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课研讨会发言稿.doc
高二语文选修课研讨会发言稿 一、市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内容安排:5月8日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颁发了关于市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内容安排的通知,确定我市语文选修课的内容和顺序安排,供各校在征订教材时参照。高二年级上学期:1必修;2语言文字应用。高二年级下学期: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三年级上学期:1文章写作与修改(也可在高二、高三学习其他模块时穿插进行);2中外传记作品选读;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三年级下学期:市里没有选中的其余模块,各校从中自主挑选2个模块选修。二、市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学建议:1.“专题”教学。根据课程标准对于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要求,选修课的实施从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具有“专题”的特点,而不同于必修课的以单一“文本”为单位的教学。这种“专题”的确立可以是教材已有的,也可以是依据教材另外确定的;文本的组合可以是教材内部的,也可以是教材内外相互结合的。 “专题”教学的实施要求:每一个选修模块要有总体的专题设计。专题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保证确立的每个专题都能够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流程。以往课堂,大多一节课为一个“板块”。而“专题”式教学一般是以几节课为一个“板块”,即用几节课来完成一个专题的学习。例如,就一个专题,应当先安排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之后围绕专题分析材料,接下来拿出研究的结果,然后与同学交流,最后完成专题作业。坚持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前提,注重过程。专题学习不是专题“讲座”,要防止在专题学习过程中出现教师的一言堂;专题学习不是专项“研究”,要防止偏离提高语文素养的轨道;专题学习不是专门“成果”,要防止忽视过程的现象发生。总之,要放弃“照本宣科”的幻想,深入做好教材的二度开发,建立起序列化的“专题”。2.“参与”教学。语言文字应用模块的教学,课堂上主要不是教师传授语言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变“告诉式”为“参与式”。教师要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建议采用学生自学、教师答疑,问题讨论、合作学习,课下搜集材料、课堂展示交流等多种教学形式,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使其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3.“合理”选例。一是要选择趣味性强的或学生熟悉的例子,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二是要选择与高考相关的例子,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如在教授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时就可以选择2009年全国卷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彩色的荒漠16小题为例: 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6分)参考答案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显得更加耀眼夺目(鲜艳)。本色特点(客观色彩)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激情、热情、创造力),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象征义(一般)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象征义(最高)4.重在“应用”。语言文字应用是“应用课”,重在“应用”。学生学习、积累有关语文知识,目的是为了“应用”,所以建议每堂课的课堂训练时间不少于一半,要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应用”语言。不能把选修课当成必修课来上。有老师在语言文字应用模块的教学中,逐段逐句地讲解每节内容,把“应用”课上成了“教材分析”课,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妥当的。5.“选择”教材。教材处理要有所选择:一是课文要有选择,语言文字应用模块共有6课23节,教学时可以根据学情,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有选择地学习;二是课文当中的内容要有所选择,语言文字应用模块每一节的重点是“课堂活动”部分,是针对相关专题中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或问题组织同学们开展的一次课堂活动,而每节后面的“工具箱”部分是开展活动的必要的知识和说明可以在课前或课上让学生自学完成,“小试身手”部分则是活动的延伸和扩充可以在课上或课下让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附1.语言文字应用编者的话课程的主要特色:一是在学习内容上注意了“前后呼应”。课程的内容不是“另起炉灶”,而充分注意与初中和高中语文课程中相关知识衔接,这是这门课的切入点;也不是“炒冷饭”,特别注意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是这门课的落脚点。二是在教学形式上突出了“动脑动手”。课程尝试把过去“告诉式”的讲课转变为“参与式”的活动:每篇“课文”都是联系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现象的“实例”,是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脑动手参与才能完成的“任务”。三是在专题选择上考虑了“自由取舍”。教材共有6课23节,内容包括“认识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言艺术”等专题。有条件的学校和老师不妨多讲点,有能力的学生不妨多学点(包括自学),而其他学校和学生则可以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甚至“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四是在课程安排上体现了“抓大放小”。每一课除“引子”外,都安排了三个板块:“课堂活动”、“工具箱(知识链接)”和“小试身手(思考练习)”,其中的重点是针对一个具体的语言文字现象所展开的“课堂活动”。五是在学习目标上注重了“有效有用”。从一个方面看,教材内容都是最重要的语言文字知识,是合格的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语言文字能力,更不用说也考虑到了高中生升学考试的实际需要。从另一方面看,希望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也能使同学们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灵活地解决语言文字应用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为真正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修养打下基础。附2.二九年九月十日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颁发了市20092010学年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其中涉及高中二年级选修课的内容如下:(二)教学重点难点2选修语言文字运用模块内容有六课,分别是走进汉语世界、千言万语总关“音”、神奇的汉字、词语万花筒、言之有“理”、语言的艺术,教学是按照“走进汉语世界”(认识)“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言之有理”(应用)“语言的艺术”(较高要求的应用)的逻辑顺序,从认知到应用,逐步递进加深。“在专题选择上考虑了自由取舍。有条件的学校和老师不妨多讲点,有能力的学生不妨多学点(包括自学),其他学校和学生则可以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甚至看菜吃饭、量体裁衣。”3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内容分诗歌之部和散文之部两大部分,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对于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三方面入手。每单元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单元所提出的鉴赏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第二项是“赏析示例”,每个单元各举一篇诗歌或者散文为例,从该单元所强调的鉴赏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学生参考借鉴。第三、四项是围绕这一单元的中心,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学生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有的在“探究·讨论”题目之后,还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 4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内容分诗歌和散文两大部分,按单元排列,各五个单元。诗歌每个单元五篇作品,散文每个单元三篇作品。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专题,标明单元的主题或写作范围。每个单元都由一篇重点推荐作品和几篇非重点推荐作品组成,前者往往具有厚重深刻的特点,应学得精细、精深一些,为后者的阅读实践提示一些经验、方法。每篇作品后面有“作者简介”和“导读”,“导读一般指出作品的精华所在,提示鉴赏方法,重在“导”,多发问,尽量“引而不发”,启发大家思考。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3.选修课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上要有变化,不能上成必修课。内容上取舍自由度要大一点;学生活动要丰富一点(研习、体验、欣赏、探究、梳理等);学生自主性要多一点;专题性要强一点;对文化内涵的领悟、鉴赏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提高,要有更高的、更系统化的要求。