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易龙图序析解.doc

    • 资源ID:4034211       资源大小:318.50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易龙图序析解.doc

    易龙图序析解陈抟著作及其学术思想研究 方国强易龙图序陈抟著且夫龙马始负图,出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今存已合之序尚疑之,况更陈其未合之数耶!然则何以知之?答曰: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也。况夫天之垂象,的如贯珠,少有差,则不成其次序矣。故自一至于盈万,皆累累然,如系之于缕也。且若龙图便合,则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圣人观象而明其用。是龙图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上二十五,天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位。后形一六无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兹所谓天垂象矣。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焉。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则一不配,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后既合也,天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地之本,三干地二地四为之用。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大矣哉!龙图之变,歧分万途。今略述其梗概焉。第一章、易龙图序析解一、缘起:史载古传之易有三: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而其易之图式,至唐末宋初才由陈抟传于世,形成图解(图书)易学之潮流,风风雨雨迄今。陈抟之龙图序是解析易龙图1之文字说明,而易龙图则是以图解易之书,惜已隐传于世(宋代道士雷思齐曾见是图,出于某种原因也未将其图流传于世)。二、存疑:由于陈抟之易龙图一书的佚失,导致易龙图图式成为千古之谜。今传世之易图,大致分为:先天图,中天图,后天图三图式;更有河图、洛书,无极图,先天太极图等,都与陈抟有关。陈抟师承何门,在其作易龙图之前是否已有龙图之图?是否另外存有易之元始图?龙图为己之所悟?还是何人所传?因陈抟未说,已不得而之矣。“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之八卦图,是否就是陈抟所书易龙图之八卦图?隐传之龙图能否重现于世?三、源头:据雷思齐之说2,陈抟之易龙图一书中有图二十一幅,其中“龙图离合变通图”为本图。然而既注明为离合变通图,则可理解为此图还不是原始龙图,只不过是陈抟在用图解析“易龙图”之图时,自己悟而得出的一幅“龙图离合变通图”。是一幅解析龙图之“离合变通”之图,而不是原始易龙图,也就更有可能不是伏羲所画,仲尼所默之(原始)八卦图。“易龙图”之图究竟为何物(估计即是龙图序中“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之“原始易图”八卦图)?“龙图”究竟为何式样?因陈抟之隐传,自宋迄今千余年,历朝历代之易学者,试图解破其中之奥秘,恢复龙图之原始,然而由于龙图序文字之简洁,语言之隐晦,致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赵宋至今,试图破解龙图谜案之人无图而释图,据序而复图,于是乎重蹈“得之毫厘,失之千里”之复辙,以笔者之陋见,至今未见一图能切中龙图序所述“龙图”之要点。四、推测:陈抟著易龙图之目的,是为了研究弄懂一张神秘之图,这张图的内容是有关中华文明之起始,是中华文学、哲学、易学、道学、医学、武学、数术等诸学之源头。如该图没有文字说明,那么,陈抟在研究中势必走以图解图之途径才是最有效的,而龙图序则为其研究过程之文字记录;在其完成易龙图的研究之后,对龙图序进行删减修改,隐蔽其意后传世。假设该神秘之图名之“原(元)始易龙图”(笔者名之),陈抟在解读该图的过程中画下了二十一幅图,其中最关键的一幅称之为“龙图离合变通图”,是一幅原(元)始易龙图之离合变通之图,是陈抟在画出二十幅图的基础上,汇总而成的一幅“原(元)始易龙图”之变异图,而不是原(元)始易龙图。原(元)始易龙图究竟是何图式?这是自宋至今千余年来学易者孜孜以求,试图破解之目标。