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无障碍电子产品设计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4025416       资源大小:12.11M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无障碍电子产品设计毕业论文.doc

    攀枝花学院Panzhihua University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残疾人无障碍电子小产品设计学生姓名: 段炳义 学生学号: 200910602004 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2009级工业设计 指导教师: 温 燕 讲 师 二一三年六月摘 要针对残疾人生理障碍,关爱设计的话题越来越多被人们所了解,无障碍产品设计也应运而生,但无障碍产品设计大多都注重产品的功能需求,设计师往往忽略残疾人在使用过程中心理及生理上的需求。如何设计出通用化的无障碍小电子产品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也期望能够帮助他们最大化的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本篇题为“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设计”的论文,为了更好的方便残疾人的出行和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切实解决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实际问题为产品的主要研究内容。在市场调查中,去透过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对产品的真实需求,分析现有产品的不足,提出无障碍电子产品的设计方向和具体的设计原则。首先,了解研究内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无障碍的定义;其次,分析国内外无障碍小电子产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趋势;最后,通过对残疾人的市场定位和人群定位,着重盲人群体的生理特性和社会生活状态的分析,以及对盲人的心理分析,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从而提出设计路线和产品功能设计,满足盲人的出行要求,提出设计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细化,对产品的形态、功能、材料、人机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最终设计出一款能够满足盲人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导盲产品,并取名为“灵蛇”。关键词 智能导盲棍,生活形态,无障碍设计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hysiological disorder, more and more topics about design is understood by people, barrier-free design also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but no obstacle design mostly focus on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products, designers often ignore the disabled in the using process of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needs. How to design a universal accessibility of small electronic products is the meaning of this research, is also expected to help realize their social value of their maximum.The article entitled "disorder of small electronic product design" without the paper, for the convenience of the disabled travelers better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to solve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of the disabled have encountered in life a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products. In market research, go through their life to understand their real needs products, analyzing the de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products,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direction of accessibility of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the specific design principles. First of 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content,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barrier-free definition; secondly, analysis of accessibility of small electronic products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finally, by positioning the market positioning for the disabled and people with heavy, analysis of the bli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life for the blind, and psychological analysis, understand their emotional