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海南水产品出口分析.doc

    • 资源ID:4027827       资源大小:131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毕业设计(论文)海南水产品出口分析.doc

    目 录摘要2Abstract2第1章 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概述31.1水产品的定义及分类31.1.1水产品的定义31.1.2水产品分类31.2 发展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可行性与必要性4第2章 中国水产品出口与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比较分析.52.1 中国水产品出口现状分析52.1.1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52.1.2出口品种相对集中52.1.3增长速度缓慢62.1.4出口企业的现状62.2 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现状62.2.1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62.2.2出口品种较集中72.2.3增长速度相对较快72.2.4出口企业的现状72.3海南省水产品发展的特点82.3.1以渔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正在崛起82.3.2水产养殖业发展步伐逐步加快82.3.3水产品加工技术不断改进和加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82.3.4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机制92.3.5建立金融财政税收对水产业的支持机制92.4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92.4.1产品出口量增长较快92.4.2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高102.4.3多元化的国际市场102.4.4 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检测体系基本形成112.4.5具有绿色品牌优势112.4.6具有地理环境优势11第3章 海南省水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123.1 贸易壁垒问题123.1.1贸易壁垒的定义123.1.2 贸易壁垒对出口的阻碍作用123.2 技术含量不高123.2.1 产品总体品质不优123.2.2 深加工的比例较低123.2.3 优良苗种覆盖率偏低123.2.4 基础设施薄弱133.2.5 精深加工技术水平低133.3 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133.3.1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133.3.2 出口品种单一133.3.3 产业结构不合理133.4 缺乏品牌优势133.5 质量安全和检疫制度问题的存在143.5.1安全问题的存在143.5.2检疫制度推行困难14第4章 海南省水产品出口发展对策.154.1 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使企业避开贸易壁垒154.1.1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154.1.2 政策支持 降低出口成本154.1.3 完善水产品标准体系154.2 提高技术含量154.2.1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经营模式154.2.2 吸引外资 提高生产能力164.3 走多元化道路,增加产品附加值164.3.1 加大产品类型多样化的开发研究164.3.2 积极开拓产品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164.3.3优化产业结构升级164.3.4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174.4 实施水产品名牌战略174.4.1 创建产地品牌174.4.2 创建产业群174.5 加大检测力度174.5.1加强产品生产源头的检测174.5.2政府及时提供检测信息17第五章 结论19参考文献20海南水产品出口分析摘要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海洋省,发展海南省的水产业,推动海南水产品的出口贸易,对促进海南经济增长,推动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水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的同时,海南省水产品发展迅速,并形成了相当好的产业基础。该省水产品出口居全省农产品出口首位,对当地居民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证明了发展水产品出口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但由于贸易壁垒、技术含量低、结构单一、缺乏品牌优势、检验检疫等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海南省水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系统的分析了该省水产品出口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的战略选择,以实现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词:海南省水产品 出口 战略选择AbstractHainan is the largest ocean province of China , th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and promote Hainan aquatic products export trade,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Hainan socialis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China's export growth of aquatic products, the aquatic products has a rapid development