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和谐 高效=精彩》 .doc
-
资源ID:4052016
资源大小:29.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和谐 高效=精彩》 .doc
人教版初中论文和谐+高效=精彩感悟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课堂究竟是什么?它仅仅是一个知识单一传输的场所,还是更应当成为促进学生的智慧、情感、人格、教养等生命品质全面发展的舞台?它关注的仅仅是学生功利性(如各种考试分数),还是更应当关注其长远人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这,的确是值得每一位教师都应当认真思考的命题。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所以它必然应当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生命获得可持续性全面发展为本。我们应当把课堂定位为人的“生命发展场”,在这里,人(主要是学生,当然也包括教师)的生命素质、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理应得到持续不断的超越与升华。换言之,有就是要力图在课堂上,把“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三方面的沟通: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要实现这三方面的沟通,课堂需要和谐,和谐高效的课堂才精彩。 眼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这方面的问题包括问题情境的创设只注重生活化;课堂提问随意化;合作教学形式化;激励表扬大众化。(一)问题情景生活化。案例1:“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复习教学片段教师上课前在屏幕上投影游戏:俄罗斯方块。师:你们玩过这个游戏吗?生:玩过。师:好,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玩,但是他必须背对屏幕,由下面的同学指挥他玩。教师请上一位同学,在同学“左、右、变形”的呼喊声中完成游戏。师:游戏很好玩,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游戏中蕴含着那些图形变换的知识。在这个案列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实现了吸引学生的目的。但是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这是纯粹的娱乐游戏,是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情境过程豪华绚丽而缺乏数学意义,缺乏对学生思维的触动和培养,主要依靠游戏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哗众取宠,只是在最后给出一个数学问题。这样的数学情境是缺乏数学意义的。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理解问题情境要为触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创设的含义,一味追求问题情境的新、奇、巧。奇、巧、新颖的情境固然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但是要明确,生活情境问题并不代表数学情境问题,为教学需要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服务。创设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思考、猜测、实验、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问题情境是探究的平台,是知识生成的固着点,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素材,是精彩课堂的支撑。(二)课堂提问随意化。案例2:二次函数复习师:观察函数y=x2+4x-1和函数y=x2-4x+3,说说你对它们的认识。生:y=x2+4x-1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是直线x=-2,顶点坐标是(-2,-5),x<-2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x>-2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x=-2时y有最小值-5;y=x2-4x+3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是直线x=2,顶点坐标是(2,-1),x<2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x>2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x=2时y有最小值-1.师:说说它们的异同点。师:这两个函数都是二次函数,谁能说说二次函数的概念?生:形如y=ax2+bx+c(a0,a、b、c为常数)的函数为二次函数。师:你能将第一个函数平移到第二个函数吗?生:能,将函数y=x2+4x-1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就得到函数y=x2-4x+3。在这个案例,教师的提问存在随意、混乱现象,而且指向性不明确,数学思维的含金量不高。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简单重复;从第三问到第四问跨度太大,思维缺乏连续性。象这种无效提问确实在我们的当前课堂教学中大量存在,我们必须明确有效的数学提问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问题是思维的外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究。只有主动地探究才会有创新、有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科学,要与所学的内容和谐,课堂才高效。(三)合作教学形式化。案例3:“平方差公式”教学片段教师出示问题:计算1、(1+2X)(1-2X) 2、(2a+3)(2a-3)3、(100+1)(100-1) 4、(X-6)(X+6)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计算,并研究存在的规律。本案列中,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调控和引导,部分优秀生很快就给出了平方差公式,其他同学失去了独立计算、独立思考的机会,失去了表现才能的机会。合作学习成了公开课课堂的花絮,流于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就算合作学习。为了热闹而合作,为了合作而合作,教师不思考什么时候“独立”,什么时候“合作”,什么时候“引导”。 这样致使大部分同学无法跟上少部分优秀学生学习节奏,只能任由他们包揽了全部学习的活动,课堂变成了少部分优秀学生的天地,大部分同学没有表演的舞台,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动机。初中学生表现欲强,喜欢说出自己的观点,这利于交流,但他们往往不在意别人的意见和想法,没有耐心倾听的习惯,急于插话,总是议论纷纷谁也没听清别人的意思,这样的合作交流看似热烈,实际放任自流。因此,课堂只设计讨论交流的环节还不够,合作交流之前学生都独立思考了吗?自主学习充分吗?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和谐进行是高效课堂的美丽风景。(四)激励表扬大众化。案例4:“平行四边形复习”教学片段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F为对角线AC上的点,且AE=CF,连结DE、DF、BE、BF,求证:四边形BFDE为平行四边形. 生:我是通过两次三角形全等来证明DE=BF ,DF=BE,从而说明四边形BFDE为平行四边形的。师:你能口述你的证明过程吗?生:(口述略)师:他讲的多好啊,我们为他鼓掌。(教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写道:“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不错,我们的确应该多激励学生,尤其是引导学生相互激励。但是学生间的相互激励必须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象案例中“稀稀拉拉的掌声”能起到激励作用吗?但是这样的教学场景确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会看到,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不加辨析,盲目表扬。课堂上不管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表扬不断,掌声不断。