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自主、互动、感悟、创新”型历史课堂模式的构建.doc
-
资源ID:4052735
资源大小:5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自主、互动、感悟、创新”型历史课堂模式的构建.doc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自主、互动、感悟、创新”型历史课堂模式的构建引导学生学习有生命的历史一、“自主、互动、感悟、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背景 1、市初中历史“35X”课堂教学策略是研究基础从2006年开始,作为市教研室的初中历史学科教研基地,我们学校对初中历史“35X”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两年的实验教学,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为了进一步探讨、研究这一成果,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从2008年2月开始,我们实验中学历史教研组依托2008级、2009级共32个教学班,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出了“自主、互动、感悟、创新”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大成效。2、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是模式实施的前提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别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集体。从2008年秋天开始,我们学校的2008级开始实施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这为我们的策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3、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关注是我们研究的保证在市、县教研室的直接领导、关心和帮助下,作为课改基地的实验学校,上自校领导,下自教师,都非常重视,校领导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到外地进行课改培训,实验教师参加过市级、省级培训,通过学习课改培训材料,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等等,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张老师到我校督导过多次,王宗磊老师来我们学校多次,亲自参与我们的课堂实践,并和实验教师一起研讨实验措施,这些都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二、理念说明1、模式界定:“自主、互动、感悟、创新”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在市初中历史“35X”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研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动态地研究教学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构成样式及其具体的操作程序,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基本结构或策略。它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基础之上,主要包括:设境激趣、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互动探究、评价感悟、拓展创新、总结提升等几个师生互动环节,它不同于纯粹的教学理论,也不同于具体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看,它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法体系,或者说是一种教学策略,而不是单一的、僵化的、技术性的操作流程。2、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自我需要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自主互动原则、体验感悟原则、自主创新原则、教育平等原则等等。3、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2)努力打破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教育理念为特征的新型历史教学模式;(3)切实解决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提升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激发历史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4)探究适合初中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三、理论依据及实践意义1、理论依据(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这次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3)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罗杰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教多久、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等,都不是由教师决定的,而是由学生或者说学生的经验、意向、需要、兴趣等决定的,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的、诚意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4)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合作探究,可以开阔眼界,激发思考,促使学生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观点,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也能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形成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2、实践意义:(1)有助于改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2)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3)能使学生在互动的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自我感悟和自我教育;(4)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5)能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教师可以通过历史课堂教学这一平台,看到学生自主学习、参与、互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3、理论价值:(1)探索历史课堂教学在教与学的方式和功能方面的不同,使学科的教育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帮助我们进一步审视历史教育功能观,从人的社会性建构上看待历史教育;(2)有助于了解初中生学习和社会化成长的变化规律,进而优化初中生社会化的教育形式和过程,为促进初中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奠定基础;(3)帮助我们进一步审视历史教育质量观,更加重视历史学科所具有的育人功能;(4)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也会给其他兄弟学校的历史教育教学提供研究借鉴和教学参考。四、操作流程1、“自主、互动、感悟、创新”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自主、互动、感悟、创新”教学流程学生活动教学模式教师活动设境激趣创设情境情境想象 巡视点拨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参与互动探究引导调控夯实基础知识梳理构建网络 感悟内化评价感悟反馈评价 迁移运用拓展创新导练拓展 总结提升2、“自主、互动、感悟、创新”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流程解读。(1)设境激趣。就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运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思维,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形成新能力作好准备。设境激趣的方法主要有:以旧带新、联系现实、巧释课题、趣味游戏、创设情境(如趣事逸闻、成语故事、诗词歌曲、影视图片等等)、制造悬念、比较发现等等。(2)自主参与。就是教师依据所授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恰当的方法,提出适当的目标,引导学生自己预习、自己读书、自己质疑、自己求索,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这一环节可用教师事先设计的导学案,或者是板书提纲,也可以用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相关知识,从而达到理清知识线索,夯实知识基础的目的;也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依据一定的思路编出自己的知识结构提纲;还可以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 “课堂教学对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的确,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正确地参与行为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对他们将来形成良好的生活工作态度、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参与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参与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完善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参与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3)知识梳理。