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毕业论文44792.doc

    • 资源ID:4028046       资源大小:102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毕业论文44792.doc

    毕业论文 题 目: 高山流水再难奏 论徐志摩与泰戈尔两缕诗魂的交融 专业方向: 汉语言文学文秘 中文摘要泰戈尔不仅从作品上而且从自己本身对徐志摩产生影响,为了更好挖掘泰戈尔与徐志摩影响研究,本文把徐志摩与泰戈尔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首先论述了二人在艺术风格与精神内容上的不谋而合,引发读者对二人的诗歌存在交汇点产生联想,紧接着下文分析两缕诗魂交融的原因,间接原因有先前的文化背景现实环境等,直接原因有二人面与面交流与影响,这样读者可以透彻领悟两缕诗魂碰撞光芒。徐志摩与泰戈尔是忘年交,是知音,不仅仅是他们诗歌风格,思想的相通,更重要是他们在哲学层面形而上的追求上实现共鸣,他们对于宇宙,自然,人生的本体的把握一致性。两位诗人共同地超越了他们所处时代和历史的永恒的魅力,展现了他们照亮人类的永恒不灭的共同追求。关键词:徐志摩;泰戈尔;诗歌;交汇点;原因;共同追求AbstractTagore not only from the works of Xu Zhimo and from my influence,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agore and Xu Zhimo better mining, this paper take Xu Zhimo and Tagore as two separate individuals.Firstly,two people in the artistic style and the spirit content of the agree without prior without previous consultation,cause the reader poetry on the existence of the two person point of intersection of association,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the poetic soul blend below two strands, the indirect reason has previously cultural background, realistic environment, there are two people 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 and influence the direct cause, such the reader can grasp the two strands of the soul, Xu Zhimo and Tagore's friendship between generations, is a bosom friend, is not only the style of their poetry, thought is more important is that they achieve, resonance at the level of philosophy of metaphysical pursuit, they for the universe, nature, grasp the consistency of life ontology, the two poets in common beyond his age and history of the eternal charm, show the ultimate pursuit of light that the human common road.Keywords:Xu Zhimo;Tagore;exciting cause;remoute cause;common pureuit目 录一 光彩夺目的交汇点1(一) 轻灵飘逸的艺术风格1(二) 深深博爱的精神内容4二 文化碰撞的结合6(一) 文化背景6(二) 现实环境7(三) 英国文化8三 至善至美的共同追求9(一) 爱,美,自由9(二) 梵的现实,我的尊严,爱的福音10(三) 共同追求10结语13参考文献14致谢辞15引言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诗人和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成就卓著。