of Hainan and has formed a fairly good industrial base. The seafood products export is in the first of the export in Hainan, the seafood export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local residents income,and that proves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development the aquatic products export trade in Hainan. But because of low conten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single structure, and lack of brand advantages,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these problems serious impact o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ainan aquatic product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blems met in the seafood export,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ative strategic choice of Hainan provinc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xport products.Key words: The Hainan province aquatic products;Export;Strategic choice第1章 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概述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中国的出口量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明显,截止2009年,中国仍然是世界水产品出口第一大国。近三年来,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很多省份的水产品出口都有所下滑,而海南省依然保持增长的趋势,是我国水产品出口增幅最大的省份。1.1水产品的定义及分类1.1.1水产品的定义水产品是指生长在海洋的各种水生物的总称,本文所提到的水产品一般包括以下四大类:鱼、虾、蟹、贝。本文研究的海南省水产品主要为鱼、虾、蟹、贝等。1.1.2水产品分类海南省水产品按水域分为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所谓海水产品一般是在大海里捕捞或在浅海养殖的水产,而淡水产品是人工养殖的水产;按水产品的种类分为鱼、虾、蟹、贝和其他海水动物五类。海南省的海水产品主要有:1) 海水鱼类分为:黄姑鱼、白姑鱼、带鱼、鲳鱼、鲅鱼(马鲛鱼)、鲈鱼、鲱鱼、蓝圆(鱼参)、马面(鱼屯)、石斑鱼、沙丁鱼、鳕鱼、海鳗、金线鱼和其他海水鱼类。其中带鱼是海南海水产品出口量最高的产品。2) 海水虾类分为:东方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宽沟对虾、鹰爪虾、白虾、毛虾、龙虾、其他海水虾类。其中日本对虾和龙虾在海南的海水水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仅次于带鱼。3) 海水蟹类分为:梭子蟹、青蟹、其他海水蟹类。4) 海水贝类分为:鲍鱼、泥蚶、毛蚶(赤贝)、贻贝、红螺、香螺、玉螺、泥螺海湾扇贝、牡蛎、杂色蛤、青柳蛤、其他海水贝类。5) 其他海水动物分为:墨鱼、鱿鱼、章鱼。海南省的淡水产品主要有:1)淡水鱼类分为: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银鱼、乌鳢(黑鱼)、泥鳅、鲈鱼、黄鳝、罗非鱼、虹鳟、鲟鱼、其他淡水鱼类。其中罗非鱼是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2) 淡水虾分为:日本沼虾、罗氏沼虾、中华新米虾、秀丽白虾、中华小长臂虾、其他淡水虾类。3) 淡水蟹类分为:中华绒螯蟹、其他淡水蟹类。4) 淡水贝类分为:中华园田螺、铜锈环梭螺、大瓶螺、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河蚬、其他淡水贝类。5) 其他淡水动物分为:鳖(甲鱼)、牛蛙、棘胸蛙。1.2 发展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中国近十几年来一直都是世界水产品出口第一大国。2009年,世界水产品产量达到1.4亿吨,其中40%进入了国际贸易,2009年中国出口的水产品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而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海洋省,辖内海域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蓝色国土的2/3,其水产品的生产量是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水产品的出口量约占我国总出口量的4%到5%,是我国水产品出口比重最大的省份之一并且海南省地处热带,包括水产品在内的生物不仅种类多,单位空间生衍密度大,而且新陈代谢旺盛,均呈不间歇地生长和繁衍因此,比较于其他海域,海南发展海水水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与此同时,海南陆地以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宁远河陵水河等五大河流为主要框架的陆地水系以及众多水库构成的大小湖泊,对于发展淡水水产业也是一笔颇具特色的可贵的自然资源因此,水产品出口贸易在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水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的同时, 海南省水产品出口业的发展非常迅速, 并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2006年,海南省全省共出口7. 354万吨、2.567亿美元的水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到2009年,全省水产品出口12.8万吨 ,出口额5亿美元,出口额年均增幅为31.13%,出口值居全省农产品出口首位。