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选题指南.doc
经济学专业论文选题一、产业经济1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问题研究提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例题1: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摘要:近10多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文章分析了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指出目前制约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建设布局与区域分布特征,提出沿海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途径及对策建议,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例题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度的概念和数学模型,然后引入了以发展速度为特征的动态指标,构造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优化了评价结果。2.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以及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提示:关于这个题目的内容很多,以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相关问题。关于WTO框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FDI的影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障碍与对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间税收协调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因、特点及影响;区域经济集团化与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新视角;区域集团化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影响;区域经济集团化与多边贸易体制;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特点及影响;区域经济集团化与我国经贸政策的选择例题1: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不均衡到均衡之路摘要: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 ,区域网络、区域空间及区域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以上三要素进行分析 ,提出一种全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并结合典型实例 ,总结区域经济由不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的三条基本道路 ,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题2:纵向关系、产业集聚和区域性主导产业的形成以江阴市纺织业为例摘要:产业聚集导致区域性主导产业的形成 ,以江阴市纺织业为例 ,存在着强制性产业聚集而形成主导产业和诱制性产业聚集而形成主导产业两种产业聚集方式 ,前者通过产业政策和制度强制形成 ,后者通过市场利益的驱动自然形成。例题3:论当代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及我国的对策摘要: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坎昆会议失败后全球范围内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态势异常迅猛,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区域贸易自由化发展的总体描述,揭示了在世贸组织体制下区域贸易自由化快速发展的各类原因,在分析其对当代国际贸易产生深刻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对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对策。 3产业结构问题:提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国内外产业结构的比较研究;产业结构与城市规划;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产业发展的区域研究例题1:我国产业结构的量化模型及分析摘要:产业结构应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各产业弹性系数的对比研完表明,我国正处于由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转型时期。而国内总产值与各产业的近五年预测数据表明,现行产业结构尽管使三产以同样的速度向前发展,但二产发展的速度却有减缓的趋势,而一产的发展将停滞不前。例题2:我国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摘要: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结构是否合理,而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最大。任何现有的产业结构都是由过去的投资形成的,而未来的产业结构又是由现在的投资结构所决定的,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离不开产业投资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鉴于此,本论文广泛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在论述了产业结构和产业投资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的变动以及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剖析,并运用了灰色关联理论对我国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运用协整理论建立模型进一步测算了三次产业投资增长与产出增长的关系,最后进行了三次产业投资效率的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优化我国产业投资的对策建议。 本论文的研究对于我国产业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题3:吉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依据大量数据,建立各种计量模型,研究吉林省经济增长中的结构变迁特征和吉林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适合吉林省的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为未来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经济均衡发展,从而促进吉林省经济快速增长提供重要参考。4、房地产经济提示:房地产泡沫之争;我国的房地产畸形价格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房地产价格与社会福利问题;土地价格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我国的经济适用房问题研究;加入WTO给中国房地产业带来的挑战及应对措施例题1:当前房地产的发展形势、趋势与争论摘要:近三年时间里,国家共颁布了五个“国”字号的房地产调控文件,标志着我国房地产业进入了宏观调控时期。该文以上海为例,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背景因素、政策取向、形成机理、调控效果、业界争论、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述了当前房地产的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认为新一轮宏观调控强将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先抑后扬,土地和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将不可逆转。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重点是完善居住保障体系和培育市民的“自住其力”。例题2:我国经济适用房价格分析摘要:我国经济适用房是伴随着我国房改应运而生的。它对驱动投资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增大了居民住宅的供给量,解决了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并且是实施住房社会保障的重要探索。我国政府对经济适用房价格构成作了限定,由此使得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低于完全意义上的商品房的价格。但是就现行的经济适用房制度来看,其实施结果并未达到预计的政策目标,实际价格难以达到理论价格,经济适用房价格尚不能为中低收入家庭接受,经济适用房价格一路上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只有找到经济适用房制度存在的症结和根源才能对其价格进行有效调控。本文通过对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机制进行研究,分析经济适用房价格形成的决定力量,探讨影响经济适用房需求与供给的主要因素,寻找经济适用房价格过高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二、社会福利:1我国居民消费问题提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与居民消费;有关居民消费问题的计量分析;我国消费者发展的特点及其企业对策研究;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研究例题1:论居民消费增长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促进居民消费的关键在于稳定消费者预期,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居民后顾之忧、消费倾向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刺激居民消费的关键在于完善社会保障。给居民减压无疑是促进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使居民放心的进行消费,进而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例题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态势及治理对策研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一直在世界前端居高不下,这种态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更是出现了不断扩大化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扩大化的态势既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事关改革深入进行、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民心稳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因此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层面还是从学术研究层面上都必须予以高度关注。