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妊娠并发症妇女的护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课件.ppt
,第五单元 妊娠并发症妇女的护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婴护理教研室 张凤云,教学要求,掌握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定义掌握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类型、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熟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原因,2,定 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病率为5%12%。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以及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和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是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高危因素,孕妇年龄=40岁子痫前期病史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子痫前期家族史多胎妊娠、首次怀孕、妊娠间隔=10年初次产检BMI=35kg/m2及孕早期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病 因,子宫小动脉重铸不足炎症免疫过度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遗传因素营养缺乏胰岛素抵抗,病理生理,基本病理生理改变:全身小动脉痉挛,内皮损伤及局部缺血,影响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注减少。血管内皮损伤时通透性增加,体液和蛋白质渗漏,表现为血压上升、蛋白尿、水肿和血液浓缩。严重时心、脑、肝、肾及胎盘等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可导致抽搐、昏迷、脑水肿、脑出血、心肾衰竭、肺水肿、肝细胞坏死及包膜下出血,胎盘功能下降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宫内窘迫。若胎盘床血管破裂可致胎盘早剥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导致DIC。,全身小动脉痉挛,临床表现及分类,临床表现及分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可伴有水肿,较重时出现蛋白尿,严重时可有头痛、眼花、腹部不适等自觉症状,甚至发生抽搐。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1)轻度(2)重度3.子痫,子 痫,子痫发作过程: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头扭向一侧,牙关紧闭口角及面部肌肉颤动口吐白沫迅速发生强烈抽动抽搐停止昏迷发生在妊娠晚期和临产前,称产前子痫;多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称产时子痫;少见。发生在产后24小时内,称产后子痫;最少见。,临床表现及分类,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处理原则,基本处理原则:休息、镇静、解痉,有指征的降压、利尿,密切观察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妊娠期高血压 一般门诊处理,加强孕期监测,保证休息,合理调节饮食,采取左侧卧位,孕妇自测胎动。子痫前期 住院治疗,防止并发症。镇静、解痉、降压、合理扩容并及时利尿,密切观察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处理原则,3.终止妊娠的指征(1)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的孕妇可期待至足月分娩。(2)妊娠=34周患者,胎儿成熟后可考虑终止妊娠;37周后的重度子痫前期应终止妊娠。,处理原则,4.终止妊娠的方式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若无产科剖宫产指征,原则上考虑阴道试产。但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阴道分娩,可考虑放宽剖宫产指征。5.子痫处理原则(1)控制抽搐:首选硫酸镁(2)改善缺氧纠正酸中毒(3)适时终止妊娠,辅助检查,常规检查:血常规;常规;肝功能、血脂;肾功能、尿酸;凝血功能;心电图;胎心监测;B超检查胎儿、胎盘、羊水。相关检查:凝血功能系列;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眼底检查;B超检查肝、胆、肾、胰、脾等脏器;心脏彩超及心功能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数、子宫动脉血流变化;头颅CT或MRI检查。,护理评估,病史:询问患者在孕前有无高血压、蛋白尿和(或)水肿;有无家族史;有无高危因素存在。身体评估:重点评估患者的血压、尿蛋白、水肿、自觉症状。定时监测血压。辅助检查(1)眼底检查;(2)尿液检查;(3)血液检查;(4)肝肾功能检查;(5)其他检查。,水 肿,水 肿,眼底检查,护理评估,护理诊断/问题,体液过多 与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有关有受伤的危险 与发生子痫抽搐、昏迷有关潜在并发症:胎盘早剥、肾功能衰竭、DIC,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饮食与休息:左侧卧位休息,每日不少于10小时睡眠;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和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减少过量食盐和脂肪摄入。(2)病情观察:注意孕妇有否头痛、视力模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每日测血压及体重一次,每日或隔日复查尿蛋白;注意监测胎心、胎动和宫缩等情况。(3)间断吸氧: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全身主要脏器与胎盘的氧供,护理措施,2.用药护理(1)硫酸镁:首选药物用药指征:控制子痫抽搐及防止再抽搐;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发展为子痫;子痫前期临产前用药预防抽搐用药方法:静脉给药结合肌内注射毒性反应: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相近,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其毒性作用。硫酸镁过量可导致膝反射减弱或消失,全身肌张力减退,呼吸肌麻痹,甚至心跳停止。注意事项: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均应监测孕妇血压,同时监测以下指标:膝腱反射必须存在;呼吸不少于16bmp;尿量=400ml/24h或=17ml/h;尿少提示排泄功能受到抑制,镁离子易蓄积而发生中毒。出现毒性反应时应立即停用硫酸镁并静脉缓慢推注(510分钟)10%葡萄糖酸钙10ml。(2)镇静剂(3)降压药(4)利尿剂,硫酸镁作用机理,硫酸镁用药注意事项,护理措施,3.分娩期与产后护理(1)分娩期护理(2)产后护理4.子痫护理(1)协助医生控制抽搐(2)保持呼吸道通畅(3)专人护理(4)防止受伤(5)避免刺激(6)做好终止妊娠准备5.心理护理6.健康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