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探索社会体育专业在我院大众健身方面指导合作的基本模式.doc
探索社会体育专业在我院大众健身方面指导合作的基本模式学生:黄宇指导老师:施申军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摘 要:本文以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和大众健身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发等对我院社会体育专业主动适应大众健身进行研究,并探索出其指导合作的基本模式。结果显示,我院可以建立一个由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创办的各种体育健身社团,用来整合带动我院学生的健身活动。关键词:社会体育;大众健身;基本模式Exploration of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in our Institute of mass fitness guidance cooperation basic patternStudent: Huang YuTeacher: Shi Shen jun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the hospital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nd fitness as the starting point, using documents, questionnaires, data analysis, hair and other hospital social sports major initiative to adapt the public health research and explore the guiding cooperationmo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ospital founded by students of social sports fitness clubs, fitness activities used to integrate drive hospital students.Key words: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basic mode1、前言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腾飞的时代,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利和方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减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增加了余暇的时间。另一方面,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工作和精神的紧张,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还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现代人已经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第一”,“花钱买健康”的体育观念己经成为一种时尚。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成为了中国体育事业一个跨世纪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宏伟工程,它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和国民体质建设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正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日益下降,本次研究重点是本院内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全院大众健身中,扮演指导和带领的角色。使其在学校大众体育健身中,充分发挥社会体育专业特长。让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融入校园日常健身中,并起到一点的指导带头作用,组织各种有效、合理、健康的大众体育活动。2、 文献综述(1)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社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专业定位大致有3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体育服务、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营销、社会体育管理等。据调查,这三类培养方向上,最大的就业市场还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体育服务。专业培养目标决定着专业的发展方向,有学者认为:“专业培养目标内容包括了人才培养规格和类型、社会服务的重点和对象、领域和范围”。通过查阅我省及相关省市二十余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发现其内容结构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体育专业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方面和技能方面,二是规定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的领域;社区、体育产业、体育营销领域、体育行政部门、体育新闻与传媒领域、教学科研单位等,三是规定人才培养类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经营管理人员、体育行政管理人员、体育新闻与传媒工作者、社会体育教学与科研人员,四是对所培养的人才定位;目标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种:高级专门人才、专门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专门人才、高水平专门人才、高级复合型人才等,其中定位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占58%,其次定位为专门应用型人才、高水平专门人才的分别占15%、10%。以上这些,反映了目前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主要是围绕着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规定和要求,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实际应用价值。(2) 大众健身运动的发展现状 全民健身运动是一项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行动,集中地体现了新中国体育健身活动方针政策的新思路,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机关还是学校,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的体育锻炼大军随处可见,他们结合各自特点,积极组织社会宣传,因地制宜的营造健身氛围,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开。全民健身运动结出了累累硕果,群众性体育组织遍布社会的多个阶层,据调查统计;我国有超过60%的城市街道成立了社区体育组织,29%的街道办事处、乡、镇配备有专职体育干部;92%的市辖区、县级市、县已经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体育指导员从2001年8月开始正式进入中国职业分类体系,说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已不是业余和兼职。目前,我国的体育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社会课题成果体育指导员约32万余人,我国有3亿多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10亿人次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人们体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平均寿命已由解放初期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1. 8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趋势将朝着健身内容的系列化、科学化、实用化方向发展,对于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的人数和质量要求也将更高,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全国每一千人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要达到2-5人,人均拥有体育场馆面积1.5m才能与国际接轨,这些就为我们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契机。(3)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置背景与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身心健康的要求也与日俱增。特别是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我国社会体育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体育的组织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有组织的体育人口大幅度增加,加入健身苑点、健身俱乐部或体育健身指导中心已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需要。社会对于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对体育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上都难以满足社会体育的需求。我国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正是在应对社会的强烈需求和国外大众体育的启迪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内一些体育院校依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精神,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天津体育学院率先成立了社会体育系,并于1993年招收专科学生,1994年又升格为本科学制。