常此以往,数学课堂的激励教育将会变得苍白无力,这种没有针对性的激励,如何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我们不能满足学生一时的虚荣心,引发他们短暂的愉悦,而要通过激励来激活他们的思维,指明后续学习的方向,从而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拒绝虚假,拒绝表演作秀,如果课堂充斥着表演、造假行为和现象,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看不到生命的真实存在,看不到生命体验的鲜活,看不到生命成长的困惑和喜悦。学生真实的生命也就会在这种虚假的表演中淡出了我们的课堂。恰当的评价是和谐课堂的主线。二、实现和谐课堂的策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答案,也没有固定模式。但总的来说,我们首先应找准问题的症结,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也才能实施“有效”教学。(一)通过和谐问题情境催生学生的认知兴趣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的失衡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应是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学生的认知过程: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导致求知欲望,实践、探究等学习行为也随之产生了。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真实。真实的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与关注,触动学习与生活积累中的相关经验,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求,更有效地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情感,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有趣。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不能有太多的机械、沉闷和格式化,有趣的问题情境真是实现上述要求的前提。(3)熟悉。数学学习是学生生活知识的系统化和抽象化。熟悉的情境易于发现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知识与方法。未知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已学习的数学知识相关联或者相冲突,易于触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已有的认知结构,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诱因,喜欢数学的源泉。(4)挑战。创设的情境活动要充满挑战和乐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认知风格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研究问题情境中各执己见甚至争论不休,正是他们不同观点的碰撞,才会激发学生证实自己观点的欲望,氏情境的挑战性和成功的体验伴随他们学习的旅程。(二)预设精炼的设问催生学生自我提高的动力。课堂设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明知故问以引起学生思考。针对当前数学课堂上设问随意性大,挥言如土,满堂灌的教学观念和弊端,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观念上转变学生知识的“授得”为“自得”的认识问题。一般而言,有效的设问应满足导向性和层次性两个要求,设问可以归纳为四种形式:判别式(对不对?是不是?);叙述式(是什么?怎么样?);述理式(为什么?理由是什么?);扩散式(你想到了什么?还可以怎么样?)。通常课堂中学生积极思维的质和量是述理式和扩散式设问决定的。案例5:二次函数复习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函数y=x2+4x-1和函数y=x2-4x+3的异同点?你打算如何研究?生:(学生沉默) 师:你认为应从哪几个方面比较这两个函数?生:从开口方向、大小,顶点坐标,对称轴,增减性和最值六个方面进行比较。师:采取什么方法研究?(导向性问题。)生:我认为应该采用五点法,画出这两个函数的草图进行比较。师:哪五点? 生:图象的顶点,与x轴的两个交点,与y轴的交点,与y轴的交点关于对对称轴的对称点这五点。师:非常好,请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这两个函数的的形状相同吗? 为什么?生:相同,因为这两个函数的二次系数一样,都有是1。师:既然形状相同,用平移的眼光来看函数y=x2+4x-1可以由函数y=x2-4x+3有什么发现?生:将函数y=x2-4x+3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就得到函数y=x2+4x-1。本案列中,由于教师在设问上精心准备,惜言如金、启发诱导、准确简练富有逻辑的教学设问,是课堂教学向最优化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三)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保持学生自我提高的内动力。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赞许和认可的需求,为赢得他人的赞许和认可从而促使学生勤奋学习,这种需求就是学生自我提高内动力的来源。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这一情感需求的有效手段,因为合作学习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通过表现自己才能赢得认可的机会,从而催生学生自我提高内动力。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教师引导的时机。一般而言,教师应该根据合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通常是将教学的重点处、难点处、学生独立解决有困难的地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同时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引导,所谓不愤不发,不悱不启,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困惑之时参与学习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质疑解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确保学生思维活跃,确保他们展现智慧和才能,满足他们赢得赞许和认可的情感需要。(四)通过恰当的激励催生学生的附属内动力。每一个人在赢得他人赞许和认可之后都有保持他人赞许和认可需要,这种需求促使学生产生近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这就是附属内动力。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恰当的激励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努力学习的动机。数学课堂激励教育有两个功能,一是赏识功能,二是指向功能。通常这两个功能是同时出现的,教师在表扬一位同学既是赏识他,为他继续学习提供前进的动力;同时通过对做的好的同学的激励指出其他同学需要努力和改进的方向。教师要同过激励教育的赏识功能和指向功能促使学生更深入的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更有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激励教育还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要在学生表现精彩之时给以适度表扬和激励。比如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结结巴巴,教师就不应该给以表扬,而是应该适当鼓励。教师不应该吝啬表扬的语言,也不能使激励泛化。一节课中激励教育不能泛乱,所有的人都表扬等于大家都没有表扬。另一个方面,不需要努力,垂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珍惜呢?这种过多的廉价的激励性评价最终会使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态度,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学习动机。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没有激情的过程;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暖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和谐,和谐+高效=精彩,创造精彩的数学课堂是每个数学老师不懈的追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生命气息的和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