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doc

    • 资源ID:4049396       资源大小:3.65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doc

    二一一年鸡西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 学 试 卷本考场试卷序号(由监考教师填写)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2.全卷共五道大题,总分100分3.使用答题卡的考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题 号一二三四五总 分核 分 人得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l35.5 S32 Mg24 Fe56 Zn65 Cu64得分评卷人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融化 B.蜡烛燃烧 C.玻璃粉碎 D.蔬菜榨汁2.“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黑火药”属于 ( )A.纯净物 B.化合物 C.单质 D.混合物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移开蒸发皿 D.读出液体的体积3.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向稀盐酸中滴加适量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成蓝色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5.合理使用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氮肥的是 ( )A.MgSO4 B.KCl C.NH4NO3 D.Ca3(PO4)26.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用于腌制火腿 B.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C.霉变的大米经过反复蒸煮后食用D.在煲好的鸡汤中放入适量的加碘食盐7.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了核泄漏事故,核电站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铯137,过量摄入铯137会使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g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8.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制成螺旋状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可能是石灰水变质C.将表面未处理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速率过慢没用玻璃棒引流9.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反应前反应后 (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C.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10.把金属X放入Cu(NO3)2溶液中,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若放入Mg(NO3)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X、Cu、M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Mg、X、Cu B.X、Mg、Cu C.Mg、Cu、X D.Cu、X、Mg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到错误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D.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乙t1 t2温度/0溶解度/g40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73A B C D溶质的质量/g生石灰的质量/g0Mg0 氯化镁质量/g稀盐酸质量/gMgO受热时间/s0物质总质量/g水的质量/g0pH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14.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物 质所含杂质除杂质试剂A碳酸钠氯化钾适量的水B氧化钙碳酸钙稀盐酸C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过量的铁粉D氯化钾溶液稀盐酸过量的碳酸钠溶液15.为了探究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两同学分别取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100g,甲同学向其中加入氧化铜8g,反应结束后观察到固体全部消失;乙同学向其中加入氧化铜16g,反应结束后观察到固体有剩余。下列有关实验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乙同学所得溶液中一定不含盐酸B.反应后向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一定会有蓝色沉淀生成 C.反应后甲、乙两同学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小于14.6%得分评卷人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5分)16.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1)三个铁原子 ;(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3)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4)四个二氧化碳分子 。17.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由该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2)实验中使用了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 性。18.利用化学知识,可以防止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1)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必须先做 实验;(2)为防止照片褪色,可将照片塑封(用塑料薄膜封闭),目的是隔绝 ;(3)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盛放了一定量的活性炭,目的是用来除去有毒气体,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乙甲丙19.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 ;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20.今年,我国南方和北方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旱。(1)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 ; 使用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如 (举一例)。(2)有些村民取浑浊的坑水作生活用水,有的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用简易净水器(如上图所示)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 ;(3)身处旱区之外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举一具体做法)。21.在实验室中,配制500g0.9%的生理盐水:(1)该实验必备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量筒、细口瓶、烧杯和 ;(2)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 、溶解、装瓶并贴标签;(3)若稀释浓硫酸,为了实验安全,应将 沿容器壁慢慢地注入 中,并不断搅拌。22.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它是石 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若厨房失火时,要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 原理灭火。 23.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及主要成分化学式:序号名 称食 醋白 酒白糖水石灰水纯碱溶液主要成分CH3COOHC2H5OHC12H22O11Ca(OH)2Na2CO3溶液pH377118请结合上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当你被蚊虫叮咬(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后,为减轻疼痛,可在叮咬处涂 (填序号);(2)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可用 (填序号)少量多次清除。得分评卷人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24.瑶瑶同学在家中自制“汽水”,她在约500mL的饮料瓶中加入2匙白糖、1.5g小苏达(碳酸氢钠)和适量果汁,注入凉开水,再加入1.5g柠檬酸,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小时后,她就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请回答:(1)制作“汽水”时加入柠檬酸的目的是什么?(2)该实验使用的柠檬酸是食品级的添加剂,请你说出该添加剂应具备的性质(答一点即可)。 (3)打开瓶盖时“汽水”为什么会自动溢出?25.乐乐同学是一个热爱劳动、善于观察的学生,在星期天帮助妈妈擦洗玻璃时,发现厨房的钢窗比卧室的钢窗锈蚀严重。请回答:(1)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2)在不拆掉此钢窗的前提下,如何防止钢窗进一步锈蚀? (3)金属资源储量有限且不能再生,为了保护金属资源,除防止金属的腐蚀外,你还有什么合理的建议(答一点即可)? 26.国家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在公共场所内禁止吸烟。请你结合化学知识从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回答这样做的好处(答出三点即可)。27.“端午节”前,质监部门对市场上的粽叶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有些颜色翠绿的粽叶是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的,人吃了用这种粽叶包的粽子,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但硫酸铜在农业上可用于配制农药。可见,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利用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于人类,反之则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你以塑料为例,谈谈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只答三点,必须体现利与弊两方面)。28.近年来,鸡西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城市建设投入的力度,许多靠烧煤取暖的“棚户区”,如今变成了全市统一供热的楼房。实行集中供热改善了市民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减少了有害物质对空气的污染。请结合有关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举出一种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2)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措施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答出两点即可)? 得分评卷人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0分)a b c d e f g h29.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3)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30.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组装一套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填仪器下方的字母,下同),ab水收集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用该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填一种)。(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除需增加酒精灯外,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a”或“b”)端导入。31.右图为某学习小组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有关“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1)使用白色点滴板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答一点); (2)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在不同碱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离子。32.小明和小艳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 。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 乙同学猜想是CaCO3; 你认为是 。【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溶液;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 溶液。 ; 。猜想正确【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应 保存熟石灰。得分评卷人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33题3分,34题7分,共10分)富马酸亚铁颗粒化学式:C4H2FeO4每包含富马酸亚铁0.2g适应症:缺铁性贫血服用量:每次12包(成人)33.右图是某品牌补铁剂的标签。请回答:(1)富马酸亚铁颗粒中的铁属于 元素(填“常量”或“微量”); (2)富马酸亚铁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 ;(3)已知富马酸亚铁(C4H2Fe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3%,若每次服用1包该补铁剂,摄入铁元素的质量为 mg。34.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锌的含量,某同学称取20g黄铜(铜和锌的合金)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请计算:(1)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0.1%)。

    注意事项

    本文(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