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本科毕业论文初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研究.doc

    • 资源ID:4025764       资源大小:84.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本科毕业论文初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研究.doc

    初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研究摘要:学习适应性是指当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发生改变时,学生通过自身不断的调整和改变,主动克服困难,以避免学习效率下降,从而取得良好学习效率的一种能力。一直以来,小学升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适应性问题明显,尤为值得关注。这里,我们借鉴整合了一些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和意志力这四个大的方面,对万宁中学初一四个平行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意图发现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方面存在的真实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探讨分析。针对调查结果及其分析,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构建和谐的人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坚韧的意志品质。希望这些对解决初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Abstract: Learning adaptability means that when learning environment, learning content and learning methods for students changes, the students via constant adjustment themselves and change, take the initiative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order to avoid the decline of learning efficiency, the ability to obtain a good learning efficiency. Through four parallel Mannings middle schools, the students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is, we learned that after a small rise in early mathematics learning affect their factors are: learning attitude, learning ways,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willpower. On this basis, we summarized a set of basic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 mathematics adaptability basic questions,That are: students interested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correct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attitude; guide students to form the correct way of learning ; building harmonious cultural learning environment; students learn mathematics tenacity quality. We hope this have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solving math learning adaptability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关键词:初一学生 学习适应性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习环境 意志力Key words: Mathematics learning Suitability learning attitude learning ways learning environment willpower1 前言 一直以来,关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我们会听到很多父母说:“我的孩子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很好,但上了初中,数学成绩就很一般了”。这个问题也是众多学生困惑的问题,他们也觉得自己小学时候的数学成绩不错,可一升到初中,数学成绩就明显下降了,这似乎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那么,这里的原因究竟何在呢?其实,这也是众多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说,由于初中和小学数学学习特点不同,数学由算术为主转变为以代数和平面几何为主,思维也由直观、具体向抽象、逻辑过渡,因此对于新升上初一的学生来说,确实很难一下子适应这种改变,导致部分初一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极大地不适应,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出现下滑。许多研究也表明,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学习适应性强则学习成绩好。1 学习适应性是指当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发生改变时,学生通过自身不断的调整和改变,主动克服困难,以避免学习效率下降,从而取得良好学习效率的一种能力。初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问题是常见的问题,我们知道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一方面是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关,而另一方面则是关乎认知过程本身。近些年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影响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因素,除了一般的智力因素外还有诸多非智力因素,比如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等。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导致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不适应,而一旦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重视与解决,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困难。许多研究者都看到了小升初数学学习适应性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引导初一学生适应学习生活的必要性。然而,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面临种种不适应的问题及原因,也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结果使得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种种困难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最终使得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其结局就是学生的数学成绩犹如江河日下,呈直线下降趋势。