五、分析:陈抟所著之易龙图以及许多书籍,在他仙去以后就一同佚失了,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未解之谜。按常理推之,他有许多传人,易龙图等书籍在他身后的几十年或上百年间是不会佚失的,但在他亲传或再传乃至几传弟子的著述中却始终没有再现。这说明了一个事实,是陈抟不愿意把他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世,并留下遗言,门下弟子门人也不得将他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世,这也致使其同道挚友不好把他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世,从而造成雷思齐在易图通变中的欲说不说、闪烁其词,最终也未把他所见之易龙图图式公开。“原(元)始易龙图”到底是何图式?是何原因导致陈抟在研究明白以后,把他的研究记录易龙图、及其研究成果隐匿(或销毁)起来?是否就是笔者以上所推测的“这一张图的内容是有关中华文明之起始,是中华文学、哲学、易学、道学、医学、武学、数术等诸学之源头”,其价值弥足珍贵,而且这张图之作用如同一把双刃剑,可造福于人,也可祸害于人,陈抟认为还是不与公开为上。因此,易龙图等解释“原(元)始易龙图”之书籍随同陈抟老祖的归仙而佚失于世,而把已故设谜团之龙图序传出,公诸于世。六、解析:陈抟之易龙图虽已佚失,所幸存有龙图序和见过易龙图全书的元代临川道士雷思齐所著的易图变通,以及陈抟传人刘牧、邵雍、周敦颐等人的著作传世,还有陈抟所书“开张天挽马,起义人中龙”之华山石刻,为破解龙图易留下蛛丝马迹。(一)、“原(元)始易龙图”图式推测之一:1、龙图序原文:“且夫龙马始负图,出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解析:据王大有先生之宇宙全息自律·总序:“大约发生在距今一万五千年左右的中华大地,至迟在七、八千年前,中华先民开创了东方文明(也是世界文明)的源头。中国-笔者加世代相传的河图洛书、易经、太极图等宇宙本体模式的文化解读,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这一中华文明的奠基文明,中华祖先称为昆仑陆吾开明氏所传的昆仑文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是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七、八千年前之中华昆仑文明时代,是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之代,是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了解、诠释天地之道,掌握天地变化规律),以图作字之代,中华先祖伏羲氏继承燧人氏之太古文明,以(木)炭作画,用(草)绳结图,创作元始太极八卦图“元始易龙图”。据此推测,“元始易龙图”是由图形符号、曲直线条所组成,是识天纪地、像天形地、经天纬地之图式。由于炭画与绳图不能久存,因此,在未进入棉帛应用之代,该图式只能在泥石表面和口传之中流传,而且,由于该图是中华太古文明之结晶,不是羲皇之传人与亲信也无从得见,亦即此图是在少数人中隐秘流传,更何况有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浩劫,造成中华太古文化传承之断层,所以至今未有考古发现,也不见于传世之古籍。陈抟似有奇遇,得此万古之秘图“元始易龙图”,也难怪他如此宝贵,就连他的研究记录易龙图,至其仙去后也不肯公开于世了。2、龙图序原文:“今存已合之序尚疑之,况更陈其未合之数耶!然则何以知之?答曰: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也。”解析:“今存已合之序尚疑之,况更陈其未合之数耶!”“元始易龙图”是伏羲所留下的图式,图中的图形符号数量和组合以及排列序位,为何会是这样的?这样排列的依据是什么?是依据天地之数吗?是依据天之数吗还是地之数呢?难道是依据易经所说的大衍之数等等这些未合之数吗?“然则何以知之?答曰: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也。”那么,“元始易龙图”中图形符号数量和组合以及排列序位之理由从哪里去求证呢?答案是明确的,是从孔子再三陈述的九个卦象中去求证,只要弄懂孔子为什么要列出这九个卦的道理,也就知道了“元始易龙图”中,为何有这样的图形符号数量和组合以及排列序位的理由了。“仲尼三陈九卦之义”,据推测,孔子所列的九个卦,最有可能的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经卦和由乾坤二卦所组成的别卦天地否。