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合布线毕业设计论文内容.doc
毕 业 论 文 题 目:教学楼网络综合布线作 者: 祥云学 号:系 别: 信息技术系专 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 指导教师: 2014年 6月 5日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教学楼综合布线系统摘要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基础设施,在学校的教室或者在宿舍上网时,都在使用校园网,校园内全部计算机就是通过校园综合布线系统连接在一起的,也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的电缆和光缆相互传输各种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的。而综合布线系统对于现代教学楼来说,就如体内的神经,它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准材料,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现代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为现代建筑的系统集成提供了物理介质。可以说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大楼的成败,选择一套高品质的综合布线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 教学楼 网络 布线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Title The building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Abstract Integrated cabling system i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nfrastructure in school classrooms or in the dormitory Internet, are using campus network, all computers on campus are connected together through campus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also through comprehensive wiring system of electric and optical cables to transport a variety of characters, music, pictures, video and other information. And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for modern teaching floor for, on as body of neural, it used has series quality of standard material, to module of of combination way, put voice, and data, and image and part control signaling system with unified of transmission media for integrated, after unified of planning design, integrated in set standard of wiring system in the, will modern building of three big subsystem organic to connection up, for modern building of system integrated provides has physical media. Can be said that the success of 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f modern buildings, select a high quality 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 is essential.Keywords The teaching building network wiring 目 录1 引言12 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原则13教学楼综合布线总体结构14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24.1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24.2水平子系统的设计24.3垂直子系统34.4管理间子系统34.5设备间子系统34.6建筑群子系统45网络综合布线产品的选择46教学楼工程设计66.1教学楼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图66.2教学楼信息点的统计76.3教学楼工作区子系统设计图76.4教学楼水平子系统设计图86.5教学楼垂直子系统的设计96.6教学楼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106.7教学楼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106.7教学楼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116.8教学楼网络综合布线设计127教学楼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138教学楼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测试与验收13结 论14致 谢15参 考 文 献161 引言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简称PDS)是一种集成化通用传输系统,在楼宇和园区范围内,利用双绞线或光缆来传输信息,可以连接电话、计算机、会议电视和监视电视等设备的结构化信息传输系统。综合布线是智能建筑的网络神经系统,是建筑中各类信息的传输通道,或体现为智能建筑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不仅使建筑物内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通,而且是连接这些设备与建筑物外部的通信网络。