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林语堂家庭观的研究.doc

    • 资源ID:4029868       资源大小:245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林语堂家庭观的研究.doc

    On Lin Yutangs Family ViewA thesis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M.A.Degree in Chinese literatureByPostgraduate ProgramCollege of Chinese Litera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upervisor:Xu Zuhua Academic Title:Professor Signature Approved April, 2010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华中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半年;一年;二年发布。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中文摘要“家”在中国人眼里是另一种精神图腾,对于中国人来说,家与国是在同一概念基础上的。一个和睦的家才是一个家族延续及永恒的方式。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传统的家族文化因为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而一直处于被批判的地位,而林语堂对家的理解和诠释,有着独到的发现。林语堂家族小说里表现出的文化对家庭的影响这一观点,寄托着他对文化的审视和思考。正是这样,对林语堂家庭观的研究成为了学术界的一种可能。林语堂的家庭观是林语堂思想文化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对林语堂家庭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研究林语堂的思想文化观,给进行林语堂思想文化研究的学者提供另外一种可能的方式。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林语堂家庭观的成因。分别从林语堂的家庭情感体验、林语堂对传统文学红楼梦中家族文化意识的吸收以及西方文明的熏陶三方面入手分析。林语堂一生经历过几个家庭的组合模式:“父母之家”(童年少年时期)、“夫妻之家”、“儿女之家”,林语堂一生的家庭情感体验是他的家庭观形成的直接原因;林语堂对红楼梦传统家族文化的吸收是林语堂家庭观形成的潜在原因;对西方文明的吸收和创新,体现了林语堂的家庭观现实价值所在。第二章,林语堂家庭观的表现。从林语堂创作的七部小说中选取以京华烟云、朱门、唐人街为代表的三部小说中的家庭故事发展来分析林语堂家庭观的表现。三部小说承载着林语堂家庭观的不同表现内容:京华烟云表现的是文化与家庭的关系,即林语堂家庭观的核心“文化影响论”;朱门探讨的是婚姻和爱情的问题;唐人街则是林语堂家庭观的特殊表现内容:大“家”的概念。从姚氏父女和林氏父女的家庭教育分析林语堂家庭观的表现之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必不可少的条件。另外选取了几个家庭成员中特殊的角色,例如父亲、妻子的角色的分析来解读林语堂家庭观中的对亲情、两性、爱情和婚姻四方面之间的关系的探索。第三章,分析林语堂家庭观的超越性和现代意义。通过与五四同时代作家的家族观念比较,与中国人普遍的家族观念比较,林语堂的家庭观显示出了超越性。林语堂的家庭观在当今家庭模式面临解构的情况下,表现出积极的现代意义。比较于当前中国普遍的家庭生活状态,林氏家庭观给了我们启示与反思。关键词:林语堂;家庭观;超越;现代意义Abstract“Family” in the Chinese eyes is another kind of spiritual totem,and for the Chinese,the family and the country are on the footing of identical concepts.A harmonious family is a way of family extension and eternity. In Chinas literary criticism history,the traditional family culture has been in a position of being criticized because it has strong feudal color,but the Lin Yutang's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on family features distinctive discovery. The viewpoint that the culture influences the family displayed in Lins family novels represents Lins examining and pondering on the culture. Precisely, this makes Lins research into family view a possibility in academic