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谈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德育创新.doc
谈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德育创新 谈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德育创新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谈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德育创新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谈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德育创新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在高校教育改革中,国防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显。在实施国防教育过程中要从教育理念、目的、形式和方法上注重德育创新,促进人才培养。高等学校 国防教育 德育创新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永恒的主题,已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生动、最实际、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把国防教育列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者,道德教育也。我国德育一般是 “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高校德育是指在高等学校中,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的心灵施加影响,从而使道德内化为大学生内心信念,进而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品质的活动。其根本任务是塑造大学生健康而全面的个性,提高大学生的独立和创新意识。一、国防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防教育在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国防精神、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国防常识、国防法制等等。国防教育的内容几乎完全属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范畴,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国防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培养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勇于献身的道德情操。此外,作为国防教育重要内容的兵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孕育华夏文化的精神源泉之一。孙子兵法、诗经里的战争诗,唐朝的边塞诗,明清的军事题材小说以及大批反映现代军旅生活的、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文学作品,无不催人奋进。很显然,抓好国防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感受到包括兵家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为荣,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昂扬斗志。国防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是由其在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的作用所决定的。首先,加强国防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无私奉献精神,树立报国之志。军训是目前对大学生实施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军训中,学生在接受军事技术训练的同时,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这对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报国之志产生积极作用。因为国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要求受教育者具有高层次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占首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观念。其次,实施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常常会表现出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智力上还不成熟、主观片面性强,情绪易于波动、多情善感。针对这些特点,开展国防教育活动,进行军事训练既可以在身体素质方面得到锻炼,也可以在心理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积极开朗的心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第三,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军训的主要目的之一。实践证明,凡是参加过军训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纪律都能很好地保持下去;在学习方面又能做到严谨踏实,虚心好学,求实创新。二、国防教育中的德育创新在市场经济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以及西方“霸权主义”和“和平演变”等因素的影响下,青年学生身上的民族精神正面临着从对西方文化的感性欣赏和共鸣,向内在的理性追求和认同转变而有被削弱的危险,表现出国防观念淡化,道德责任感不强等不良现象,甚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没有坚强的精神支柱。毋须讳言,上述偏差或困惑的现实存在,与学校国防教育乃至整个德育工作的重视不够,理念弱化,形式单调,方法僵化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教育传统的同时,努力创新德育,从而实现国防教育的根本目标。1教育理念亟待更新。高校国防教育开展得如何,主要在认识,关键在领导。高校领导干部的国防意识增强了,自然会提高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推动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在新形势下,高校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认清国防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和建设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和放松;必须牢固树立既大力发展经济又要重视加强国防建设的观念,既狠抓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又不放松国防教育工作。除此以外,高校国防教育的重点应加强国防道德教育。国防道德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对大学生开展国防道德教育,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创新德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以时代精神教育为支撑的国防道德教育体系。结合道德教育的特点和国防教育的实际,运用道德典范的教育作用和集体生活的陶冶与训练来提升大学生的国防道德水平。尤其要发挥军人道德典范的教育引导功能,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国防伦理感悟力。2教育目的突出铸魂。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永恒的主题,是高校德育的核心或灵魂。铸魂是高校国防教育针对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所提出的要求与目标,它是高校国防教育价值体系的内核,是保证其他国防教育价值元素得以形成发展的基础。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意义下的铸魂,就是要培养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旨在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民族忧患意识、道德责任感,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高校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过程中,关键要使学生弄清三者的关系:首先,在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其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同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再次,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必须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大学生在国防教育过程中,弄清了上述三者的关系,掌握了爱国主义的内涵,就能增强自己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国防意识和参加国防建设的自觉性,将满腔的爱国热忱转化为推动国防建设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3教育形式力求多样。高校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为目的,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组织纪律、人生观、政治立场等多方位的全面教育,旨在培养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四有”新人。国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大学生知识面广、学历层次高、思想活跃的特点,要求国防教育的形式必须灵活多样。在发挥军训、军事理论课的主体教育作用的基础上,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活动,以树立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一是以“八一”、“十一”、历史纪念日等特殊日子为契机,通过展览宣传教育片、参观历史文化纪念胜地等形式,反映我国近代史上有国无防的历史悲剧,告诉学生国不可一日无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贡献。二是把国防教育同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学校常规宿舍卫生检查中,按照军人内务条令的标准检查评比;军训结束后,坚持集体出早操,按 谈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德育创新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谈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德育创新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谈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德育创新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时作息,坚持学习解放军的优良作风。三是利用征兵、军训等时机进行公民义务、国防法制和国防知识教育。举办“祖国在我心中”、“心系国防”等国防教育内容的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活动,寓国防教育于明理之中。四是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自我教育,达到自我提高。通过参观革命旧址、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军学共建基地等,唤起学生“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爱武、学武、关心国防的热情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此外,学校应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组织的有关国防教育主题的团队活动,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诸如资料、经费、场地和设备等物质条件,提高活动的层次与质量,使他们的活动有组织领导,有计划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入人心,效果显著。 4教育方法注重实效。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道德认知等方面具有层次性。在实施国防教育过程中,除了对有道德缺失或情感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外,应当选择不同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区分层次,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实效。首先,应突出抓好大一新生的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学。军训是开展国防教育的基础和主要途径, 必须精心组织,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在确定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及课程设置上做到统筹安排,不断深化军事课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力争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让新生充分认识国防教育的意义,树立国防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依托国防教育基地,采取“请近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大一、大二学生认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常采用一听、二看、三联系的方法, 使学生在国防教育中思想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一听就是通过听国防教育讲座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报告等,了解现代战争的基本知识,了解解放军战士的人生追求和苦乐观;二看是学生亲眼目睹军训部队官兵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甘愿吃苦受累和任劳任怨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道德品质;三联系就是联系自己思想实际找差距、定方向,向解放军学习,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把个人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三,突出高年级学生的自我养成教育,讲求教育效果。学校要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发展,着重抓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大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让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体验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养成具有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参考文献:1袁相武,邹本仁著.全民国防教育M.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92袁元,郑航著.德育原理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93赵荣主编.军事课教程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74胡树祥.如何理解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1999,(20)5张晓兵.试论国防教育与德育的整合J.江苏高教,2000,(2)6赵豫林.高等学校要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发挥重要作用J.高校理论战线,2003,(4)该文系作者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校国防教育基地建设研究相关论文。(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