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浅谈初中历史新课堂教学的转变.doc
-
资源ID:4052675
资源大小:2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浅谈初中历史新课堂教学的转变.doc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浅谈初中历史新课堂教学的转变 2004年,刚走出大学,踏上讲台的我,充满激情和理想,一节课里总想把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全部抛给学生。短短的四十分钟下来,很多要讲的没有讲完,整节课几乎是我一人在唱独角戏,最后不仅弄得自己狼狈不堪,而且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吸收的东西很少,久而久之,个别学生就对历史学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厌恶感。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我研读了新改革,特别是后来的临沂市35X 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们了解历史,走进历史,在这个前提下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使整个课堂充满活泼。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新理念的实践。一、 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每一节课我都特别重视开始。用精彩的开篇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的从课前状态吸引到课堂上,从而保证本堂课的有效教学。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有复习法导入、假设法导入、表演法导入、情景创设导入等,基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选择使用最多的是情境创设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是在讲新课之前,通过歌曲、诗词、影视片、图片等,引起学生兴趣,把学生带人特定的情景和浓烈的气氛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吸引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课时,先展示圆明园被焚烧前后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对比,学生认识到圆明园原是一个万园之林,如今却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学生感到悲愤,强烈的想了解整个事件的欲望油然而生。然后通过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对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其中的列强包括哪些国家”“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为什么能够屡屡得逞” 等。这样的导人,先在学生面前再现历史场景,给学生以生动的视觉感受,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导人新课。二、落实课标 在这一环节,根据临沂市35x课堂教学策略,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从重教师本位,轻学生本位的误区中解放出来。本着一切以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从教学方式的改革入手,实现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转变,以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独立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发挥自主学习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学习。如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同步学习与探究,学生翻阅教材,标注课本,独立完成“探究过程”部分。其次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多的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历史课本叙述的内容在很多时候还是阶段性的、间断的,要将历史课程演绎的生动,还必须依赖一定的历史资料的补充。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和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引发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有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活跃了课堂气氛。2.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提高。备课时,我根据教学内容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小组成员针对本组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如在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和同为一家一课中的文成公主入藏一教学流程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选择以下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1)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为何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2)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人藏,你能帮文成公主做哪些有益于吐蕃的事? (3)为什么人们至今传诵着文成公主的动人事迹?.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一个问题讨论,讨论的时间比较充足。加上补充了一定的活页资料,各组的讨论都比较深人,气氛活跃。在讨论的过程中深人各小组辅导,鼓励学生用相应的史料为自己的结论作证明。由于组内交流充分,所以几乎各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讨论结束后,每一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而轮流担当“代言人”可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锻炼,并体验成就感。同时由于每个小组只讨论了一个问题,所以学生对其他组的回答很感兴趣。如果交流的是和本组相同的问题,他们就更感兴趣了。通过交流,既让其他组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见解,也通过对自己观点的解释,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并及时修正自己不够成熟的观点,还能拓宽自己的视野。这样的交流,是深层次的合作与分享。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知识更新的过程,更是一次有效的情感沟通。3.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解答问题,而学生成了知识的接收器。新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探究学习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其最典型特征就是必须从特定的问题入手,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再现历史场景、优化练习设计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七年级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在讲述12世纪的蒙古草原情况时,学生分析材料“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然后探究问题:1、材料反映是什么情况?2、在这种情况下,草原人民最渴望什么?3、谁达成了人民的愿望?在讲述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历史人物后,提问学生探究:最欣赏谁?为什么?在讲述马可波罗来华时,让学生探究:假如你是马可波罗的导游,你会想他介绍些什么呢?通过探究式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探讨历史问题的同时掌握了重难点知识。三、反思完善 我所在的学校要每位教师一周写一个教学反思,而我基本上做到一周两个教学反思即一课一反思。教师学会反思,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反思的切入点,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判断为反思对象和内容,通过课前、课中或课后的反思达到超越自我,完善教学的目的。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以上是我本人在教学中,积累的一点课堂经验之谈,由于个人经验尚浅,理论知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不足之处,望各位见谅并提出宝贵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