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全身望诊课件.ppt
概说第一节:全身望诊第二节:局部望诊第三节:望排出物第四节:望小儿指纹,1、何谓望诊: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质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2、望诊的原理 精神意识、人体为有 有诸内者 面色形体、神色形态机的整体 必形诸外 舌象、分泌物排泄物,概 说,返回,3、望诊的注意事项(1)避开有色光线;(2)诊室内温度应在15-20之间;(3)充分暴露受检部位;(4)比较生理病理状态,发现异常;(5)动态观察;(6)四诊合参。,一、望神(一)定义: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判断病情的方法。,第一节:全身望诊,(二)望神的原理和临床意义,精、气、神三者盛则同盛、衰则同衰。内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三)望神的主要内容:1两目 神藏于心,外候于目,目之活动受心神支配;望神的重点反 五脏六腑的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映心肝肾与五 肝开窍于目 脏精气 目系上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之精为瞳子,2神情:精神意识、面部表情 心神正常 精神思维有序,表情爽朗,反映心神和 反应灵敏。脏腑精气盛衰 心神失常神识昏蒙,表情淡漠,思维混乱,反应迟纯,观察色泽荣润或枯槁:神旺则色旺 神衰则色衰 神藏则色藏 神露则色露,观察色泽荣润或枯槁,灵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 皆上于面而走空(孔)窍”脏腑精气循经上荣于面;医门法律:“色者,神之旗也”。,反映脏腑精气盛衰,3气色:皮肤体表、组织色泽,4体态:形态与动态。,反映五脏精气,有神形体丰满、行动自如。无神形体瘦削(肥胖),动作艰难。,(四)神的病变临床类型:神的表现按神的旺、衰和病情的轻、重可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和以神志失常为主要表现的神乱。1.得神:又称“有神”提示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机体功能正常,是健康的表现。2.少神:又称“神气不足”。揭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机体功能较弱。多见于轻病或恢复期病人,亦见于体质虚弱者。3.失神:又称“无神”。可见于久病虚证(大虚之证)和邪实病人(大实之证)。精气亏神衰而失神:正气大伤、精气亏虚、机体功能严重衰减,多见于慢性久病的人 邪盛神乱而失神:机体功能严重障碍,气血(阴阳)津液失调,,5.神乱:临床表现: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呆,和卒然昏倒等,多见于癫、狂、痫、脏躁等病人。卑惵:指自怯畏惧之状,宜养血补心,定志安神,用天王补心汤,人参养营汤等。,4.假神: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虚证)提示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病人临终前的表现。亦称“回光返照”、“残灯复明”。,(一)望色诊病的原理:1.面部和脏腑连属关系心主血脉,其华在面。2.面部和经络连属关系手足三阳经上行头面,特别是阳明胃经多气 多血,同时面部皮肤薄嫩外露,色泽变化易于观察表现为颜色 光泽的变化。