needs, thus put forward the design route and product function design, meet the blind travel requirements, design scheme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detailed scheme, in-depth study the final design one can meet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he blind guide product to product form, function, material, machine and so on, and is known as "snake".Key Words The intelligent guide stick, Life form, Barrier-free design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论1 1.1 课题背景1 1.2 无障碍设计的定义2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4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42 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的现状和趋势6 2.1 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的研究现状6 2.1.1 国内研究现状6 2.1.2 国外研究现状6 2.2 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发展现状72.2.1 肢体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72.2.3 言语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92.2.4 视觉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10 2.3 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发展趋势13 2.4 本章小结133 产品设计定位15 3.1 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设计定位15 3.2 盲人群体的特征分析16 3.2.1 盲人的生理特征16 3.2.2 盲人的感知系统分析17 3.2.3 盲人的心理特征分析18 3.2.4 盲人的社会生活形态分析19 3.3 智能导盲产品的产品概念23 3.4 智能导盲产品的设计风格23 3.5 智能导盲产品的功能设计23 3.7 本章小结244 方案构思25 4.1 设计概念分析25 4.2 设计方案25 4.2.1 方案一25 4.2.2 方案二26 4.2.3 方案三27 4.2.4 方案四28 4.2.5 方案五29 4.3 设计方案分析30 4.3.1 方案一分析30 4.3.2 方案二分析30 4.3.3 方案三分析31 4.3.4 方案四分析31 4.3.5 方案五分析31 4.4 确定最终方案31 4.5 本章小结335 方案详细设计34 5.1 智能导盲产品外观造型34 5.1.1 形态34 5.1.2 色彩35 5.1.3 材质36 5.1.4 加工工艺36 5.1.5 人机分析36 5.1.6 结构连接37 5.2 智能导盲产品功能简介37 5.3 智能导盲产品的可行性分析37 5.3.1 红外线探测器原理37 5.3.2 条形码扫描设备原理39 5.3 本章小结406 智能导盲产品效果图41 6.1 整体效果图41 6.2 局部效果图41 6.3 智能导盲产品尺寸图43 6.4 情景图43 6.5 爆炸图44 6.6 展板设计45结 论48参 考 文 献49附 录A:关于盲人出行问题的问卷调查50致 谢521 绪论1.1 课题背景生活中给予我们的启示:人和人必须相互理解。在人际关系中,弱势群体、残障人群因自身生理状况的原因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所以,弱势群体和非弱势群体的差别就在于良好的沟通是相互理解的前提。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会遭受这样或者那样的残障状况:无论实在个人的家庭生活之中,还是在集体的工作环境状况下,我们都会或多或少的接触到或者了解到甚至有可能成为弱势群体、残障人群之中的一员,如果我们在这个大家庭中还对这个群里没有足够高的关注度的话,我们必然会面临在生理状况之外的一些人为障碍。无障碍的设计思想来源于:20世纪中期以来,工业革命后期社会发展迅速,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设计界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师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设计的走向问题,后现代主义、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情感化设计、通用设计等设计思潮不断涌现。在通用设计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占据着设计界思想主流位置,设计师在人本思想的影响下,更多的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是想,提出产品更应该为人们的需求所服务,给人们带来更多便捷的生活方式,让这个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到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进而达到为人服务,无障碍的设计理念由此提出。1974年,联合国专家在“以人为本”的思潮下提出了无障碍设计的主张,人们在高度发展的社会中更应该考虑到人的需求,关于人类各种公共空间生活环境以及各类空间环境的建筑设施的规划设计,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到人的使用环境,也需要考虑到不同种类的人(如残疾人、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了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关怀的社会,切实保障人类舒适、方便、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1。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发展逐渐涉及到社会的许多领域,例如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等,无障碍的设计理念也逐渐发展到信息网络、产品设计的各个领域。