孔子为何要再三陈述这九个卦呢?他是如何进行再三陈述的呢?从孔子释易中可以推测:他是从八宫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的错综互变等等之关系来仔细分析解释,不厌其烦;并用否卦来解释泰极否来,否极泰来,天道轮回,物极必反之道理。这也说明了“元始易龙图”与这九个卦关系密切,如以这九卦为经纬,那么乾坤为经,其他六卦为纬可组合成圆图。据推测,这大概就是龙图序所说的“今存已合之序”,只不过原序排列是竖是横不得而知,但可肯定不是圆或方之排列,而且其排序也不得而知。从这里还可以推测出,此圆图大概就是“原(元)始八卦图”,或者就是雷思齐所说的“龙图离合变通图”。3、龙图序原文:“况夫天之垂象,的如贯珠,少有差,则不成其次序矣。”解析:更何况在晴空万里的夜晚,如盖之天穹上布满了闪闪烁烁的群星,漫天的星星有疏有密。如果用银线把一颗挨着一颗的星星穿成一串,星星就如同成串的明珠,那么,晴朗夜晚的苍穹就形成了串串明珠闪烁、井井有序排列之天象。如果某个方位缺少这样成串的明珠,那么,这个天空还不是乱了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4、龙图序原文:“故自一至于盈万,皆累累然,如系之于缕也。”解析:因此,天空上的星星之排列,就象数字从一数至万的排列一样,东南西北中满满地、有序地分布,而且如同用金缕银丝穿连系缚,固定在序列位置上。5、龙图序原文:“且若龙图便合,则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圣人观象而明其用。”解析:以天道来诠释“元始易龙图”中图形符号数量和组合以及排列序位之道理,就会发现,假如伏羲在创制龙图时,就把天地之数或是大衍之数全部都用上去,那么,反而会象夜空的星象一样,满天星星,一览无遗,只知表象,抓不住实质,不知龙图之奥妙矣。所以,根据老天的用星星疏密有致之天象告之的道理,伏羲把星星划分成几大区块(三垣、四象、九天、二十八宿),并根据星星们所呈现的图象,给他们就近连系组合,编上序号,画成星图,用以知天时,制历法伏羲创制龙图时,所用的也正是这样的道理。6、龙图序原文:“是龙图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解析:所以说,现在秘传的“元始易龙图”中图形符号数量和组合以及排列序位,是伏羲根据天之显象,把天地之数或大衍之数进行组合排列,确定这样的序列是最合理,最有效用的;而孔子在研究龙图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也采用伏羲只画图不说明的方式,只列出九个卦象来诠释易龙图。7、小结:以上为龙图序原文第一段的解析。陈抟在只有334字的龙图序中,却用了占文章近一半的153字来阐述易龙图图中形符号数量和组合以及排列序位问题,和易龙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他的研究成果。并在研究推演易龙图的过程中,确定孔子也曾研究过易龙图,并排列出九个卦象用以诠释易龙图。如此重要的一段文章,在试图破解龙图序的易学研究者们,似乎都给予疏忽了,未引起重视。其实这段文字,是破解龙图序的关键所在。陈抟采用层层推理,反复演绎的方式,用了占文章近一半的153个字告诉我们,“元始易龙图”是在中华民族的“奠基文明”之代形成的,其图制版式的依据是天象、是地理、是人事等等。(二)、“原(元)始易龙图”图式推测之二:8、龙图序原文:“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解析:“元始易龙图”所采用的未合之数到底是那种,可以肯定,是在天地之数的五十五数之中,而不是大衍之数的五十数之中。9、龙图序原文:“上二十五,天数也。”解析: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是由二十五加三十所组成(25+30=55)。而天地五十五之数中,在前的二十五是天数(1+3+5+7+9=25, 5×5 =25)。10、龙图序原文:“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位。后形一六无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兹所谓天垂象矣。”解析:“元始易龙图”之图式中,中间由三、五、九(3+5+9=17)三位数上下贯通(此为一解;其二是:图中心横线上“六五”之数视为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图,图中心竖线上为九数,横竖十字线上之和为十五数,“余”下十五为外包之数),外面包围着十、五(10+5=15)二位数,为什么要采用这五个数呢?是因为天三生木、天五生土、天九成金,以及地十成土、天五生土的天地生成之数与五行生克之关系,而确定这五位数在图中的位置。