,一、望色(色诊),(二)面部不同部位分候脏腑:1灵枢五色篇的面部分候脏腑法:2素问刺热篇的面部分候脏腑法:额部候心 鼻部候脾 左颊候肝 右颊候肺 下颏候肾,四诊抉微:“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望诊遵经:“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三)色与泽的意义:色:属血属阴反映血液盛衰和运行情况 光泽:属气属阳反映脏腑精气盛衰 荣润光泽脏腑精气未衰,病轻 晦暗枯槁脏腑精气已衰,病重。,观察病情观察不同脏腑病变,常色的意义,光明润泽神气,红黄隐隐而含蓄胃气,医门法律望色诊:“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常色可因体质禀赋,季节气候的不同而有差异:,(四)常色(正常人的面色):我国正常人的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主色与客色(1)主色:是与生俱来的基本肤色,属个体素质,受禀赋影响,一生不变。五形之人:金形之人白 木形之人青 土形之人黄 水形之人黑 火形之人赤(2)客色:因季节、气候工作地理条件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如:春季稍青 夏季稍赤 长夏稍黄 秋季稍白 冬季稍黑,(五)病色:1病色的基本特点:,晦暗暴露,枯槁无华(无光泽),善色:面色鲜明显露但尚有光泽,见于新病,轻病,阳证,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故亦称为“气至”。易于治疗,预后较好。恶色:面色枯槁晦暗,见于久病、重病、阴证,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 面,故亦称为“气不至”。不易治愈,预后较差。,(1)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成 因 面 色 主 病 气虚血少 阳虚寒盛 寒邪凝滞 苍白 生理性面色白:金形之人,秋季面色稍白。判断疾病预后:肺病面白暴露,枯槁无华为真脏色见,肝病面白无华为难治。,面色淡 气虚淡白无华、唇舌色淡 血虚,失血面色苍白 大失血,白光白 阳虚白光白、虚浮 阳虚水泛苍白 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气虚,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部脉络,2五色主病:,(3)赤色:主热证 成因 面色 主病 热证 面部脉络扩张 满面通红 实热证(邪热亢盛)气血充盈 午后两颧潮红(娇嫩)虚热证(阴虚阳亢虚火炎上)虚阳上越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 戴阳证(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虚阳上越)生理性面色赤:火形之人,夏季面色稍赤。判断疾病预后:心病面赤暴露,枯槁晦暗为真脏色见,肺病面赤无华为难治。,(4)青色: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成因 面色 主病 面部脉络血行瘀阻 寒凝气滞 淡青或青黑 阴寒内盛 痛则不通 淡青或青黑 痛剧 瘀血内阻 面唇青紫 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肺气闭塞,呼吸不利 突发面色青灰 心阳暴脱,心血瘀阻 口唇青紫 青黄(苍黄)肝郁脾虚 筋脉拘急 高热抽搐患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惊风 生理性面色青:木形之人,春季面色稍青。判断疾病预后:肝病面青暴露、枯槁晦暗为真脏色见,脾病面青无华为难治。,(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成因 面色 主病 肾虚 肾阳虚衰 脉络拘急 面黑暗淡 肾阳虚(水寒不化)水寒内盛 血行不畅 眼眶周围发黑 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血失温养 肾阴亏虚 面黑、焦干 肾阴虚,虚火灼阴 血行瘀滞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血瘀日久生理性面色黑:水形之人,冬季面色稍黑。