就是师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板书、幻灯片等教学手段,运用要点式、图示式、表解式等方式,共同构建知识网络,从而达到理清知识线索,明确知识结构层次,夯实学生基础的目的。(这一环节有时会根据教学需要前置到第二环节之前使用,即以板书提纲代之。)(4)互动探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这一环节,主要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摆观点、讲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促进。本部分包括两方面的互动:生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学生互动学习的一种活动,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交流,也有情感的传递。学生互动能使他们集思广益,使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究中,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一种师生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活动,在互动中,师生间的思维撞击,有利于学生主动快乐地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师生互动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建立一种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的学习,快乐的探究。本环节要解决的通常是生生互动不能完成的、有一定难度或深度的问题,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5)评价感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成功者赞许,对困难者帮助,对暂时失败者友善,对小组善于负责,对自我善于修正”,不要只顾自我表现,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要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促进人格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学生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和验证,形成并发展学生的学科人文素养。(6) 拓展创新。所谓拓展创新,就是指教师依据目标,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拓展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用于课内拓展创新的问题可以是选择题,材料题和问答题。设计和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学科内的问题,也可以是跨学科的问题。问题设计的难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课外拓展研究性训练,可设计四种类形的训练。综合类训练,如创办历史手抄报、创作历史漫画、撰写历史小论文、创作历史文学作品等等。感悟类训练,可分两种形式。其一,定向性感悟训练,就是教师事先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以求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一个知识迁移、能力活化的空间和时间。其二,开放性问题训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创设情景,给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结论、历史观点,不作评判性限制,由学生选定论证的切入点。二是通过创设新情景,无固定答案和观点,由学生判断,自己做出回答。体验类训练。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活动方式去体验历史。如编演课本剧,组织故事会、演讲会、名言赏析、名画鉴赏、名曲欣赏、文物收集、“背唐诗、学历史”等活动。实践类训练。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历史。如学生自制文物,做名胜古迹的导游,做历史调查与研究等等。(7)总结提升。这里所说的“总结”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课时“结尾”,而且包括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知识整合过程。课堂总结不仅要突出重点,梳理知识,总结规律,把握特征,画龙点睛,而且也要开拓学生视野、激活思维、启迪智慧。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思路应多样化:如回忆复述、温故知新、巩固升华、理清线索、总结规律、比较异同、归纳整合、深化延伸、承上启下等。课堂总结的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基础上,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历史概念,即概念性总结;另一方面,应突出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历史线索,体现课时内容的主体,升华学生的思维,即结构性总结。综上所述,课堂总结是对知识的加工、处理、整合的过程,它可以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发展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从感知到理性思考和认识的升华,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能否恰当地进行课堂总结,并充分发挥总结的功能,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五、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为激发学生主体性,我们运用了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1、主体参与策略。主体参与策略的目标在于通过构建学生的主体活动,完成认识和发展的任务,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基本策略是: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形成不确定性或两难选择。2、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的目标在于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宗旨是使学生在小组内体验到成功感。基本策略:按一定标准分组,如按能力分组、按兴趣分组、随机分组等;考虑复合能力,要求学生运用多元智能解决问题;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明确责任与分工,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平等有效地参与合作活动。3、差异发展策略。差异发展策略的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在个性差异中揭示学生作为单个个体的独特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基本策略:了解学生差异所在,集体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分层指导,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二次学习,即对部分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二次教学。4、体验成功策略。体验成功策略的目标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基本策略: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自主体验成功;相信学生都能学习、都有所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赞赏学生独特的表现、见解。六、注意事项 1、在教学理念上,坚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由“学”体现“教”,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体验并探索最为本真的历史学习过程。2、在教学目标上,坚持教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会并识记基础的历史知识,而应该让学生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3、在教学方法和过程操作上,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出发,对模式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所侧重或变通,这一模式绝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所谓“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4、在教学关系上,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发现和肯定学生独特的思想和见解,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与感悟。5、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定课程计划、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由教师独揽这些事情,学生没有任何发言权,因此也没有任何责任。 6、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一个好的班级、好的课堂,应充满真实、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心理氛围。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参与动手、动口、动脑,完善他们的历史基础知识体系,通过“自主、互动、感悟、创新”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有生命的历史,从而形成高品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书目: 1、优质课堂之初中历史“35X”课堂教学策略,明天出版社2、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咨询心理学,郭念锋主编,民族出版社,2005年4、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作者叶澜,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5、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齐健编著,开明出版社,2003年6、合作学习,郑金洲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