那么还有一、二、六、七、八五位数呢?后面的天一生水、地六成水(1+6=7)有其特殊的地方,其之数一,在图中是看似不和其它的数连在一起的,之数六,在图中是以叠加的形式出现的,它是以五的表象居于土位(65=1),这样的五行生成之数与五行生克关系的排列,既反映了天数的二十五,又显示出此图以二十四为用之目的(17+157=25,251=24)。这样排列的依据是什么呢?据推测,是根据苍穹所显示的天象排列序位而得出的。11、龙图序原文:“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解析:天地之数由二十五加三十所组成(25+30=55),在后的三十是地数(2+4+6+8+10=30, 6×5 =30)。那么,前面说“元始易龙图”之图式中,所采用的是天数二十五,在这里怎么又会是地数三十了呢?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地数三十还是按照五行生成之数与五行生克关系来进行排列,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二数的公约数是五,就是五行生成之数与五行生克关系这个关键所在。12、龙图序原文:“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焉。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则一不配,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解析:前面所说,在“元始易龙图”之图式中,地六是以叠加的形式出现的,它是以五的表象居于土位,为什么要重复这句话呢?是因为数十分为六有两种关系和两层意思在里面,其一是:十可分为六与四,而六居土位,土为天之生数五,那么数十可转化为数九(61+4=9,1054=1);还有地十成土,这是地之成数十转化天之生数五,这样也就解决了数五与数六、数二十五与数三十之间相互矛盾的关系,这就是因为土有生数五成数十这种关系。其二是:十分为六与四,已知图中数六居于土位(中央土),那么剩下的数四仍以天道论之,就可以理解为五行之中其他的水、木、火、金四行,也就演化成了青龙东方木,朱雀南方火,白虎西方金,玄武北方水之四象(方位)。在“元始易龙图”中,因为有了玄武之水象,所以数六(地六成水)虽然居于中央土之位,还是因为引入玄武(水)、青龙(木)、朱雀(火)、白虎(金)等四象,从而使五行生克关系在图中圆满地得到了解决。前面所讲,“元始易龙图”所采用的未合之数是在天地之数的五十五数之中。而在“元始易龙图”之图式中,天数二十 五,其数一“高高在上”,看似不与其它的数连在一起的(“在上天数二十五中则一不配”,251=24),这样就显示出此图以二十四为用之目的;在这里地数三十,也因为数六(居中)的不用(“在下地数三十中则六不用”,306=24),同样显示出此图以二十四为用之目的。按天地两个二十四之数都是由六与四组成(6×4=24),这就是说,地数的三十之中已包含了天数的二十五,推测“元始易龙图”由地数三十所组成。13、龙图序原文:“后既合也,天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地之本,三干地二地四为之用。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解析:在上面的小节中已讲过,“元始易龙图”之图式中,地数与天数的组成以及两数之间的关系(推测是用地数三十为此图的数字排列),这是图制版式中数列自上至下之排列,也就是说,这是未合之数(推测为“元始易龙图”之图式)。那么,如果把“元始易龙图”中的数字排列,按照上天所显示的天圆之象把数列围合起来之后(已合之数图。推测此图为“易龙图”之图式或是“龙图离合变通图”之图式即是龙图易之“元始八卦图”或为“龙图围合图”),那么数一位居上,数六位居下。数一位上、为天、为乾、为阳,这是天道轮回之宗(起、元)点;数六居下、为地、为坤、为阴,这是地道轮回之根本。如果把此圆图分为四面八方(四象八卦)的话,乾坤为经(竖),其他六卦为纬。用四条直线把平面圆分而为八,已知乾坤为竖线,那么,其它三条直线(三干线)是:地二为火,天三为木,地四为金。以天道左旋之理用之,四条直线的排列顺序为乾位一(竖线),离火为二(斜线),震木为三(横线),兑金为四(斜线),则四面八方(四象八卦)成矣。如果再把这三条直线引用为八经卦的每单卦之卦画(划)时,在阳为乾卦,在阴为坤卦,那么,在乾卦直线下头的是坤卦,而乾为天,坤为地,上天下地无需避也。然太阳为孤阳,太阴为孤阴,则相对相冲宜避之。如何避?太阴须移位。且坤卦居下与“地六居下为地之本”句相矛盾,其实这是表象。乾为太阳,坤为太阴,太阳一连,太阴二断;乾数一,坤数八,而太阳数为一,太阴数为二,太阴数二加水之地数六和而为坤数八(2+6=8),太阴让位于坤矣,不矛盾也。