综上所述,了解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优势和劣势,对发展海南省水产品出口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第2章 中国水产品出口与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比较分析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海南省水产品出口量跃居我国第六,成为我国水产品出口大省之一。直到2009年,该省的水产品出口仍位于我国六大水产品出口省份之列,对中国的水产品出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1 中国水产品出口现状分析农业部WTO渔业补贴谈判代表、中国水产学会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陈述平在福州参加海峡渔业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时表示,中国是世界水产品出口第一大国。近十几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水产品出口第一大国。目前世界水产品产量达到1.4亿吨,其中40%进入了国际贸易,而08年中国出口的水产品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从世界水产品贸易流向来看,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是水产品的主要进口市场,消费了全世界80%的进口水产品,而发展中国家是全球最主要的水产品供应商,全球一半的水产品由发展中国家提供。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在困境中稳步发展总体来说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出口省份中山东、广东、辽宁、浙江、福建、海南仍居出口前六位,六省出口额占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91.9%。其中山东、广东、辽宁出口均呈现量减额增态势,浙江、福建、海南出口量、出口额双双增加,海南增幅最大。2008年到2009年中国的水产品出口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呈负增长,但出口额仍呈缓慢的增长。中国水产品出口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出口品种集中在对虾、贝类、罗非鱼、鳗鱼、淡水小龙虾、大黄鱼和斑点叉尾鮰等这几种品种上;增长速度缓慢和出口企业出现亏损现象等这几方面。2.1.1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目前为止,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方式仍以一般贸易为主,一般贸易占的比例为60%到70%。日美欧韩依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但2009年日、韩市场进一步萎缩,占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6.5%,比上年下降了5.4个百分点,而东盟市场表现抢眼,出口量和出口额幅增加,但是仍是以一般贸易为主。2.1.2出口品种相对集中近年来,对虾、贝类、罗非鱼、鳗鱼、淡水小龙虾、大黄鱼和斑点叉尾鮰等名优养殖水产品仍是我国主要出口品种。其中斑点叉尾鮰出口成为最近几年水产品出口最大的亮点之一,其次是罗非鱼,2008年,罗非鱼出口量22.4万吨,出口额7.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4.2%和49.4%,超过鳗鱼成为第三大主要出口品种。总体来说,我国水产品出口品种仍比较少,比较集中。2.1.3增长速度缓慢表一 : 2006-2009年我国水产品出口情况年份出口量(万吨)较上年增长率(%)出口额(亿美元)较上年增长率(%)2006301.517.493.618.72007306.41.697.44.12008296.5-3.21068.92009294.2-0.781070.85资料来源:中国水产网从该表中可以看出,我国 自2007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开始,水产品出口量火速下滑,而出口额略有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无论从出口量还是出口额来看,我国水产品出口受国际市场影响严重,出口速度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2006年到2009年,出口量年均增幅为3.73%,出口额年均增幅为8.14%。2008年和2009年出口量呈负增长,但出口额仍呈缓慢增长。2.1.4出口企业的现状2008年到2009年初,我国出口企业亏损严重,2008年国际水产品价格在最高点的时候,国内加工企业进口了大量产品,而危机使得国际水产品价格普遍走低,中国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受阻,直接导致国内加工出口型企业亏损严重。以山东为例,08年该省有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约600家,其中仅有约180家企业效益良好,其余企业多处于保本或者小额亏损的状态,甚至有50余家企业停产。2009年广东省鳗鱼、对虾、罗非鱼加工企业生产线利用率也曾一度低于50%。尽管现在情况有所好转,但总体而言形势不容乐观。有关专家称中国的出口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增长速度。2.2 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现状2.2.1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一般贸易占总出口的90%以上,加工贸易为辅,约为10%。截止2009年,海南水产品出口值仍居全省农产品出口首位。目前,海南水产品出口额居全国第六,罗非鱼出口量居第二,但一般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98%左右,加工出口很薄弱,占了2%左右。2.2.2出口品种较集中 目前,海南省水产品出口中,主要出口品种为罗非鱼、对虾、带鱼、金鲳鱼等,约占该省水产品出口量的80%,其次是蟹和贝类约占20%。其中,冻罗非鱼片出口占海南口岸出口水海产品50%左右,是海南省水产品出口最重要的主角。09年,海南省水产品出口量为12.8万吨,其中罗非鱼出口量约为8万吨,出口量居全国第二。目前,海南省水产品出口品种集中在罗非鱼、对虾、带鱼等这几种品种上,结构单一。