circle. Lin Yutang's family view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Lins family view)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ranches of the study on Lins thought and culture,so studying Lins family view enables one to better study Lin's thought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o as to render another possible way to the scholars who study Lins thought and culture.The present paper divides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concerns the origin of forming Lins family view. It analyzes the cause formation of Lins family view,respectively from three aspects,that is, Lin's family emotional experience, Lins absorption of the family culture consciousness represented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as well as Lins being nurtured by Western civilization. Lin Yutang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family combination patterns in life: “family of the parents” (during his childhood and youth),“family of the husband and wife”,“family of the children”. Thus, Lins family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life is the immediate cause which forms his family view;Lin Yutangs absorption of the traditional family literature expressed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the latent reason;his absorption and the innovation in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manifests the realistic value of Lin's family view.The second chapter involves the embodiment of Lins family view .The writer selects three novels like Passing Scenes in Beijing, Vermilion Gates,Chinatown from the seven novels created by Lin Yutang and based on the three novlesfamily stories development,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of Lins family view. These three novels are loaded with different performance contents concerning Lins family view: Passing Scenes in Beijing displays cultural and family relations, namely,the core “cultural influencing approach” in Lins family view; what Vermilion Gates discusses is marital and love question; Chinatown is the special performance content in Lins family view: big “family” concept. From the family education situation displayed in the fathers and daughters in both the Yaos and the Lin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fourth performance of Lins family view: the parentseducating the children is an essential condition for a complete family. Besides, the author selects a few special roles in several family members, for example,the role analysis of father and wife to interpret Lins exploration toward the relathionships among affection, both sexes, love and marriage in Lins family view.