数三者为太阳数一(孤阳)与太阴数二(孤阴)相合之数,“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即是说太阳太阴须相避。坤居太阴之位,则太阳太阴不相对而互避矣。这样既解决了乾坤(天地)为经(定位),震出东方,孔子著易传说卦诠释易之理;又揭开了“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之谜底;还阐述了八经卦总数三十六与地数三十之间之矛盾,更内证了“元始易龙图”采用地数三十之推测。14、小结:以上为龙图序原文第二段的解析。陈抟在此段文字里,大量应用了天数地数等数的概念,如五十五、二十五、三十、二十四,一、二、六、九、五、十等等,却故意避而不谈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生成之数之关系。众所周知,在易学里,阴阳、五行、八卦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三者缺一不可。没有五行,八卦就不能进行错综互变之运化;没有五行生克之关系,八卦因此就不能付之应用(数理占测),缺少五行,就形成不了易学。如此明白的道理,如此重要的作用,以陈抟的学术水平能不用之吗?答案只有一个,这是陈抟之故意。他故布迷阵,把后来者引入数字圈中打转,因此触摸不到易龙图之实质;反而言之,这可能也是陈抟留给后人破解龙图易之钥匙。所以,破解龙图易的关键,在于五行生成之数、生克关系之运用。其实,陈抟在此段文字里还是比较直白地泄露了龙图易中数列序位问题,以及多次强调“天、地”之数,虽然隐去“生、成”之义,然而还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些破解龙图易的线索。陈抟老祖著作龙图序用文之简洁,用意之隐晦,用心之艰难,无非是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谜面之形式公开一小部分,用以教导门人弟子深入研习,而把其精华部分隐匿起来,传给隐于世外之门人。因此推测,龙图易并没有失传,“元始易龙图”、“元始太极图”、“元始八卦图”、“元始河图”等等易(图)学之精华,总有一天会被世人重新发现。(三)、“原(元)始易龙图”图式推测之三:15、龙图序原文:“大矣哉!龙图之变,歧分万途。今略述其梗概焉。”解析:“元始易龙图”展示了中华民族先祖伏羲氏的知识、智慧之结晶,包涵中华太古文明之结晶,包容了中华文明之起始,是中华文学、哲学、易学、道学、医学、武学、数术等等诸学之源头,真是太伟大了。“元始易龙图”之图式,看似简单,但是其中的变化是无穷尽的;其研究破解的方法好象是很多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破解的方法只有一个,其它的方法都是错误的,这是研究验证后的心得体会。而今,把自己研究“元始易龙图”的大概情况与结果,叙述记录下来以待后来者。无闻居士按:陈希夷先生所撰之易龙图一书,不知出于何因,最终还是没有公之于世,仅传出该书之序言易龙图序。从龙图序传世的一千多年来,引起对该序的真伪之争不说,还造成千余年来的“河、洛”之争,时至今日未有定论。16、总结陈抟,字图南,四川夔州府人氏,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又称华山道士,道门称之为陈抟老祖。生于唐代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六月二十八日,逝于宋代太宗端拱二年(989)七月二十二日,享年118岁,为道教太华派(老华山派)开山鼻祖。陈抟以龙图序之文名,用了334个字,简单扼要、高深隐晦地写下自己数十年研究易龙图的成果,并因此开创了中华图解“图书”易学之朝流,是中华象数“图书”易学之鼻祖。据传,他得道家秘藏(易龙图“元始易龙图”)于麻衣道者,为研究、诠解、验证此图(中华易学、医学、武学、养生学、数术、文学、哲学、道学、佛学、儒学等诸学之源头)之应用而隐居武当山二十余年(其中有八年余隐居浙江天台山验证武学),后移居华山四十年,终生研易修道,探求宇宙乾坤天地人身之奥妙而隐居山野。为传承中华太古文明之结晶,陈抟把自己研究易龙图的成果,选择其中以先天命名的先天太极图,河图、洛书和先天八卦图传于弟子钟放。种放之后分为三支,各自继承陈抟之研究成果,由一分而为三,各有继承,各有发展3。先天太极图三传至周敦颐,四传至程颢、程颐兄弟,继承陈抟之武(养身)术,创立宇宙万物本原说。河图、洛书五传至刘牧,继承陈抟之数术,开创河、洛(图、书)学说之先河。先天八卦图四传至邵雍,继承陈抟之易学,发展成为先天易学。(四)、回顾龙图序析解115点之推测,集推测要点如下:1、易龙图“元始易龙图”之图式,由图形符号、曲直线条所组成,是识天纪地、像天形地、经天纬地、上圆下方之图式;其数列序位为竖排,由地数三十所组成。2、龙图离合变通图“龙图变异图”之图式,由圆点符号与线条所组成,是识天纪地、像天形地、经天纬地、上圆下方之图式;其数列序位为竖排,由地数三十所组成。