2.2.3增长速度相对较快 表二:2006-2009年海南省水产品出口情况年份出口量(万吨)较上年增长率(%)出口额(亿美元)较上年增长率(%)20067.3540.32.5742.8200710.441.53.7044200812.621.24.8531.1200912.81.65.003.1资料来源:海口晚报网据以上统计显示,2006年海南全省共出口7. 35万吨、2.57亿美元的水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增长率分别为40.3%和42.8%。2007年出口量为10.4万吨,出口额为3.7亿美元,增长率分别为41.5%、44%。2008年出口量为12.6万吨,出口额为4.85亿美元,增长率分别为21.2%、31.1%。到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省水产品出口12.8万吨 ,出口额为5亿美元,增长率分别为1.6%、3.1%,增长速度有所缓慢,2006到2009年出口量年均增幅为26.2%,出口额年均增幅为31.13%,出口值居全省农产品出口首位。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较全国水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快。2.2.4出口企业的现状 海南省水产品发展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海口、定安、临高等一带,现有出口企业200多家。2007年后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小企业有亏损现象,大部分企业都能实现缓慢增长。2009年11月后出口企业开始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恢复增长,2010年的前2个月海南口岸出口水海产品1.6万吨,价值5372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2.2%和16%,水产品出口企业开始恢复以往的增长速度。2.3海南省水产品发展的特点 我国水产业一般都聚集在广东、浙江、辽宁等沿海和东部地区。海南省从1988年发展至今,已经形成环状的水产发展区域,并呈现出独特的产业特色,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3.1以渔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正在崛起 海南水产业发展速度之所以一直一花独秀,得益于水产业先后实现了区域化发展不少乡镇水产业对当地GDP的贡献率保持在50%以上,如琼海市潭门博鳌镇,文昌市清澜镇,万宁市后安和乐等,水产业占当地经济总量的60-80%在以渔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相继培育了值得关注的三大发展模式:一是海洋经济带模式建省以来,海南先后涌现出不少充满生机活力的水产业经济带,如覆盖琼海长坡镇至文昌迈号镇沿海的以海水水产种苗生产为主体的蓝色经济带,它不但是海南对虾种苗研发引进消化和生产基地,也是海南对虾种苗出口基地二是渔业兴镇渔业兴市模式临高县在10年前就提出发展海南渔业生产重镇,现在该县的水产品产量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40%左右。全省在沿海已先后培植了60多个渔业乡镇三是区域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全省已经形成文昌定安临高等三大淡水养殖区,以及琼海万宁乐东三亚临高澄迈等六大对虾高位池养殖区这三大模式支撑着海南省整个渔业的发展,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2.3.2水产养殖业发展步伐逐步加快 近年来,海南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全省水产养殖业不论在养殖规模上,还是与市场对接养殖方式改革以及技术引进应用上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是养殖模式不断改进养殖品种养殖条件养殖技术均取得显著进步二是淡水养殖效益明显提高三是组织科技攻关,引进虾原种对虾苗进行组合改造,使全省生产上推广的对虾种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加快和推进了对虾良种化养殖进程以上三种改革方法极大提高了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加快了该省的水产业发展步伐。目前,海南水产养殖产量占水产总产量的比例已达到1/4左右。2.3.3水产品加工技术不断改进和加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经过建省以来的不懈努力,海南省水产加工已经从最原始的冷藏包装到现在的鱼片加工对虾加工鱼粉加工藻类加工干制品腌制品海洋制药和水产工艺品在内的水产品加工至今,全省有水产品加工企业200多家,年加工能力80万多吨;其中省级以上水产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20多家,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30多家,加工能力30多万吨。随着水产品加工技术不断的改进和加工生产规模不断的扩大,水产品出口加工占全省总出口的比重会越来越大。2.3.4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机制在水产品养殖生产环节,海南省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公认的“公司 养殖户”模式,分别建立两种不同投资和经营形式的水产养殖基地:一是由公司全资建设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对周围养殖户或养殖企业进行良种良苗先进养殖技术先进设备设施等应用示范和辐射;二是以垫付饲料种苗提供技术指导以及订单收购水产品的方式,与周围养殖户或养殖企业合作建立“托拉斯型”养殖基地以上述两种方式建立的养殖基地均成为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生产基地,约占全省水产养殖面积的78%在水产品加工环节,省内一些企业对国内外水产加工应用技术及时地引进和改革加工,完善水产加工工艺和设备,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水产品批量化规格化和标准化的加工生产线,使自己跻身于我国水产品加工领域的领军企业行列在国内外市场开拓方面,一些企业主要面向欧盟美国新西兰日本和韩国的消费市场,发展出口贸易并从中获得加工生产订单;同时,跟踪国内上海广州北京杭州等发达地区的超市的消费需求,因此,获得国内消费市场比较稳定的供货订单在产业化机制建立方面,在政府有关政策措施推动下,不少企业遵循“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原则,与养殖户和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先后建立了合作合资关系,显著地提升了海南水产业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向现代化的渔业管理机制靠近。