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课件.ppt
第七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郭家林,学习目标1解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概念。2叙述DIC的常见病因、发病机制及诱因。3简述DIC的分期及各期的主要特点。4简述DIC引起出血和休克的机制。5简述DIC的实验室检查的意义。6了解DIC的防治原则。,接口机体的凝血、抗凝与纤溶功能 1凝血系统及其功能 凝血系统主要由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各种物质即凝血因子组成。功能凝血 2抗凝系统及其功能 机体抗凝系统由细胞抗凝系统和体液抗凝系统组成。功能抗凝血 3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功能 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是指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经一系列酶促反应降解为低分子产物的过程。主要功能是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保证血流通畅,同时,也参与组织的修复和血管的再生等。,图7-1 凝血瀑布反应过程,二、抗 凝 血 系 统,1.细胞抗凝(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2)肝脏 合成抗凝物质AT-III,PC,Plg 灭活凝血因子IXa,Xa,XIa 等 2.体液抗凝系统(起主要作用)蛋白C、蛋白S 抗凝血酶(AT-III)TFPI(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肝素,三、纤 溶 系 统,纤溶系统组成 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纤溶酶(plasmin,pln)纤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s,PAs)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s)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Fbn)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FDP的作用:抑制凝血酶 抑制血小板聚集 X,Y 片段与纤维蛋白单体 形成可溶性复合物(3P),曾用命名,如:消耗性凝血病(consumption coagulopathy)去纤维蛋白综合征(defibrination syndrome)血管内凝血-纤溶综合征(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with fibrinolysis),第一节 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二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1.DIC的常见病因 2.DIC的常见诱因 3.DIC的发病机制,1.组织损伤,大量TF入血 凝血,为跨膜糖蛋白,体内分布广,脑、肺、子宫等丰富,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可恒定表达,而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受刺激后才表达,启动外凝血途经,可提高因子活性4万倍。,2.VEC损伤 内皮细胞受损,既可激活内凝途径,也可激活外凝途径:(1)大量表达TF,启动外凝途经;(2)+胶原而激活,启动内凝途径;(3)pt聚集,凝血过程加速;(4)VEC分泌TFPI、AT-、TM减少,抗凝力量减弱。,4.促凝物质入血 急性胰腺炎(胰蛋白酶)羊水栓塞 异常颗粒物质(肿瘤细胞)外源性毒素(蛇毒、蜂毒),3P试验:即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lasma protamin paracoagulation test)目的:检查X片段的存在 原理:鱼精蛋白加入患者血浆后,可与FDP结合,使血浆中原与FDP X片段结合的纤维蛋白单体分离并彼此聚合而凝固。这种不需酶的作用,而形成纤维蛋白的现象称为副凝试验。意义:DIC患者呈阳性反应。,3P test:,Fbg,a,Xa,A,B,C,FDP(X,Y),PLn,可溶性复合物,A,B,C,PLn,Fbn,FM,图7-3 DIC的发病机制示意图,一、分期 1高凝期 2消耗性低凝期 3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期 二、分型 按发生快慢分型 按代偿情况分型(按发生范围分型:分为局部型和全身型),按发生快慢分型,一、凝血功能障碍出血 出血的机制 1.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 2.继发性纤溶亢进 3.FDP 的形成 4.血管壁损伤,二、微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多器官功能障碍 皮肤肾肺脑心肝 肾:急性肾衰腰痛,少尿,蛋白尿,血尿 肾上腺:皮质出血坏死华佛综合征(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肺:肺出血、呼吸困难、呼吸衰竭 神经系统:头痛、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 非特异症状 垂体:坏死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心脏:缺血、梗死、心源性休克 肝:黄疸,肝衰 消化系统: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华-佛综合征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图7-4 DIC时红细胞挂在纤维蛋白丝上(扫描电镜图),一、诊 断:1994年全国出血与血栓学术讨论会提供(一)临床表现:有下列两项以上的临床表现 1.多发性出血倾向 2.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3.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体征,如皮肤、皮下、粘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 4.抗凝治疗有效,第五节 DIC的诊断和防治原则,DD 测定(D-二聚体实验),(二)实验室检查诊断指标: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 1.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或进行性下降 3.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或呈动态变化 4.3P试验阳性或FDP20mg/L 5.凝血酶时间 6.周围血破碎红细胞2%,D-二聚体检查 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一般情况下,纤维蛋白比纤维蛋白原更易被纤溶酶分解。原理:只有当纤维蛋白原首先被凝血酶分解产生纤维蛋白多聚体,然后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多聚体,最后才能生成D-二聚体。意义:反应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但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FDP,但D-二聚体并不增高。如子宫、肺、前列腺等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当这些器官受损时导致的纤溶亢进。(大量Pln直接使FbgFDP,故D-二聚体不高),Fbg,a,DD test:,Xa,PLn,FDP(D单体),A,B,C,X,Y,D,E,FDP(D二聚体),继发性纤溶,A,B,C,X,Y,D,E,Fbn,FM,原发性纤溶,PLn,二、防治原则*治疗原发病和消除诱因*改善微循环*重建凝血与抗凝纤溶平衡*维护重要器官功能*中医中药及对症处理,The end!Thanks!,使用说明:,在播放幻灯片前,将“宏”的“安全性”设置为“低”时,在幻灯片放映过程中,随时用鼠标点击右上角的数字,即可显示当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