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地理八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

    • 资源ID:4052183       资源大小:189.50KB        全文页数:9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地理八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辽阔的疆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二、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3、开展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四、新课讲述: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一)、位置优越1、半球位置 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2、纬度位置 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没有寒带。3、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活动: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所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图) 答:中国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面积广大,有少部分在热带,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图) 答: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能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我国东部气候湿润,又有利于海上的对外交往。(二)、 国土辽阔1、国土:是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称,通常涉及领土和领海。(附图)我国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那里是祖国每天最先迎接太阳的地方,每年夏至日的日出约在凌晨2点20分。我国最西端:新疆乌恰县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过国境线不远处是塔吉克斯坦的喀拉湖。我国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纬4°)这里是一个隐没水下的珊瑚暗礁,暗礁最高点距离海面还有17.5米。我国渔民历来在这里捕捞作业,海军与科学考察船经常在这里巡行和调查。我国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北纬53°)夏至日白昼长达17小时,东至日白昼短至7小时,是全国白昼最长与最短的地方,有“北极村”之称。2、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俄罗斯1707,加拿大997)3、我国的疆域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4、东临“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太平洋。5、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活动:1、阅读世界政治地图,按逆时针方向沿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由南向北找出6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3、阅读下图,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三)补充:我国的领海与内海领海1、领海是指毗连某一国家海岸的水域,这个国家对这些水域实行专有管辖权。世界所有国家领海宽度都是由各国自行确定的,从3海里到200海里不等。我国确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 2、我国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 3、我国领海及内水的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4、我国有美丽多样的海洋环境,有富饶多样的海洋资源。(参看教材上的阅读材料)自然地理学上: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不大,仅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或边缘海相通(如渤海)。内海政治地理学上:内海是指国家内水的一部分,包括海港、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以及为陆地所包围但是入口较狭的海湾和通向海洋的海峡(琼州海峡是政治地理上的内海)。五、练习巩固1 我国南北跨_很广,约_度,大部分位于_纬度地区,属于_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_带,没有_带.2 我国西部深入_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_洋,有众多的_和_,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1 下列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南半球 D 北半球2 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回归线 D 本初子午线3 我国东临哪个洋( )A 印度洋 B 大西洋 C 北冰洋 D 太平洋4 中国是一个( )国家A 岛国 B 大陆国 C 海陆兼备 D 半岛国六、归纳小结:本节课通过读图分析了解到我国疆域十分辽阔,知道领土四端、四大临海、两大内海,也的众多的邻国,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七、作业1、(P3)活动3:结合以上分析,补充下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点。2、(P5)活动2: 量算:根据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东西端距离;根据所跨纬度,计算我国领土南北端距离。3、(P6)活动4: 补充说明我国领土面积大有什么好处。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第一课时)【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人口总数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能力目标】1、运用我国人口增长图和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通过查找、搜寻资料信息,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2、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2、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像小品超生游击队两个片断。学生准备:按要求搜集资料,准备白纸和水彩笔。教学设计说明: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学过世界人口的有关知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将本节内容分成两大块:1、 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趋势;2、 我国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方法】1、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小品超生游击队的两个片断。看完后提问:1、小品的名字是什么?2、为什么不让多生?3、你们遇到过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人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知识。【进行新课】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课堂活动一 自学感知 学生自学11页内容,思考回答:1、 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多少?2、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达到多少亿?3、 利用上述两个数据计算,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多少?学生:自学后回答问题。教师:出示以下资料:1、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2、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学生:看资料后得出结论: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课堂活动二 小组合作探究 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分析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人口增长总趋势怎样?2、哪一年开始人口迅速增长,增长速度最快?3、1949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4、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5、1997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以上5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做以下强调:教师:1、 屏幕上出示“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2、出示以下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1) 中国的人口年龄构成较年轻,1564岁的人口为88793万人,占人口的70.15。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3.14个百分点。年龄构成的变化将使中国劳动力适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长。中国现有劳动力资源,接近世界发达国家全部劳动力数量之总和。(2) 2001年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从1月9日春运开始至2月11日,我国铁路已累计发送旅客1.08亿人次,比去年春运同期增长0.3%。据介绍,近两天在家过完“元宵节”的民工和大批学生返程,铁路春运掀起了春节后的第二个高潮。2月9日发送旅客340万人次,2月10日发送360万人次。2001年40天春运中,民航共执行航班83277班,比上年同期增长11.4%,运送旅客714.1万人次。(3)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许多资源数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资金积累困难。(2)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压力增加。(3)对生态环境也造成巨大压力。(4)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5)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加重。(6)流动人口增多,交通压力增加,也导致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课堂活动三 感悟计划生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以下问题1、我国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实行的基本国策是什么?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是什么?3、读“晚婚五年,100年少生一代人”图,说一说晚婚对人口增长的影响?4、实行计划生育后给家庭、社会带来哪些好处?5、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阻力?6、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坚决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取得什么样的成绩?7、目前,我国每年新增人口多少人?为什么会这么多?8、你知道哪些有关计划生育的标语口号?学生:合作解决1、2题。教师:学生回答1、2题后,教师以图示的形式强调计划生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学生:合作解决3、4、5、6题。教师:出示以下资料,说明我国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取得的成就。1、经过近年努力,中国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由年的.和.下降到年的.和.,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中国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走完的路。2、我国从实行计划生育的1971年至今,共减少出生人口数达3.38亿,使全社会节省培养费7.4万亿元。3、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了4年。学生:合作解决7题。教师:以图示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学生:回答8题。课堂活动四 设计宣传画或宣传标语请大家拿出纸笔,以小组为单位为宣传计划生育设计宣传广告。(画、漫画、标语口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计宣传画或宣传标语。