有学者研究表明学生在开学两个月左右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应,初一教师应该在开学的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加强对初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2因此,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不适应的因素及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转化方法,用以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水平,从而提高其数学成绩就成了当今教育研究者面临的一个重大使命,这也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2初一学生数学学情分析小升初阶段中,学生处于心理敏感期,从童年期的幼稚向青年的成熟转化,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心理矛盾错综交织的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中易产生心理障碍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个体看问题的还不够全面,个性倾向还不够稳定,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在个体发展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将会直接影响学习态度。3对于刚升上初中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使他们怀着好奇心去观察世界、探求知识。他们渴望获得新知,渴望获得认同,渴望维持在小学阶段所获得的认可与成就。这是他们从一个儿童到一个少年的成长的过渡阶段。 在思维能力方面,初一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还非常有限,他们身上还保留着许多小学生思维的特点,看待问题还非常的直观,缺乏独立思考获得新知的能力。在小学学习时,数学以基础的概念、基本的运算为主,很多内容来源于生活,非常直观,一个题目一个解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要求不高。但进入到初中以后,数学的学习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代数和平面几何除了考察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外,还要考察学生的抽象能力。这个时候,很多学生就会感觉到在数学学习中力不从心,甚至会自暴自弃。在学习方法方面,小学时以背诵为主,一堂课的内容较少,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完成,对其预习、复习,作业的要求也较低。而初一的内容重视理解、运用,形成知识系统,一堂课的内容量往往较大,且前后知识联系密切,要求学生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如预习、复习、课后习题巩固等环节。刚上初中的学生,若不能及时转变学习的方法,改变学习的方式,数学的学习往往会成为一道“难关”。在其他方面,上初一后,家长对学生成绩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而学生初中的成绩往往都不能达到小学时接近满分的水平。增多的科目,加深的难度,使得学生要拿到一个好的分数,变得非常困难,不仅家长,学生也会对自己产生质疑,觉得自己不比小学时优秀,有时候还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若家长、老师这个时候不能及时对这样的学生做好心理干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心理负担,使得自信心下降,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3初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调查结果与分析3.1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表是在学习适应性量表(AAT量表)的基础上,结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编制初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人文学习环境以及身心健康四个方面。问卷对象:海南省万宁市万宁中学初一四个平行班的学生,这四个班级都由万宁市区和下面市县的学生构成。总共有205人,发放问卷205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调查过程: 1.调查问卷的制作 2.调查万宁中学初一班级的学习情况 3.发放问卷、问卷回收 4.问卷整理、统计 5.分析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人文学习环境以及身心健康四个方面的具体情况,以便为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分析提供数据依据。调查结果:如表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学习态度结果与分析1、你对数学感兴趣吗?A、感兴趣B、一般C、不感兴趣28%48%24%2、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内容相比?A、抽象,有点困难B、轻松有趣C、枯燥无味42%21%37%3、你是否有信心学好数学?A、有信心B、有时有C、没有信心36%39%25%4、你是否觉得学数学很累?A、是B、有时是C、不是53%25%22%5、 你是否能在没有人监督下主动学习数学?A、是 B、有时是C、不是37%41%22%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的学习态度,能激发学习的热情,有了学习热情,就能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动力。积极的学习态度表现为:对数学感兴趣,有信心学好数学,能自觉主动的学习数学。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其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能否取得理想成果的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对学习产生较大的自信心,也就有了坚持到底的毅力,同时还有了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决心,这时候才能够主动学习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坚持下去培养成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4从上表上看28%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有24%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两者相差不明显,但是却有很大部分学生说不上对数学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所以我们应该着重的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有42%的学生觉得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抽象、困难,有37%的学生觉得初中数学枯燥无味,只有21%的学生觉得初中数学轻松有趣,这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因素。有36%的学生对学好数学是有信心的,但却有39%的学生对是否有信心学好数学这个问题持有不确定的答案,也有25%的学生对学好数学是没有信心的。所以如何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有大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很累,居然达到了53%,我们是否应该重视这一问题,不能让学生为了应试而用题海战术的方法,这会使学生觉得很累,从而对数学不感兴趣。有37%的学生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是可以自觉学习数学的,但有22%的学生没有这种自觉性的,他们需要别人的监督,有41%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有时候不自觉的学习。