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泵站安装与验收规范汇总.doc

    • 资源ID:4035340       资源大小:728KB        全文页数:8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泵站安装与验收规范汇总.doc

    1 总 则1.0.1 为加强泵站安装及验收的管理,保证泵站建设质量,达到优质、安全、经济的目的,特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符合下列条件的新建、扩建或改造的大、中型灌溉、排水及工业、城镇供、排水泵站机电设备的安装和验收:1 装有水泵叶轮直径900mm及以上或单机功率300kW及以上的轴流泵和混流泵机组;2 装有水泵进口直径在500mm及以上或单机功率在500kW及以上的离心泵机组;3 叶轮直径500mm及其以上的潜水泵。其它泵站机组的安装和验收可参照执行。1.0.3 泵站主机组、辅助设备、电气设备以及管道的安装,应根据泵站设计和设备制造厂的有关技术文件,按本规范的要求执行。1.0.4 泵站安装应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环境保护的标准和规定,并结合具体情况,制订有关安全和环境保护细则。1.0.5 安装单位在安装过程中应按本规范规定,作好各项安装技术记录,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安装质量,填报验收签证,作为工程验收依据。1.0.6 泵站验收分为分部工程验收、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泵站试运行验收可作为阶段验收。泵站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应及时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不得进行后续工程施工。1.0.7 泵站机电设备安装完成后,应按本规范的要求进行试运行,检验机组质量并进行验收。泵站试运行验收合格后,根据生产需要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临时投产运行,待工程竣工验收后方可办理交接手续。1.0.8 验收过程中若发生意见分歧,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协商解决,验收委员会有裁决权。如某些问题被认为不宜在现场裁决,则应报请主管部门决定。对工程遗留问题,验收委员会应提出处理意见,责成有关单位落实处理、限期完成,并补行验收。1.0.9 泵站的安装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安装及验收的基本要求2.1 一般规定2.1.1 安装单位在安装前应配齐技术力量,制定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网络计划,并报送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安装工作方能进行。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泵站具体情况组织设计、制造、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相互协调。安装施工组织设计经审查批准后,由总监理工程师发布开工令,施工单位方可进场进行正式安装。安装人员应熟悉与安装工作有关的图纸和资料。2.1.2 水泵及电动机安装前应进行全面清理和检查。对与安装有关的尺寸及配合公差应进行校核,部件装配应注意配合标记。多台机组同时安装时,每台机组应用标有同一序列标号部件进行装配。安装时各金属滑动面应清除毛刺并涂油脂。2.1.3 水泵及电动机组合面的合缝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合缝间隙可用0.05mm塞尺检查,不得通过; 2 当允许有局部间隙时,可用不大于0.10mm塞尺检查,深度不应超过组合面宽度的1/3,总长不应超过周长的20%;3 组合缝处的安装面高差不应超过0.10mm。2.1.4 机电设备安装所用的装置性材料和设备用油,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检验证或出厂合格证明书。必要时应对油品进行抽样化验,化验结果应符合要求。