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课件.ppt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本章导航,本章将着眼于本文的审美层次和内在审美形态的讨论。先阐明文学作品的内在审美结构层次,进而讨论体现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即意境、典型和意象。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第二节 文学典型 第三节 文学意境 第四节 文学意象,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问题,“本文”(text),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中外文论史上,都曾有人把文学本文的构成,看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周易、王弼、黑格尔、英加登的观点),文学本文的三大层次,文学话语层面指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文学形象层面读者在文学话语的感染下,经过想象和联想,便可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构成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这就是文学作品的第二个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本文结构的纵深层次。,文学话语层面的特点,文学话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炼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必须加以说明。1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 2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3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文学形象层面的特点,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话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文学形象有如下基本特征: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4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文学意蕴层面,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一般又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层面:历史内容层 哲学意味层 审美意蕴层,小结,文学作品的本文就是这样,从外到内,层层溢美流芳,共同形成了它的“召唤结构”和特有的艺术魅力。文学形象,当其在表现人类审美理想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时,就具有了自己的高级形态。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通常有三种: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分别简称典型、意境和意象。下面三节依次讨论。,典型论的发展,典型(Tupos)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17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上是类型说,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二、18世纪以后,开始了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三、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把人类的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我们给文学典型以这样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典型通常有如下美学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特征性,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种人物关系等。就内涵而言,“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所以,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的特征化原则还要求调动一切方面的特征化表现力,为形成文学典型的“总特征”服务。这样,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就要分两个层次来理解了。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BACK,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凡是在文学史上可以称为典型文学形象,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以从魅力的表现和魅力的实质两个方面来考察。艺术魅力一般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型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BACK,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观察文学创作,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这是对典型理论的重大贡献。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写道:“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什么是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所谓“社会现实关系的总情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现实关系的真实情况,二是时代的脉搏和动向。,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意境的形成,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 相传王昌龄作的诗格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 诗僧皎然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 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司空图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 意境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意境的界定,总的来说,文学意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所谓“境”。这个“境”包括两个部分,即“象”和“象外之象”,也就是下面我们将要论述的实境和虚境。意境论的内容丰富复杂。有人统计它几乎有四大类十种以上的涵义和界说。主要是“情景交融”说,“典型形象”说,“想象联想”说和“情感气氛”说。,文学意境的特征之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的类型: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情景并茂式。,文学意境的特征之二: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宋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意境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一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意境从结构上看,正是二者的结合。所以后人干脆提出了“全局有法,境分虚实”的主张,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把其中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文学意境的特征之三:韵味无穷,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韵”、“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司空图提出了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命题。也就是说,他认为意境的韵味是多层次的,不仅有韵内之韵,味内之味,而且还有“味外味”,“韵外韵”。,意境的分类,关于意境的分类,理论上尚待深入。中国古典文论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是清朝刘熙载从意境的审美风格上提出的分类方法。他说:“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诗不出此四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又提出一种分类方法。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中西文论中,都有意象(image)一词,并在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意象主要有四种:一、心理意象;二、内心意象;三、泛化意象,相当于“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这个概念,简称“形象”;四、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简称意象或文学意象。,意象论的起源和发展,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辞“立象以尽意”。“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汉代王充的论衡乱龙:“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清代叶燮说:“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康德也有类似的看法。他提出的最高审美范畴叫“Asthetische Idea”,朱光潜翻译为“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文学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实际上可分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不够充分的意象;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即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有如下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审美意象的概念(小结),从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审美意象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是与典型、意境一样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审美意象的分类,从表意的方式这一角度着眼,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所谓寓言式,是指通过一则故事显示一种哲理或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寓言式意象的显著特征就在于有故事情节,那怕是最稀薄淡化了的故事情节。所谓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符号式意象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抽象型,一类是具象型。,复习要点,基本概念典型特征化意境审美意象思考问题1举例说明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5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文学理论教程,张荣翼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