2.3.5建立金融财政税收对水产业的支持机制近十几年来,驻琼各家金融机构先后把信贷投放的触角伸向水产行业,因而打破了农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统天下的局面,全省渔业信贷资金累放达40多亿元,先后支持一批重大渔业项目和企业如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已在三亚党政支持下,建立起渔业信用担保协会,该行以渔协为平台,发放专项贷款,支持企业造大船发展远海捕捞业与此同时,各地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小额贷款,支持各地发展海水和淡水养殖海产品收购和省内市场贸易农发行海南省分行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把水产业发展列入该行信贷业务发展视野,如对海南翔泰渔业等水产养殖加工冷藏等一批项目按照农业政策性金融要求和程序进行调查并发放贷款对于科技含量较高对水产业以及当地经济起带动作用的企业和项目,海南省相继实施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政策:一是实施百项科技兴渔项目从2000年起,每年从省财政预算中拔出专款实施100项实用水产业科技应用项目,对这些项目分别给予不同的减免各种税收的政策支持二是创建企业和项目融资平台自2003年以来,从省政府到市县政府相继成立了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以及担保基金,先后为300多个涉渔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担保三是省政府拔出专款在陵水临高建立深水网箱养殖示范基地,指导扶持当地渔业企业和渔民发展高科技水产养殖项目四是中国石油等特大型国有企业以资金项目投资等方式,在陵水临高等地相继在展开深网箱养殖加工及产业化生产经营项目。2.4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2.4.1产品出口量增长较快表一中的数据显示,2006年到2009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年均增幅为3.73%,出口额年均增幅为8.14%,而海南省水产品出口量年均增幅为26.2%,出口额年均增幅为31.13%,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2007到2008年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明显下滑,甚至负增长,但海南省水产品出口依然保持增长的趋势。截止2009年,海南省水产品出口额已经达到5亿美元,跃居全国第六 ,出口量12.8万吨,比上年增长1.6%。2010年的前2个月海南口岸出口水海产品1.6万吨,价值5372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2.2%和16%,表明海南水产品出口已经逐渐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2.4.2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高近年来,水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海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海南政府对水产业越来越重视和关注。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意识到:水产品加工企业是连接市场与渔民的重要纽带,如果纽带脱钩了,会直接影响到渔民和养殖户的增收。于是,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海南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的影响后,政府领导带队深入35家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调研,听取了年出口量在千吨以上的海南翔泰渔业有限公司、海南中渔水产有限公司、通威海南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的汇报。在调研中及时了解到金融危机对海南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有如下三方面潜在风险:国外水产品消费量下降;汇率下降,出口利润空间小;水产品出口技术壁垒重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领导迅速将上述情况报告省政府。省政府获悉报告后,分管渔业的领导亲临出口企业现场办公,并听取了水产流通加工协会汇报。随后省政府立即出台水产出口企业贷款贴息、捕捞渔船油料补贴、养殖设施补贴等多项举措,同时还要求省内相关单位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全力扶持出口企业。同时,在政府的指导下,海南省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加快了渔业产业化进程,全省52家渔业龙头企业共与3.4万户(渔)农户签订合同,建立产供销等直接利益关系,扶持农户建立水产品养殖基地8万多亩,解决了11万人的就业,实现了渔(农)户的小生产与国际大市场的对接。2009年冬天,海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举办“国际海洋渔业冬季博览会”,之后海南省人民政府又举办热带农(渔)产品冬季交易会。2.4. 3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海南省出口的水产品主要有罗非鱼、对虾、带鱼、金鲳鱼等品种,出口目的地已由过去的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等扩大到加拿大、英国、比利时、西班牙、瑞典、瑞士、波兰、葡萄牙、欧盟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扩大和在国际上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其出口的市场必将继续加速多元化。