3、形河图“元始河图”之图式,俱天圆之形,是龙图离合变通图围合之象,由圆点符号组成,其数为三十六。其传人刘牧所定式之河图,以及洛书五行生数图与洛书五行成数图,皆从此图衍生。所以,河图、洛书仍其为河图、洛书,但绝不是龙图,也不是“形河图”与“形洛书”。4、“元始八卦图”之图式,俱天圆之形,是龙图离合变通图围合之象,是以卦画替代形河图圆点之图,其数亦为三十六。与易龙图的三十数差六数,即差太阴与坤卦之数六之故。5、“元始太极图”之图式,在龙图离合变通图围合而成“元始八卦图”的衍变过程,是依据“元始太极图”之曲线规律排定八卦序位的,反之,根据“元始八卦图”的序位曲线,即可绘出“元始太极图”。6、陈抟以“先天”命名其所传之太极图、八卦图,其意有二:一为区别其它太极图,中天、后天卦图;二为元始太极图、元始八卦图的出现留下伏笔。7、为遵古训之“(传之者)若非其人,必受天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陈抟佚隐于世的“元始易龙图”、“元始太极图”、“元始八卦图”,由隐于方外之门人所继承,是集易学、医学、武(养生)术、数术于一体之昆仑浑圆学,笔者以为,总有一天会被重新发现。而其显于世之门人所传,现已分为三支的先天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虽然各有发展,只不过是为枝干,距元始五图之主干则有所区别矣。综上之推测,陈抟所得道藏神秘之图龙图,与古三易之连山、归藏、周易有着密切的联系,连山首艮卦,归藏首坤卦,亦曰坤乾,其意为阴阳;周易首乾卦,其意为阳阴,即乾坤也。引陈抟之说:“凡阴阳之气,纯而不驳,是为乾坤。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正谓此也。因知能尽乾之道,是为圣人;能尽坤之道,是为贤人。”以明龙图与乾坤之意义。龙图连山、归藏、周易坤乾乾坤。何谓之?答曰:其一:陈抟解易注重“乾、坤”二卦;其二:乾坤者,乃天地也,宇宙也,人身也。宇宙之浩不知其边际,宇宙之渺可藏于尘埃。伏羲把无限之宇宙,微缩在可握于掌中之“龙图”“乾坤”图内。呜呼!中华先祖之伟大,思维之缜密,逻辑之清晰,用意之高深,图制之严谨,手段之高明;大矣哉!龙图乾坤图。以文析解龙图序,欲复“龙图”古原始;怕蹈前人之复辙,是亦不敢画斯图。注:1、龙图乃道教秘传之图,陈抟老祖得而著易龙图,顾名思义,可知希夷先生是以易理解译龙图以为用,故宋末元初的道士雷思齐曰:“陈抟图南有书述特称龙图离合变通图。余二十是全用大传天一、地二至天五、地十,五十有五之数,杂以纳甲,贯穿易理”。雷思齐与陈希夷先生学术观点不同,故对易龙图之图解颇有微辞而著易图通变五篇。然亦由于雷思齐之记述,使吾人能对希夷先生所著已佚的易龙图之内容有所知晓。2、宋雷思齐易图通变河图辨徵:“及宋之初,陈抟图南始创古推明象数,闵其贱用于阴阳家之起例,而芜没于乾凿度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之法起而著为龙图,以行于世。余幸及其全书,观其离合出入具于制数之说,若刳心而有以求羲文之心者也。然实有不得于羲文之心者,于本图之外就以五十有五之数,别出一图,自标之以为形洛书者,以是其初之失也。”“迨古宋之初陈抟图南始创古推明象数,自谓因玩索孔子三陈九卦之义得其远旨,新有书述特称龙图离合变通图。余二十是全用大传天一、地二至天五、地十,五十有五之数,杂以纳甲,贯穿易理。内一图形谓形九宫,附一图谓形洛书者,则尽去其五生数,只起地六至地十,自释十为用,十为成形,故洪范陈五行之用数语而已,及终其书,再出两图,其一形九宫者,元无改异,标为河图,其一不过尽置列大传五十有五之数于四方及中而自标异谓为洛书,并无传例言说,特移二七于南,四九于西,莫可知其何所祖法而作,而标以此名。”“考图南之为龙图,虽自谓得于孔子三陈九卦之旨而作,然其序曰龙图者,天散而示之,羲合而用之,孔默而形之,且明称始图之未合,惟五十五数,则是谓大传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合而言之。不知何以于其未改标之以为洛书,殆其始误也。”雷思齐字齐贤,号空山,临川人,为道士居乌石观。至宋亡时(公元1279年)已四十九岁,从四库全书,定为宋人。吾人从雷思齐之记述中可知,易龙图一书,在宋末元初,仍在道教内部流传。3、宋朱震周易集传进书表:“国家龙兴,异人间出。濮上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颐、程顥。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邵雍之间,故雍著皇极经世之书,牧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敦颐作通书,程颐述易传,载造太和、三两等篇。或明其象,或论其数,或传其辞,或兼而明之。”