2.1.5 承压设备及连接件的耐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强度耐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为1.5倍额定工作压力,保持压力10min,无渗漏及裂纹等现象; 2 严密性耐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为1.25倍额定工作压力,保持压力30min,无渗漏现象; 3 电动机冷却器应按设计要求的试验压力进行耐压试验。如设计部门无明确要求,则试验压力宜为0.35MPa,保持压力60min,无渗漏现象; 4 轮毂耐压试验应遵照本规范3.2.3规定执行。2.1.6 油槽等开敞式容器进行煤油渗漏试验时,应至少保持4h。2.1.7 各连接部件的销钉、螺栓、螺帽,均应按设计要求锁定或点焊牢固。有预应力要求的连接螺栓应测量紧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部件安装定位后,应按设计要求装好定位销。2.1.8 起重运输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对大起重量的起重、运输项目必须专门制订详细的操作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2 对起重机械设备各项性能应预先检查、测试,做好记录,并逐一核实; 3 严禁以管道、设备或脚手架、脚手平台等作为起吊重物的承力点,凡利用建筑结构起吊或运输重件者应进行验算。2.1.9 设备部件表面应按设计要求涂漆防护,设备涂色的规定见本规范附录A。2.2 设备验收与保管2.2.1 设备到达安装工地后,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根据设备到货清单进行验收,检查设备规格、数量和质量,检查各项技术文件和资料。2.2.2 设备验收后应由安装单位连同其技术资料、专用工具及配件等分类登记入库,妥善保管。2.2.3 设备保管仓库分露天存放场、敞棚、仓库、保温库4类。泵站所需的各类器材、设备应根据用途、构造、重量、体积、包装、使用情况及当地气候条件,按本规范附录B的要求分别存放。设备维护保管技术应按有关规程和规定执行。2.3 模型试验验收2.3.1 泵站所采用的水泵模型如已经过省部级及以上技术鉴定,可不再进行重复试验和验收。如果有必要进行泵段的模型试验,其模型、原型数据转换均应按水泵模型验收试验规程(SL 140)规定执行。2.3.2 泵段模型试验验收时,应按图纸检查测量模型泵的主要尺寸,其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2.4.2和2.4.3要求,并应检查安放角的准确性。2.3.3 模型试验经初步检验合格后,由业主(或委托试验人)组织人员进行验收。2.4 原型水泵制造验收2.4.1 原型水泵加工完毕后,按本规范表2.4.2和表2.4.3要求检测合格,则原型泵水力性能可根据模型泵水力性能利用相似原理进行换算得到,而不必进行原型水力性能试验。水力性能换算方法可参见附录C。2.4.2 原型离心泵与设计图主要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4.2条要求(表中测量项目见图2.4.2)。表2.4.2 原型及模型离心泵与其设计图尺寸允许偏差测量项目原型泵与原型泵设计图允许偏差模型泵与模型泵设计图允许偏差测量要求说 明叶 轮进口直径D1D11000mm ±0.1%D1<1000mm ±1mm±0.15%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测量出口直径D2D21000mm ±0.1%D2<1000mm ±1mm±0.15%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测量出口宽度B2±1%±0.3% ±0.15mm(B2<50mm)测量相互垂直两个截面的4个部位前盖板轴向长度HH400mm ±1%H<400mm ±4mm±0.5%测量相互垂直两个截面的4个部位叶片截面形状D21000mm 0.25%D2<1000mm 2.5mm±0.15%对所有叶片进行测量,每片叶片测量2-4个截面。