1997年后,国内其他一些体育学院和部分普通高校的体育院(系)也都在积极筹办社会体育专业, 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社会体育专业已被列为正式专业。从1999年起,高校又连年扩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 1999年,全国共有社会体育专业点14个,2001年为31个,2003年为68个,截至2009年9月全国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达到了二百余所。高校办好社会体育专业,为我国培养出一批高质量、多层次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是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民健身运动的需求。因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管理人员、运动保健康复人员、体育竞技策划人员等,在这项跨世纪工程的实施中,能够发挥其自身优势和专业优势,促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兴旺地发展起来。(4)全民健身运动需要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全民健身运动”就是以体育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手段,达到增强各民族体质的健身行动,有着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我们都知道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无形中加速了社会化的进程,导致了机械化生产代替了体力劳动,使人们像时钟一样不停的摆动,导致人们身心负荷过重,为现代一系列文明病的滋生创造了环境。为了使广大民众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国外发达国家先后掀起了健身运动的热潮,通过体育运动这一剂良药来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变化,由过去单一的健身价值转变为现在的多元价值取向。在参与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还能获得精神的陶冶和欢乐的享受。随着广大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热度的高涨,也彰显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参与运动的中青年比例小、不懂得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体育活动的项目和内容过于狭窄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究其原因是多方面,但来自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因素是决定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体育工作人员的主体,是社会体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由于我国地域的差异,城乡、社区的差异,活动人群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的差异等导致了社会体育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适应和满足这种特殊状况需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必然需求。而全民健身运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所培养的专门性人才,为了努力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水平和质量,需要对专门人才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指导。所以,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 我学院在校学生,以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晨练和平时活动锻炼情况,以及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为研究内容,研究时间为2011年下半学期至2012年上半学期。调查问卷在2011年10月至12月之间进行。(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对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的平时运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当场问卷的方法,共发问卷350份,回收350份。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342份,问卷的有效率97.8%。 2、观察法 观察每次组织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技术薄弱环节。并对随机抽样学生平时体育课上表现,以及课下和周末的锻炼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3、实验分析法 由我们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组织的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和体育比赛中,参加学生的积极性。分析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习惯运动方式,及其运动爱好和习惯运动形成的原因。4、研究结果与分析(一)健身状况与调查表1学生体能状况考核表学年考试人数及格人数及格率不及格人数不及格率2010-2011313人90人28.7%223人71.3%2011-2012313人28290%31人10%从从表1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在2010年2011年期间的身体素质差、及格人数少,其主要原因是:1.同学们刚刚进入高校,由于以前的高中生活学习任务繁重,人人被功课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没有多少时间进行身体素质锻炼,所以刚进入大学时身体素质相对来说也较差。2.这一期间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各项技术、技能的知识掌握不够,不太了解每个项目的动作要领,运动动作不规范,动作错误以及用力顺序颠倒等问题较为普遍。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发展身体的每一块肌肉,不知道怎样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3.生活不规律,相当多的学生不出早操,下午不活动,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意识,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测试不及格的重要原因。从表2的对比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第二学年学生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及格率也升高了很多。这里主要有以下原因:1.进入高校后体育成为必修课,学生由以往的不上体育课变为必上体育课,这是学生身体素质增强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加上每天早操的锻炼,课间操的开设,以及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增强。2.选项课的开设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由以前的不喜欢上体育课,变为主动去上体育课,从而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体育课的兴趣。3.教学改革的促进。从学院的体育课的上课情况来看,不少老师从以往的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改为以同学们所喜爱的娱乐体育为主,把提高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每堂课结束之前都留出一定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有的以游戏形式,有的以测试形式等等。这一做法为学生课后的正确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调查结果显示这几个教学改革班上课的测试及格率均在85%以上。4.体育节及其他体育活动的开展都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认同。尤其是对平常不爱参加体育活动的不少女生来说,体育节中许多项目难度适当形式活泼,极大地激发了她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少女生还成为一些运动项目的主角,更多的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了比平时要好得多的成绩,所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增强了强身健体的信心,为体育锻炼的持久进行和体育习惯的养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5.体育俱乐部的成立,给同学们增加了健身锻炼的场所。课余活动时间由以往的睡懒觉、打牌、上网聊天改为今日的以踢足球、打篮球、滑旱冰、跳健美操、器械健美等体育活动。另外校园的一些道路旁健身路径的兴建,也给体育健身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 (二)通过对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影响我院学生健身的主要原因是:1、学校场地设施不完善,健身器材缺乏。目前我院大概人数为17100人,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供平时锻炼的场地只有篮球场、煤渣跑道和塑胶操场。由于我院是师范性本科院校,所以女生人数众多,约9000人,占总数的0.53%。而女生很少有对篮球感兴趣,锻炼的场地又集中在了两个操场上了,根据调查问卷分析,62.5%的人平时的健身运动是跑步,并且大多数喜欢在晚上跑步。但是我院的塑胶操场和风雨操场因为管理和保养问题,晚上是不对外开放的。这样全院的学生晚上的运动的场所,仅只有一个煤渣跑道了。