具有更宽的频带和更高的速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对资讯共享的需求。2 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原则实用性:布线系统将能够适应现代和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且实现语音、数据通信等新好的统一传输; 灵活性:能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 扩展性:网络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用途时,很容易将新设备扩充进去; 通用性:对符合国际通信标准的各种计算机和网络拓扑结构均能适应,对不同传递速度的通信要求均能适应,可支持和容纳多种计算机网络的运行; 经济性: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造价; 安全性:具有防人为破坏措施。3教学楼综合布线总体结构 根据教学楼楼的实际情况,教学楼综合布线系统组成部件有:建筑物配线架(BD),建筑物干线电缆、建筑物干线光缆,楼层配线架(FD),水平电缆、水平光缆,转接点(选用)(TP),信息插座(IO),通信引出端(TO)。综合布线系统合并成以下6个系统及如图3.1所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3.1教学楼综合布线六大子系统示意图 4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4.1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着智能建筑和数字化城市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建筑物的功能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智能化管理系统普遍应用。工作区子系统包括办公室、写字间、作业间、技术室等需要电话、计算机终端、电视机等设施的区域和相应设备的统称。一般建筑物设计时,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面积的需求参照表4-1所示的内容。 表4-1 工作区面积划分表(GB 503112007规定)建筑物类型及功能工作区面积/网管中心、呼叫中心、信息中心、等设备较为密集的场地3 5办公室5 10会议、会展10 60商场、生产机房、娱乐场所20 60体育场馆,候机室、公共设施区20 100工业生产区60 2004.2水平子系统的设计水平子系统是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大的一个子系统,使用材料最多,工期最长,投资最大,也直接决定每个信息点的稳定性和传输速率。主要涉及布线距离、布线路径、布线方式、避让强电和材料的选择等,对后续水平子系统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也直接影响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的质量、工期,甚至影响最终工程造价。4.3垂直子系统在GB 50311国家标准中把垂直子系统称为干线子系统,它是综合布线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由设备子系统与管理间子系统的引口之间的布线组成,两端分别连接在设备间和楼层管理间的配线架上。它是建筑物内综合布线的主干线缆,垂直子系统一般使用光缆传输。在垂直子系统必须为星形网络括扑结构。为保证传输速率,垂直子系统一般选用光缆。由于垂直子系统中的光缆或者电缆路由比较短,而且跨楼层或者区域,因此在布线路由中不予许有接头或者CP集合点等各种转接点。在垂直子系统中为了防止语音传输对数据传输的干扰,必须遵守语音电缆和数据电缆分开。在路由中间或者出口处需要拐弯时,不能直角拐弯布线,必须设计大弧度拐弯,保证线缆的曲率半径和布线方便。4.4管理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也称为电信间或者配线间,是专门安装楼层机柜、配线架、交换机和配线设备的楼层管理间。在综合布线系统中,管理间子系统包括了楼层配线间、二级交接间的线缆、配线架及相关接插跳线等。通过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间子系统,可以直接管理整个应用系统终端设备,从而实现综合布线的灵活性、开放性和扩展性。4.5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就是建筑物的网络中心,有时也称为建筑物机房,智能建筑物一般都有独立的设备间。设备间子系统时建筑物中数据、语音垂直主干缆线终接的场所,也是建筑群的缆线进入建筑物的场所,还是各种数据和语音设备及保护设施的安装场所,更是网络系统进行管理、控制、维护的场所。在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中,设备间的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布线规模、设备数量和管理方式综合考虑。4.6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也称为楼宇子系统,主要实现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通信连接。在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时,建筑群的子系统的室外缆线,一般通过建筑物进线间进入大楼内部的设备间,室外距离比较长,设计时一般选用地埋管道穿线或者电缆沟敷设方式。5网络综合布线产品的选择考虑到产品应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能满足环境需求,选用主流产品,并且选用同一品牌的产品,同时符合相关各项标准,综合性价比高,售后服务能有保障等因素进行选材。六类非屏蔽电缆5.1六类非屏蔽双绞线信息模块SL系列信息模块5.2信息模块110型信息模块5.3 110型信息模块理线器5.4理线器H3C S1050T千兆上行交换机5.5交换机光纤配线架5.6光纤配线架6教学楼工程设计6.1教学楼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图6.1教学楼网络综合布线图教学楼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图设计说明:CD表示建筑群配线设备。BD表示建筑物配线设备。FD表示管理间配线设备。TO表示网络插座图形。|X|表示配线设备, CD和BD为光纤配线架,FD为光纤配线架或电缆配线架。表示网络插座,可以选择单口或双口网络插座。