判断疾病预后:肾病面黑暴露、枯槁晦暗为真脏色见,心病面黑无华为难治。,(六)望色的注意事项 1.注意病色与常色的比较,病体自身的比较;2.整体色诊与分部色诊相结合;3.面部色泽的动态变化。,4.非疾病因素对面色的影响(1)光线:以自然光为宜,避免在被光线直射的有色反光物体旁观察面色。(2)情志:喜面赤或有光泽 怒面青 忧色沉 思面黄 悲泽减 恐面白(3)饮酒饥饱:酒后-面红;饱食-荣润光泽;过饥色泽减少。,三、望形体: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等来诊察病情的方法。(一)望形体诊病的原理: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外合五体构成躯体。五脏与五体密切联系:肺合皮毛,脾合肌肉,心合血脉,肝合筋,肾合骨。通过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等表现,可以了解内在脏腑的虚实,气血的 盛衰和有关的病变。,(二)望形体的内容 1.形体强弱:(1)体强:说明体质强壮、内脏坚实、气血旺盛、抗病力强,有病易治,预后较好。(2)体弱:体质虚衰,内脏脆弱,气血不足,抗病力弱,有病难治,预后较差。2.形体胖瘦:体胖食少,肉松皮缓,神疲乏力“形盛气虚”。属阳气不足,多痰多湿易患中风、痰饮等病。形瘦颧红,皮肤干焦阴血不足,内有虚火 易患肺痨。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脏腑精气衰竭,气液干枯,属病危。,3.体质形态(1)阴脏人:体型偏于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身体多后仰,喜热恶 凉,大便多溏。体质特点:阳较弱而阴偏盛,患病后易从阴化寒,寒湿内停。(2)阳脏人:体型偏于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平,身体多前屈,喜凉恶 热,大便多燥。体质特点:阴较弱而阳偏盛,患病易从阳化热,导致伤阴伤津。(3)阴阳和平之人(平脏之人):体型介于前两者之间。体质特点:阴阳平衡,气血调匀。,四、望姿态: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和肢体的异常动作来诊察病情的方法。(一)望姿态诊病的原理 病人的动静姿态与机体的阴阳盛衰、病性寒热、邪正虚实关系密切。阳、热、实证病人机体功能亢进,多表现为躁动不安。阴、寒、虚证病人机体功能衰减,多表现为喜静懒动。,(二)望姿态的内容:1.动静姿态: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属阳、热、实证;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属阴、寒、虚证。2.疲惫姿态:脏腑精气虚衰,功能低下,必影响机体出现相应的衰惫姿态。可观察部位:头头为精气神明所居之处;背背前连胸,是心肺所居之处;腰腰与肾功能关系密 膝膝为筋腱聚会之处;骨为藏髓之处。3.异常动作:(略),(一)望头部 望头部的情况,主要可以诊察肾、脑的病变和脏腑精气的盛衰。1.头形:头形的大、小异常表现均与肾精不足有关。(图)2.囟门:婴幼儿颅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有前囟、后囟之分。后囟:呈三角形,约在出生后24个月闭合。前囟:呈菱形,约在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1)囟门突起(囟填):温病火邪上攻,或脑髓有病,或颅内水液停聚所致,多属实证。(2)囟门凹陷(囟陷):吐泻伤津,气血不足和先天精气亏虚,脑髓失充所致,多属虚证。