原型测量范围:进口侧10% D2,出口侧15% D2与D2之比叶片厚度T±10% ±3mm±10%进口栅距P1±1.5% ±4mm±2%对所有进口栅距进行测量与所有进口栅距平均值之比出口栅距P2±1.5% ±7mm±2%对所有出口栅距进行测量与所有出口栅距平均值之比密封环间隙S±20%0%+40%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测量与测量间隙值的平均值之比蜗 壳水泵进口直径a1水泵出口直径a2a12000mm ±0.4%a1<2000mm ±8mm±1%测量垂直和水平方向两个直径蜗壳室的内径a3a6(a3a6)2000mm ±0.8%(a3a6)<2000mm ±16mm±2%测量垂直和水平截面从蜗壳中心至边壁的半径水泵出口中心线至蜗壳中心距离a7a72000mm ±0.8%a7 <2000mm ±16mm±2%水泵出口法兰面至蜗壳中心距离a8a82000mm ±0.8%a8 <2000mm ±16mm±2%导 叶 体内径d1d11000mm ±1%d1 <1000mm ±10mm±0.5%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测量进口宽度b3±2%且±8mm±1.0%±0.5mm(b3<50mm)在两个相互垂直截面上的4个部位测量叶片截面形状±3%且±3mm ±0.3%对所有叶片进行测量,每片叶片测量中心一个截面与内径d1之比进口栅距Pd±2%且±4mm±2%对所有叶片进行测量,每片叶片测量中心一个截面与所有进口栅距平均值之比图2.4.2 原型与模型离心泵测量示意图2.4.3 原型混流泵、轴流泵的主要部件应相似,主要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4.3要求(表中测量项目见图2.4.3)。导叶式混流泵和轴流泵叶轮过流表面(单向泵为叶片正面,如双向泵则为正反两面)粗糙度应在3.2mRa之内,其它部位应在6.3mRa之内。表2.4.3 原型与模型混流泵和轴流泵与其设计图纸允许尺寸偏差测量项目原型泵允许偏差模型泵允许偏差测量要求说 明蜗 壳 式 混 流 泵 叶 轮进口直径D1D11000mm ±0.1%D1<1000mm ±1mm±0.15%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测量出口直径D2、D3D11000mm ±0.1%D1<1000mm ±1mm±0.15%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测量出口宽度B2±1%±0.3%±0.15 mm(B2<50mm)在两个相互垂直截面的4个部位测量叶片外侧轴向长度H±1%±0.5%在两个相互垂直截面的4个部位测量叶片截面形状D21000mm ±0.25%D2<1000mm ±2.5mm±0.15%对所有叶片进行测量,每片叶片测量2-4个截面。原型测量范围:进口侧10% D2,出口侧15% D2与叶轮出口直径D2之比叶片厚度T±10%且±3mm±10%进口栅距P1±1.5%且±4mm±2%对所有进口栅距进行测量与所有进口栅距平均值之比出口栅距P2±1.5%且±7mm±2%对所有出口栅距进行测量与所有出口栅距平均值之比密封环间隙S1±20%0%+40%原型叶轮每近似转动90°,测量每片叶片进口、中部、出口三个位置。模型叶轮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测量与设计值之比及所有测量值的平均值之比叶片侧边间隙S2(开式叶轮)±25%0%+40%原型叶轮每近似转动90°,测量每片叶片进口、中部、出口三个位置。模型叶轮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测量与设计值之比及所有测量值的平均值之比导 叶 式 混 流 泵 与 轴 流 泵 叶 轮外径D2D21000mm ±0.1%D2<1000mm ±1mm±0.1%对所有叶片进行测量轮毂直径D6Db1000mm ±0.1%Db<1000mm ±1mm±0.2%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叶轮高度(混流泵)HD21000mm ±0.1%D2<1000mm ±1mm±0.1%对所有叶片进行测量叶片安装角±0.25°±0.25°对所有叶片进行测量叶片外缘翼型安装角叶片截面形状D21000mm ±0.2%D2<1000mm ±2mm±0.1%对所有叶片进行测量,每只叶片测量2-4个截面与外径D2之比叶片厚度T±5%且±3mm ±5%对所有叶片进行测量叶片长度(轴流泵)LD21000mm ±1%D2<1000mm ±10mm±1%对所有叶片进行测量,测量叶片平面截面的形状,测量24个截面与设计长度之比叶栅栅距P1D21000mm ±1.5%D2<1000mm ±7mm±1%对所有栅距进行测量,在叶轮外径D2处测量相邻叶片外缘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弦长)与所有栅距平均值之比叶片间隙S2±25%0%+40%叶轮每近似转动90°,测量每片叶片进口、中部、出口三个位置与设计值之比,与所有测量值的平均值之比表2.4.3 