第二章、 龙图三变“龙图三变”,在易学界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推本溯源,乃肇始于唐末宋初易学大家、道门老祖、中国太极文化创始人,宋代理学奠基者,中华象数“图书”易学之鼻祖陈抟,元代学者虞集在题陈希夷先生画像赞中评价他为“图书之传,百世之师”。陈抟集哲学、文学、易学、儒学、释学、道学、医学、武(养生)学于一身,凝聚道教文化之精华与一体,发古之幽思,阐诸学之大道,不愧为道家学派一个天才、全才。陈抟在中国道教史上,乃至中华古文化之传承上,立下的丰碑是永存的。据佛祖统纪载:“处士陈抟受易于麻衣道者,得所述正易心法四十二章,理及一天人,历诋先儒之失,抟始为之注。又受河图、洛书之诀,发易道之秘。”据传,陈抟得到的易图有:一是易龙图,讲天地的变化和组合,此图再没有传下来,不过刘牧的河书、洛图就是由此演化来的;二是先天太极图,又称天地自然之图,讲八卦之象和阴阳变化的法则,邵雍之先天易学即从此而出;三是无极图,说坎离卦象和五行之象,据说陈抟曾将此图刻于华山石壁上,现已失佚,周敦颐之太极图即是由此衍化而来;再有就是麻衣道者所著正易心法,陈抟为之作注。依据朱震说法,陈抟将无极图、先天图、河图、洛书等图传给了种放。种放将先天图传给了穆修,穆修传李之才,李又传给邵雍,邵雍将其发展成为先天易学,他的主要易学著作是皇极经世,共十二卷,其中观物内篇主要讲的是易理,观物外篇主要侧重于象数。书中有多种图式,用以推演易理。种放将河图、洛书传给了李溉,李传给了许坚,许传给范谔昌,范传给刘牧。刘牧经潜心研究,提出了易图三变模式,第三变便是这两张图,即五行生成图和九宫图,皆称为龙图。九宫图为河图,五行生成图为洛书,提出“图九书十”之说,著有易数钩隐图。种放将无极图传给了穆修,穆又传给了周敦颐,周与其弟子程颢、程颐兄弟一起,将先天太极图和无极图融为一体,提出了“无极”和“太极”是宇宙万物本原之说。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一卷,为太极图之说明。朱震所考证的陈抟易图传承示意表如下:朱震的对陈抟易图传承之说,为历代易学学者所质疑,都认为是无本之说,拿不出“依据”。笔者根据第一章“龙图序析解”之观点认为,陈抟之龙图序可为之作证,朱震对陈抟易图传承之说是有其史实根据的,只不过是朱震未加以说明其出处而已。陈抟的易学思想,在他所著的龙图序和正易心法注(经历代学者确认仅存而流传于世的两部书)里得到了集中表现。他说:“易之为书,本于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何适而非阴阳也。”他特别强调乾和坤的作用,说:“凡阴阳之气,纯而不驳,是为乾坤。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正谓此也。因知能尽乾之道,是为圣人;能尽坤之道,是为贤人。”这显然是老子的道家易学思想。陈抟的最大成就就是把中华太古文化之易图(无极,太极、八卦、河图、洛书等图制)传承下来。陈抟得道藏秘图龙图而著易龙图与龙图序。据宋史·艺文志载,陈抟著有易龙图一巻,现已失佚,仅存龙图序。陈抟在龙图序中所说的:“且夫龙马始负图,出于伏羲之代,在太古之先也”;“然则何以知之?于夫子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也”;“是龙图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等三句话,为后人探索易龙图之奥秘引来无穷的遐想,“龙图三变”因此而来。后人认为,陈抟在龙图序中提出了“龙图三变”之说。一变是“未合之数”,陈抟曰:“天之垂象,的如贯珠,必有差,则不成次序也。”即“散而示之”,此时,“圣人不得见其象”,是天地未合的图形;二变是“已合之序”,此时“圣人观象而明其用”,是天地已合之图;三变就而成龙马所负之图,即河书、洛图。陈抟第五代传人,北宋刘牧将陈抟龙图易第三变所得两个图式,即五行生成图和九宫图加以区别,称五行生成图为洛书,九宫图为河图。因五行生成图天奇和地偶各五数,共十数,故称“书十”,为方图;因九宫图共九数,故称“图九”,为圆图。而元代张理据龙图序之说,以己之体悟而著易象图说,发挥而就龙图三变图,为易学者所称道,所引用。龙图第一变龙图序曰:“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上二十五,天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位,后形一、六无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兹所谓天垂象矣。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焉。”第一变:以白圈为天数,以黑点为地数。第一变天数在上,地数在下,象天地之象,天数总合为二十五,地数总合为三十,天地之数各自分开。