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transcendence and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about Lins family view. Compared with the writers' family ideas in May Fourth Times when Lin lived,and the Chinese universal family idea, Lin's family view demonstrates the transcendence. Lin's family view displays the positive modern significance in the modern family pattern which sets at variance. Also,by comparison to the current family life condition,Lins family view gives us some inspiration and reflection.Key words:Lin Yutang; family view; transcendence; modern significance目 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引 言2第一章 林语堂家庭观的成因6第一节 林语堂本人的家庭生活经历6一、父母之家6二、夫妻之家8三、子女之家9第二节 红楼梦家族小说的影响10一、概述红楼梦对现代长篇家族小说的影响10二、林语堂对红楼梦家族小说创作艺术的接受10第三节 西方文明的影响11一、林语堂的信仰11二、亦中亦西的家庭生活12第二章 林语堂家庭观的表现14第一节 林语堂家庭观念表现之一:“文化影响论”关于京华烟云14一、姚、曾、牛三家比较14二、姚木兰、牛素云、孙曼娘三者形象比较17三、姚思安父亲形象解读20第二节 林语堂家庭观表现之二:探讨家庭组合的二元素婚姻和爱情21第三节 林语堂家庭观的特殊内容:唐人街的另类家庭组合24一、中西结合的婚姻24二、异国之“家”的维系哲学大“家”的概念25第四节 林语堂家庭观的表现之四:家庭教育27一、从姚氏父女看林语堂的家庭教育27二、从林家女儿看林语堂的家庭教育29第三章 林氏家庭观的超越性和现代意义31一、超越性31二、现代意义33结 语35参考文献37引 言一、论题的提出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在他身上既体现了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格局的这一历史趋势,也反应了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旧文化、中西文化夹缝间的挣扎和痛苦。所以,林语堂跟五四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他的很多作品也反映了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变革的进程,于是学者对林语堂的研究也就持续到了今天。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学者们研究的比较多的是林语堂的幽默观,研究他与“论语派”或者他与鲁迅的关系,或者更广层次的研究他作品所海涵的文化精神这些研究在纬度和广度都是较为深层次的,而且学者的目光、研究基础对象都在林语堂创作的大量的精品散论上。不论是从宏观视域、文化眼光,还是从私人生活各种角度来看,目前学者对林语堂的研究都呈现出了超越和深化的局势,也开始越来越细。一个成功的作家往往也是一个思想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完整的思想体系。林语堂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作家中具特殊性的同时又具代表性的研究对象来说,针对他的思想研究显得格外重要。事实上,这一块也是林语堂思想文化研究中的重点之重。其中,对林语堂的自由主义思想和幽默观的研究更是长期以来众多学者选择的焦点。近几年来,很多研究者在关注林语堂幽默观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林语堂思想体系中其他值得研究的论题:如林语堂的家庭观、女性观、伦理观、文学观、文化观、批评观等等。研究者们渴望了解林语堂庞大的思想体系中各个侧面之间的联系和冲突,希望能够展示一个完整的林语堂。林语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关注文学,关注生命,关注文学所追求所想表达的终极意义。林语堂生平最为赞赏的两部作品是沈复的浮生六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家,在中国人眼里是最重要的词眼,中国人认为家为国之根本,有国才有家,有家才为国。在林语堂的眼里,家也是最重要的。他写过大量的散论,讨论了家庭问题、婚姻问题、家庭角色的扮演问题。