原型与模型混流泵和轴流泵与其设计图纸允许尺寸偏差(续) 测量项目原型泵允许偏差模型泵允许偏差测量要求说 明导 叶 体进口直径b1、b2(b1b2)1000 mm ±1%(b1b2)<1000 mm ±10mm±1%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测量出口直径b3、b4(b3b4)1000 mm ±1%(b3b4)<1000 mm±10mm±1%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测量叶片进口截面形状b11000 mm±0.4%b1 <1000 mm±4mm±0.2%对所有叶片进行测量,每片叶片测量两个截面。叶片进口处的测量长度为进口直径b1的10%与导叶片进口直径b1之比进口栅距Pd+1.5%且±6mm±2%对所有叶片进行测量与所有叶片相同截面栅距测量值的平均值之比图2.4.3-1 原型与模型混流泵测量示意图图2.4.3-2 原型与模型混流泵测量示意图图2.4.3-3 原型与模型轴流泵测量示意图2.4.4 叶轮外径误差不得大于设计图纸规定。2.4.5 叶片角度采用液压全调节的水泵,其叶轮应进行油压试验,并符合本规范 3.2.3规定;叶片角度采用机械调节的水泵,如叶轮轮毂内部用油脂防锈,或用自润滑轴承的,应进行密封试验。2.4.6 同一个轮毂上所有叶片的安放角应一致,各叶片外缘型线的倾角,最大偏差应小于0.25º 。轮毂上应有清晰的刻度。2.4.7 水泵叶轮制造商应提供叶片材质报告及探伤报告。如果经过热处理,还应提供热处理报告。2.4.8 水泵出厂前应对相邻部件进行试装,检查其间隙或配合情况,均应符合设计要求。2.5 土建工程的配合2.5.1 机组设备安装前,监理工程师应组织设计单位、土建施工单位和安装单位做好下列工作: 1 共同审查有关技术资料和图纸并商讨有关重大技术和安全措施; 2 制定符合实际的安装计划、作业指导书。2.5.2 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安装进度计划要求,土建工程施工单位应按时提供下列技术资料: 1 主要设备基础及建筑物的验收记录; 2 建筑物设备基础上的基准线、基准点和水准标高点; 3 安装前的主机组基础混凝土强度和沉陷观测资料。2.5.3 主机组安装前泵站土建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1 站内起重机已具备主机泵安装的技术条件; 2 设备基础混凝土已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 3 泵房内的沟道和地坪已基本完成并清理干净。有条件的部位可先做混凝土粗地面,并建好设备进泵房通道; 4 泵房已封顶不漏雨雪,门窗能遮蔽风沙。2.6 主机组基础和预埋件2.6.1 主机组基础的标高应与设计图纸相符,并应一次浇注成型,不得在初凝后补面,其允许偏差应为0-5mm。 基础纵向中心线应垂直于横向中心线,与泵站机组设计中心线的偏差不宜大于5mm。2.6.2 主机组的基础与进、出水流道(管道)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2.6.3 预埋件的材料、型号及安装位置,均应符合图纸要求,预埋件与混凝土结合面应无油污、油漆、残砂和严重锈蚀。2.6.4 地脚螺栓预留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留孔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留孔内应清理干净,无横穿的钢筋和遗留杂物; 2 预留孔的中心线对基准线的偏差不应大于5mm; 3 孔壁铅垂度误差不得大于10mm,孔壁力求粗糙。2.6.5 垫铁及其安装应符合如下规定:1 安放垫铁和调整千斤顶处的混凝土表面应平整;2 垫铁的材料应为钢板或铸铁件;3 斜垫铁的薄边厚度不宜小于10mm,斜率应为1/101/25,垫铁搭接长度应在2/3以上; 垫铁面积可按本规范2.6.5式计算确定: (2.6.5)式中 A 垫铁面积(mm2); Q1 设备重量加在垫铁上的压力(N); Q2 地脚螺栓拧紧后分布在该垫铁上的压力(N),可取螺栓的许可拉力; R 基础或地坪混凝土的单位面积抗压强度(MPa),可取混凝土设计强度(MPa); C 安全系数,宜取1.53。