教师:几个小组出示设计的宣传画或宣传标语,教师作适当点评。教师:学习地理我们要和英语学习结合起来,现在进行课堂活动五。课堂活动五 英语学习人口 population 国策 national policy计划生育 family plan资源 resource教师:带领学生熟读这四个英语单词。课堂活动六 畅谈收获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许多问题,因此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天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最为一项基本国策。【课外延伸】上网搜集有关我国人口构成和人口素质的资料或图表,分析我国人口素质的变化特点,并提出一些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意见或建议。【板书设计】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 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行计划生育2、 我国的人口国策: 初中地理说课稿多民族的大家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从疆域、人口和民族三个方面认识我国的国情,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围绕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及民族分布而展开。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第二节众多人口的延伸和扩展,又为以后深入地学习民族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国民族的基本构成,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掌握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民族政策。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图片等资料,说明我国民族的概况,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国情的认识。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 , 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树立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本节课的难点是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我确定的依据是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形式多样,不容易理解记忆。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详讲的内容是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及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和利用图形影片演示的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及分布特点。”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三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激趣设悬,采用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设置悬念即我国共有五个自治区,有哪五个自治区呢?为什么要在设置这些自治区呢?然后播放影片爱我中华,导入新课。这种直观的导入法有两个优点:一是设置悬念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急于探求结果的好奇心。二是使用直观的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第一部分内容是我国民族的构成,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我国各民族人口数量图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汉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55个少数民族约占8%)2.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民族?3.你家乡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这个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4.完成课本活动题1:联系世界地理学过的知识比较我国和日本、美国民族构成的异同?这样处理可使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结合现实生活,增强了直观效果,还可以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展示资料的能力. 然后承转,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和传统体育活动,大多民族还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先让学生看动画,认识一些民族的文字的字样,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们看一组图片,猜一猜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活动?再结合图片对这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行解说,这是蒙古族集体舞,这是傣族泼水节的风俗习惯,这是瑶族长鼓舞,这是蒙古族的摔交,这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民居。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呢?让同学们相互讨论然后补充说明。这样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地课堂气氛,大大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从感性上去了解这些民族文化瑰宝,它们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祖国民族的构成及一些民族的文化特征解决了,在处理下一个难点-民族的分布上,我采用结合地图,先设疑问,再让学生合作讨论,我再做归纳总结的方法解决,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哪些省区居住的少数民族比较多?4.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这样处理的作用有二:一是突出重点,层层设问,各个击破,学生容易理解记忆。二是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 最后一个问题是民族政策,我先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1.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2.因为汉族人口众多,是否可以要求其它55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遵从汉族?然后我再总结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针对上述问题讲解相关民族政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得宜于我国开放的民族政策。这样结合现实社会,了解民族政策,学生容易理解记忆。还可以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增强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本节课,我设计了两类练习题,一是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填图题,考查学生用图、填图的能力。这两类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这些练习题确定的原则是:遵守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量适中。 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理解是,总结不应该仅仅为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设计了以下3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了什么?2.你的体验是什么?3.你掌握了什么?因而其总的设计意图是回顾知识,强化记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八年级上册地势和地形说课设计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乌苏四中的陈晓斌,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第一课时。课型是新授课。下面,我就本节课,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3、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及其影响。4、教学难点:是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三、教法分析教无定法,教学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采用的教学方法:(1)讲学稿授课法 (2)小组合作学习(3)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三、学法指导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教知识,更要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习方法:以讲学稿为载体,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读图观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为主。经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达到学习目的。以上的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是想让学生在教学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来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四、教学程序(我这节课在多媒体教室完成)1、提前准备,熟悉教材课前与同科目教师合作,精心设计讲学稿,让学生预习所学内容。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授课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各大地形区”图片,让学生对地形有感性认识,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接着让学生回想亚洲地势特点,引入中国地势的特点,很自然的导入新课。3、读图分析,探索新知在认识中国地势特点时,我会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总结出中国地势特点。为避免学生找不到入手点,我会让学生观察我国地形图的颜色变化,以及东西向地形剖面图,然后用一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沿着老师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即可顺利得出中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的结论。然后多媒体展示“我国东西地形剖面图”,请学生根据这幅图在讲学稿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请几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这样的认知过程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通过读图、画图会很顺利地得出中国地势另一特征阶梯状分布。4、巩固练习,学以致用我国地势呈阶梯分布,那么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学生读我国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让学生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把三级阶梯的界线填在教材23页空白图上,并请两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这样边做边记忆,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明确了阶梯的界线,阶梯内部是什么样状况呢?学生继续“读中国地形图”,通过对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5、合作交流,突破难点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这是本节的难点,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讨论四个问题: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的图片,便于学生理解。B、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我让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歌曲入手,想想哪些诗或歌词里面有描写我国江河向东流的,激发学生在兴奋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很容易得出结论。