遇到天气不好,白天下雨,晚上连煤渣跑道都不可以用。这极大的制约了我院全民健身的积极性。1. 通过问卷调查与实验,我得出我院非体育系学生的平时运动爱好与习惯运动统计表项目性别跑步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排球、网球、轮滑等)男生41%26%15%8%8%2%女生84%2%4%9%1%通过分析,影响学生对平时平时健身项目的选择,主要是爱好、场地和运动要求的技术含量,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不了解,动作错误。对62.5%的人选择跑步作为健身运动,问卷调查得出,90%的人是因为运动简单,受场地限制小。所以制约运动项目的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我校运动场地缺乏和体育社团少,对其他运动的运动技能的传授不足。 3学生生活不规律,平时健身无目的、无组织,不受监督和约束。往往是因为突然兴起,就去运动,容易造成一次的运动过度。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意识 4. 我院集体体育活动少,比赛少。大多的体育活动局限于体育系内部活动,没有起到调动全院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的作用。(三)大众健身运动中发现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群众体育开展的过程中,影射出社会体育专业在建设上确实存在如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 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专业教师缺乏,教师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要求,已是制约国内社会体育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2、 教材建设问题。社会体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薄弱,专业教材和专业参考书目几乎为空白。各大院校往往通过选择体育教育类相关教材、本校教师编订教材或讲义和引进国外原版教材等方式来解决教材匮乏的问题。由于这种教材缺乏权威性和从实际上升理论的案例,已严重阻碍了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3、 课程设置问题。由于社会体育专业是体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相交叉所形成的一个新兴专业,各学科之间的设置比例,以及学科与术科之间的设置比例成为突出问题。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深入,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休闲项目的出现,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可用体育场所越来越少,术科项目的设置也使办学过程中出现难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缺乏一些与全民健身运动紧密联系的课程,如终身体育、紧急救护方法、残疾人体育、时尚体育、极限运动、社交礼仪等既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不利于群众体育的全面开展。(2) 选修课所占的比例较小,与“加大选修课的比例,降低必修课的比例”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不符合,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3) 术科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过小,在学生入学时整体运动水平下降的情况下,无法保证学生练习的系统性和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将来的指导能力,一些术科的设置缺乏市场针对性,要对城市和乡镇,传统内容和现代项目的需求都有所兼顾因地、因时制宜。5、结语 针对以上各种原因和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我认为我院可以建设一个,由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创办各种体育社团,根据校园实际情况开展以竞技体育,传统保健体育,现代健身体育和娱乐体育为内容,用来整合我院学生的健身活动,并且向他们传授运动技能,同时各个体育社团受院团委统一管理和指挥的模式。此模式中,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充当指导者的角色,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作为健身者,而院社团委则是领导者。将学生的健身运动进行归纳,再由各个体育社团进行整合,制定详细的运动计划,不同运动社团之间相互协调,合理利用场地。我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经营性健身场所和大众体育活动中从事体育健身指导、咨询、策划、组织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为此模式的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证,解决了学生们技术掌握不足,动作错误等问题。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又是师范类的,社体专业的学生在指导其他同学的同时,无形中提高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以后踏入社会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可以拉近体育专业学生同公共系间的距离,起到相互学习的作用和促进建设新时代的和谐校园。通过各种社团的整合,各个体育社团之间的协商,可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场地。如果遇到比赛或者社团活动,可以以社团为单位向体育系申请风雨操场和塑胶操场的使用,既解决了运动场地问题,又便于学校对场地的管理。同时,更加有利于全校型运动比赛的策划和举行,提高学生对运动的积极性。学生参加了体育社团,相对的他们就有了份责任感。健身运动就不再是盲目的,无组织无规律的了,有利于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终身体育的培养,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营造了高校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参考文献:1.向家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术科能力欠缺的原因和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7,(04).2.戴俊.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本科专业现状及结构调整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03).3.成民铎,刘小红.日本体育大学及体育系科教育课程改革现状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01).4.体育保健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运动解剖学M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6.左勇.论社会体育专业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7.赵文军,王燕.新时期构建和谐高校校园文化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1).8.吴双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刍议J.湖北体育科技,2003,(01).9.何耿明.试析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J.科学教育论坛,2005,(02).10.舒宗礼,夏贵霞.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11.郝鑫.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分析J.管理教育,2008(09).12.D.巴特利,S.维尔科克斯.中美本科体育师范教育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7(03).13.桑月标.体育活动对亚健康的干预研究综述J.体育科技,2009(12).14.王洪彬.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J.体育科学,1997(03).15.刘平清.我国高等体育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院报,2009,(02).16.艾东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应用技能缺陷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华章.2010,(14).附录 淮南师范学院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你好!这是一份有关您目前健身状况的问卷调查你的意见相当宝贵,就你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填答此问卷不记姓名,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绝对保密,谢谢参与一、 基本信息1、 性别 A男 B女2、 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二、 情况调查1、 您现在每周锻炼几次(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及以上2、 每次锻炼时间大约多久( )A 5-10分钟 B 10-20分钟 C 20-30分钟 D 30分钟以上3、 习惯性以什么样的方式锻炼( )A 跑步 B 篮球 C社团组织体育活动 D 足球 E羽毛球 F 乒乓球 G其他 4、 锻炼时间段( )A 早晨 B 下午 C 傍晚 D 夜里5、 锻炼场所( )A炭渣跑道 B塑胶跑道和风雨操场 C 篮球场 D 其他6、 您觉得制约你锻炼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场地限制 B 技术限制 C 时间限制 D 其他7、 您现在的锻炼方式是您理想的方式吗( )A 是 B 不是8、 你喜欢什么样的锻炼方式( )A自己自由活动 B集体有组织活动 C 比赛形式 D 其他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