写过七部小说(含“林语堂三部曲”: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都是以家庭文化为基础来建构小说的。透过一扇扇厚重的朱门,讲述着一个个家庭的悲欢离合,讲述他对“家”的终极意义的理解。尽管对林语堂的研究目前已呈现出成熟化趋势,但是学术界对他的家庭观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这与研究林语堂的整体学术成就不成比例。对林语堂家庭观念的注意和深入研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林语堂众多作品中,他都是把自己的思想文化观念融入了关于家庭、关于婚姻、关于爱情和亲情等范畴来表达的,且林语堂的家庭观是林语堂思想文化观研究之根本,遗憾的是众多学者的研究都只是蜻蜓点水的掠过。这样,在学术界,学者对林语堂思想文化的研究就显得有些失调,而且必然影响这一课题研究的深入和进展。本论文将以林语堂的散论和小说为基础,结合中国现代文学家族小说创作的发展脉络和创作主体的内外环境,对现代文学家族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林语堂做一个整体关照。从纵向、横向比较,对林语堂家庭观的形成、表现及家庭观的超越性和现代意义作深入地研究。二、林语堂家庭观的研究现状对林语堂家庭观或者家庭文化观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有几个比较有影响的学者也都只是从林语堂的小说出发,综合研究林语堂的家庭文化观。如朱东宁论林语堂的文化涵养和文化家庭小说从文化视角分析林语堂的小说创作,把林语堂的小说称作“文化家庭小说”,并指出林语堂的“家庭三部曲”(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作为文化家庭小说的范例,吸引读者的是靠其所蕴含的宏博的文化精神、深刻哲理,而不是以现代小说艺术创新打动读者。文章中将林语堂的小说与同时代老舍、巴金创作的小说比较,指出而前者是以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演变来展开的,从文化的找寻出发;后者是以“批判旧礼教、旧家庭”为主旋律,从文化审视的审美倾向出发。王兆胜的论林语堂的家庭文化观是从林语堂作品中的几个家庭角色出发,如母亲、老人、妻子等角色的文化内涵来写林语堂的家庭文化观。他挖掘的是林语堂家庭文化中的优质部分,也赞赏了林语堂在同时代众多现代作家批判旧式家庭的同时,他仍然坚守着自己传统优质的家庭文化观念。另外还有尤爱焜的论林语堂小说家庭文化的审美取向,章敏的林语堂的家与国,这些都是近几年来很分散的研究林语堂家庭观的论文,且这些论文都只是过于简单的论述林语堂的家庭观,没有对林语堂的家庭观作系统地研究。我的论文将系统梳理林语堂的家庭观,从三个大的部分阐述林语堂的家庭观的形成、表现及意义。从林语堂本人的生活体验、林语堂创作的系列家族小说、林语堂创作的大量关于家庭方面的散论著作和林语堂的信仰等各方面综合来论述林语堂的家庭观。林语堂是农民的儿子,他生活在底层文化的圈子里,底层文化是影响他对“家”的理解的最直接的文化影响。林语堂又是基督徒的儿子,受过中西方双重的高等教育,浸润着中国五千年的精华文化。所以,林语堂的家庭观是中庸的,是理想的,是和谐的,是圆满的,有着传统道家文化的隐忍退让,有着儒家主流文化的和谐美满,有着基督徒的博爱和宽容,有着西式家庭的包容和开放。综而,形成了林语堂家庭观的核心:“文化影响论”,即家庭观念的形成最终由文化影响决定,也就是某种文化影响最终造就某种家庭、父母和夫妻。三、林语堂家庭观的总体概述林语堂生活经历是很不平凡的,从农民家庭的孩子到圣约翰大学的高材生,从硕士到博士,他的成长历程显示了一个文学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他创作了系列的小说和精品散论,这些作品创作都反映了林语堂的思想变化历程。在林语堂创作的七部小说中,他都选择了以一个个家庭为焦点,着力塑造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家庭世界。林语堂在塑造这些家庭时,态度也大不相同,有的是极力赞扬,有的是讽刺挖苦,有的是深感同情,有的则是痛加鞭笞。究其原因,这些都是与作家的家庭观分不开的。林语堂说:“在我看来,任何文化的最后实验是:这种文化所产生的是哪一类的夫妻父母。” 转引自施建伟:林语堂在大陆,北京,北京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这就是林语堂对家庭最基本的文化认同,也是他后来自己形成家庭观念的核心表现部分。他认为文化对家庭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什么样的文化造就家庭中怎样的父母和夫妻,然后父母亲又是怎样地影响他的儿女们即形成了怎样的家庭观念。家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为人父亲,为人母亲,为人妻子,在林语堂眼里,都是一门深邃的艺术:爱情是理想家庭的基础,亲情是一个家温馨的代名词;家庭是由两性组成的,作者笔下理想的家庭有着明确的两性分工。关于这一点,林语堂的看法基本上是传统的,沿用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流行模式:男子应该走向社会,女子则应具备持家的本领,有做一个称职妻子的才能;具体秩序是夫唱妇随。他理想中的家庭是一个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家庭联合体,而且至少是在观念上,彼此尊敬,彼此热爱。