4 每只地脚螺栓应不少于2组垫铁,每组垫铁不宜超过5块(层),其中只应用1对斜垫铁,对环形基础垫铁分布调整应当考虑环形基础变形量;5 放置平垫铁时,厚的宜放在下面,薄的宜放在中间且其厚度不宜小于2mm,调整合格后相互点焊固定,其中铸铁垫铁可以不焊;6 垫铁应平整,无毛刺和卷边,相互配对的两块之间的接触面应密实。设备调平后每组均应压紧,并应用手锤逐组轻击听音检查。2.6.6 基础垫板埋设时其高程偏差宜为05mm。中心和分布位置偏差不宜大于10mm,水平偏差不宜大于1mm/m。2.6.7 基础板及螺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 基础板的加工面应平整、光洁;2 螺栓与螺栓孔四周应有间隙并垂直于被固定件平面,螺母与螺栓应配合良好;3 基础板应支垫稳妥,其基础螺栓紧固后,基础板不应松动,平面位置、标高和水平均应符合要求;4 基础螺栓、千斤顶、斜垫铁、基础板等埋设部件安装后均应点焊固定,基础板应与预埋钢筋焊接。2.6.8 基础二期混凝土的浇注和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浇注部位应对一期混凝土表面凿毛并清洗洁净,宜用膨胀水泥拌制的细碎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浇注,其标号应比基础混凝土标号高一级。浇注时应捣固密实,并不应使地脚螺栓歪斜和垫板松动;2 浇注完毕后,对飞溅到设备和螺栓表面的灰浆,应立即擦拭干净。浇注的二期混凝土应按要求进行养护;3 设备安装应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0%以上后进行。2.6.9 在安装时,如发现主机组基础有明显的不均匀沉陷影响机组找平、找正和找中心时,应分析原因,调整施工方案和计划进度,直至不均匀沉陷等问题处理结束后,方可继续安装。3 立式机组的安装及验收3.1 轴瓦3.1.1 水泵水润滑导轴瓦应符合下列要求:1 轴瓦表面应光滑无裂纹、起泡及脱壳等缺陷;2 轴承与泵轴试装必须考虑其材料浸水后的膨胀量及温度升高后的膨胀量,轴承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3.1.2 水泵油润滑合金导轴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轴瓦应无脱壳、裂纹、硬点及密集气孔等缺陷,油沟及进油边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2 筒式瓦的总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圆度及上、下端总间隙之差,均不应大于实测平均总间隙的10%。3.1.3 电动机合金轴承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合金推力轴瓦应无脱壳、裂纹、硬点及密集气孔等缺陷;2 分块导轴瓦瓦面每平方厘米至少有1个接触点,同时要求轴颈与瓦面接触应均匀,每块轴瓦的局部不接触面积,每处不应大于轴瓦面积的5%,其总和不应超过轴瓦总面积的15%;3 镜板工作面应无伤痕和锈蚀,粗糙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 镜板、推力头与绝缘垫用螺栓紧密组装后镜板工作面不平度应符合设计要求;5 抗重螺栓与瓦架之间的配合应符合设计要求。瓦架与机架之间应接触严密,连接牢固。3.1.4 电动机合金推力瓦如要求研刮,则研刮要求如下:1 推力瓦面每平方厘米内应至少有1个接触点;2 推力瓦面局部不接触面积每处不应大于推力瓦面积的2%,其总和不应超过推力瓦面积的5%;3 进油边应按设计要求刮削,并应在10mm范围内刮成深0.5mm的斜坡并修成圆角;4 以抗重螺栓为中心约占总面积1/4的部位刮低0.010.02mm,然后在其1/6的部位,另从90°方向,再刮低约0.010.02mm。3.1.5 电动机弹性金属塑料推力瓦不允许修刮表面及侧面。底面承重孔不允许重新加工。如发现瓦面及承重孔不符合要求,应退厂处理。弹性金属塑料推力瓦的瓦面应用干净的汽油、布或毛刷清洗,不得用坚硬的铲刀、锉刀等硬器。3.1.6 电动机油润滑弹性金属塑料推力瓦及导轴瓦外观验收应符合以下要求:1 弹性金属塑料瓦的塑料复合层宜为810,其中塑料层厚度(不计入镶入金属丝内部)宜为1.53.0(最终尺寸);2 弹性金属塑料瓦表面应无金属丝裸露、分层及裂纹,同一套(同一台电动机)瓦的塑料层表面颜色和光泽应均匀一致。瓦的弹性金属丝与金属瓦基以及弹性金属丝与塑料层之间结合应牢固,周边不允许有分层、开裂及脱壳现象;3 瓦面不应有深度大于0.05mm的间断加工刀痕;4 瓦面不允许有深度大于0.10mm、长度超过瓦表面长度1/4的划痕或深度大于0.20mm、长度大于25mm的划痕,每块瓦的瓦面不允许有超过3条划痕;5 瓦面不应有金属夹渣、气孔或斑点,每100mm×100mm区域内不应有多于2个直径大于2mm、硬度大于30IBS?