无障碍设计的归根结底的诉求者是“人”本身,设计师的思想无论从哪种角度进行研究和考证,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对人需求的研究,进而对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需求做出设计方面相应的回应。视力障碍者是残障群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中也包括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导致的视力障碍的老年人在内。针对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其产品使用过程中产品信息交流的完善程度,这就是体现无障碍设计思想的必要环节。在设计界,由于我们常常忽视这个领域,由于我们较少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需求状态和发展状况,我们也同样忽视着这个特殊群体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由于我们很少涉及到残疾人生活方式的领域,我们并不能了解到残疾人这个群体的生活和出行方式,我们只能逐步去探索,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去考虑他们的生活状态,同时通用设计的理念也应运而生,我们考虑到他们的生活状态,去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让大众化的设计理念去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这便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来源所在。1.2 无障碍设计的定义无障碍设计既强调为生理障碍者的自由通行和方便使用消除障碍,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又强调从精神层面满足他们尊重、独立、参与、平等等心理需求。无障碍设计关注、重视残疾人和老年人为主体的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但它并非只专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群体设计。它理想目标是“无障碍”,基于对人类行为、意识与动作反应的细致研究,消除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惑、困难的障碍,尽可能的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思想3。无障碍产品设计大多体现在产品的使用上,减少产品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使用的操作界面上尽可能清除对使用者造成障碍的因素,充分考虑到使用者在使用时会遇到的一切问题,并努力将存在的问题给予解决4。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生理障碍者、无障碍产品、无障碍环境三者之间的关联因素。1974年无障碍设计的理念被专家提出,人们在高度发展的社会中更应该考虑到人的需求,关于人类各种公共空间生活环境以及各类空间环境的建筑设施的规划设计,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到人的使用环境,也需要考虑到不同种类的人(如残疾人、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了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关怀的社会,切实保障人类舒适、方便、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5。无障碍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基于对人类动作、行为与意识反应的细致研究,致力于优化一切为人所用的环境与物的设计,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除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难、困惑的障碍,为使用者尽可能的提供最大的方便” 6。无障碍的设计主张为人服务,“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渗透到弱势群体中,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设计出的产品更符合残疾人的使用要求,更加的符合人性化的特点,体现出产品与使用者的亲切和合理的操作环境7。图1.1 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管内的各种无障碍设施如图 1.1 所示,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充分关注人本思想的发展,在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中充分体现出无障碍的各种设施和使用产品的各种操作界面的人性化,建立了世博会历史上的首个主题展馆生命·阳光馆,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更好的诠释了残疾人士所追求的的平等和自由,更加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望,让我们了解到他们自强不息的生活状态。在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馆中,正常的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高科技展览和体验手段,在展区残疾人志愿者们的帮助下,让健全的参观者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存状态,让设计师们感悟生命美好,感知摆脱障碍的方法。在馆区内,馆类的各种设施无不体现出“让生活更美好”的这一主题,从平等、参与、共享的角度,通过展示世界科技、文明进程中与残疾人息息相关的种种成就,对于世界残疾人事务进程有着里程碑式的非凡意义8。然而展区内相关的智能语言阅读系统、掌上助视器、盲文打印机等各种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高科技产品,以及自动浴室、爬楼轮椅、自动厨房等无障碍设施将为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提供种种便利,充分彰显无障碍设计的成效。