父亲和母亲在家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父亲是家庭的主要支撑者,母亲则是家庭精神和感情的中心。一个家庭里,如果没有一种感化、影响,弥漫其中,使之神圣,并使之超逸,如果没有女性的影响,以性质崇高的身分为母亲,为妻子,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家庭。林语堂描写了多种文化影响的家庭,但是他最推崇的还是道家文化影响的家庭。该论文从京华烟云、朱门、唐人街三部小说和林氏的家庭教育出发,阐述林语堂的家庭观。先将京华烟云里三个家族比较,三种家庭所受的文化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姚家:道家文化;曾家:儒家文化;牛家:世俗的官本位文化。其次,将姚木兰、牛素云、孙曼娘,三个女人作为媳妇,作为为妻子,作为母亲进行比较,看林语堂认为女子该在家庭里充当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从姚思安作为家庭中的父亲的形象看,林语堂认为父亲该在家庭里扮演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选取小说朱门,也是围绕着这一论题进行:通过对杜柔安和李飞的爱情和婚姻的分析,来看林语堂家庭观表现内容之一:探讨家庭中婚姻和爱情问题。唐人街是林语堂家庭观的特殊表现内容,但终归还是从文化的影响来看家庭的和谐,其中描写了一段中西结合的婚姻,写出了一个大“家”的概念在异国他乡,只要都流淌着华夏儿女血液的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相比较现代文学史上的众多作家,这个大“家”的概念使林语堂的家庭观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具有民族性意义。在现代家族观念巨变的情况下,林氏家庭观表现了巨大的启示作用,让我们反思,在重建家族观念的理想建构下徘徊,审视我们失落的传统,审视我们缺失的文明。林语堂的家庭观在他的小说和散论中都可以得到反映。既然观念的东西不是凭空产生的,那么,林语堂的家庭观来源于哪些方面呢?第一章 林语堂家庭观的成因第一节 林语堂本人的家庭生活经历一、父母之家童年是对一个人影响比较重要的阶段。从现象学、心理学关于人的意向性的理论来看,人的早期经历对一个人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作家的思维体验往往能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和独具慧眼的判断。霍尔在荣格心理学入门谈到父母的作用章节时,认为儿童生命的最初岁月里,他们还没有独立的个性,这时候的子女精神完全反映着父母的精神。 霍尔:荣格心理学入门,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19页对于一个人来说,家庭既是他生长的摇篮,又是他人生相伴始终的场所,很多人在别的方面可有可无,但是家庭却如影随行。1895年即清朝末年光绪年间,林语堂诞生在闽南漳州平和县坂仔村。坂仔村有着连绵起伏的山峰,有着美丽的西溪。远山近水,林语堂就是在风景怡人的小山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一个人问世以后,他的生存环境是陶冶他性格的第一张温床。林语堂在四十自叙中写到: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十尖石起时如梦,为学养性全在兹。 林语堂:四十自叙,黑龙江,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9页由诗可知,家乡的山水和温暖的家庭给林语堂的一生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性格和原始的知识积累都是在这形成和积淀的。林语堂是一支越飞越高的风筝,但是风筝再高也少不了线的牵引,而林语堂的“家”就是合成这根线的主要部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与普通家庭相比,林语堂的家庭显得更为特殊。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牧师,又是一个崇拜儒家文化同时又具有新思维新思想的家长。从林家的摆设来看,影响林家文化显而易见:“四书五经,圣贤经典和教会的圣经放在一起;鹿洲全集、声律启蒙等线装古籍和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介绍西方的译著,油印的各种报纸共同占据着书架的空间;林牧师在教堂布道时所穿的黑色长袍和牧师太太的裹脚布同在一屋;客厅里,一面挂着彩色石印的光绪皇帝像,一面挂着一副外国人像画,画上一个年轻的西方姑娘笑盈盈地捧着一顶草帽,里边装满了新鲜的鸡蛋;林太太的那只古色古香的针线篮里,一个中国主妇所必备的全套缝纫工具和一本美国杂志常年放在一起。” 转引自施建伟:林语堂在大陆,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5页 这就是林语堂童年生活的父母之家,父亲虽然是个农民牧师,但是他信仰宣扬博爱的基督教,为人和善;母亲虽然是个农村主妇,但是母亲能干,勤劳,善良,有着中国传统主妇的隐忍和谦和。林至诚年轻时家庭贫苦没有机会读书,但是他懂得读书的重要性。他对他的儿女们要求非常严格,希望他们认真读书。