的非金属异物夹渣;6 每块瓦的瓦面不应有多于3处碰伤或凹坑,每个碰伤或凹坑其深度均应不大于1、宽度不大于1、长度不大于3或直径不大于3。3.2 立式水泵3.2.1 泵座、底座等埋入部件的组合面应符合本规范2.1.3的规定,其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1要求。表3.2.1 埋入部件安装允许偏差 单位:mm序号项目叶轮直径说明<300030004500>45001中心234测量机组十字中心线与埋件上相应标记间距离。2高程±33水平0.07 mm/m4圆度(包含同轴度)1.01.52.0测量机组中心线到止口半径3.2.2 叶轮室的装配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 叶轮室组合缝间隙应符合本规范2.1.3规定;2 叶轮室圆度,按叶片进水边和出水边位置所测半径与平均半径之差,不应超过叶片与叶轮室设计间隙值的±10%。3.2.3 液压全调节水泵的叶轮严密性耐压和接力器的动作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叶轮轮毂密封试验压力,如制造厂无规定,宜为0.5MPa并应保持16h,油温不应低于+5。试验过程中,应操作叶片全行程动作23次,各组合缝不应渗漏;每只叶片密封装置应不漏油;2 叶片调节接力器应动作平稳。调节叶片角度时,接力器动作的最低油压,不宜超过额定工作压力的15%; 3 叶片各实际安装角应符合叶片设计图纸要求。3.2.4 导叶体预装前,应复测泵座上平面高程、水平、圆度,并应符合本规范表3.2.1规定。3.2.5 机组固定部件垂直同轴度测量应以水泵轴承承插口止口为基准,中心线的基准误差不应大于0.05mm,水泵单止口承插口轴承平面水平偏差不应超过0.07mm/m。机组固定部件垂直同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规定时,水泵轴承承插口垂直同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0.08mm。3.2.6 下置式接力器的液压全调节水泵,泵轴与轮毂连接、操作油管连接、单层操作油管的泵轴与电机轴连接,都需要进行严密性耐压试验。中置式和上置式液压全调节水泵接力器也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严密性耐压试验。水泵操作油管安装前应严格清洗,无法进行严密性耐压试验的,应连接可靠,不漏油;螺纹连接的操作油管,应有锁紧措施。3.2.7 水泵油润滑与水润滑导轴承密封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润滑轴承密封安装的间隙应均匀,允许偏差不应超过实际平均间隙值的±20%; 2 空气围带装配前,应按制造厂的规定通入压缩空气在水中检查有无漏气现象; 3 轴向端面密封装置动环、静环密封平面应符合要求,动环密封面应与泵轴垂直,静环密封件应能上下自由移动,与动环密封面接触良好。排水管路应畅通。3.2.8 轴承安装应在机组轴线摆度、推力瓦受力、磁场中心、轴线中心及电动机空气间隙等调整合格后进行,并应作好记录。3.2.9 立式轴流泵和导叶式混流泵的叶轮安装高程、叶片与叶轮室间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3.2.9要求,并应检查相关部件的轴向间距符合顶车要求。3.2.10 叶片液压调节装置受油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受油器水平偏差,在受油器底座的平面上测量,不应大于0.04mm/m;2 受油器底座与上操作油管(外管)同轴度偏差不应大于0.04mm;3 受油器体上各油封轴承的同轴度偏差,不应大于0.05mm; 4 操作油管的摆度应不大于0.04,轴承配合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 5 受油器对地绝缘,在泵轴不接地情况下测量,不宜小于0.5M。表3.2.9 叶轮安装高程及间隙允许偏差(mm)项 目叶轮直径(mm)说 明<300030004500>4500高程轴流泵+1+2+1+3+2+4叶轮中心实际安装高程与设计值偏差。