找到自己立足点,培养了自信心。学校为了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陆续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广泛开展了专业技能训练和第二课堂活动,将素质教育推向了纵深。学校现已成立了10个活动小组,并对各个小组提出活动计划落实、活动内容落实、小组成员落实、活动场所落实、活动时间落实、指导教师落实六大要求。各小组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着力点,以“扬长”为宗旨,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和开展各种活动,发展特长,提升水平。十五、存在的问题反思我们的研究工作,既有开拓创新性的一面,也存在着因循守旧的一面,既有成绩的取得,也暴露了问题的存在:1、寻找因地制宜的途径。我校学生人数多、班额较大,活动空间有限,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受客观条件限制,需要综合考虑,寻找因地制宜的途径。2、关注活动过程。学生参与社区资源开发属于探究性学习。因而,在活动中我们要特别注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课题研究报告.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