截止目前,共有32家海南水产企业通过对外注册,水产企业国外注册率达91.4%,其中有18家通过对欧盟注册,23家通过对美国注册,23家对俄罗斯注册,31家对韩国注册,27家对越南注册,14家对新西兰注册,在2009年对新西兰的注册中,全国获准新西兰注册的罗非鱼产品生产企业共有42家,分布于7省区,其中海南有14家生产企业通过这次的注册,占全国获准企业的三分之一,居全国首位。海南水产业出口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内其他水产业较发达的省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是却是在国际市场发展最快的一个省份,通过了国外的注册就等于取得了国外的认可,拿到了通往别国的通行证,进一步打开了国际市场。2.4.4 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检测体系基本形成为保证出口欧盟水产品的生产和检验检疫工作质量,海南检验检疫部门严格把关,派员深入出口企业生产车间,加强原料监控,要求企业对每个养殖塘的原料检测做到药残合格后方可收购;加强对企业加工过程的卫生监管,严格按照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的要求,促进企业完善实验室检测项目及提升准确性,要求企业完善和保持加工过程的全部记录,并对每批产品单独建档,加强出口产品装船前检验检疫和实验室检测把关等等,严格执行HACCP体系和欧盟有关水产品法规要求对出口加工企业实施全过程监管。自2004年8月31日欧盟对我国养殖水产品解禁以来。海南检验检疫局积极监督出口企业执行卫生质量体系和HACCP体系,强化市场准入管理,进一步提高水产品安全卫生质量。2009年2月,由海南泉溢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重21吨,货值651万美元的冻罗非鱼片出口比利时,成为海南也是全国首批顺利重返欧盟市场的养殖罗非鱼产品。2.4.5具有绿色品牌优势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名誉院长张本在中国(海南)海洋经济发展论坛上说“海南水产品香飘海外,靠的是肉鲜味美的绿色品牌”。海南所辖海域水质优良,无论是捕捞的还是养殖的水产品,色泽鲜亮,肉质鲜嫩,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加上海南省推行无公害养殖模式,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2009年抽样的水产品120个(罗非鱼和对虾各60个),经农业部指定的检测机构检验,合格率达100%。目前,海南水产品绿色品牌优势日益凸显,深受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青睐,很多国家的企业都直接到海南的水产出口企业下订单。比如2009年,海南翔泰渔业有限公司就与美国的帕纳帕斯卡有限公司签订罗非鱼片订单8000吨,海南泉益食品有限公司与日本兴业集团签订对虾产品5000吨。2.4.6具有地理环境优势众所周知,海南省经济发展落后,特别是第二产业-工业,因此环境相对来说保护得很好,并且海南省地处热带,四周环海,包括水产品在内的生物不仅种类多,单位空间生衍密度大,而且新陈代谢旺盛,均呈不间歇地生长和繁衍,水产品生产条件得天独厚。2009年12月,国家把发展海南省旅游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把海南岛发展为国际旅游岛,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海南岛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必然会引起一场大的环境整顿,海南的第二产业原本就不发达,环境保护得很好,建设国际旅游岛后,环境也会越来越好,对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第3章 海南省水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海南省水产品发展条件得天独厚,但是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贸易壁垒、技术含量不高、结构单一和附加值低、缺乏品牌优势、检验检疫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该省水产业的持续发展。3.1 贸易壁垒问题3.1.1贸易壁垒的定义贸易壁垒是指一国制定的一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性评定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主要有法律、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是一国用于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国内市场的手段之一。3.1.2 贸易壁垒对出口的阻碍作用随着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不断加强,中国水产品的出口门槛不断抬高。中国加入WTO后,虽然世界水产品进口国对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配额限制等传统的贸易障碍正逐步消除,但由于中国水渔业资源优势明显,水产品生产成本不高,加之出口市场集中,近年来,一些国家对中国出口水产品在产品检验、外观包装、交易方式等环节又增加了许多新的技术性障碍,海南水产品要扩大出口量,必须提高加工能力,突破这些贸易壁垒。例如,美国、欧盟和加拿大相继在国内立法,把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纳入其国内的法律体系,强制水产品生产企业实行质量保证计划。这不但对于许多具有丰富国际贸易经验的海洋水产品出口企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于尚处于发展中的海南水产品出口企业来讲,则是更大的压力。而随着欧、美等水海产品主要出口市场自2010年起在海洋渔业捕捞、食品安全等方面不断出台新法规,海南水海产品出口门槛和贸易成本进一步提高,贸易难度加大。3.2 技术含量不高海南省的渔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条件较差,产品品质不是很高,制约了海南省水产品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3.2.1 产品总体品质不优海南省经济发展缓慢,技术落后,受规模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海南淡水产品的品质与国际市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产品总体品质不优,严重阻碍了水产业的持续发展。