诗歌创作大致分三个时期,诗歌成就主要是早期的叙事诗和抒情诗,中期的抒情诗,后期的政治抒情诗,尤其他的中期创作收获丰盛,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正是这一时期,这一时期他经历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低潮和高涨,主要的诗作有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1913年泰戈尔凭借这些散文集中的一部诗集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震惊世界,享誉东亚。随之泰戈尔的作品翻译与思想传播在世界各国升温,而当时中国的文学创作正处于探索时期,许多文人志士想革新除旧,力图创新,开创文学新局面。他们开始大量翻译外国作品,比如莫泊桑易卜生泰戈尔等,而泰戈尔是众多作家中唯一一位东方作家,又印度与中国毗邻。泰戈尔自然很受中国文人的欢迎,陈独秀张闻天瞿世英徐志摩等开始渐渐翻译泰戈尔的作品,宣传泰戈尔的思想。而这些对泰戈尔感兴趣的中国作家中的一位却与众不同徐志摩,他深受泰戈尔的影响,崇拜泰戈尔的人格思想,并且陪同泰戈尔讲学,做学问,二人都生活在东方国家,国家处于民族危机时刻,都曾去过英国留学,可以说他们人生经历在许多点上是重合的。他们两的诗歌虽有许多不同,但又十分相似,不言而喻的碰撞,也是理所当然。徐志摩的爱美自由与泰戈尔的梵的现实我的尊严爱的福音的碰撞带给读者文化上丰富大餐同时引导我们去寻找二人相似之处中共同的人生追求。一 光彩夺目的交汇点徐志摩诗歌构思精巧,意象新颖,泰戈尔诗歌清新灵秀,意境深邃;徐志摩诗歌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泰戈尔诗歌趣味十足,富含哲理。无论在艺术风格还思想内容上二人的诗歌作品有过类似的痕迹,他们的风格都是那么轻灵飘逸,他们的精神都是那么博爱。他们歌颂理想与爱,他们关怀百姓与祖国,用诗歌表达由衷一颗炽热的心。(一)轻灵飘逸的艺术风格徐志摩是富有情感表达的诗人,他曾说过“自己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 1 尽管他身体上或思想上不好动但他的诗可从来没静止过。他奇特的想象,绚烂的灵感,轻柔的诗风,描绘出一篇篇长诗。陈梦家赞美过徐志摩“徐诗柔丽清爽隽永灵奇,还有铿锵优美的声调”, 足见徐志摩的诗轻灵飘逸。泰戈尔也是一位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与徐志摩一样受过英国浪漫主义诗派影响,泰诗喜好情感的蕴含,感情的渲染,字句之间流露出轻快的遐思。泰诗会让你看到蔚蓝的天空,缓缓的溪流,嬉耍的孩童,有时还会让你开动脑筋,思考其中微妙,这一点徐诗是所不及的,但二人诗歌风格都是那么轻盈明快的。1,清新灵动的意象意象是作者创造的用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看法认识的特定时间地点的事物,诗人一般会用一些意象来勾画自己美妙的诗。通观徐志摩与泰戈尔的诗歌,二人算是创造意象的高手,在他们诗中把一个个意象塑造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一些独创意象又会让你产生一幅幅生动优美意境。在徐志摩的诗中意象多为雪花清风云雾水莲花水波青草等,这些轻快柔美清新的意象,传达出就是一种自然清爽的感觉,不论视觉还是触觉,都不会给人沉重的负担,只会让人轻快,舒适。类似地泰戈尔的诗中多有飞鸟天空小草花儿孩童溪流等,都是些生活中常见到的事物,花花草草,虽然普通狭小些,可贴近人们的生活,散发诱人的馨香,质朴清新,明快清爽,也会让人心情愉悦,舒适自在。如徐志摩雪花的快乐中轻盈玉洁的雪花,为要寻一颗明星中闪烁的星星,再别康桥中惜别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油油的青草,都是如此清新灵动。如泰戈尔飞鸟集第82首“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旺盛美好的夏花,飘动挣扎的秋叶,鲜花盛开的仲夏,秋叶飞舞的执着,飞鸟集第269首“夜的花朵来晚了,当早晨吻着她时,她颤栗着,叹息了一声,落在了地上。”细腻的描写,清新的花朵,寂静的早晨,淡淡的画面,也是很自然朴实,清新灵动的意象。32,隽永灵奇的意境中国古典美学里,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胸罗宇宙,思接千古”, 6如同徐志摩与泰戈尔的诗那样,从而产生对于整个人生历史宇宙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二人诗歌中意境不是简单的有限意象,而是对某个具体的事物场景的感受上升为对于整个人生的感受,这种富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就是二人诗歌传达的意境之意。徐诗与泰诗都有不少这方面的造诣,尤其是泰诗,泰戈尔笔下鲜明的形象,隽永的意境,睿智的思想,让人留恋回味。而徐志摩的诗意境多清新自然,朴实华美,流动飘逸,不及泰戈尔的哲理深奥,发人警醒。但不谋而合是二人的诗歌的意境却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能把生命哲思运用在日常生活里,把大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水富有深厚的感情与诗人的想象或人生感悟。