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论文《为教材把脉 创高效课堂》 .doc
-
资源ID:4052774
资源大小:14.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为教材把脉 创高效课堂》 .doc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为教材把脉 创高效课堂素质教育新课程内容、标准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及时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效率、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更多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服务。而现行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注重的是通过各种地理图表、资料传达地理信息,文字描述性的内容明显减少了,这就容易导致知识点之间衔接生涩,难以形成知识网络,给学生的学习掌握增加了难度,势必会耽误学生更多的宝贵时间,影响到学习的效率,这与素质教育要求的高效课堂相违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地理课标与教材的分析,经过大量的探索与实践,我对初中地理教材有了一些认识,初步理清了教材的知识脉络,对于每一节内容都列出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总结归纳出通用模式和专有模式,我把这一步称作是对教材“剥皮抽筋”。上课时,将所抽得的“筋骨”给学生,让他们为其“添枝加叶”即可,“添枝加叶”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血脉相连”的知识,而且还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这正好符合新课标“安排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的要求。 一、通用模式以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为例,不管是哪一节课、哪个地区或国家,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人口、地域文化等。当然,以上几个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位置可以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两方面考虑;范围既包括该地区的临海和邻国,也包括该地区由哪几部分组成,还包括该地区大致所跨的经纬度;地形包括该地区有哪些大的地形区,还包括该地的地势特点;气候包括该地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及其各自的特点;经济包括该地的工农业发展状况及交通运输、旅游资源等;人口包括人种、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问题等;地域文化主要指富有地方特色的衣食住行。当然,以上几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位置决定了其气候类型与气候特点,而气候又直接影响到该地的农业生产、住房特点、饮食习惯等;范围的大小影响到该地的地形复杂程度,而地形地势的特点又决定了河流的流向及分布,而河流又影响到了人口的分布;自然资源的分布直接影响到该地的经济发展;范围的大小、气候的差异又影响到地域文化的多样性等等。以第六章亚洲为例,由于其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决定了其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而气候又影响到人口的分布与多样的地域文化;由于其范围广,所以地形复杂、国家区域之间的差异大,需要分区域研究;由于地形地势的特点,决定了大江大河的流向,进而影响到了人口的分布及人口问题。 以上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人口、地域文化等,我称之为教材知识脉络的通用模式。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并没有具体规定是哪些国家和地区,而是重点强调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这种通用模式正好适合区域地理的学习,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地区,不论教材是以怎样的顺序编写的,尽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上几方面自主学习探究。二、专有模式 也就是关键词教学法。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方,七年级下册教材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就是抓住了它们的鲜明特色来编写的,也就是一节内容围绕着一个鲜明特色为中心编写,而这个中心往往可以用一个字或词来概括,我称之为关键词。以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为例,第一节 中东,就是围绕着一个“乱”字编写的:教材先是列举了该地区的一系列战争证明了其乱的程度,然后讲了乱的原因地处亚洲、非洲、欧洲,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石油储量最大、生产输出最多(产油国、输出路线),而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当今最重要的资源,是世界强国做梦都惦记的;通过以前所学我们知道,该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河流稀少,所以淡水资源奇缺,仅有的一点水源自然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通过以往所学的世界的宗教分布,我们知道该地区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特别是耶路撒冷被视为“三教圣城”,这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巨大差异,不起冲突才叫不正常。所以,在讲授这节内容时,教师只需抛出一个“乱”字 ,然后,放手学生依据教材、资料等自主或分组合作探究,并展示交流即可。第二节 欧洲西部,描述该地区的关键词发达,该地区绝大多数是发达国家,并强强联合成欧盟(所包括的国家、内部机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等),该地有着发达的制造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制造业的关系),有发达的农业(主要的农业部门、畜牧业发达与当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地形的关系),有发达的旅游业(旅游胜地的分布)。学习本节时,只要抓住“发达”这一特点向第一、二、三产业拓展开来即可。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紧扣一个“穷”字,主要介绍了穷的根源是什么(长期受殖民统治的结果),穷的表现是什么(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穷的危害是什么(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治穷的出路是什么(第72页“活动”)。学生在探究学习时,抓住特点、层层递进,省时省力。第四节 澳大利亚突出的特点是“丰富”,教材首先介绍了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众多古老生物的原因),又介绍了其丰富的羊(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与地形、河流和气候的关系),后介绍了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工矿业、农牧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学生在学习时,抓住“丰富”这一特点,借助相关资料,探究其原因就可以了。其他章节也有其关键词,如:亚洲这一章内容体现的是“大”,日本这一节总的特点可以用“小中见多”来概括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对于教材的知识脉络,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总结和理解,这都没关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是,不管是怎样的知识脉络,只要你抓准了,就好比是牵牛牵到了牛鼻子,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利用通用模式,还是使用专有模式,亦或是二者兼用,都可以教会学生以学习的方法和方向,对于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