3.2.2 深加工的比例较低目前,海南省水产业深加工的比例仍然很低,约为10%,很多企业没有合作的共识,淡水渔业产业链条短,导致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3.2.3 优良苗种覆盖率偏低当前,海南省人工繁殖苗种并未得到全面实现和推广,海南的水产原种场、良种场数量不足,优质苗种的生产能力不够,满足不了养殖出口品种的需要。3.2.4 基础设施薄弱海南省水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养殖水域生态失衡问题严重。由于实力不强、投入不足,海南不少地方淡水养殖设施老化,抵御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靠天收”的问题比较普遍,养殖也大多采取传统方式。3.2.5 精深加工技术水平低目前,全省水产品精深加工已初具规模,但还没有真正达到标准化,整体技术水平还很低。加工出口仅占总出口的2%左右。3.3 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3.3.1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是制约海南省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一大障碍。海南省水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是日本、韩国、和欧盟一些国家,由于市场高度集中,使经营风险率明显加大。3.3.2 出口品种单一目前海南水产品加工出口业中水产品加工企业虽然多,但规模小,缺乏大型龙头企业,水产品虽然是海南出口量最大的产品,但是由于加工生产滞后,产品互补性差。呈现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多,高附加值少,单项产品多、综合利用少的现状。水产品主要出口品种为对虾、罗非鱼、带鱼等,约占出口总额比重80,结构单一,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水产品贸易的风险。 3.3.3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也给海南水产品出口带来损失:一是产品的总体加工程度低,出口产品大部分为条冻品,高价值的鲜、冻鱼片数量很少,产品附加值低。统计数据显示,海南2006年出口对虾平均价格分别只有4.6美元/千克,而韩国经过深加工,其出口单价达到20美元/千克。二是加工流通发展滞后。海南相当一部分水产品以初级产品形式出岛,把后期增值部分让给外省企业,海南每年在水海产品方面就让利多达数十亿元。三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水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和协调机制不完善,千家万户的养殖生产者难以把握国际市场的变化,产销衔接不够、一哄而起、盲目随从,进而造成重复建设,生产浪费。3.4 缺乏品牌优势目前在产量上海南渔业已经占据一席之地,但在出口品牌上还无建树,这将导致水产出口后续乏力。罗非鱼、对虾、军曹鱼、金鲳等品种是海南出口主要品种,依靠海南优越的自然环境,产品质量已经得到国际的认可,但就是没有形成自己品牌,这种情况将容易导致渔业发展受制于人,优质的产品只能沦落为“二次订单”(替国外品牌做代加工)。没有品牌就不能实现全面意义上的水产品专业化生产。这严重制约了该省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3.5 质量安全和检疫制度问题的存在3.5.1安全问题的存在海南省出口的水产品仍存在检验检疫、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在汕头、湛江、海口、江门海关联合调研撰写的一份关于广东、海南两省水产品出口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里,近几年海南省被检验检疫部门发现或退运的水产品仍很多,主要是大肠杆菌、四环素、白斑病毒和农药残留物等超标。由于质量安全不过关,(广东、海南)两省水海产品频繁受制于欧盟、日本的技术壁垒。3.5.2检疫制度推行困难水产苗种检疫制度推行较为困难,目前,海南省仅有3家有资质的检疫机构(省水产研究所、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琼海市技术站),但因为检疫成本较高,各级财政又没有安排专项经费,公益性检疫工作难以开展。目前全省仍有很多企业出口的产品都因为有农药残留和病毒等超标现象而被退回。第4章 海南省水产品出口发展对策 海南省水产业起步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也存在贸易壁垒、技术含量不高、结构单一和附加值低、缺乏品牌优势、检验检疫安全等问题。只有科学地解决了所遇到的问题,海南省的渔业才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4.1 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使企业避开贸易壁垒4.1.1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出口过程中,很多国家都制定了质量安全方面的相关标准体系,由于很多企业不了解进口国的信息,导致在贸易过程中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使产品被进口国退回。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部门的组织引导,推进渔业生产企业分工协作,沟通联系,形成行业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良性互赢格局;同时,组织加强渔业行业协会的建设,维护海南水产品出口企业的利益,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海南省政府应该及时了解水产品的国际动态,了解进口国的最新信息,并及时提供给省内出口企业,及时帮助出口企业应对贸易壁垒问题。4.1.2 政策支持 降低出口成本海南省水产出口企业经常因为出口环境问题,比如储藏、运输等方面问题,导致出口成本的增加,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对于出口中的一系列问题,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加快储藏冷库的建设,为企业中转原料、储藏提供良好的环境。二要采取对来料加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设计(论文)海南水产品出口分析.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