在有限狭小的空间里把读者的注意力转向大空间无限不在局限于眼前的简单某个意象,而是寻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使读者去畅想无限的空间,去体验那无限永恒的宇宙,引发读者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如泰戈尔的飞鸟集第82首的两句:“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夏花是绚烂的,秋叶是静美的,二者形象生动可感,字面上可以读出来的,但是诗人的意思不仅如此,诗人热情地赞美夏花秋叶的同时更在表达一种人生的哲思,每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人活在当下不顾以后,跟死一样;有的人虽死了可仍然活着。诗人呼吁的人生如夏花般精彩灿烂开放,活的时候就应多为社会做一份贡献,实现人生理想,死的时候也应要理所当然,如秋叶般问心无愧,埋葬大地。如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诧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翡冷翠的一夜),2这首诗描绘了两张图片,晴晴的天空里一朵白云,投影在海水的波涛中,漆黑的大海上,两只小船相遇。一是明丽清晰,另一是低落忧伤,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两张图片都传达出一种偶然的人生意味;一种偶然才相会一起,诗人这些年来爱情事业都不是很顺,对于诗人的感情来得那么偶然,由不得自己。诗人由自己爱情引发到对人生境界思考,表达一种对人生理想爱情的偶然认识与感悟,人遇见的什么事都可能是偶然,要勇敢面对这一切,感受相遇瞬间的光芒。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诗人不仅写了那轻盈晶莹的雪花而更多引发读者去联想起纯洁的爱情美好的理想。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不论描写缓缓的小溪还是天空的飞鸟,诗人都会让你体会人生哲思与感悟,总之徐志摩与泰戈尔的诗歌在平淡叙述中展现清晰明聊的画面,表达真挚情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真善美,去体验那无限永恒的宇宙与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沉思。3,流动的语言与韵律徐志摩说:“一首诗是一个有机整体,整体与部分相关联,一首诗的关键就是在它所包含的音节的匀称流动,知道了诗的生命在于它内在的音节的道理,这样我们才能领悟到诗歌的韵律美”, 1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诗人叶芝赞美泰戈尔诗歌说“每天读一句泰戈尔的诗,可以让我忘却世上一切烦恼,”不论徐志摩诗还是泰戈尔诗的韵律与哲理,都要通过以语言为载体表现出来,华美流动的语言会产生轻快的节奏感,如流水一般的韵律在跳动,会绘画出清新的画面感悟诗人的魅力。我们熟悉的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1925)“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是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2这首甜美的诗上来就用了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绘出了一个娇羞如花与水莲花交融一起的少女,水莲花与少女,互相映衬。“低头”,“温柔”,“娇羞”一串串词语,读起来那么清爽明快,且音韵上也循环呼应,大大地增强诗的旋律感,使人感到声韵跳动,回旋动听。“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诗句虽说挺短,可节奏感很强,当你在细细品味时,那种轻快而又缓慢的节奏,如一声声长笛在耳边绵绵流淌,欢跳雀舞,尤其最后那声“沙扬娜拉”亲切明媚舒畅清爽,令人回味无穷,不绕于耳。泰戈尔的诗中流动的美句更是不胜枚举,清新的画面下,蔚蓝的天空,皑皑的白云,点点的飞鸟,泰戈尔的园丁集第84首“秋云被疾驰的太阳追逐着,它的影子掠过绿的和黄的稻田。蜜蜂忘记吮它们的蜜了;陶醉于阳光,它们傻傻地翻飞哼鸣。鸭子在河里的小岛上,毫无原因地呷呷的闹。”3这些平白自然的话语,不加一点修饰,包含朴实的色调,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生动的比喻,但仅仅随着节奏,娓娓道来,生活的真实画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追逐,掠,吮,陶醉,傻傻,”一个个词语如一个个欢快的音符,告诉读者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了完美表达诗人的诗歌意图,徐志摩与泰戈尔对于诗歌语言也下了不少功夫,他们的诗的语言也是那么优美那么轻快,温馨宜人,他们笔下大自然是那么美好可爱,人生也是那么光彩夺目,诗歌韵律感十足,每一个词语句子流露出清新欢快的感觉。