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逐步步入老龄化时代,这就意味着无障碍设计越来越多备受设计师的关注,这也是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所以无障碍的设计理念将成为今后备受产品设计师对产品设计时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但就单纯的设计观点和设计行为而言,无障碍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则是,在进行无障碍设计的时候不仅仅需要考虑人们生理层次的无障碍设计,还需要研究人们心理层次上的无障碍的关怀设计。因此对人本身的一种思考和探索更成为现今的趋势潮流。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自古以来,社会爱心群体就不断的考虑到弱势群体的生活观念,不断通过各种福利、慈善、救济的方式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很多人却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更多的让他们理解成是一种施舍和恩赐,给弱势群体的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阴影,“慈善不是经常的,也不是固定的,它是一种情操,一种善心” 2。残疾人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在生活中的需求或者交流的限制状况促使他们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视力障碍群体周围有障碍物,所以选择导盲棍等功能完成此次之间的交流过程来获得有效的信息;在面对面了解不明的时候,他们往往借助一些周围的环境来判断信息。视力障碍群体通过自身的这种努力或许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缺乏更为广泛的关注。正因为视力障碍群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去需求打破这种局限的方式,所以往往需要人们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加以更为广泛的关注。人类社会要想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对人本身的思索,也需要我们更为广泛的关注到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恰好反应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设计师往往对于视力障碍群体的生活情境缺乏一种设身处地的模拟。我们明白视力障碍群体与非残障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普通人和视力障碍群体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一个看得见的人很难去模拟看不见的人所感知的世界,如果设计师通过人文化的设计关怀,也许会将差距拉小一点。反过来考虑,有障碍人士一些认知上的独特性,也许能启发正常人一些潜在特性。 从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情感化设计、人因工程学、设计心理学、交互设计、设计符号学等相关设计角度对目前视力障碍群体的交流产品的造型特点、功能需求、色彩语言、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分析。通过对现有信息交流产品的比较、归纳、分析和研究,以及通过对视力障碍群体的心理、生理、决策、动机等的调查分析,找出更加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符合未来市场的视力障碍群体的交流方式,同时不能忽视视力障碍群体的个性化因素,从而设计出更优良的无障碍小电子产品。1.4 课题的研究方法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无障碍设计逐步被各个国家和地区重视,无障碍设计思想的是在1974年由联合国组织正式提出的,主要是满足残疾人的生活方式的需求,针对有障碍的人群提供一系列的各种建筑和公共设施,从而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各种需求9。在国内,无障碍的建筑和公共设施在深圳最早建立,在深圳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盲道、卫生间、公交车、火车站、机场等无障碍设施等到了很好的发展,都建立了各种无障碍设施,以及各种残疾人使用的产品也体现出无障碍的现代化。深入研究发现,无障碍的设计理念逐步从建筑等设施过渡到了使用产品的范畴上,更多的无障碍产品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然而在多媒体的现代社会中,普通人都无法跟上社会时代进步的节奏,更何况是有残疾障碍的人群中,他们更加会感到无所适从,所以,设计者在研究无障碍产品设计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操作者使用环境的需求,更应该考虑到残疾人的生活环境。产品设计更应该最大限度的满足各种人群的使用需求,满足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2 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的现状和趋势2.1 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的研究现状2.1.1 国内研究现状自1974年无障碍的设计思想被提出,各个国家的无障碍研究逐渐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开始的到政府的重视,我国的设计师在设计中不断的探索,并且不断的提高。1989年政府部门正式颁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在无障碍的各种建筑环境上做出了强制性的规定,无障碍设计的措施正式落实到了人们的生活和环境设施中。2003年9月1日,我国颁布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2008年,借残奥会为契机,北京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11。公交、地铁、医院、商场、旅游景点无障碍环境建设通过国家相关的法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遗憾的是,其政策局限在环境设施领域,注重的是环境设施等空间关怀,强调的是人与空间的关系,而忽视从残疾人等弱势人群对产品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真正适合他们的产品设计。