根据上面的数据显示可以知道,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不是很乐观,我们要关注初一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尤其是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3.2.2学习方法结果与分析1、你在数学课上会做笔记吗?A、会B、有时会C、不会25%56%31%2、你是否制定数学学习计划或者目标?A、是,并且基本上完成B、是,但有时完成B、不是38%31%31%3、你是否课前预习?A、是B、有时是 C、不是31%54%15%4、你是否在数学课后进行复习?A、是 B、有时是C、不是29%41%30%5、在数学课中有不明白的问题,你会在下课后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A、会 B、有时会 C、不会31%39%30%6、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你会及时完成吗?A、会 B、有时会 C、不会62%22%18%7、你是否经常概括归纳数学知识?A、是B、有时是C、不是26%41%33%8、你上数学课是否认真听讲?A、是B、有时是 C、不是46%39%15%学习方法又称学习技术,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学习方法对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必须学会主动学习,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预习,认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同时还要善于概括归纳数学知识【6】。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具有自学能力与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都有重大意义。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主动摄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培养独立自学能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将来在知识上引起的连锁反应是无穷的。我们知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初一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这与王瑞君的调查相一致,多数初中生还没有掌握适合独立学习的学习方法。5从记笔记情况上可以看出来,有25%的学生会认认真真的做笔记,但是却高达31%的学生没有做笔记的习惯。我们都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老师写的重点、难懂的和自己不懂的地方记下来,才能更有效的学习数学。同时,有85%的学生能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或目标,但能完成的只有31%,而有15%的学生没有给自己制定目标的意识。在预习方面,31%的学生能在课前预习,但却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对预习持有不确定的态度,预习根据他们的心情来预习,有15%的学生是从来不会复习的,由此可见,初一大部分学生并没有预习的习惯。在复习方面,有29%的学生是在老师讲完课后及时复习的,但却有41%的学生只是有时候会复习,有30%到的学生是没有复习的意识,这个比例有点大,所以,在学生是否及时复习的问题上,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要加以重视。孔子说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由此可以说明,复习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31%的学生会在上课听不明白的情况下,下课去请教老师或者同学,有39%的学生有时候会问,有30%的学生选择了放弃弄清楚这个问题,这样的学生会把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导致厌学。再来看看老师布置的作业情况,有62%的学生会及时完成,有18%的学生不会及时完成,这可以看出学生在老师布置作业完成的情况相对来说是不错的。我们发现,初中学生对概括归纳数学知识的意识不强,只有26%的学生有概括归纳数学知识的意识,41%的学生知识偶尔会概括归纳一下,有33%的学生从来没概括归纳过。在上课听讲方面,有46%的学生是认真听讲的,39%的学生不能认真的听一堂完整的数学课,有时他们会走神、发呆,有15%的学生是没有认真听讲的。从上面调查来看,很多学生还是没有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课前没预习,课后没复习,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些学生并没有及时完成。这种现象说明了学生没有形成适合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知道,初中课程跟小学课程相比,难度增大,课程增多,每位科任老师布置的任务也多,使得学生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预习和复习等,并且,初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和小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老师也不大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初小衔接阶段的学习方法的传输和培养,还是很需要老师的引导的,身为教育工作者,更懂得教育规律,通晓教育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有更有效的效果。3.2.3 人文学习环境结果与分析1、父母对你的数学成绩满意吗?A、满意B、一般满意C不满意D、不关注13%29%38%20%2、你是否愿意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与父母交流?A、愿意B、有时愿意 C、不愿意17%40%33%3、当你身边的好朋友或者班级的同学进步时,能激起你的学习欲望吗?A、能B、有时能C、不能30%43%27%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包括学校设施、教学管理、学习氛围还包括家长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本文侧重的是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现今,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表现不满意,要么对孩子不闻不问,要么一开口就是问成绩。学生出于这种学习环境下往往会有很大的压力。从上表可以看出,对孩子的数学成绩满意的父母仅仅占13%,有38%父母对孩子的数学成绩不满意,而且还有20%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是不闻不问的,父母期望过高或者漠不关心,对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压力。当问到学生是否愿意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与父母交流时,有大多数学生是不太愿意与家长交流的。愿意主动找父母交流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的学生仅仅占17%,有40%的学生在父母问的情况下才会与父母交流,而有33%的学生是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的。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有30%的学生会受到身边朋友的影响,43%的学生有时会受到身边朋友的影响,但还是有27%的学生是不会因为身边的朋友进步而觉得自己也要努力学习的。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不是很理想,父母给他们的压力较大,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给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给孩子的关心和爱护,都是构成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学生身边的朋友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对于学生来说,跟他们相处时间最多的就是他的同伴,同伴之间的交往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同伴之间的鼓励、激励,会是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条件。