对新型机组,应通过计算运行时电机上机架下沉值和主轴线伸长值重新确定导叶式混流泵间隙值按设计要求加大0.51.0按叶轮与叶轮室的设计间隙确定间 隙实测叶片间隙与平均间隙之差不宜超过平均间隙值的±25%轴流泵在叶片最大安装角位置测量进水边、出水边和中间三处并分别计算 3.2.11 叶片机械调节装置调节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 操作拉杆与铜套之间的单边间隙应为拉杆轴颈直径的0.1%0.15%;2 操作拉杆联结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应有防松措施;3 调节器拉杆联轴器与上拉杆联轴器联结时,其同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 调整水泵叶片角度为0°,测量上操作杆顶端至电动机轴端部相对高度,并作好记录,供检修时参考。3.3 立式电动机3.3.1 整体定子和转子电动机的安装,应按本规范执行。分瓣式电动机的安装应按GB-8564水轮发电动机组安装技术规范执行。3.3.2 上、下机架安装的中心偏差不应超过1mm;上、下机架轴承座或油槽的水平偏差,不宜超过0.10mm/m。3.3.3 定子的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1 定子按水泵垂直中心找正时,各半径与平均半径之差,不应超过设计空气间隙值的±5%;2 在机组轴线调整后,应按磁场中心核对定子安装高程,并使定子铁芯平均中心线等于或高于转子磁极平均中心线,其高出值不应超过定子铁芯有效长度的0.5%;3 当转子位于机组中心时,应分别检查定子与转子间上、下端空气间隙。各间隙与平均间隙之差不应超过平均间隙值的±10%。3.3.4 推力头的安装应符合如下要求:1 推力头套入前检查轴孔与轴颈的配合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卡环受力后,其局部轴向间隙不得大于0.03mm。间隙过大时,不得加垫。3.3.5 用盘车的方法检查调整机组转动部分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 调整靠近推力头的导轴瓦单侧间隙。其它径向导轴承不得与主轴接触; 2 调整镜板水平度,偏差应在0.02mm/m以内,各推力瓦受力应初调均匀;3 机组各部位相对摆度值不应超过本规范表3.3.5-1的规定;表3.3.5-1 机组轴线的相对摆度允许值(双振幅)(mm/m)轴的名称测量部位轴的转速(r/min)n100100n250250n375375n600600n1000电动机轴上下导轴承处轴颈及联轴器0.030.030.020.020.02水泵轴轴承处的轴颈0.050.050.040.030.02注: 相对摆度=绝对摆度(mm)/测量部位至镜板距离(m) 4 在任何情况下,水泵导轴承处主轴的绝对摆度值不应超过本规范表3.3.5-2的规定;表3.3.5-2 水泵导轴承处轴颈绝对摆度允许值水泵轴的转速(r/min)n250250n600n600绝对摆度允许值(mm)0.300.250.205 轴线摆度调整合格后,应复查镜板水平度和推力瓦受力,符合本条2款的要求; 6 调整泵轴下轴颈处轴线转动中心处于水导轴承插口中心,其偏差应在0.04mm以内。3.3.6 轴承和油槽的安装应符合如下要求:1 镜板与推力头之间绝缘电阻值应在40M以上,导轴瓦与瓦背之间绝缘电阻值应在50M以上;2 电机导轴瓦安装应根据泵轴中心位置,并考虑摆度值及其方位进行间隙调整,安装总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沟槽式油槽盖板径向间隙宜为0.51mm,毛毡装入槽内应有不小于1mm的压缩量; 4 机组推力轴承在充油前,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5M; 5 油槽油面高度与设计要求的偏差不宜超过±5mm。3.3.7 电动机测温装置的安装要求如下: 1 测温装置应进行检查,其标号、实测点与设计图应一致; 2 各温度计指示值应予以校核,并无异常现象; 3 总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5M。3.3.8 无刷励磁的励磁机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1 调整转子轴线摆度不大于0.05/m;2 调整定子与转子的空气间隙,各间隙与平均间隙之差不应超过平均间隙值的±10%。