无障碍在产品设计领域还很滞后,一方面由于对无障碍不了解:无障碍产品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使用对象又是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接受这个概念需要时间;另一方面是有关无障碍政策、国外无障碍产品展示等方面的信息较少,信息匮乏使企业难以获取无障碍方面的信息;此外对市场发展认识不准确:有的科研机构或企业虽然了解一些无障碍产品,但对市场需求趋势的认识有误10。目前国内的残疾人产品范围主要集中在辅助器材上,根据残疾人特殊的生理特征,开发出适合残疾人使用的各种产品,但是种类不够多,涉及的内容不够全面。有数据表明:我国具有专门生产特殊产品的研发公司,并且具有2000多家辅助残疾人产品的器材制造厂家。香港十分重视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爱,有很多专为残疾人群体进行研发的公司,其产品有可调节的轮椅,随身携带的坐具,可调节的拐杖等。同时香港还有许多老年人用品专卖店,推动了银发产业的发展。此外,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也十分重视为残疾人群体进行项目研发。2.1.2 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欧美的设计师们以设计的手段使社会的这部分特殊人群获得全新的产品和环境。从此为无障碍这的设计活动日益广泛,并出现了许多从功能及形态上都专为残疾人提供便利或增加生活能的优秀产品,创造他们平等参与各种活动的条件。70年代,产品设计领域出现了一种重新强调设计的社会效应和道德作用的思潮,“为需要而设计”(Design for Need)。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理论家维克多·帕纳克的为现实的世界而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一书,推出其设计思想上的繁世恒言:设计不仅要为为少数富裕国家服务,也要为第三世界的贫穷国家服务;设计的服务对象不应仅是健康人,应当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孕妇等弱势群体10。1979年成立的瑞典工业设计机构“人机工程设计小组”主要致力于那些以手使用时有障碍的残疾者提供生活便利的产品设计,发展了一系列富有高度功能性的餐具设计,刀叉,盘子,饮料容器等10。无障碍思想的提出后各个国家的无障碍设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日本目前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上都比较普及,在建筑施工的时候都必须得到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验收,在公共设施中更是尤为突出,尤其是商店、大型超市等公共设施的建设11。部分场所还必须规定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使用的停车场、电梯、厕所等无障碍设计的设施。2.2 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发展现状2.2.1 肢体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产品功能形式的变化是产品变化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人们通过使用产品(或者说是工具)与周围的这个世界产生联系,产品便成为人与周围事物最主要的枢纽。如图 2.1的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的城市建设,体现联合国无障碍法例法规对肢体残疾人的呼吁,同时也体现出一种人文的关怀。城市中的无障碍设施体让弱势群体感觉更加的方便,给这些群体带来一种心理上的宽慰。图2.1 无障碍设施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在城市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也更加的突出和显而易见,如图 2.2 中的电梯按钮,设计师考虑到人机工程学以及肢体残疾人的缺陷在电梯按钮的设计上尤为突出,由于肢体的残疾给这类人群带来不便,设计师在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的基础上,方便残疾人的可操作性和可视性带来了极大的改观,为这类群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图2.2 电梯按钮设计在上海世博会的生命阳光馆中,给参观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命洗礼,在这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展馆中,展示着许多为残疾人专门开发的先进工具,在其中就有为肢体残疾人开发的非常先进的能爬楼梯的轮椅,如图2.3。使用者通过手动操作按钮灵活的对控制面板进行操作,神奇的轮椅就带着他一阶一阶地下了楼梯。智能轮椅的出现,解决了肢体残疾人群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为残疾人士提供了方便、舒适的生活使地们能更好的生活、工作,让社会更加人性化,更加和谐。 图2.3 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电子产品2.2.2 听觉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在无障碍设计的思潮下,听力障碍的弱势群体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设计师Jae Pyung Lee为听力残疾或者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设计出一款名为Communicaid系列产品设计,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聋人和有听力的人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它通过捕获来自外部坏境的重要声音信息和和视觉警报聋的人。通过这种手持式的通讯设备,可以更方便和高效的与人沟通。Communicaid视觉声音站采用高品质的MEMS麦克风捕捉到特定的声音,如火灾报警器,门铃,或个别调用,并把它们转移到闪烁的灯光和象形的视觉队列。Visual声音眼镜的监听环境声音,然后在他们眼前的视觉信号转换成特定的声音。它能够捕捉到特定的声音,通过眼镜武器。移动通讯设备功能的手机功能,如视频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拨打和接听来电与任何人使用文字,语音和语音到文本技术12,如图2.4。 