天数排列五个数为一组,共分五级,即“天五”;每组纵横线之数为三,即“天三”;其纵横线之数相加分别为九,即“天九”;横纵点数分别为十五。天数一与地数六皆不配位,故天数起作用者为二十四。地数每六个数为一组,共分五组。天数以五为单位,地数以六为单位。龙图第一变图(图1)如下:龙图第二变龙图序曰:“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则一不配,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在上图的基础上,演变成已合之图。第二变:上图为天数所变图。天数上五组,其上一之数不动,去四个数;其左五组,去一为四;右五组去二为三;下五组,去三为二;中五组不动。其上、中、右为一、五、三,共三个奇数;下、左为二、四,共两个偶数,乃参天两地之象。所去掉的十个数,则隐藏在下图中十之中。下图为地数所变图。地数中六组,去一加于上六组为七;去二加于左六组为八;去三加于右六组为九;下六组不加任何数。其偶数组为六、八,奇数组为七、九,各居四方;中十亦为偶数组,来于天数去掉十。上图中的五个组,即一二三四五之数,表示五行之生数;下图中的五个组,即六七八九十之数,表示五行之成数。一说上图天象中的五个数,各加以五数,则成下图地象之数。两图之数之点合为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数。天象和地象中各有奇偶之组,为天地已合之序位。龙图第二变图如下:龙图第三变龙图序曰:“后既合也,天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地之本,三干地二地四为之用,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在第二变的基础上,再经第三变为龙马负图,就形成了河图、洛书。第三变变法有二:一是两图相合,把上图倒过来与下图合,即天一与地六相重,地二与与天七相重,天三与地八相重,地四与天九相重,天五与地十相重,这就是五行生成数相合而成河图,是五行生成图。二是两图相交,上图的中间“五”不动,下图的中间“十”不用,将两图的奇数分居四正位,偶数分居四隅之位,这样形成的图就是九宫图,即是洛书。龙 图 第 三 变然而后世有人认为龙图序未言及“洛书”及九宫数的配合,张理的解释与陈抟不符,对此争议甚多。笔者认为,张理之龙图三变图,虽然对陈抟的龙图序有误解,颠倒刘牧所画之河图、洛书(五行生、成数图),但他所画之“龙图第一变”、“龙图第二变”二图,则可谓已得陈抟易龙图之真意,虽然张理是无意的,但他实际上在无意中已画出了近似陈抟易龙图图中之第一图:龙图离合变通图。笔者在“第一章·易龙图序析解”中,对龙图离合变通图之图式的推测:“由图形(圆点)符号、曲直线条所组成,是识天纪地、像天形地、经天纬地、上圆下方之图式;其数列序位为竖排,由地数三十所组成。”其数列序位为竖排,这是有史记载以来析解陈抟之龙图序、易龙图不多见的二幅“竖排”图(竖排图还有宋·王湜之易学·无名图与宋·丁易东大衍索隐·河图五十五数衍成五十五位图各一幅。但是,从其数理上讲,笔者认为,不能与张理的这二幅图相提并论)!由刘牧至张理,自宋代至今天,南宋朱熹、蔡元定之:“河图主全,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说,颠覆刘牧之河图、洛书(五行生、成数图),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因其以儒家的面貌而载于史书,所以至今为世人所认同。其图见下(图6、图7):笔者认为,延续一千多年的“河、洛”之争,促进了“图、书”学说的发展,但由于千余年来没能最终破解易龙图之奥秘,是“图、书”学说史上的一大遗憾,从而使“河洛”之争至今尚无定论。笔者重复“第一章·易龙图序析解”之观点以为,陈抟虽然没有在龙图序中明确说明龙图有如是之三变,但据雷思齐之说,陈抟之易龙图中有图二十一幅,也就是说,陈抟在研究破解道藏秘图龙图时,变化出二十一幅图,其中最重要的有四幅:龙图一变为“龙图离合变通图”,龙图X变为“形(元始)河图”,龙图Y变为“元始太极图”,龙图Z变为“元始八卦图”。陈抟把一变之图定名为“龙图离合变通图”。其图式:由图形(圆点)符号、曲直线条所组成,是识天纪地、像天形地、经天纬地、上圆下方之图式;其数列序位为竖排,由地数三十所组成。把X变之“元始河图”,再变后定名为“形九宫(河图)”。其图式:俱天圆之形,是龙图离合变通图围合之象,由圆点符号组成,其数为三十六。其传人刘牧所定式之河图、洛书(五行生、成数图)皆从此图衍生。所以,河图、洛书仍其为河图、洛书,但绝不是龙图,也不是“形九宫(河图)”。把Y变之“元始太极图”,再变后定名为“先天太极图”。其图式:在

    注意事项

    本文(易龙图序析解.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