林语堂认为父亲在长老会的牧师中“以极端的前进派知名”, 转引自施建伟:林语堂在大陆,北京,北京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 虽然林父的进步也只是相对而言,但是他的思想的确很开明:支持百日维新;赞成光绪新政;鼓励他的孩子们读书,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甚至出国一个农民的胸襟和眼光如此广阔,在那个时代是很难得的。林父的“梦想”沟通了他的全家,也熏陶了小和乐(林语堂的乳名),林父的乐观主义和自由激发了林语堂的梦想和追求,使林语堂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像一股强大的热流,填满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沟壑。几十年后,林语堂驰骋文坛,谁会想到,那个最初的灵感原来就源自一位乡村牧师的“梦想”之中。林语堂的父亲给了他一双有力的翅膀,让他能乘风而行,鹏程万里。林语堂的母亲叫杨顺命,名如其人。一个老实厚忠的中国普通农妇形象。林语堂在自己的作品里是这样写自己的母亲对他的影响的:“说她影响我什么,指不出来,说她没影响我,又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大概就是像春风化雨。我是在这春风化雨的母爱庇护下长成的。我长成,我成人,她衰老,她见背,留下我在世。说没有什么,是没有什么,是没有什么,但是我之所以为我,是她培养出来的。你想天下无限量的爱,是没有的,只有母爱是无限量的。这无限量的爱,一人只有一个,怎么能够遗忘?” 转引自施建伟:林语堂在大陆,北京,北京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一种难以言喻的深厚情感溢于文字之间,这就是林语堂笔下的母亲。所谓母亲,此种赞颂,已为无尽。她是一位有着八位孩子的母亲,她柔和温善,勤劳善良,她均匀的把她的爱给了每一个孩子。林语堂和他的每一个兄弟姐妹都相处的非常愉快,兄弟姐妹都相亲相爱,有家如此,林语堂此生何憾?飘在空中的和浮在水上的梦想,可能永远是个梦,但如果梦想的种子落在奋斗的土壤里,就会唱出希望之歌。“家”就是林语堂希望种子的土壤,由此而孕育了一个偌大的绿色世界。林语堂渴望自己像父亲那样能自由驰骋的想象,希望自己能有像母亲一样温顺善良的妻子,是林语堂的家庭文化直接影响了林语堂一生的文化追求,也是林语堂家庭观形成的直接原因。二、夫妻之家林语堂和廖翠凤的结合,可以说在旧式婚姻和现代爱情的选择中林语堂选择了前者。他们是先结婚后恋爱,林语堂的情感经历是丰富的,他先后经历了初恋情人赖伯英,刻骨铭心爱恋的情人陈锦端,直到最后经人介绍的妻子廖翠凤。林语堂与妻子结婚后就游学海外了,游学在国外的四年是林语堂思维高度发展、学术突飞猛进的时期。在攀登知识高峰的征途中,林语堂是一个成功的登山运动员,但是在社交生活里,他算是一个幼稚的学步者,幸亏他娶了个能干的贤内助,两人的相亲相爱,相互依赖,组建了幸福的夫妻之家。林语堂在自叙里是这样提到自己的妻子:“妻是外向的,我是内向的,我好比一个气球,她就是沉重的坠头儿。我们就这么相互恭维,气球无坠头儿而乱飘,会招致灾祸。她做事井井有条,郑重其事,衣裳穿着整齐,一切规规矩矩。吃饭时,她总拣切得周正的肉块吃,如鸡胸或鸡腿,她避免吃鸡肝儿。我总是爱吃鸡翅膀儿、鸡脖子,凡是讲究吃的人爱吃的东西我都喜欢吃。我是没有一刻安静,遇事乐观,对人生是采取游戏人间的态度。一切约束限制我的东西我都恨,诸如领带、裤腰带、鞋带儿。” 刘志学编:林语堂自传,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1页 林语堂写到妻子这点,说明妻子和自己在个性、嗜好、生活习惯上还是有诸多的“矛盾”。但同时,林语堂也承认了夫妻性格不合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他们之间能相互容忍,阴阳互补。说到底林语堂的夫妻之家的实质还是传统家庭的“夫唱妇随。”妻子的原则是:在没有危险,不损害家庭的范围内,她给予了林语堂充分的自由,以利于他个性的发展。廖翠凤有一种憨劲,生命力极强,她的“跟踪”能力也极强,因为她跟着林语堂一走就是五十年,一步也没有放松过,一直也没有放弃过。爱是一座万能的桥梁,它能跨国冰封雪冻的江河,超越停滞不前的空间,即使关山阻塞,迢迢千里,即使云遮雾障,天寒地冻,爱也能使丈夫和妻子手携手跨进阳光普照的天地。林廖的结合是幸福美满的,林语堂是幸运的。虽然不是廖翠凤造就了林语堂的性格,但至少她精心保护了他的天性,在精神上,她尊重他,崇拜他;在家庭生活里,她迁就他,向他奉献了妻爱的深情。所以,林氏认为,妻子是一个家庭的情感中心,是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角色。廖翠凤给了林语堂最舒适的家庭温暖,给了林语堂和孩子们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家,在林语堂后来创作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妻子所带给他对“家”来自灵魂深处的依恋。三、子女之家林语堂无子,只有三个女儿。“廖翠凤说:我的肚子不争气,尽生女儿。林语堂说:女儿好,我就喜欢女儿。” 陈亚联编:林语堂的才情人生,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251页林语堂也曾多次不掩饰自己拥有三千金之家的骄傲:林如斯,林太乙,林相如。三个女儿让林语堂老年享受了天伦之乐。