(3)囟门迟闭(解颅):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3.动态:头摇不能自主-肝风内动先兆或为老年气血虚衰,元神失养所致。4.头发:望发主要可以诊察肾气的强弱和精血的盛衰。正常人发黑稠密润泽,是肾气充盛、精血充足的表现。头发的病变多与肾精亏虚,精血不足,血热化燥等有关。,一、望头部,第二节:局部望诊,(二)望面部,面部是脏腑精气上荣的部位,又为心之华。1.面肿:多见于水肿病。2.腮肿:痄腮一外感温毒之邪。3.面削颧耸(面脱)气血虚衰,脏腑精气衰竭。风邪中络口角歪斜向健侧,患侧面肌松驰,目不能合。中风病半身不遂伴同侧口角歪斜。特殊面容:“惊恐貌”小儿惊风,狂病,瘿瘅。“苦笑貌”破伤风。“狮面”麻风。,4.口眼歪斜,二、望五官(一)望目(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轮”学说:瞳人属肾,称“水轮”;黑睛属肝,称“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血轮”;白睛属肺,称“气轮”;眼睑属脾,称“肉轮”。望目应重点观察两目的眼神、色泽、形态和动态的异常改变。1.诊眼神:有神-黑白分明,精采内含,神光充沛,有眵有泪,视物清晰,虽病易治。无神-白睛暗浊,黑眼色滞,失却精采,浮光暴露,无眵无泪,视物模糊,病 难治。2.色泽:正常人眼睑内(睑结膜)与两眦红润,白睛(巩膜)为白色,黑睛(虹膜)为褐或棕色,角膜无色透明,瞳人为黑色。(1)白睛色诊:赤色-病在心 白色-病在肺 青色-病在肝 黄色-病在脾 黑色-病在肾,(2)全目色诊:目眦赤-心火;目眦淡白-血亏。,白睛,赤-肺火,黄-湿热内盛,珠肿-肝火,眼胞皮红湿烂-脾火;目胞上下鲜明-痰饮病;目胞色晦暗-肾虚。,全目赤肿-肝经风热。,目清澈-寒;目暗浊-热。,3.目形主病:,(1)目窠肿:水肿病初-目窠微肿,如新卧起之状,面有水气色泽。,脾热-目窠肿势急而色红。,脾虚-目窠肿势缓而宽软无力,老年肾气衰-下睑肿,(2)目窠内陷:病重可救-目睛微陷,脏腑精气未脱。病重难治-目睛下陷窠内,为五脏六腑精气已衰。,阴阳竭绝之死证-目睛内陷已深,视不见人真脏脉现。,(3)眼睛突起:,肺胀-眼睛突起而喘。瘿肿-颈肿眼突。恶候-单眼突出。,双睑下垂:多为先天性睑废-先天不足,脾肾双亏。,脾虚清阳不升:昏睡露睛,常见于小儿脾胃虚弱或慢脾风。,疾热内闭:目睛微定。,肝风内动:横目斜视(先天者例外)。,危重证状:目翻上视,瞪目直视,目睛正圆,戴眼反折。,4.目态主病正常人瞳孔圆形,双侧等大,直径约为34mm,对光反应灵敏。眼球运动随意,灵活。,单睑下垂或双睑下垂:后天性睑废-脾虚气弱或外伤后气血不和,脉络失于宣通。,开目喜明:阳证。闭目恶明:阴证。羞明流泪:多为暴风客热,天行赤眼。目目闰(胞轮振跳):风热外来,贼邪不泻,或血衰气弱,经络失养。,瞳仁扩大,多属肾精耗竭,为濒死危象,绿风内障(肝胆风火上扰)、某些中毒症,瞳仁缩小,肝胆火炽,劳损肝肾,虚火上扰,中毒,(二)望耳:肾开窍于耳,足少阳胆经环耳而过,耳为“综脉之聚”。望耳可诊察肾、胆和全身的病变。实证:常见耳道脓肿或流脓,疼痛,多肝胆火盛或湿热。虚证:常见耳轮色黑干焦无光泽,多肾阴不足,肾精亏虚。,(三)望鼻 可诊察肺和脾胃的病变,判断脏腑的虚实,胃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和预后。(四)望口与唇 可诊察脾与胃的病变。(五)望齿与龈 可诊察肾脏胃的病变及津液的盈亏。实证胃火。虚证肾阴亏虚。(六)望咽喉 可诊察肺、胃、肾的病变。,1.辨红肿溃烂,实证,肺胃有热,肺胃之热尚轻-咽红肿疼痛,咽部腐烂分散浅表。,肺胃热毒壅盛-咽部红肿疼痛,甚则溃烂或有黄白脓点(乳蛾)。,肺胃火毒壅盛-周围红肿,腐烂成片或洼陷。,痰湿凝聚:咽部漫肿,色淡红。,虚证,肾水亏少,阴虚火旺:咽部红色娇嫩,肿痛不甚,腐烂分散浅表。,气血不足,肾阴亏损,邪毒内陷:溃烂日久,周围淡红或苍白,腐烂成片或洼陷者。,气阴两亏,虚火上浮:色淡红不肿,微痛反复发作,或喉痒干咳日久。,2.辨伪膜,伪膜:溃烂处上覆白腐样物,形如白膜,称为伪膜,伪膜多属实热证。