本文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本变动轨迹入手,在深入剖析其特点、成因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能够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节对策及建议。2. 收入分配问题提示:我国财政体系与贫富收入差距问题;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效率与公平问题;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试论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问题例题1: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摘要:居民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的焦点。本文通过研究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分析了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例题2: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分析摘要: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基本上建立,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保障。本文试图用理论对低保制度进行公平和效率分析,并指出我国现行低保制度本身及其实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公平和效率方面的缺陷。3.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提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界定;均等化的途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例题1:试探新农村建设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摘要: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当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失衡的突出问题,现阶段应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公共服务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建立中央与地方公共服务分工体制;完善县乡财政管理制度,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例题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地区差异及分析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有权利享受公共服务的主体都应当能够得到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地区差异: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差异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导致这种地区公共服务差异的原因有五个方面:地区资源禀赋导致的经济发展差异;国家政策差异导致的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区域混同行政区域,中央转移支付调控力度不足;各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差异;政策导向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通过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公共财政体制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4医疗改革问题提示:我国医疗行业改革中政府的作用;医疗改革中的药品价格的控制问题;医疗改革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城市与农村的医疗改革的比较研究例题1: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医疗改革价格问题研究摘要:在医疗相关主体优势信息的主导下,现实的医疗改革会产生大量的逆向选择问题,导致从药品生产、批发、零售、消费等环节的无效市场竞争,非但不能降低医疗服务价格,反而会抬升价格。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应建立信号显示机制和有效监督机制:一是深化国家发改委的调控机制;二是加强对药品品种的公示和管理;三是建立行业协会和公众监督机制,强化对医院及医生的声誉监督;四是建立权威公共检查机构,避免患者负担重复检查成本;五是健全制度,实行医药分离;六是改革医保报销制度,促进医保机构对医疗服务的制衡动力;七是加大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投资力度,减少大医院对其的替代问题。例题2:社会公正下的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摘要:国家自2003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被纳入到这项制度中来,并从中受益.但是,由于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现实问题与困难.本文以社会学的视野,凭借社会公正论,力求从社会资源分配的角度,对我国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困境与出路进行探讨.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1. 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提示: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有关各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分析;个别产业内部循环经济的发展问题;中国循环经济的相关制度研究(借鉴国内外经验)例题1: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摘要:分析了我国区域农村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区域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资源支撑体系的结构,建立区域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综合定量评价模型,进行区域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根据模型的结果对我国农村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建议。例题2:循环经济理念下的报废汽车处理模式研究摘要:循环经济的建设可分为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如何在社会层面建设循环经济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文章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从中观的角度,以泰安市为研究对象,以废旧汽车的处理为研究内容,对泰安市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市场与政府相结合,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的处理废旧汽车的循环经济模型,以求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窥斑见豹,探求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建设的规律。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提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争论与比较;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源探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绿色GDP及其可行性研究;绿色GDP在我国实施的个案研究; 例题1:制度创新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摘要:自1978年以来.我国实际GDP以9.51%的速度高速增长.无论是从投入角度还是从产出角度分析.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关键因素都是以经济体制变革为主的制度创新.因此.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赖于体制变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制度创新的进一步拓展. 例题2:安徽省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摘要: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环境污染损失排除在外,导致了GDP的虚增,安徽省要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指标体系,解决环境污染和环境价值的核算问题.通过构建虚拟治理成本对传统GDP进行调整,采用虚拟治理成本法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2004年安徽省虚拟冶理成本为90.7亿元,占当年GDP的1.91%.本文针对上述核算结果提出了降低污染扣减指数的相应对策. 3.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研究提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性因素及对策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扩大就业战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利用财税政策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动因及路径;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条件及社会影响例题1: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障碍及对策分析摘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从宏观调控保障,从加快市场化进程,从确定集约经营的指标体系和评价考核标准,以及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入手,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真正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例题2:长三角地区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摘要:长三角地区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驱动,投资效率在1990-2000年期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2000年以来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效率逐渐得到了提高,长三角地区正处在从粗放型增长型往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之中.