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隐患监管的区级政府应急系统整体方案设计.doc

    • 资源ID:4023871       资源大小:3.02M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隐患监管的区级政府应急系统整体方案设计.do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隐患监管的区级政府应急系统整体方案设计作者姓名: 学科专业: 安全工程 导师姓名: 完成时间: 二九年十月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隐患监管的区级政府应急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导师姓名: 学科专业:安全工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二九 年 十 月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Thesis for Master DegreeThe Overall Scheme Design of Emergence System Based on Hidden Danger Regulation of District-Level GovernmentByZeng DeyunSupervised by A.Prof. Zhu Jipingat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ire Science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Anhui, 230026, P.R.ChinaOct, 200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相关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已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学校导师签名: _年 月 日企业导师签名: _年 月 日作 者 签 名:_年 月 日摘 要本论文的构思来源于笔者承担的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局2008年度立项的“城市公共安全隐患预测及应急指挥系统”项目,是理论研究与项目实践的成果,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南山区科技局验收。公共安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然而,中国正处在一个事故多发的时期,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高达GDP的6%,计6500亿元。这样的一个阶段,是系统的一种“失衡”状态。系统为达到平衡状态,必须有相应的“秩序”与之均衡。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应急工作的重视,努力构建国务院省市、县的公共安全应急系统,正是要通过对“秩序”的建设,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应急体系存在的不足,以系统的边界条件为切入点,研究区级政府应急系统定位和在国家应急体系中所应担负的主要职责,最终提出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研究发现,翔实的数据支撑、明晰的责任体系、长效防范机制、有效的应急流程是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的必要条件。区一级政府应急系统是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触角”和“前沿阵地”,其主要作用在于消除隐患,从而防止灾难事故的发生,因此,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的建设重心应放在信息采集与隐患排查、监管业务层上面。针对信息采集流程,为规范采集机制和制度,将采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日常化,通过引入网格化管理和责任监督机制确保信息实时、有效、及时获取。针对隐患排查、监管业务层,从合理实现平台功能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平台的四个建设内容:日常隐患排查管理平台、日常隐患处置管理平台、责任监督管理平台和隐患及应急事件管理信息平台。详细设计了隐患信息的上报和处理流程,确保防患于未然。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我国公共安全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模型及公共安全应急理论模型,结合区级政府应急系统功能,提出了基于隐患监管的区级政府应急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给出了系统构架和系统集成模型,并对各子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功能解析,并通过本人参与的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局项目的实际应用,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关键词:公共安全、应急、应急平台、隐患监管、总体方案AbstractPublic security ensures steady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long-term stability. Currently China is at the stage when many public accidents occur, amounting to an annual loss of 650 billion yuans, or approximately 6% of GDP. Clearly this indicates imbalance of the system. To reach a desirable balanced state, order must be established. In recent years, our nation is increasingly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emergency counter measures, and recognizes th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s, from central government down to city and district governments, must establish effective public emergency systems, thereby bringing order to the system.In this paper, we study in depth the deficiency of our emergency system, and the role that district governments can play in the overall scheme of national emergency system, culminating in an overall design of a public emergency system for district governments. We find that full and accurate data, clear delineation of responsibility and effective emergency process ar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district-level government emergency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district-level government emergency system should focus on collecting information, investigating hidden danger, educating the public, and regulating businesses. The system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f prevention in addition to treating emergencies.Key words: public security, emergency response, emergency response platform,hidden danger supervision, overall scheme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1第一章 绪 论31.1 研究背景31.2 研究现状51.2.1 国际研究现状51.2.2 国内研究现状71.3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7第二章 