C、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对于这个难点的突破,我给学生展示我国几座大型水电站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水电站的位置,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降低了难度。得出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D、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有什么影响?关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会想到自西向东的大江大河,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这时就要告诉同学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之间是高大的山脉,这些山脉就成为东西方陆路交通的巨大障碍。6、拓展延伸,发散思维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等都产生重要影响。让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我国的地势不是这样,比如“东部高,西部低”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引导学生沿着上面各题的思路反向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参考答案:气流难以深入内陆,干旱面积扩大;河流自东向西流;交通不便,不利对外交流;)最后完成讲学稿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转化能力。板书设计: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第一阶梯 高原、山地 青藏高原界 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阶梯 高原、盆地 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等界 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第三阶梯 平原、丘陵 东北平原、东南丘陵等地势特点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交通等产生巨大影响地势和地形说课稿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来自经济法政系08历史教育的万婷婷。我说课的题目是地势和地形,本节说课流程共包括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我将从教材分析开始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其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形特征。由于其内容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也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节之首,成为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教材。因而,学好本课,能为今后学习中国自然地理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依据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相统一的教育原则,根据大纲知识、能力及思想教育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从而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情况,通过阅读统计图表和中国地形图,归纳出我国的地形具有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能结合自己认知,谈出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农业生产、人口分布、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地形地势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思想。3.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结合知识目标、教材内容,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这是本课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是学习、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4.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学过世界地理,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但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 二、教法运用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教学我运用:问题导学法:以问题情景为主线,丰富的学生活动为主体。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习。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生动、直观和形象。地图法:在以抽象的符号揭示地理现象和规律时,地图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被喻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通过地图的使用,可协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地势特点。三、学法指导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本课主要渗透以下几种学法: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理念下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本环节,可以锻炼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自我归纳的能力。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培养他们发扬团队精神,树立集体主义荣誉观。地图学习法:地图不仅仅是教学工具,同时也是学习的助手。通过带领学生正确的使用地图,可以协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地图的重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主动的使用地图,让地图成为自己学习的好帮手。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个良好的开端,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导入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时展示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长江等图片,让学生边欣赏激昂的歌曲,边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学生精神振奋。这样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时教师及时点出:“从歌词和图片中可以了解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巍峨的高山,宽广的平原,奔流不息的大河,那么这些高山、平原、河流的分布情况怎么样?我国的地势地形的特征又如何?”这样,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讲授新课】1.地势的特征 我国的地势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破重点呢?我主要运用了四步:(1)复习地势、地形的概念。通过带领学生复习地势和地形的概念,以便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辩证的分析两者的内涵,为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地势特征打下理论基础。(2)请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当中哪些是有关水的?提出问题:为什么大江、大河水会“向东流” ?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入手,可以引起师生共鸣,以便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由感性学习向理性学习的转变作准备。这些诗学生都会背,只是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没有从地理的角度去深入想过,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他们就能得出结论: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这只是从经验上得出的结论,那么我国的地势是否就是西高东低呢?(3)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察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图中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颜色分别代表了那种地形?这些地形是如何分布的?这样的分布说明了中国的地势的特点又是什么呢?层层问题的设置,将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浅入深的带入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即有事可做,又不会东闯西撞做无用功,因此学生完成这一组读图题,不知不觉沿着老师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即可顺利得出中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的结论。(4)那么,用什么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那就是地形剖面图。请学生用生活中的简单例子解释什么是剖面图?让学生自己从身边寻找答案,一方面培养他们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使他们意识到原来生活与学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带领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然后展示“我国东西(北纬32°)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自己再画一幅简略示意图,并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这种由平面到立体的认知过程完全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读图、画图会很顺利地得出中国地势另一特征阶梯状分布。到此中国地势特征就分析出来了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三级阶梯分界线及及其内部特征既然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那么它们之间的界线是什么呢?而各阶梯又有什么特征呢?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因而,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结合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先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完成此表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团结协作完成表格,掌握知识点,并把知识落实到图中,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的能力。阶梯、界线主要地形平均海拔第一阶梯高原4000米以上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高原、盆地10002000米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阶梯平原500米以下 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每次读图各有侧重点,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根据问题灵活选择地图,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用获取的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后,我将展示一些各阶梯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加深学生的印象。承转: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我国的地表形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在了解了我国的地势特征之后,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一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3.我国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对初二的学生来说,地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地理八级上册全册说课稿.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