该文据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若干政策建议. 四、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提示:货币政策理论的创新;西方货币政策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例题1:稳定货币供应 疏通传导机制当前金融形势分析和未来走势判断摘要:目前我国货币供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其中有阶段性的因素,也有经济景气变化的因素。总量上看,M2的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和物价之和,应该说, 货币供应还是比较适度的。但是,如果从微观角度看,我国货币供给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可以发现,总量问题的好转并不意味着微观企业资金状况的好转,这说明在传导机制上有一定的问题。另外,总量的适度也并不意味着结构的合理,从目前现实的情况看,资金向大银行大企业集中,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尽管有的绩效相当好,特别是非垄断性部门,非国有企业的贡献很大,但其获得资金资源却相对不足,说明资金供给结构也不尽合理。例题2: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间接调控正逐步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新的特点,金融改革进程加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新的变化。本文拟从2002年以来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人手,探讨阻碍当前货币政策传导的因素及相关对策建议。2.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提示:利率市场改革对商业银行及中小企业的影响;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与教训;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障碍与对策;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风险与防范。例题1: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理论、经验及启示摘要: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发展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领域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切入点,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理论沿革,分析了典型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这对我国当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例题2: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个人理财技巧摘要: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金融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要求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将在新的利率机制作用下对国内经济全范围进行合进配置。利率作为货币资金的价格,其形成机制的变化、作用机制的调节,将会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利率市场化也为投资带来了新的风险,我们也应该理性的面对风险。而利率的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将对个人理财的决策产生影响,从前固定汇率下的投资决策也将随着利率的市场化的到来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最后探讨了在个人理财中的合法的避税技巧,也是个人理财技巧中的重点。 3. 人民币升值问题研究提示:人民币升值对各行业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人民币升值所带的风险问题;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外金融市场、外汇市场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对GDP核算的影响例题1:人民币升值对美中贸易收支逆差影响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在1985一2004年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ADF检验和协整的方法,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升值时美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出口变化率与中国的国民收入变化率之间存有长期的协整正向关系,美国的进出口弹性之和原小于1,迫使人民币的非正常升值有可能恶化美国对华的贸易收支。例题2:人民币升值对汽车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摘要:汽车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汽车产业以其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就业面广、资金积累能力强等特点,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业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如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汽车产品质量不高,价格优势难以持续,这一系列问题也导致汽车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从消费,投资,进出口等三方面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汽车业发展的影响,总而言之,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有利,不利于出口.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为促进汽车业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兼并重组,进行结构调整,形成规模效益,并在政策和法律上给予支持,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增强对汽车业发展的信心。汽车行业应当清醒头脑,理性思考,积极应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培养研发人才,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信息化建设,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4. 通货膨胀问题提示: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和利率对汇率的决定作用;适度通货膨胀条件下的我国经济增长;我国潜在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基于国际经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例题1:货币、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思考 摘要:货币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又是诱发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通货膨胀在短期内能刺激经济的增长,从长期看有害无利。治理通货膨胀要继续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要摒弃依靠货币推动的速度型方式,而要转移到效益型轨道上。这就必须转变投资观念,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努力提高投资效益。本文从货币、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出发,探讨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例题2:中国对美国商品出口与美国通货膨胀关系研究摘要:近几年来,西方世界一直有股“中国威胁论”的论调,表现在经济上就是认为“中国因素”是世界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之一。通过分析美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额占美国进口额的比例等因素,得出了中美经济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但是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的影响微乎其微的结论。5. 资本市场问题研究提示:金融市场的监管与风险防范;资本市场规范与发展;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监管效率问题;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问题;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利率、汇率、储蓄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例题1:保险资金运用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摘要:保险资金运用是现代保险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保险资金运用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保险业的偿付能力,竞争能力和保险经营的稳定性。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必须用好保险资金。本文通过我国与美英两国在保险资金运用特点、保险资金运用模式、保险资金运用投资收益、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等方面的比较,提出了目前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以期望最终能够提高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益。