表示缆线,CDBD为4芯单模室外光缆,BDFD为4芯多模室内光缆或者双绞线电缆,FDTO为双 绞线电缆。CDBD室外埋管布线,BDFD1地板埋管布线,BDFD2,BDFD3,BDFD4,BDFD5,BDFD6建筑物墙面埋管布线,TOTO一层为地面埋管布线,沿墙暗管布线到TO插座底盒; 二层到五层为 明槽暗管布线方式,楼道为明装线槽或者桥架, 室内沿墙暗管布线到TO插座底盒;六层在楼板中隐蔽埋管或在吊顶上暗装桥架,沿墙暗管布线到TO插座底盒。在两端预留线缆,方便端接。在TO盒内预留0.2米,在CD、BD、FD配线设备预留2米。6.2教学楼信息点的统计6.2教学楼信息点统计表6.3教学楼工作区子系统设计图6.3教学楼工作区子系统示意图在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中,一般情况下,信息插座宜选用双口插座。在墙面安装的信息插座距离地面高度为300mm,在地面设置的信息插座必须选用金属面板,并且有抗压防水功能。为了保证传输速率和使用方便及美观,GB 50311规定,信息插座与计算机等终端设备的距离宜保持在5m范围内。GB 50311规定,插座内安装的信息模块必须与计算机、打印机、电话机等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网卡一致。在信息插座附近必须设置电源插座,减少设备跳线的长度,为了减少电磁干扰,电源插座与信息插座的距离应大于200mm。从信息插座到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之间的跳线一般使用软跳线,软跳线的线芯应为多股铜线组成,不宜使用线芯直径0.5mm以上的单芯跳线,长度一般小于5m。特别注意:在屏蔽布线系统中,禁止使用非屏蔽跳线。工作区子系统的跳线需要配置专用跳线。跳线必须与布线系统的等级和类型相配套,配置同类跳线。6.4教学楼水平子系统设计图6.4教学楼水平子系统示意图在水平子系统的设计中采用性比价最高原则。预埋管原则。水平缆线最短原则,一般把楼层管理间设置在信息点居中的房间,保证水平线缆最短。水平缆线最长原则,按照GB 50311国家标准规定,铜缆双绞线电缆的信道长度不超过100m,水平线缆长度一般不超过90m。因此在前期设计时,水平线缆最长不宜超过90m。避让强电原则,一般尽量避免水平线缆与36V以上强电公电路平行走线,网络布线避让强电布线。平行走线时,应保持距离,一般非屏蔽网络双绞线电缆与强电电缆距离大于30cm,屏蔽网络双绞线电缆与强电电缆距离大于7cm,交叉跨越布线时,需要金属管保护网络布线。地面无障碍原则,在设计中和施工中,必须坚持地面无障碍原则,一般考虑在吊顶上布线,楼板和墙面预埋布线等。对于管理间和设备间等需要大量地面布线的场合,可以增加抗静电地板,在地板下布线。教学楼水平干线子系统示意图4.2所示6.5教学楼垂直子系统的设计6.5教学楼垂直子系统示意图在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中,配线架端口数量应该大于信息点数量,保证全部信息点过来的线缆全部端接在配线架中。由于管理间缆线和跳线很多,必须对每根缆线进行编号和标识,在工程项目实施中还需要将编号和标识规定张贴在该管理间内,方便施工和维护。对管理间缆线必须全部端接在配线架中,完成永久链路安装。在端接前必须先整理全部缆线,预留合适长度,重新做好标记,剪掉多余的缆线,按照区域或者编号顺序绑扎和整理好通过理线环,然后端接到配线架。不允许出现大量多余线缆,缠绕和绞结在一起。在管理间安装有交换机等有源设备,因此应该设计有不间断电源,或者稳压电源,且管理间的机柜应该可靠接地,防止雷电以及静电损坏。6.6教学楼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6.6教学楼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图 在管理间子系统的安装中包括了:机柜安装、电源安装、通信跳线架的安装、网络配线架的安装、交换机的安装。6.7教学楼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6.7教学楼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图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使面积不应小于20。特别要预留维修空间,方便维修人员操作,机架或机柜前面的净空间不应小于800mm,后面的净空间不应小于600mm。在每栋建筑物内应至少设置1个设备间,如果电话交换机与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场地或根据安全需要,也可设置2个或2个以上设备间,以满足不同业务的设备安装需要。设备间入口应采用外开双扇门,门宽不应小于1.5m。设备间室内环境温度应为1035,相对湿度应为20%80%,并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间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防止有毒气体侵入,设备间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5m,有利于空气循环。6.7教学楼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6.7教学楼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图建筑群的光缆或者电缆,经常在室外部分或者进线间需要与热力管道交叉或者并行,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保持较远的距离,避免高温损坏线缆或者缩短缆线的寿命。在网络系统的缆线必须远离强电电缆,避免对网路系统带来电磁干扰。建筑群子系统的室外管道和缆线必须预留备份,方便未来升级和维护。建筑群子系统的地埋管道穿越园区道路时,必须使用钢管或者抗压PVC管。6.8教学楼网络综合布线设计6.8教学楼网络综合布线设计 在教学楼网络综合布线的施工设计中遵循了网络综合布线的基本原则,其中包括了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原则。7教学楼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整个工程分阶段实施,保证于规定时间前完成布线工程的所有任务。工程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施工准备:开工前与系统总包商及业主对工程施工图纸进行汇审,制订工程进度,在开工设备材料安装之前,对土建预留进行检查,协调各方面关系。2)第二阶段,现场施工:经理负责制:由项目经理组织各部门进行现场技术分析,技术交底,人员安排,施工安排。施工规范:严格按照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规范要求以及相关部、施工规范组织施工。