4 卧式与斜式机组的安装及验收4.1 轴瓦研刮和轴承装配4.1.1 座式轴承轴瓦如要求研刮,应符合如下要求: 1 轴瓦研刮一般分两次进行,初刮在转子穿入前,精刮在转子中心找正后; 2 轴瓦应无夹渣、气孔、凹坑、裂纹或脱壳等缺陷,轴瓦油沟形状和尺寸应正确; 3 筒形轴瓦顶部间隙宜为轴颈直径的1/1000左右,两侧间隙各为顶部间隙的一半,两端间隙差不应超过间隙的10%; 4 下部轴瓦与轴颈接触角一般为60°,沿轴瓦长度应全部均匀接触,每平方厘米应有13个接触点;4.1.2 推力瓦的研刮应符合如下要求:1 推力瓦研刮接触面积应大于75%,每平方厘米至少应有1个接触点;2 无调节螺栓推力瓦厚度应一致,同一组各推力瓦厚度差不应大于0.02mm。4.1.3 滑动轴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轴瓦与轴承外壳是圆柱面配合的,上轴瓦与轴承盖间应无间隙,且有0.030.05mm紧量,下轴瓦与轴承座接触紧密,承力面应达60%以上; 2 轴瓦合缝放置的垫片,在调整顶间隙增减垫片时,两边垫片的总厚度应相等;垫片不应与轴接触,离轴瓦内径边缘不宜超过1mm; 3 轴瓦与轴承是球面配合的,球面与球面座的接触面积为整个球面的75%左右,并均匀分布,轴承盖拧紧后,球面瓦与球面座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组合后的球面瓦和球面座的水平结合面均不应错口; 4 轴瓦进油孔清洁畅通,并应与轴承座上的进油孔对正。4.1.4 滚动轴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滚动轴承应清洁无损伤,工作面应光滑无裂纹、蚀坑和锈污,滚子和内圈接触应良好,与外圈配合应转动灵活无卡涩,但不松旷;推力轴承的紧圈与活圈应互相平行,并与轴线垂直; 2 滚动轴承在内圈与轴的配合应松紧适当,轴承外壳应均匀地压住滚动轴承的外圈,不应使轴承产生歪扭; 3 轴承使用的润滑剂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轴承室的注油量应符合要求。4 采用温差法装配滚动轴承,被加热的轴承其温度不得高于100。4.1.5 有绝缘要求的轴承,装配后对地绝缘电阻不宜小于0.5M。绝缘垫板应使用整张的,厚度宜为3mm,绝缘垫板应较轴承座的四周凸出1015mm,检查轴承座与基础板组合缝,应满足本规范2.1.3的要求。4.2 卧式与斜式水泵4.2.1 卧式及斜式水泵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基础埋入部件的安装应按本规范2.6的有关规定执行; 2 根据制造厂的产品说明书,确定设备的定位基准面、线或点。安装基准线的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不宜超过±2mm,标高允许偏差不宜超过±1mm; 3 安装前应对水泵各部件进行检查,各组合面应无毛剌、伤痕,加工面应光洁,各部件无缺陷,并配合正确。4.2.2 卧式及斜式水泵的组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组装好的叶轮,其密封环处和轴套外圆的摆度值不得大于本规范表4.2.2-1的规定。泵轴摆度值不应大于0.05mm; 表4.2.2-1 水泵叶轮密封环和轴套外圆允许摆度值 单位:mm水 泵 进 口 直 径D260260<D500500<D800800<D1250D>1250径 向 摆 度 值0.080.100.120.160.20 2 叶轮与轴套的端面应与轴线垂直; 3 密封环与泵壳间的单侧径向间隙,一般应有0.000.03mm; 4 密封环和叶轮配合的单侧径向间隙,应符合表4.2.2-2的规定; 表4.2.2-2 水泵密封环单侧径向间隙 单位:mm水泵叶轮密封环处直径120180180260260360360500密封环每侧径向间隙0.200.300.250.350.300.400.400.60 5 密封环处的轴向间隙应大于0.51mm;6 斜式与卧式水泵安装时,应考虑机组旋转时因导轴承的油楔作用产生的叶轮上浮量,以确保运转时上、下叶片间隙满足要求,故安装时应使上叶片间隙大于下叶片间隙,具体数值应由制造厂提供。4.2.3 填料密封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填料函内侧,挡环与轴套的单侧径向间隙,应为0.250.50mm; 2 水封孔道畅通,水封环应对准水封进水孔; 3 填料接口严密,两端搭接角度一般宜为45°,相邻两层填料接口宜错开120°°180°; 4 填料压盖应松紧适当,与泵轴径向间隙应均匀。4.2.4 水泵安装的轴向、径向水平偏差不得超过0.1mm/m。水平测量应以水泵的水平中开面、轴的外伸部分、底座的水平加工面等

    注意事项

    本文(泵站安装与验收规范汇总.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