3.2.4、身心健康结果与分析1、遇到数学难题时,你是否能坚持下去?A、能B、有时能 C、不能25%44%31%2、遇到数学难题时,你是否能独立思考、钻研?A、能 B、有时能C、不能30%42%28%3、一次数学考试失败,你会不会总放在心上?A、会B、有时会C、不会27%43%30%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与困难做斗争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克服种种数学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才能取得成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应具备的。从上表上来看,有25%的学生在遇到难题时是可以坚持下去的,他们觉得自己可以解出来,但有44%的学生坚持到一半就放弃了,有31%学生遇到难题就怕了,想也没想就放弃了。由此可以看出初一学生的意志力不够强。有30%的学生遇到难题时,能自己思考,但对于42%的学生来说,他们有时候能自己独立思考,但有时候却不愿意自己思考,有28%的学生是遇到难题是不会自己独立思考的,他们留着等老师来讲解。可以看出来,初一学生的学习独立性相对来说还不是很强。当学生被问到是否会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而总会放在心上的时候,有27%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有43%的学生偶尔会放在心上,有30%的学生是不会放在心上的,一次成败并不代表什么,有些学生太注重成败,往往会让自己的压力很大,所以初一学生要正确面对成败。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初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意志力薄弱、缺乏耐心、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等问题。结合各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初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是处于被动的,暂时还意识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遇到难题时没有坚持到底,做题喜欢半途而废,一遇到挫折就选择放弃,这直接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之下能持之以恒的学习数学,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可以看出,初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克服心理不良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4 提高初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策略4.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兴趣指兴致,是对事物喜爱或关切的情绪,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态度和积极情绪的反应。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最活跃的因素。皮亚杰曾指出:“所有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只有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学习数学。4.1.1 让学生喜欢数学老师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跟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上老师,从而爱上数学这一学科,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老师?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不摆老师的架子。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当面带微笑,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或者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应当给予鼓励,不能批评责骂学生,如果责骂学生会让学生畏惧老师。当学生答对问题的时候,教师也要给予学生表扬,这样会使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其次,教师要对数学教学充满激情,让学生感觉数学老师爱数学。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爱自己的职业,如果教师把自己的职业当做谋生的职业,那将如何打动学生呢?只有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让学生觉得这位数学老师很爱数学,数学老师的数学知识很渊博,学生才会很崇拜老师,从而爱上数学老师。第三,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作为一名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不能偏爱优生,也不能歧视差生,而是要多关注差生,让优生稳住,差生进步。教师做到让学生爱上自己,这样就间接的让学生爱上了老师所教的这门课程。4.1.2巧妙运用课堂,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大多都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应当好好把握40分钟的课堂,巧妙的运用课堂,让学生爱上数学课。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中之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6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在上有理数的合并时,首先出示一个代数式“5a+4ab+7ab-4a-11ab”,然后让学生来考考老师,让学生说出任意一组a、b的值,不管数值多大,老师都立即说出代数式的值,当老师真的都能说出代数式的准确值得时候,学生必定很惊讶,然而这时老师就可以很自然的引入合并同类项的课题,这样有趣味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比如:教师在教学“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或者教师自己的手机播发一首儿歌数青蛙,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对唱: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4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6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这时候教师可以问,那4、5只青蛙应该怎么唱呢?然后扩展到n只青蛙怎么唱?引导学生唱出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2n条腿,n身扑通跳下水。这样就引出了“字母表示数”的课题,这样创设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联系实际,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我们学习了正负数,我们就可以用负数来表示零下几度,在现实生活中,去银行存取钱,存入记为正,支出记为负。再比如:我们学习了平行线,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行线,如:火车轨道,人行道,黑板等这些都运用到了平行线。这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拉近学生和数学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3、巧妙提问,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的动力。