林语堂在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八十自叙)是这么描述自己对家庭的感觉:“我算是有造化,有这些孩子,孝顺而亲爱,谁都聪明解事,善尽职责。孙儿,侄子,侄女,可以说是儿孙绕膝”。林语堂对三个女儿每一个都是爱的真挚热烈,他从不打骂她们,连训斥也没有,有时候女儿不懂事,林语堂也能够理解、克制、容忍和耐心说服。次女林太乙说:“我最淘气,最不乖。有时候我晚上睡不着觉,或用双腿在床上乱敲,吵得大家都睡不着。有一次家里请客,我又在床上闹,爸爸上楼来,陪我躺了一会,温柔的说:睡不着没有关系,你以为十一点很晚了么,对大人来说,一点也不晚,你听,客人还在楼下说笑了呢。你不要着急,等一下就睡着了。爸爸从来不骂我,她对我那么好,我真是喜欢爸爸。” 林太乙:林语堂传,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版,第129-130页女儿们是深受林语堂的影响。林语堂自己也是这样认为:子女的成长是离不开父辈们的影响的,父母的知识构成将影响子女的知识构成。林语堂实际生活也是这样表现的。林语堂一生追求文学和文化,长女和次女也随了林语堂表现出对文学的极大热忱。林语堂严格要求孩子们养成每天看书和记日记的习惯。所以我们现在还能看到林语堂和他的女儿们的手记。林语堂心中是有一条不冻的河流,那就是自家族血缘出发,纵横贯通的一条亲情血脉。对自己的女儿是这样,其实他对他的侄子侄女们也一样。这种爱是不受高山大海的阻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是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父爱的集中体现。“家”是林语堂最重视的方面,也是他事业、生活、性格和梦想的支点。 林语堂一生的家庭情感体验,是影响林语堂家庭观形成的直接原因。家庭的和美和父母的乐观,直接影响了林语堂对家庭的感知体验,他也直接影响着他的女儿们。因此,在林语堂的小说中,总是避免描述现代文学史上巴金等人创作的“围城”之家(家庭三部曲)和家庭婚恋情感的困惑,而是表现出对家庭生活的回归和恋慕,写出令人羡慕的家庭甜蜜和温暖。第二节 红楼梦家族小说的影响一、概述红楼梦对现代长篇家族小说的影响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家族小说对红楼梦的继承和发展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六篇家族小说是分别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老舍的四世同堂,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及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他们对红楼梦的结构、诗意的语言、人物的性格塑造等各方面艺术成就进行吸收和深化,继承和发展了长篇家族小说的创作。应该说,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家族小说几乎都借鉴了红楼梦宏大的叙事、丰韵的思想意蕴、精深的人物性格塑造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特征,他们都是描写了一连串豪门家族的变迁和兴衰,他们所描写的“家”跟红楼梦里的家族一样,都是有着强烈的两面性质。一方面写了豪门家族的优越和舒适,另一方面强烈的批判封建的家族礼教扼杀了青年男女的自然天性。无论是描述怎样的一个家庭,作者的笔端多是犀利而尖锐的,他们一个个都是在审视封建家族的罪恶,审视一种文化对年轻一代的扼杀及对一个个家族的埋葬,而林语堂恰恰表现的相反。虽然林语堂的小说也继承了红楼梦的宏大叙事,家族文化的描述,女性性格塑造,诗意美丽的语言,但是他的倾向有所改变。林语堂的作品透露出的是这样一种意识:家,是我们诗意的栖居所,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家是一个人的根,无论在哪漂泊,无论在哪奋斗,最终我们渴望落叶归根,渴望回家。所以,与现代文学史上的家族小说相比,林语堂的家族小说体现出的家族观念就显得较为独特。二、林语堂对红楼梦家族小说创作艺术的接受红楼梦是林语堂最喜欢的小说之一,次女林太乙回忆:“父亲想写一部像红楼梦一样的小说,后来也就成就了长篇家族小说京华烟云。” 林太乙:林语堂传,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版,第 89页林语堂的家庭观与红楼梦的影响不能说不无关系。林语堂创作的京华烟云有“现代红楼梦”之称。产生这样的结果是林语堂深谙红楼梦之精粹,也是红楼梦整体文化观使之然也。京华烟云、朱门等都是沿袭红楼梦家族小说的宏大叙事结构来设置的。与红楼梦一样,京华烟云也是写大家族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读过红楼梦我们就清楚,红楼梦里面写的是贾、王、史、薛四家,从几何学的角度来说,描述的就是红楼梦里四大家族合流成的一个点(贾家),相当于只有一个端点的射线,最后走到哪,都是一个未知数,只是无限的伸向远方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尽的悲凉

    注意事项

    本文(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林语堂家庭观的研究.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