(二) 深深博爱的精神内容徐志摩在20年代的文坛上,以一种飘逸灵动的风格,以爱著称,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广泛的关注;1泰戈尔为世界知名作家,他诗歌灵秀多美,内容千姿百态,富含诗意与哲理。看两个人诗,他们的取材都包罗万象,内容也丰富多彩,可对于爱与理想,悲悯与同情,二人的诗歌取得了一致相同。简单地说徐志摩的爱是纯洁的,而泰戈尔的爱是博爱的,徐志摩的理想是高远的,泰戈尔的理想是深奥的。1,爱与理想为了追求心目中爱,徐志摩一直奔波,不放弃寻找爱,他的大多诗也反应他的诉求。正如徐志摩所言“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的唯一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雪花的快乐中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她”是诗人心目的情人,雪花不断接近“她”,表达了诗人对爱与理想追求渴望,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表达诗人一种迷茫凄楚的心境,对爱与理想的渴盼,好像如梦境飘渺,朦胧。而泰戈尔的感情经历到没有徐志摩风流倜傥,他也寻觅过爱,表达他的理解,他诗歌飘逸,无暇美好,冲满了爱,儿童的爱,人民的爱,大自然的爱等。而他的园丁集正是一部爱情与哲理的诗集,共有85首诗歌,在哲理层面,徐诗赶不上泰诗,他的诗歌一些专门写爱,刻画了爱情与人生微妙,有时富含哲理,有时还发人警醒,诗歌中流露出他对爱赞美,对爱的渴望与期待,第31首“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已经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天空”细腻地描绘出恋爱的给人奇特的感觉,第41首“我渴望着把我必须跟你说的最为真实的话告诉你;可是我不敢,我怕你会不相信这些话。我所以用谎言掩饰真话,说些与本意相违的话语,也就是这个缘故”。徐志摩的爱与理想是很让人捉摸,他的爱大多与理想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不分彼此。对于徐志摩来说,人生理想就是一种特殊爱,他的那种爱,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想,去勇敢的追求纯洁美好爱,把他作为自己人生目标,不与世道污浊同流合污,为自己的理想他一直在不懈努力坚持。而泰戈尔的诗歌有专门写理想方面,可以明朗清晰,我们都知吉擅迦利是一部抒情哲理诗集,其中大多诗篇抒发泰戈尔对于人生理想独特的见解,具体的爱,诗人也没有故意去描绘,但诗人热烈高扬地去赞颂人生与歌颂爱,字里行间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对人生哲理至上追求与热爱,感染读者分享到诗人博爱与睿智。如吉檀迦利“当我说我要永远离开你时候,就当作真话来接受它,让泪雾暂时加深你眼边的黑影”,如飞鸟集第6首“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末你也要错过群星了”,一句句至理名言,犹如长者时刻鞭策我们的言行,轻快的字眼中谈起到人生哲理,诗人对人生的憧憬热爱跃然纸上,相信人生是美好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是天真烂漫,值得歌颂。2,悲悯与同情徐志摩与泰戈尔的诗内容是多样的,不仅给人爱的感觉人生哲理的熏陶,而且诗人笔下也有体察民间疾苦与反应下层人民苦难的篇章,从中表达他们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吁。如徐志摩的大帅与俘虏颂,泰戈尔的故事集婆罗门丈夫的重获等都是这方面代表作品,大帅“大帅有命令以后打死了的尸体,再不用往回挪,就在前面挖一个大坑,拿瘪了弟兄往里掷,掷满了给平上土”这一段诗形象揭露了军阀的凶横残暴,对下层人民肆意滥杀与没有一点人性的控诉;俘虏颂表面叙述俘虏的物质实则揭露军阀肮脏行径,表达对劳苦大众同情。泰戈尔早期生活在谢里达农庄,写下了故事集,其中的取材贴近日常生活,多为人民所熟悉的民间故事传说宗教故事,揭露出了人民的艰辛与自己对他们同情,故事集还被称为“广大青年的爱国主义教材教科书”。泰戈尔的诗篇中有些通过借古喻今手法反映了人民对封建不平等种姓制度和殖民统治的不满,表达了人民强烈改变现状愿望和与殖民统治奋战到底的决心。如婆罗门丈夫的重获揭露了种姓制度不公平,更多的给予展示了贫民的凄惨生活及奸诈商人的腐朽堕落。