4.选修语言文字运用模块的教学要体现几种意识:(1)应用意识。学生学习、积累有关语文知识和材料,为了“应用”。教师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形式的选择,都应该从“应用”着眼,又通过一定的过程落实到“应用”上。(2)整合意识。教师须引导学生对过去(初中)学过的语文知识,结合例子进行必要的归纳、梳理,有的放矢地讲授语言文字应用的策略性知识。(3)实践意识。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目标,并以语文实践为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5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的教学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四)教学进度与抽测安排311月中旬-2010年元月初,完成选修语言文字运用模块的学习。42010年元月下旬,期末抽测,由教研室统一组织。另外,学校可自行安排把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的一两个单元的课文提到上学期来学习,但不在期末抽测中涉及。52月-4月上旬,完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的学习。6期中考试,由各校组织。 74月中旬-6月上旬,完成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的学习。 86月中旬,期末抽测,由教研室统一组织。附3.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指导意见(一) 内容标准1课程目标:“高中学生应该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适应现实生活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本课程重在培训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里突出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体现了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皆语文的理念,传承“学”与“用”相统一的语文教学传统,明确“学”的目的在于“应用”。 2具体目标:(1)阅读方面:“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2)书面表达方面:“能根据需要,按照相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3)口语交际方面:“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 (4)语言知识学习方面:“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5)拓展语言文字运用途径方面:“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 (6)探究学习方面:“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7)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领略语言文字中的无穷奥妙,品味语言文字的无尽魅力,从而激发对语言文字的兴趣,热爱生动、丰富和优美的祖国语言,养成规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在学写应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8)语言与思维结合方面:“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二) 教学要求1教学要体现几种意识:(1)应用意识。学生学习、积累有关语文知识和材料,为了“应用”。教师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形式的选择,都应该从“应用”着眼,又通过一定的过程落实到“应用”上。(2)整合意识。教师须引导学生对过去(初中)学过的语文知识,结合例子进行必要的归纳、梳理,有的放矢地讲授语言文字应用的策略性知识。(3)实践意识。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目标,并以语文实践为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以上,“应用”是第一位的;“整合”服务于“应用”,反过来又指导“应用”;“实践”是达到“应用”的主要途径。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采用实例教学法。生活中的语言生动而丰富,是一笔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应引导学生从实例入手,有意识地搜集电影电视、报刊杂志、日常生活中鲜活的语言材料,或结合阅读、写作的实例,采取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去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则、特点,去感悟汉语言的优美与丰富。3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应“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查找(街头、电视、报刊)错别字,推荐自己喜欢的一句广告语,感悟文学作品中生动的一个句子,语林拾英,成语接龙,对对子,按要求造句比赛,朗诵会,演讲(辩论)比赛,主持集会,网页制作,语言文字专题研究等。注重在具体的语境、语体、语用中引导学生认识、辨别、应用语言,避免机械化训练,避免玩文字游戏。创设情境的途径主要有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4读写结合学习语言文字运用。(1)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每周设计一个阅读专题,精选几篇时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学生要能读懂这些文章,并从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阅读论述类文本,可以让学生学习语言表达准确严密;阅读实用类文本,可以让学生学习提取和筛选信息;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学习把文章写得富于文采。同时,每周用一课时或让学生就阅读所得进行交流和讨论或由教师作适当的点拨。(2)在写作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形成读写一体化。每两周就一个阅读专题的内容写一篇作文。要求学生注意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并内化为自己写作的能力。每两周安排一课时进行作文讲评。作文的讲评可侧重于语言文字的运用。 (三) 教学建议本模块教学是按照“走进汉语世界”(认识)“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言之有理”(应用)“语言的艺术”(较高要求的应用)的逻辑顺序,从认知到应用,逐步递进加深。语言文字应用“编者的话”指出:“在专题选择上考虑了自由取舍。有条件的学校和老师不妨多讲点,有能力的学生不妨多学点(包括自学),其他学校和学生则可以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甚至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本模块的教学时间为36课时,初中语法、修辞复习与衔接用4课时,其余32课时分配如下:第一课 走进汉语世界(3课时)第一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0.5课时)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2课时) 第三节 四方异音普通话和方言(0.5课时)第二课 千言万语总关“音”(5课时)第一节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1课时)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第二节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1课时)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2课时)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1课时) 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4课时)第一节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0.5课时)第二节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1课时)第三节 方块的奥秘汉字的结构(0.5课时) 第四节 第四节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2课时) 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5课时)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1课时)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2课时) 第三节 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0.5课时)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1.5课时) 第五课 言之有“理”(8课时)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1课时)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2课时) 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3课时)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2课时)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7课时)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2.5课时)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3课时)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1课时)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0.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