,伪膜松厚,容易拭去,去后不复生:胃热证,较轻。,伪膜坚韧,不易剥离,重剥则出血,或剥去随即复生,为重证,多是白喉,又称“疫喉”,因肺胃热毒伤阴而成。,(二)皮肤形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润枯 皮毛润泽-太阴气盛 皮毛枯槁-太阴气衰 皮聚毛落-肺损 皮枯毛折-肺绝 兼眼眶暗黑-内有干血 皮枯如鱼之鳞(肌肤甲错)兼腹中急痛-内生痈脓,皮肤脱若蛇皮,或遍身如癣者,或皮肤溃烂而无脓者-疠风皮病,2、肿胀 肿-头面,胸腹,腰背,四肢浮肿者,为水肿病 肿胀而见缺盆平;足心平;背平;胀-仅腹部臌胀鼓起者,为臌胀病 脐突;唇黑-难治 3、痘疮:皮肤起疱,形似豆粒,伴有外感证候,称为痘疮,分天花与水痘两种。(1)天花: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消灭,从略。(2)水痘:痘形特点:椭圆形,肤浅易破,一般顶部无脐,只偶有脐凹;大小不等,陆续出现;浆薄如水,晶莹明亮;不结厚痂,不留痘痕。病机:外感时邪,发于脾肺二经,有外感表证,证候较轻,多在儿童中传染。4、斑疹:(1)斑和疹的区别:,斑 疹,皮肤上的病变,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下,摸不应手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摸之碍手。(隐疹特殊),(2)斑:由于病机不同,分为阳斑,阴斑二种。a、阳斑:通称发斑,是温病邪入营分,血分所呈现的一种症状。病机:热郁肺胃,充斥内外,营血热炽,透于肌表。轻证,顺证:斑疹布点稀少,身热,色红,先从胸腹出现,然后延及四肢,同时热退 神清,邪气透泄的佳兆。重证,逆证:斑疹布点稠密,色深红,或紫黑,并且斑疹先从四肢出现,然后内延胸腹,同时大热不退,神识昏迷,为正不胜邪,邪气内陷。斑疹色黑而晦滞焦枯者,较危重。特点:在病变过程中可伴见发疹(邪热从肌肉而出为斑,从血络而出为疹)b、阴斑:病机:多由内伤气血亏虚所致。斑之形态:斑点大小不一,大者如钱如环,小者如点,隐隐稀少,色多淡红或暗紫,发无 定处,出没无常。特点:头面背上不见,神志多清醒,兼见脉细弱,肢凉等诸虚症状。,(3)疹:a、麻疹: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发病特点:发作之前,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泪汪汪,耳冷,耳后有红丝出 现。发热三四日,疹点出现于皮肤,从头面到胸腹四肢,色似桃红,形如 麻粒,尖而疏稀,抚之触手,逐渐稠密。顺证:发热,身有微汗,疹出透彻,色泽红润,依出现的先后逐渐回隐,身热渐退。逆证:壮热无汗,疹点不能透发,色淡红而暗(风寒外闭),或赤紫暗滞(热毒内 盛),或白而不红(正气虚陷)。疹点突然隐没,神昏喘息,是疹毒内陷。b、风疹:病机:风热时邪。疹形特点:疹形细小稀疏,稍稍隆起,其色淡红,搔痒不已,时发进止,身有微热 或无热,一般不妨碍饮食和工作。,c、隐疹:病机:营血虚而风邪中于经络,血为风动,而发于皮肤。疹形特点:以疹时隐时现为特点。发作时皮肤痒,搔之则起边片大丘疹,或如云片,高起于皮肤,色淡红带白,不时举发,俗称“风疹团”,即荨麻疹。,5、白pei与水疱,(1)白pei与水疱的异同点:,白pei,水泡,高出皮肤的疱疹疱内为水液,细小的丘疱疹大小不一的一类疱疹,(2)白pei:病机:多见于温病的暑温、湿温病中,多由湿郁,汗出不彻所致,提示郁湿有 外泄之机。特点:在温病的暑温、湿温病中,皮肤上出现白色小颗粒,晶莹如粟。顺证:色白,点细,形如粟,明亮,滋润象水晶-晶pei。逆证:pei色干枯,提示津液亏竭-枯pei 湿温病,湿蕴热伏,一时难以透泄,白pei可反复多次出现。,(5)缠腰火丹:病机:多由肝火妄动,致湿热熏蒸皮肤而发。发病特点:多发于腰腹与胸肋部。初起皮肤灼热刺痛,出现成簇水疱,绿豆至黄豆大小,围以红晕。,(4)热气疮:风热之毒,阻于肺胃二经,湿热熏蒸皮肤而发。病机:风热之毒,阻于肺胃二经,湿热熏蒸皮肤而发。