泰戈尔对百姓炙热的爱略比徐志摩好了许多,源于泰戈尔一直投身民族解放运动,而徐志摩却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爱,二人诗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们对处于水深火热人民深切同情和对他们誓死如归斗争的赞扬。二 文化碰撞的融合泰戈尔对徐志摩的影响是深远的,与一些西方作家比如雪莱是显然不同的。泰戈尔不仅作品影响徐志摩,而且泰戈尔本人直接去影响徐志摩。二人息息相通,在诗歌上是如此的默契,这不禁让人诧异,更要读者思索二人诗歌相似的原因。何况两人又生活在两个国度,他们的碰撞不仅有二人感情深厚友谊,也有文化背景现实环境的间接原因与面与面交流的直接原因。(一) 文化背景1,东方文化的底蕴 徐志摩与泰戈尔分别生活在中国与印度,其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是他们二人成长的两种文化体系。自古以来这两种文化保持密切的交流对话,尤其宗教文化的交流,同时中国与印度社会结构也是相似的,在这样相似的国度里,不可避免导致二人一些思想观点相近,比如徐志摩与泰戈尔诗歌意境都有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踪迹。徐志摩生长的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而泰戈尔所在印度文化讲求梵我同一,二者也有很多相似。东方文化是主客混溶,中国文化偏重于人伦道德,中国人主张一切皆以天意,遵天命循天理为主。中国的天人合一从人伦道德的立场出发,所重视的是人,而不是天,把人看做是高贵的,重要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在于人的心性是与天相通的。人是自然整体的一部分,人为万物之灵,人与自然界不是敌对的关系,而是整体与其中最优秀的部分的关系。徐志摩诗歌意境中表达是用心灵去感悟体会与大自然的和谐,把人作为自然的部分,用心去感悟。而印度人一方面把梵视作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根源;另一方面又把它描述为具有无限欢喜的极乐福境。他们认为人的灵魂就是宇宙本体梵在人世间的显现,我在人世间虽然受到了肉体和私欲的束缚,但它有恢复本来面目,还原与梵的要求,一个人只要克服了私欲,就能使我从肉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还原于梵,恢复其本来面目,这样人的灵魂就可以得到解脱。这一点与徐志摩的不同,徐志摩是心与灵魂可以分开的,泰戈尔的梵普遍存在人世间,寄托在每一个人身上。另外中国传统文化里,宣扬流传的是儒家道家一套传统思想,它们的要求尊崇纲常伦理,追求仁义,为世俗约束,比如徐志摩曾遵父亲的意愿与张幼仪结婚,后来没有爱情又离婚,且这些传统的文化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仍然居于主要地位。无独有偶,类似的事在泰戈尔身上也重演,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这种国情使印度传统文化与宗教保持紧密的联系。宗教为了能生存下去,一些宗教制度与理念便诞生,其宗教制度要求很严格,如种姓制度,立足世俗的观念,泰戈尔曾受父命与仅有10岁门当户对的帕兹达列妮结婚,其实泰戈尔反对童婚,这是后来他思想成熟后变化,这些思想观念在二人诗歌中都有揭露封建制度的丑恶与对下层百姓的同情。2,西方文化的影响 徐志摩与泰戈尔生长在异国均出自于富裕家庭,徐志摩的父亲是江浙一带的富商又是商会会长,也是有钱有势的人家;而泰戈尔的祖父是加尔各答的贵族,还有庞大的家族产业:公司,庄园,银行,从小两个人均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过着富裕舒适的生活,徐志摩的父亲还不惜重金请当时名人大家教徐志摩读书,拜梁启超为师,对于泰戈尔来说,泰戈尔家就是一所高等学府,出入他家的都是著名的诗人,学者,音乐家,戏剧家,画家等,也正是这些名流,让泰戈尔广泛地接触到了诗歌,了解新思想,可以说这些良好生长环境与家庭教育为他们二人文学创作打下坚定基础,二人天生对文学表现很大兴趣,也不满意本国教育,他们都选择出国留学,徐志摩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经济,以便回国继承父业成为银行家,由于抵挡不住文学诱惑,毅然放弃即将到手的学位,漂洋过海去伦敦的剑桥大学学习文学,类似的是,泰戈尔刚开始去英国主要是为了学习法律,由于律师是当时印度是很正经很吃香的职业,泰戈尔先进布莱顿公立学校,也是文学的诱惑,后进了伦敦大学,业余旁听了英国文学。5徐志摩是在1920之1922年在伦敦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而泰戈尔是在1878之1880去英国留学,在二人留学期间,伦敦是英国的文学中心,乃至世界文学的交汇点。