对于一堂课而言,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选取适当的题目,对于一个班级来说,班上的学生水平肯定是有差异的,学生数学成绩肯定有好、中、差之分,教师在准备课堂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三类不同学生来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就设计一些稍微有点难度的问题,中等学生,教师就设计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当然,教师在课堂中也要关注一下成绩差的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保证学生都能答对问题,教师就回答对的学生加以表扬,这样无论是成绩处于哪个等级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答对问题的喜悦,这样学生会更乐意去学习数学。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合作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完成比较好的小组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予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的重要保障。4.2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古人云: “学贵有方,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可见,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有密切关系的。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有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且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把数学学好。而且,对于刚进入初一的学生来说,在小学时候的学习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初中了,若不能及时转变学习的方法,不适应初中学习的要求,数学的学习往往会成为一道“难关”。所以,教师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应该加强数学学法指导,帮助学习改进数学学习方法。4.2.1课前预习,做好准备工作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的大概内容,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这样,在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有疑问困惑的地方,学生就可以集中精神听自己有疑惑的地方。我们知道,一节课40分钟,我们很难做到这40分钟内都聚精会神地听讲,学生进行了预习,就可以有选择性的听。所以,预习对学生来说,可以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科目的增多,可能会使学生觉得没时间预习,或者有些学生根本就没预习的习惯,这时,还是需要老师去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的,教师应在前一节课要布置学生对下一节新课进行预习,在上新课之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提问,让学生通过预习知道这节新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而且,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提出来。预习,并不是要我们一味的钻研难题,而是让我们找出疑惑,通过课堂提问,让老师或者学生共同来解决,这也是预习的效果体现之一。4.2.2 认真听课,积极思考问题上数学课是学生得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技能的关键环节,而听课是获得知识、解决疑难的最佳途径。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只有认真听课,善于思考,紧跟老师上课节奏,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并完成学习任务,才是有效的课堂学习。7在课堂上,学生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讲课。不仅要听老师讲课的内容,还要注意教师讲解习题例题时的思路,步骤,方法,有必要时要记下这些思路,步骤,方法。而教师在解题的过程中应注意解题时要规范,从初一注意起,让学生养成书写规范,比如:在画数轴时,教师应当用尺子来画,并量出单位,这些系问题教师都应当做到规范;再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解方程的时候先写“解”字,再解方程。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要认真听讲,还要多动脑筋,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听课的过程中有自己听不明白的地方,要多问为什么。这样才能确保掌握这一节课老师讲的知识。所以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专心听、动脑想、勤动手,这样听课效果会大大增加。4.2.3 及时复习,学会总结孔子云:“温故而知新”。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学习新知识后,需要及时的复习。课后复习则是课堂知识学习后的一种巩固和延伸,它并不是一个简单重复的机械模式,而是一个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通过课堂笔记的整理和对课堂内容的回忆,来对信心进行系统化的提炼并加工的过程。8对于刚从小学进入初一的学生来说,可能小学时候,学生都没有复习的习惯,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而这种复习分为章节复习和单元复习,教师应当在讲授完新课后提醒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并且在下节课上课之前随机抽取几个学生来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而教师在教完一单元后,应当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帮助学生进行单元总结归纳,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描绘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4.2.4 按时完成数学作业,检验学习效果作业是教学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之一。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斯(C.C.Ross)和亨利(L.K.Henry)的实验表明: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显著的9。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知道学生哪些知识没掌握,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检验,学生也可以通过作业知道自己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还没掌握,这样便于学生及时查漏补缺,这样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很有帮助。正如布卢姆认为: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学习过程中知识缺陷的的累积和挫折造成的。10同时,学生按时完成数学作业,也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和习惯。因此,学生必须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4.3 构建和谐的人文学习环境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每一个学习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环境也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家长与孩子之间,同伴之间的关系对于学习者来说影响很大,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带来消极的影响。