例题2:加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监管摘要:从我国2002年以来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向和收益的情况来看,进一步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渠道,提高收益率已经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在中国股票市场持续低糜的状态下,如何发挥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促进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国际经验表明,证券市场是各国社保基金的重要投资方向,我国监管部门应予以借鉴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6.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问题研究提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问题;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路径选择。例题1: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改革摘要:从2003 年底国务院决定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开始, 至2007 年9 月25 日建行的A 股回归,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已经有三家成功地完成了股份制改革, 并且都已经实现了在中国香港和内地上市。在这轮改革中, 公司治理改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还十分的不完善, 应进一步深化改革例题2: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初步设想摘要:文章认为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和目的应当是 :建立以法人持股或法人相互持股为主体、以分散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专业投资基金持股为补充的多元化股权结构及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其改革方式和步骤为 :(1 )设立国有银行控股公司 ;(2 )分别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银行集团公司 ;(3)清产核资 ,继续剥离不良资产 ;(4)公开招募法人股 ;(5)视证券市场发展情况选择适当形式上市。五、财政政策1.财政体制改革问题提示:政府采购制度;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税制例题1: 政府采购救济制度的归结与扬弃摘要:不断完善采购救济机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本文基于我国的国情和现实需求,借鉴、吸收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和实践成果,对我国现有的采购救济制度进行扬弃和发展,使之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依法采购的需要,已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 例题2:借鉴国际经验 完善地方税制摘要:世界上许多国家,为适应其政治、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都曾对地方财税体制进行过一系列改革,在有些国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而又行之有效的地方税制,本文试图通过地一些国家地方税制的比较分析,找出地方税制建设的一些共同规律,为我国地方税制的完善提供借鉴2.财政支出的效率问题提示:财政支出效率问题的提出背景探究;度量标准;如何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例题1: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分析摘要:公共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实现其职能的基本经济手段,体现政府的意志和政策,不同的支出规模和结构,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政策效果。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对于省一级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影响地方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例题2:我国财政支出的绿色成本研究摘要:探讨了绿色GDP的内涵,提出了我国财政支出的绿色成本的概念,构建了我国财政支出绿色成本的五力模型,提供了三种计算五力模型中各要素权重的方法;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我国财政支出绿色成本核算的五个综合计算公式,为核算我国财政支出的绿色成本提供依据。六、企业问题1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提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企业的经营模式及发展趋势;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及战略选择;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因素例题1:论跨国公司的寻租行为及其治理摘要:跨国公司的寻租活动扰乱了我国市场的正常运行体系,必然有损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和投资,影响公平竞争和政府行为的合法性,进而影响我国的政治稳定。这势必要求我国政府联合跨国公司母国、国际组织以及跨国公司联盟,开展国际合作以打击跨国公司的寻租行为。例题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热中的风险因素及其规避措施摘要: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应该采取恰如其分的风险规避措施:采取多种渠道增强与目标公司所在国政府的沟通;作出科学的跨国并购决策和计划;搜集财务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运用金融工程化解金融风险;做好并购对象的筛选工作;进行技术整合,降低跨国并购技术风险;要致力于跨文化整合。2. 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问题研究提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比较;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创新;民间金融: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思考;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例题1:中小企业的企业家风险厌恶、财富集中度与融资结构研究摘要: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安排既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企业内生性多种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作用,尤其是企业家已经成为融资方式选择所关注的对象。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引入企业家风险厌恶程度、财富集中度与融资结构选择的模型,揭示这种联系的内在机理,以探索企业家控制权在融资结构安排中的作用机理,为发挥企业家作用,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融资效率提供一些有益的对策建议。例题2:民间合会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个案分析摘要:合会作为一种民间融资形式,具有融资程序简单、效率高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合会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文章通过对福建省晋江市民间合会的考察,对民间合会存在的原因、民间合会的融资特征以及民间合会融资的正负效应进行分析,提出应合理利用民间合会的有利方面,并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规范管理。3. 垄断与反垄断提示:我国的垄断行业问题;行政垄断的原因及对策;自然垄断;垄断定价问题;竞争与垄断;垄断立法例题1: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理论的演化与我国电信业的规制改革摘要: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理论的演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信业规制改革的主要动因之一。改革使电信业成绩斐然,但在电信资费、准入和互联互通的接入规制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国外电信业在以上方面改革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电信业的实际情况,我国电信业规制改革应遵循如下改革思路:(1)按照自然垄断产业发展的要求,区分自然垄断性业务与非自然垄断业务;(2)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的国内竞争环境;(3)着力提高电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电信业的进一步发展。例题2:反垄断与管制:美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反垄断经验的提炼,探讨对中国的可借鉴之处。文章首先总结了美国一百多年来在反垄断和管制方面的主要经验;其次分析了美国反垄断的主要类型和代表性案例;在此基础上,最后对中国借鉴美国经验开展反垄断和管制问题提出了建议。4国企改革问题提示:国企改革中的效率问题;国企中的员工激励问题;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国内外国有企业改革的比较研究;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例题1: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的现状分析摘要:十五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行业和职工转换国有企业职工身份为重点的改革热潮。在这次改革中,民营资本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国有资本退出的改制过程中,许多民营资本起了承接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管理者收购中的权力和风险的不对等、改制谈判中的人治化以及民营资本所有者控制权收益的索取等,分析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有助于规范下一步的国企改制。例题2:国有企业核心员工激励问题浅析摘要:转换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其活力,提高其素质。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那些对企业发展起核心作用的员工。因此,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探讨和研究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激励问题。