他们广泛地接触了世界文学,莎士比亚,弥尔顿,拜伦,雪莱等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导师和文学之神,他们生活在英国,感受到异国西方民俗,传统,与本国封建腐朽的截天壤之别,民主自由唯美主义浪漫主义爱等各种思想向他们招手,他们学会博爱,学会了自由,这段时间成为他们共同黄金时光,塑造了他们性格,凝结了思想,追求民主与自由成为二人共同的心声。不论徐志摩还泰戈尔的作品,都刻下这段时期的影子,尤其是徐志摩,康桥是他的的思想转折点,他单纯信仰的发源地,开启了他浪漫一生的创作,泰戈尔也开始觉醒反对本国种姓制度,徐志摩曾做过康桥,再会吧再别康桥名作。泰戈尔也在伦敦遇到了其乐融融的社会,人人互爱,妇女平等,发现了英国妇女与印度妇女的不同生活境况,拨动了压抑内心已久的封建种姓制度乌云,对思想转变产生巨大影响,这次西欧旅行,打通了泰戈尔东西方文学的经脉。(二) 现实环境徐志摩生活的中国处在五四时期,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国内封建制度走向没落,地方军阀盘镇割据,连年混战,国外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割地赔款划租界。中国老百姓承受三重大山,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成为仁人志士的梦想,徐志摩也是仁人志士中的一位,一心想救旧中国。随新文化运动兴起,但此时的思想界也斗争激烈,各种文学思潮异军突起,大多数人提倡批古西化,用西方现代文明拯救近代的中国。徐志摩曾一度去美国英国留学想学先进知识造福祖国人民,可惜没有如愿。而民间的疾苦百姓生活的困顿燃起了徐志摩对下层人民的爱,想极力解救旧中国,可又难以找到出路,在英国期间,他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学会包容,学会爱,希望中国也要学习西方制度,民主平等,可当时的国情却与他的想法差别太大,自己的抱负理想根本无法实现,对人民的爱,对爱情的渴盼,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只能在诗歌中抒发出来,同样地泰戈尔也与徐志摩有类似现实环境,国家被殖民,人民被奴役,他也去过英国,一直为拯救印度困境奔波。从十六世纪时候,印度遭到西方列强入侵,被英国霸占长达一个世纪,英国对印度进行了疯狂掠夺,多年的战争,持久的剥削与掠夺,印度人民一直处在水热火深之中。他们愚昧落后困穷,被英国殖民者欺负,他们吃饭吃不饱穿衣穿不暖,生活是如此悲惨。泰戈尔从小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他的一生也都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度过,像泰戈尔这样的一位心有大爱的诗人爱国者怎么能不生发爱国之情与悲悯之情,看到祖国被沦丧,看到人民被奴役,他怎能不发亡国悲悯之情。他的爱是广泛的,是无私的,他把自己的爱深深扎长在印度广阔国土中,他爱人民,爱儿童,爱祖国,他痛恨殖民者。泰戈尔为解救印度人民,他也参加了许多社会实践,办学校,投身宗教改革,呼吁人们帮助劳苦大众,虽然泰戈尔出身于富裕地主家庭的知识分子,他的宗教思想和对祖国的爱让他学会了爱,他自认为与普通人一样,都是梵,大家都是平等的。这一点与徐志摩是不同,徐志摩的爱是有些狭小的,不那么广泛,大多还是爱情,泰戈尔的爱是抽象又具体,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诗人天生具有感时伤事之情,加上现状的艰辛,情不自禁让诗人要抒发内心的情感,徐志摩与泰戈尔生活环境是内忧外患,他们爱自己祖国,同情关怀百姓,他们心怀理想,歌颂美好追求。(三) 英国文化1924年应孙中山之邀泰戈尔进行了访华,这次访华是中印近代第一文化大交流的开端。泰戈尔访华期间,有个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年轻人始终陪伴在他身边,他就是徐志摩。泰戈尔从上海来到中国,途径南京济南等地做演讲,泰戈尔做的英语演讲全是徐志摩一人翻译。在当时要想把英语翻译成流利生动通俗中文不是件简单的事,多亏了徐志摩高深的英语造诣与功力深厚的文学修养,徐志摩才能以华丽的辞藻,抑扬顿挫的声调,形象生动表达出了泰戈尔诗歌中的思想观点。早在泰戈尔来华前,徐志摩频繁与泰戈尔通信安排访华具体细节,在访华短短40多天期间,徐志摩形影不离跟随泰戈尔,陪泰戈尔接见各界名流,在北京参演齐德拉庆祝泰戈尔64岁大寿。徐志摩的行动一开始就打动了泰戈尔,使他产生好感,觉得徐志摩是一个性情活泼热爱诗歌的人,两人也不断交换诗歌,互相交流,结下了深厚友谊。泰戈尔访华结束时,徐志摩陪泰戈尔去日本讲学,然后亲自相送香港。后来泰戈尔再次访华,一直在徐志摩家中居住,之后二人还不断通信,二人成为知心朋友忘年交。泰戈尔是一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第一个东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诗歌与思想也在当时世界内广泛传播与流传,徐志摩与中国其他作家都翻译其作品,宣扬泰的思想,向泰诗学习,同时泰戈尔诗歌风格思想未免不对徐志摩产生影响。