3)第三阶段,工程管理:要求系统安装商不但在工程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并且在工程的管理和实施方面有成熟的经验。为了方便用户的管理,本人将向用户提供整套综合布线施工管理方案(包括布线管理详图,配线管理图表等有关资料)并在安装完成十日之内,提交调试和试运行的程序及记录表格。8教学楼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测试与验收对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的主要内容为:环境检查、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设备安装检验、缆线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缆线终接和工程电气测试等。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的检查验收如下:(1)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土建工程已经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符合设计要求。(2) 房屋预埋线槽、暗管、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符合设计要求。(3)铺设活动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及接地符合设计要求。(4)提供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5)提供可靠地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及接地符合设计要求。(6)电信间、设备间的位置、面积、高度、通风、防火及环境温、湿度等符合设计要求。建筑物进线间及入口设施的检查验收如下:(1)引入管道与其设施如电气、水、下水道等的位置间距符合设计要求。(2)引入缆线采用的敷设方法符合设计要求。(3)管线入口部位的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并且采取排水及防止气、水、虫等进入的措施。(4)进线间的位置、面积、高度、照明、电源、接地、防火、防水灯符合设计要求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的检查验收如下: (1)工程所用缆线和器材的品牌、型号、规格、数量、质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出示了质量文件和证书、原出厂检验证明材料、质量文件与设计者相符合。 (2)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仪表,其精度符合相应要求,且经过相应计量部门校验取得合格验证,在有效期范围内。管理系统验收: (1)管理系统的记录文档详细完整并汉化,包括每个标识符相关信息、记录、报告、图纸等。 (2)标示符包括了安装场地、缆线终端位置、缆线管道、水平链路、主干缆线、连接器件、接地等类型的专用标识,且系统中每一组件符合唯一标识符。 (3)每根缆线都有相应的专用标识符,标在缆线的护套上。结 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综合布线将成为智能楼宇建筑的配套设备,综合布线将会与建筑的结合更加紧密,这次本人在这门课程快结束之际做了自己教学楼的综合布线,首先让本人学到了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工作间子系统、配线间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其次,综合布线的特点只要表现在他的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等等。设计时应注意网络综合布线的一般性原则,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过于盲目的进行设计,要考虑问题具体、全面,更好的设计综合布线方案。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在前进的过程中必将有更多的知识需要本人去学习与研究,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建设之中。致 谢在此次论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叶老师给予了本人很大的指导跟帮助。叶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都使本人受益匪浅。在叶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本人的专业知识跟综合技能有了极大的提高。叶老师耐心细致的辅导,不仅仅交给了本人所学习的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教会了本人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了本人的思维方式,对于本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在此向叶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参 考 文 献1 王公儒.综合布线工程实用技术.第1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2 李宏达.王公儒.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实施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4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5 综合布线工作组.屏蔽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检测技术白皮书S.2009.6 综合布线工作组.光纤配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检测技术白皮书S.2008.7 综合布线工作组.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与运行维护技术白皮书S.2009.8 综合布线工作组.数据中心布线工程应用技术白皮书S.2010.9 中华人们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J.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