5公司治理提示: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企业并购与企业重组;公司的薪酬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独立董事制度建设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家族企业的治理问题;公司治理中的税收筹划问题 例题1:我国企业薪酬体系与组织匹配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的薪酬体系与组织具有一定的匹配关系。当企业的经营战略越激进、组织结构越柔性、文化越现代、产品技术含量越高时,其薪酬体系越适合有机式。同时,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组织因素所影响的薪酬维度不同,其中企业文化几乎对各个薪酬维度都产生显著影响,是决定薪酬特征最重要的组织因素。例题2:独立董事功能与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摘要:股权分置和股权高度集中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一大特色。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和“一股独大”情况下,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低下,“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存在,独立董事制度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自2005年实施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这种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变。本文在回顾和借鉴国内外公司治理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以股权分制改革为切入点,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沪深两市282家国有上市公司2005年年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独立董事制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整体是令人满意的,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有所增强、作用有所提升。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多数得到了实证支持,但是独立董事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这一变量在实证研究中表现为负相关,与假设不符,推断原因为薪酬激励不足。在当前,建立和健全独立董事的任用机制、增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改善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措施是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的重要途径。七、农村经济1.农村经济问题提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投融资问题;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税收制度改革;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我国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区转移研究;农产品流通体制研究;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讨例题1:阻力模型: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以往的研究是基于“二元经济”模型下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劳动力个体行为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因此不能解释我国现阶段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逆向”流动现象。而本文利用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工具对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劳动力逆向流动的阻力模型,研究结果认为空间阻力、信息阻力、能力阻力、风险阻力、价格阻力、政策阻力、心理阻力七方面是“民工荒”的微观成因,为了妥善解决民工荒问题,我们应当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加强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规范员工行为、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关爱农民工心理健康等。例题2:金融制度缺陷:我国农村金融效率低下的根源摘要:本文通过统计数据对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相对低下。造成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原因,是现阶段农村金融制度的有效供给不足,导致了金融资源配置无法满足帕累托条件。因此,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在于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和有效供给。 八、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问题提示: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研究;国际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争端问题;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我国贸易顺差的根源探究例题1: 浅谈技术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摘要:近年来,技术壁垒逐渐成为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本文主要从技术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的现状出发,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随之进一步探讨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最后从企业、政府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些对策。例题2:技术创新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摘要:中国高速发展的出口贸易正面临国内国际双重压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是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中国各地区为样本的研究表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处于显著出口优势而资本密集产业仍然处于出口劣势地位的基本格局下,技术创新因素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已经显示出积极作用,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出口优势的重要来源。随着中国经济与外贸的迅速发展,技术创新将成为中国今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力量。九、国际金融1. 国际资本流动提示:我国国际流动资本结构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问题;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危机效应分析及生成机制研究;证券资本国际流动形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国际资本流动中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原因和利用;国际资本流动下银行危机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潜在影响例题1: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外资并购监管摘要:外资并购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出现了第一起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案例,自此以后,外资并购迅猛发展。目前,外资并购已经成为外国投资者对华直接投资的新趋势。那么,如何在外资并购这个浪潮中既有效利用外资,又维护我国企业和国家利益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例题2: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均衡分析摘要:文章通过建立一个劳动力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均衡模型,对国际资本不流动与国际资本不完全自由流动两种情况下的分析表明,国际资本流动加剧了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风险,并且国际资本流动对就业水平影响与本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度有关,增加开放度有利于提高本国的就业水平。我国应在采取有效措施减小国内劳动者就业波动的同时,逐渐提高资本市场的开放度。例题3: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国际货币合作方式的选择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进行国际货币合作以解除经济相互依存性所带来的政策约束与负外部性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分别是国际融资合作、汇率联合管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一国对合作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目际短期资本的流动性,这是由于不同的资本流动性对一国外部均衡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2. 利用外债规模问题研究提示:我国内债和外债规模及其风险问题;中国宏观外债适度规模研究;区域性外债规模的实证分析;政府外债规模控制和预警体系例题1: 中国外债的最佳币种结构与期限结构摘要:为防范外债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该文运用现代投资理论中的有价证券组合理论 ,根据债务的实际成本 ,在综合考虑了外汇储备结构和外贸收支外汇结构的条件下 ,提出了一种中国外债的最佳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实际统计数据 ,用这种方法计算了中国外债的最佳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计算结果与中国外债状况基本相符 ,如美元债务占中国外债总额的 60 % 70 %。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研究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