徐志摩早在留学英国读过泰戈尔的诗歌,深受泰戈尔的感染,对其崇拜至终没有减过,这次访华,可以见到泰戈尔本人,他一定心喜万分,徐志摩亲切地叫泰戈尔为老戈爹,本来两个人在思想精神上都心心相印,此次泰戈尔访华无不更加深二人的感情,使二人的诗歌内容与精神发生交汇。三 至善至美的共同追求徐志摩一生的追求就是单纯的信仰:爱,美,自由,1这是他诗歌哲学思想全部,有人曾说过泰戈尔的诗歌蕴含的哲学思想:梵的现实,我的尊严,爱的福音,4而梵的现实,我的尊严,爱的福音中可以抽出爱美自由,二者可以比对的。当细细考究时二人在哲学层面还是相通相溶,互相映衬。他们对于宇宙,自然,人生的本体的把握一致性,两位诗人共同地超越了他们所处时代和历史的永恒的魅力,展现了照亮那人类那永恒不灭的共同追求之路。(一) 爱,美,自由徐志摩创作生涯是短暂的,他的诗歌就几乎每一篇都渗流着爱的甘露。徐志摩一生都在寻找爱,没有爱就无法了解徐志摩及他的诗歌。徐志摩认为爱是一件很重要很真实的事情,人生需要爱,爱会给予力量,爱是幸福的。徐志摩说过“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徐志摩的爱是浪漫的爱,飘逸的爱,灵动的爱,他把爱化作诗中每一个事物,爱有时是一朵雪花,一颗星星,一束水草,爱有时是一个她,一个女子。爱融化在徐志摩心里,是他的渴盼,他的理想,一种人生追求,但徐志摩的爱也有友情之爱,同情之爱。徐志摩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与唯美主义诗人,他追求爱情与美,他创作诗歌时不仅有外在美,而且顾及内在的美。他把美视作真理,爱美是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努力去寻找美。徐志摩认为美比理智对人生更重要,要充满激情去追求艺术美。他极力推崇艺术的和谐美,和谐美是一种不可分析的美。诗歌的韵律跳动与婉转流淌是一种和谐,这种美那么潜在简单,如美的女性是有韵律,也是和谐自然流动的美,所以能看到其诗歌中有不少女性形象,徐志摩看来大自然是美,不能代替的,是一种永恒的美,应该向大自然学习。再别康桥是诗人一篇意境优美,音韵圆滑,情感浓厚诗歌,通过水草柔波彩虹等描绘了一个情景交融,美轮美奂的画面,这天真无暇,幽静通幽的大自然,给人无限的遐想与凝思,不仅包含曾经爱情的美好,而且还有他的人生理想。(二) 梵的现实,我的尊严,爱的福音泰戈尔是诗人也是个宗教信仰者,他并不局限于宗教狭隘的理念,超越一般的宗教思想。他的哲学思想高度概括是他的伟大人格,不朽的人格,就是梵的现实,我的尊严,爱的福音。泰戈尔的思想依托印度宗教的唯心主义,泰戈尔认为有三种存在,一是神或梵,二是自我,三是自然界,神是三者中最主要的实在,梵的精神是他哲学最高的精神所在。泰戈尔通过阐释三者的相互的关系,表明自己的最高人格,梵的精神和普遍无限的爱。泰戈尔的三种存在自我是中间媒介,它起到联系梵与自然界,通过自我主观的认识去领悟梵的存在与大自然魅力,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的,不容分割,一个整体。 泰戈尔的梵是人内在统一,超越凡间的肉体,但是存在肉体。也可以超越心灵,但是又存在心灵中,它是人类世界不可企及的中心,是心灵圣堂的栖息宝地,人世间的一件件事情,都涵盖在里面,现实中万事万物追究下来都有了它存在的影子。通过这些简单事物表露在芸芸众生存在,我的尊严,我是实实在在具体的人不是虚无的抽象的,是生活实际中一个统一的自我意识,有它可追寻的原则,不是仅仅简单一个人的生活细节,是具有我的知识,感情,意志,理想,记忆,希望,及一切,一个完完整整的我,而我不是单一的我,而联系你他,融化在大千世界。泰戈尔把爱寄托在我们周边的一切事物中,爱是万事万物,是普遍之爱,爱深深根植在每一个人心中,爱是就是神,就是梵,他在吉檀迦利园丁集等给我们传达出他的泛爱。(三) 共同追求徐志摩一直很推崇泰戈尔的伟大人格,自己与泰戈尔又是忘年交,曾有过面与面,心与心交流,徐志摩的哲学思想与泰戈尔是那么相融相通。徐志摩是单纯的信仰:爱美自由,泰戈尔哲学思想中可以抽出内容为爱美和谐,在这层面上讲,二人差不多可以比较下。徐志摩是土生土长的受中国式儒家教育的知识分子,加上在英国留学期间的接受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熏陶,他的的思想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与英国传统绅士的思想的折合,8而泰戈尔是一位宗教观点比较灵活印度信仰者,他的思想是泛爱论,泛神论,讲究是梵我合一,通过爱去实现这种境界。对于爱,两人有很多相通的点,对人民,对祖国,对恋人,徐志摩的爱是具体的。徐志摩会把爱送给一个漂亮的女子,会把爱献给他思恋的心上人,会把爱变作自己人生理想。总之,他的笔下都是那么形象生动,可感可触,如鲤跳写给陆小曼,与泰戈尔相比显得狭小些,泰戈尔的爱是大爱,广泛的爱,一切的爱,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虫鱼都是他爱的事物,他的爱也是泛神的爱,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事物都是神化身,需要去爱,他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去净化心灵,超越灵魂。