图2.4 专为特殊人群设计的移动通信系统2.2.3 言语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品被赋予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简单的产品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产品与人的关系逐渐变得密不可分,在无障碍设计理念下人与产品的关系更是如此。以手语为例,手语代表着听力言语型残疾人最直接的交流方式,他们通过各种肢体的表达方式,用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它在人们交流过成长逐步被人们所接受。手语包括手指语和手势语。手指语是使用者运用手指的各种不同的变化趋势和动作来代表需要表达的信息;同时,人类也通过各种手势的指示性来形象的表达出多想要表达的意思,叫作自然手势,此后,在聋哑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中,通过手语的传递信息就逐步被人们运用到残疾人语言交流之中。自然手势和人为手势结合成为手势语13。图2.4 汉语手势字母表 图2.5 美式手语其实在手语世界里面它也是存在着地域和国度的差异,如图2.4和图2.5,但是由于手型大体相似,所以手语作为视听言语障碍人群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无障碍产品既要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又需要为言语障碍人群提供交流的便捷。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就需要设计师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设计。如图2.6是一款让听力言语障碍群体与视觉障碍群体实现相互沟通的实用工具。一个看不见手势的人和一个听不到声音的人,不能通过手语进行特殊语言的对话,交流的障碍就显得格外突出。由设计师 Han-na Lee 设计的产品让手势与语音相互转化成为了现实。产品就像是翻译的工具一样,视障人士通过佩戴的蓝牙耳机接受声音信号将视力言语障碍的手势转化为信息并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影像,然后视力障碍者在讲信息反馈给听力障碍人士,从而到达相互交流,相反听力言语障碍群体也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达到交流的目的。 图2.6 让视障群体与听力言语障碍群体实现沟通的实用工具2.2.4 视觉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无障碍设计随着发展迈入新的阶段,在盲人的世界中我们还是不能忽略导盲犬在盲人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无障碍发展的今天,导盲犬的存在给盲人群体带来了出行的极大方便,导盲犬在盲人的生活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盲人群体在导盲犬的带领下顺利的避开障碍物,为盲人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图2.7 导盲犬与盲人随着科学的发展,设计师通过努力为弱势群体设计出更多方便盲人出行的高科技产品,其中就包括电子导盲棍。电子导盲杖的原理是通过发射某种形式的能量波并以接收障碍物发射回波的方式来定位,然后将环境障碍信息以某种视觉方式提供给盲人,目前使用比较多且比较成熟的能量波为超声波、激光、红外。远红外电子手杖是一种借助于远红外传感器的电子新型技术的导盲辅助工具,采用远红外光反射接收的原理,通过手杖内的震动装置和蜂鸣器从而进行震动报警和电机讯响报警,用看不见的红外光取代传统导盲杖的手柄位置,延长了红外探测的范围,从而帮助盲人在并不触及障碍物而得到判断方向的目的。图2.8 红外电子手杖音响手杖在遇到障碍物以后超声波转化的信号不是声波而是转化为振动,是通过盲人的触觉发现障碍物,也属于发出超声波的手杖。手杖与声响手杖不同的是,激光手杖是依靠三束激光,最上边的一束激光是用来探测头顶高度的悬挂障碍物,如树杈、电线等,然而中间那束光线是用来谈知盲人正前方的障碍物,最下边那束激光是用来探测盲人前下方路面情况,如有无坑凹、隆起物等。根据障碍物反馈的信息不同来判定障碍物的高度尺寸,同时盲人就可以根据手部的不同感受来判别前方障碍物的具体情况。 图2.9 激光手杖 图2.10 探测范围三星驻中国公司的设计师 Chueh Lee 等人为盲人或者弱视人群设计的一款“Touch Sight”照相机。Touch Sight 相机通过其支持的几项特殊技术为存在视力障碍的人群提供了用心看世界的满足感。相机独特的设计能够迅速记录按下快门后三秒的声音,进而为视力障碍者提供一个可以浏览相片和翻阅的平台。设计者通过一个带有盲点的显示薄片来替代传统相机的LED显示电子屏,从而显示出三维的类似于轧花的图片,视力障碍者在通过自己灵敏的触觉感知自己“看到”的照片。Touch Sight 相机也具有相机独特的功能,那就是保存图片,可以方便视力障碍者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传递照片信息。这款相机的概念是设计师由无障碍设计的思想出发,考虑到满足残障人士的不同需求,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心理需求,而设计出具有人文关怀的一款概念相机。图2.10 盲人设计的照相机2.3 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发展趋势目前市场上无障碍小电子产品设计中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产品中主要有手机、导盲仪、电子导盲手杖等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但是,这类产品大多忽略了盲人的心理需求,从而对使用者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无障碍设计随着人性化设计观念的深入日趋受到重视。当今“以人为本”的思想广泛渗透于设计领域,设计成为联系人与物的载体,设计的目的在于人而不是物14。如何面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行产品设计,这是社会赋予设计师的责任。在无障碍小电子产品设计中,不仅仅需要满足使用者在功能上的需求,更应该把设计的重点放在人道主义精神上来考虑,更多的关注到残疾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满足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心理追求,给使用者在心理上获得一致性的感受,这就是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发展的精髓所在。