4.3.1正确科学的的对待孩子学习上初一后,家长对学生成绩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而初中的成绩单往往不比小学时那么好看。增多的科目,加深的难度,使得学生要拿到一个好的分数,变得比较困难,不仅家长,学生也会对自己产生质疑,觉得自己不比小学时优秀。若家长、老师不能在此时做好心理干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心理负担,使得自信心下降。所以家长应注意不要一开口就问孩子成绩,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把他与其他同伴相比较。父母对子女所提要求应适中,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孩子的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作为家长不能一昧地责怪孩子,如果一昧责怪孩子,就会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遇到孩子考试不理想的情况时,家长要做的就是陪着孩子一起找失败的原因,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父母的帮助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家长应主动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量力而行。4.3.2 学生应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初一的学生正好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他们往往更乐意拿心事、心里话跟同伴说,而不愿意跟老师和家长说,对于学生来说,在一天中,跟同伴相处的时间最长,同伴比起父母和老师来,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技能的空间,只有置身于同伴中,学生才能体验到人生当中的快乐和价值,只有通过与同伴的比较,才能形成自我认知与评价,学生在与同伴的的交往中,如果能受到同伴的接纳和欢迎,他们会对自己形成肯定的评价,其学习适应性就会提高。所以,学生应当与同伴之间建立一种和谐,互相鼓励,互相进步的关系。4.4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坚韧的意志品质数学学习是一项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但遇到困难时,需要我们知难而进,去迎接困难,战胜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具有坚强的意志。墨子说过:“志不强者智不达”。也就是说没有坚强的意志,智力就不能充分发展。数学学习要取得成功,需要学生具备顽强拼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11。初一学生正处于学习上有依赖性和独立性的交错并存的时期,同时还缺乏自觉性、自制力差等特点,所以教师应从下面几点入手:4.4.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自觉性初一学生,都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毅力不强,学习没有自觉性,所以导致学生不能持久地学习,所以这个时期的学生需要要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成绩好的学生,120分的试卷要考100分以上,中等学生要考到70以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尽量考到60分,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去自觉的学习数学。教师也应当经常给学生讲些伟人的故事,用伟人的事迹去熏陶学生;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有良好的毅力品质去感染学生。4.4.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坚持性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以旺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在挫折和困难面前百折不挠,以实现预定的目的的一种毅力品质。培养学生的坚持性,在于平时,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坚持性,要帮助学生解决在数学中遇到的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克服困难,要鼓励学生去克服在数学中遇到的困难,还应当指导他们克服困难的方法。当学生克服数学上的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当学生再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坚持去解决困难。4.4.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制力自制性也叫自制力,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一种意志品质。当我们在数学中遇到困难时,难免会烦躁,甚至想放弃,自制力可以控制我们的情绪,让我们遇到困难坚持去克服困难。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制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这方面显得相当敏感,因此更应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智慧和劳动,在尊重中恢复他们的自信。其次是信任学生,信任是一种鼓励,让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在信任中克服缺点,改变不良习惯,在信任中提高抗受挫能力,在信任中恢复勇气和毅力。最后是诱导学生,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有它的规律,“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要因人制宜,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循循善诱,使他们一步一步地取得成功。结束语总之,对于一些初一学生来说,想要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去看待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学生从开始的不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到最终的适应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自我,突破自我的一个重新塑造自己的过程。但初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关注的课题。但无论如何,要想初一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一数学的学习,教师、学生和家长分别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让学生喜欢数学老师(2) 巧妙运用课堂,让学生爱上数学课(3) 联系实际,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4) 巧妙提问,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5)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坚韧的意志品质学生应当做到如下几点:(1) 课前预习,做好准备工作(2) 认真听课,积极思考问题(3) 及时复习,学会总结(4) 按时完成数学作业,检验学习效果(5) 学生应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构建和谐的人文学习环境(2) 正确科学的的对待孩子学习致 谢从论文的

    注意事项

    本文(本科毕业论文初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研究.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