虽然徐志摩与泰戈尔思想有些方面是不期而至,存在本质联系,但也有很多的不同。首先二人哲学基础不同,曾经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接触了卢俊,罗素,确定徐志摩与他们类似的哲学思想,也就是英国的民主自由平等。徐志摩就是想用这套思想来挽救当时的旧中国,我们可知,泰戈尔的思想概括就是梵的现实,我的尊严,爱的福音,泰戈尔从小就学习印度教义,他相信梵的存在,梵的同一,泰戈尔的思想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他看重大自然的美妙。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他重视精神文明,向往真善美。其次二人追求不同,徐志摩追求的是以民主平等自由西方文明来挽救封建专制的旧中国,泰戈尔是想用博大的东方文化来拯救西方物质文明。徐志摩在英国留学遇到的英国社会对于他来说很稀奇的很美好的,在中国根本是没有的,他奢望他憧憬。泰戈尔的眼中,西方的世界是肤浅的,给人假象,经不起精神文明的捶打,那种生活就是物质的堆砌,缺乏乐趣,他相信文明会取代物质,从而调和二者矛盾实现共和。不言而喻,徐志摩的思想的形成依托了西方的民主共和观念,他渴望那种平等自由和谐社会,希望在中国也能有这样的美好社会。这也是他思想核心所在,泰戈尔的思想最重要的是东方的文化,泰戈尔寄希望用东方文化去战胜西方物质,甚至东方文化可以拯救全世界。他到处去演讲,宣扬东方文化,不谋而合的是在当时同样遭遇西方侵略,民族危机时刻二人都想要自己的祖国独立富强美好,实现成立一个真善美的和谐社会。无论怎样,徐志摩彩虹的梦似民主自由,泰戈尔的东方文化,大爱思想,都旨在解救慌乱破碎的祖国,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真善美的社会,展现他们对于宇宙,自然,人生的本体的把握一致性与他们超越了他们所处时代和历史的永恒的魅力。可惜徐志摩的民主不适合的中国,当时的中国需要的是革命,不是改革,徐志摩的梦只能是纸上谈兵黄粱一梦。泰戈尔宣扬的东方文化也没有取得完美的效果,与国内正大肆批判封建礼教,赞扬西方文化相悖。泰戈尔贬低西方文明,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进行革命,不提倡用暴力革命,这在当时也是不对的。他去西方国家演讲宣扬东方文明将替代西方文明,自然很难被西方人们接受。泰戈尔的一生追求就是梵的现实,我的尊严,爱的福音,徐志摩则在另一个国家实现与泰戈尔不谋而合的追求。与泰戈尔相比,徐志摩有些不充足,他的单纯信仰就只爱,美,自由,徐志摩的思想是不完整的,借来的。10泰戈尔的宗教就是他的宗教,他有自己一整套的思想体系,但是他们都渴望民主平等自由,希望人世间充满爱,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真善美的社会。结语通过徐志摩与泰戈尔的对比研究,看到了二人在风格意境内容方面的相似处,更加清楚了解到徐志摩风格思想形成与泰戈尔的影响不可分割,两缕诗魂碰撞前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现实环境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泰戈尔是伟大的诗人,哲学家,徐志摩遇见这样的大师,自然很乐意,向泰戈尔学习,所以主观的学习也是促就两人诗风相似的因素。泰戈尔与徐志摩的人生追求是殊途同归的,真善美和谐对于两人来说,都是他们向往的,诗人最终追求,在诗歌中或是实际行动中都足以表明他们心志。徐志摩与泰戈尔思想对于今天社会也是有借鉴作用,但也有局限,本文也没有具体阐述。徐志摩的民主平等理念正是现在飞速发展社会所要强调的,物质与精神都不可少。泰戈尔重视东方文化,精神胜过物质,对现在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启迪作用,但他一味贬低西方物质文明,没看到二者联系,这些层面的探讨值得去研究,对于徐志摩与泰戈尔的对比中将留下跨国文化与东西方文化影子。参考文献1 韩石山.徐志摩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9月.2 徐志摩.徐志摩的诗M.杭州:浙江文学出版社,2001年2月.3 泰戈尔.泰戈尔诗歌精选.太原:北岳文学出版社,2010年3月.4 人本素养读本编委会.泰戈尔,你属于谁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年8月.103-115

    注意事项

    本文(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毕业论文44792.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