2.4 本章小结 本章对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充分发现在现有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设计中,大多数产品都过于追求残疾人的使用需求,从而忽略了残疾人对产品本身的诉求,很难满足残疾人的心理需求,在使用过程中,给残疾人带来了心理上的障碍。残疾人小电子产品的发展是残疾人与周围环境,外界事物交流和沟通的一个“纽带”,是残疾人能够自立、自主的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的工具。所以,针对残疾人小电子产品应该去考虑到残疾人的群体特征、行为特性,尽可能的去考虑他们的真实需求,去发现他们在生活之中的诸多不便,以及多残疾人生理、心理尺度有完美的衡量,使得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的心理和行为需求。3 产品设计定位3.1 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设计定位人类社会的文明已经进入21世纪。每个人都对新生活有所期待。然而随着人口趋势的变化,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更需要人们给予多方面的关爱。据联合国的统计,“目前全球有6亿多残疾人,占全球人口10%左右;而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各类残疾人约8296万,残疾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34%,涉及2.6亿家庭人口”15 ,从下表可以看出,全国残疾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非常大,全社会呼吁在未来的产品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心里和生理的需求。所以,考虑到全国残疾人口数众多,此次残疾人无障碍电子小产品设计主要针对残疾人中视力残疾进行产品设计,更多考虑到弱势群体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求。表3.1 全国残疾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全国现有国内残疾人总数约8296万人全国残疾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6.34%部分残疾人分类各类残疾人总数(万人)占总残疾人数的比例(%)肢体残疾241229.07听力残疾200424.16视力残疾123314.86从上个世纪开始,全世界各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根据国内外的专家预测:1950年全世界大约有2.0亿老年人,1990年则为4.8亿,2002年已达6.29亿,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10。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数量将猛增到19.6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平均每年增长9000万16。专家一致调查认为,老龄化的重心已有发达国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到 2015年,我国老年人将超过2亿;到2025年,60岁以上老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8.4%,将达2.8亿人;到2050年,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7.4%,达到4.1亿人,也就是说,到2050年,差不多每4个人中大概就有一个老年人。由此可见,在老龄化的社会中,这类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不断的衰退,这就需要我们的设计师在未来的产品设计中考虑到这一大部分人群的需求,真正给这类人群带来生活上的舒适和方便。在我国,残疾人占总人口数想当大的一个比例,在这部分人群中我们并不能忽视盲人或者弱视人群的存在,这类人群通常是因疾病或者伤害等原因而导致双目失明的人。虽然,盲人在残疾人总人口的比例相对较小,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在调查中有数据表明,全世界最少有四千万盲人,在上世纪80年代的调查中我国盲人也占据了550万,根据专家推测,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增加,我们每年大约都会出现45万的新盲人。人的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视觉、听觉、肤觉(温度觉、触觉、痛觉)、味觉和嗅觉。人们要认识外界事物,就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做出反应并判断和解释,将其纳入一定的概念范畴,这就是知觉。因此,使用者要了解产品,对产品最初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17。研究表明,如图3.2所示,人类从外部环境获取信息视觉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感觉形式,高达83.5%的信息量是来源于视觉获得的;其次是占据信息获取量11%的听觉信息。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人类获得信息几乎大多靠视觉传达,所以在无障碍产品设计中对视觉障碍者的考虑尤为重要,如果我们缺少对视觉障碍者的关心与关怀,那么视觉障碍者的生活坏境将会变得非常艰难。所以,此次残疾人无障碍小电子产品设计的定位人群为盲人。图3.2 各种感官获取信息量的比值3.2 盲人群体的特征分析3.2.1 盲人的生理特征视觉残障者通常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种,本文研究主要是针对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5的盲人。盲人的眼睛由于患有疾病或者遭受过伤害而造成盲人失明或者视力受到严重影响,很难做到像非视障的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在属于盲人的黑暗世界中,他们依靠的是自身的认知本领和独特的感觉,在盲人群体中他们也存在着身体状况、感知能力、受教育或培训程度、阅历等不同程度的差异,他们所特有的感知能力有的是先天的,有的也是后天训练所获得。表3.3 视力残疾等级表3.2

    注意事项

    本文(无障碍电子产品设计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