发病特点:为针头到绿豆大小的水疱,常为一群或二、三群,有痒和烧灼感,好发于口角唇缘,或眼睑,外阴,包皮处。常见于高热病人,正常人亦可 发生。,(3)痱子:多发于夏季,由于湿热之邪郁于肌肤而发。,(6)湿疹:又称“浸淫疮”。病机:多因风湿热留于肌肤,或病久耗血,以致血虚生风化燥,致使肌肤失养而受损。发病特点:表现多样。初起多为红斑,迅速形成肿胀、丘疹或水疱,继之水疱破裂、渗液,出现红色湿润之糜烂,以后干燥结痂,痂脱后留有痕迹,日久可自行消 退。6、痈、疽、疔、疖:外科疾病,略。,2、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1)三关部位:可分为风关,气关,命关。风关:食指第一节部位(掌指关节横纹向远端至第二节横纹之间)气关:食指第二节部位(食指第二关节横纹至第三关节横纹之间)命关:食指第三节部位(食指第三关节横纹至食指末端)(2)诊络脉手法 抱小儿向光,医生用左手握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地从命关向气关、风 关直推,可推数次,络脉显现得更明显,便于观察。(3)三关辨轻重风关-外感病主邪气入络,提示邪浅而病轻。内伤病提示病轻。气关-外感病主邪气入经,提示邪深入而病重。内伤病提示病重。命关-外感病主邪气深入脏腑,提示病将危及生命。内伤病亦提示病情严重。射关透甲-络脉透过三关,直达指端,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佳。,3、正常小儿食指络脉:色泽:浅红色,红黄相兼,隐隐于风关之内;大多不浮露,甚至不明显。形态:多是斜形、单枝、粗细适中。影响络脉正常形态的因素:气候寒热:热-络脉变粗增长 寒-络脉变细缩短 年龄:一岁以内小儿络脉多长,随年龄增长,皮肤逐渐增厚而缩短。4、小儿食指络脉形色主病及临床意义:(1)浮沉 浮露-主表证,多见于外感表证 沉滞-主里证,多见于外感和内伤之里证。亦有无病而偏浮偏沉者。(2)色深浅 浅-病轻 深-病重 淡-虚证 滞-实证 阴阳暴脱,阳气不达四末-极浅淡,甚至不见其形。邪陷心包之闭证,常致气血郁闭-络脉色深而滞。,(3)色泽:鲜红-主外感表证;紫红-主内热;青-主风、各种痛证;紫黑-主血络闭郁,为病危之象。(4)形状:,延长,络脉日渐增长(向远端发展)-病进,日渐加重,阴虚阳浮者-络脉延长,缩短,络脉日渐缩短(向近端收回)-病退,日渐减轻,津伤液竭,气阴两伤者-气血不充,络脉可缩短在风关以下,增粗-多属热证、实证,变细-多属寒证、虚证,单枝、斜形-多属病轻,弯曲、环形、多枝-病重,多属实证,(二)望鱼际络脉,鱼际:手大指本节后肌肉丰满处。,鱼际属手太阴肺经之部,望鱼际络脉的原理与切脉独取寸口,望小儿食指络脉的 原理是一致的。络脉中的气血,是以脾胃为化源,胃气上至于手太阴,故诊鱼络亦可候胃气。,寒-青黑 热-黄赤胃中寒-青 胃中热-赤少气-青而短小,(三)望指甲形色:指甲是筋之余,为肝胆之外候,肝藏血而主疏泄,因此,望爪甲可测知气血的旺衰及其循行情况。,1.正常指甲色泽:红润含蓄,坚韧而呈弧形,带有光泽,压其尖端,放开后血色立即恢复,这说明气血充足,运行流畅。,2.指甲病色:,白,淡白-血虚、气血两虚,按压指甲变白,放开,血色恢复慢者-血瘀、气滞,不复红者-血亏,深红-气分有热 黄-黄疸,苍白-虚寒,多为脾肾阳衰。,紫黑-血瘀,或血凝死证。,青-寒证。,3.指甲形态病变 反甲(甲扁平而反凹)-肝血不足 爪甲枯-痹病骨痛 色苍而爪枯-肝热,七、望排泄物与分泌物 排泄物:指人体排出于体外的代谢废物,分泌物:指官窍所分泌的液体状物质,统称“排出物”,包括痰涎、涕、唾、呕吐物、二便、经带、泪、汗液、脓液。,排出物是各有关脏腑的生理、病理活动的产物,所以观察排出物的形、色、质、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各有关脏腑的病变以及邪气的性质,其内容十分丰富,在此将它们的共性概括为:清、稀、淡-属虚、属寒;浓、稠、臭-属实、属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