我国应急平台体系模型研究92.1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分析92.2 应急平台建设的理论模型112.3 本章小结14第三章 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的理论模型研究153.1 公共安全科技的“三角形”理论153.2 随机性事故统计规律理论163.3 基于综合风险分析的预警理论173.4 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模型193.4.1 全危险模型193.4.2 综合紧急事态管理模型193.4.3 紧急事态管理的生命周期模型193.4.4 有准备的社区理论模型203.5 本章小结20第四章 隐患事件监控和责任监督机制研究224.1 隐患事件定义和分级224.2 隐患监控234.2.1 隐患排查234.2.2 隐患监测244.2.3 隐患预警264.3 责任监督机制274.5 本章小结30第五章 区级政府应急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研究325.1 设计目标325.2 设计依据335.3 设计原则335.4 总体构架345.4.1 隐患监管系统设计345.4.2 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组成与框架结构395.5 本章小结42第六章 区级政府应急系统各模块功能分析446.1 核心模块功能分析446.1.1 隐患信息采集传报系统446.1.2 隐患分析及风险评估系统456.1.3 预测预警及综合研判系统系统456.1.4 数字化预案系统466.2 辅助模块功能分析526.2.1 协同指挥调度系统526.2.2 应急资源保障系统556.2.3 综合业务管理信息发布系统566.2.4 模拟演练系统576.2.5 应急过程评估及评价系统576.3 本章小结57第七章 结论与下一步工作展望587.1 结论和创新点587.2 下一步工作展望58参考文献59第一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加强对重点保障目标的防护,及时确保重点地区、重点目标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体现。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事故多发的时期,有专家指出,这是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发展水平时候的必然阶段。这样的一个阶段,其实是系统的一种“失衡”状态。1随着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混乱和不确定性也必然随之增加,我们将这种混乱和不确定性称之为系统的熵。从安全工程学的角度,熵也可理解为能量。系统为达到平衡状态,必须有相应的“秩序”与之均衡。一般而言,在“熵”和“秩序”的均衡中,存在一种“大于等于”的规律,当熵增加时,要用同级“秩序”或更高级的“秩序”进行规范,否则,就会造成能量的意外释放,也就是事故的意外发生。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社会运行系统变得更加复杂,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系统的“熵”增加的非常快,而公共安全体系也就是 “秩序”建设方面却显得落后,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这方面的矛盾尤为突出,2008年深圳发生了南山区“2.27”特大火灾事故,这是一起责任事故,应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从系统“秩序”远小于“熵”的角度来看,发生也是必然的,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秩序大于等于熵”的问题,半年后,深圳又发生了龙岗区9.20特大火灾事故,10月8日,宝安区也发生了一起过火面积超过3000平米的火灾事故。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应急工作的重视,努力构建从国务院到省到市县的公共安全应急系统,正是要通过对“秩序”的建设,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已经有很多专家对国家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开展了研究,并且已经在指导政府应急管理制度的建设。但是,其关注点主要放在国家层面和省、市一级政府,对于区政府及街道、社区一级政府研究的甚少,本文作者认为,区一级政府应急系统的建设应该成为国家整个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正如一个人,光有大脑中枢和身体躯干是不够的,他还需要眼睛和手脚去感触,去行动。2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提出了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的理论模型,并制定了国家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的整体建设方案和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各个省也制定了本省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方案。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目前各省市级的安全应急系统解决方案看似十分 “完美”,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3、4、5(1)边界条件的假设过于理想化,这些方案的实施有一些前提条件,比如:l 系统能全面、准确而且及时的获得所需要的信息;l 政府是一个完美系统,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是无间隙的,就像人的大脑、手、脚等器官之间的配合一样;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很多部门之间因为信息不通、不共享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应急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也远远没有达到无障碍的境界。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尽管各个专业职能部门的各类系统功能越来越丰富(如各类监控资源),但是大部分仍然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不同的职能单位及其指挥系统虽然能够在系统内进行有效的调度,跨系统的资源共享仍然较难实现,指挥调度功能各自为政依然存在。当重大的事故发生时,很难在获得第一手现场信息的情况下迅速实现跨系统的远程指挥与调度,尚无法为上级应急平台的决策提供全面的支持信息。因此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角度,我们需要面对这些边界条件寻求解决方案,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6(2)自上而下的模式存在局限目前的应急系统建设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缺乏底层支撑。要构建中国的安全应急体系,应该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推进,顶层设计固然非常重要,基层政府是安全应急的主要实践者,自下而上的建设模式有利于提高整个应急系统的实用性、有效性。海因里希法则(300291)完全可以用于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也可以理解为要避免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要避免29件“轻度”的事故和排查300个安全隐患。隐患排查应该由基层政府来完成,因此,区一级政府应急系统是实现安全的最根本保证。7(3)过于强调应急,而忽略了安全隐患的排查与处置在隐患转化为突发事件前,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时间区间,在这个区间内,应急系统应该具备和强化安全隐患排查与处置的能力,同时强调责任监督机制,做到防患未然的目的。8、9、10目前,各省、市建立的应急系统建设将着力点放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响应上,对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关注度不够,对基层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应急体系。而实际现状是,基层社会管理中存在安全隐患底数不清,防范责任不明,缺乏长效监督巡查机制等问题,导致基层社会管理出现覆盖不全,余角多等隐患。区级应急平台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有别于省市级应急平台。翔实的数据支撑、明晰的责任体系、长效防范机制、有效的应急流程以及畅通的公众参与渠道是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的必要条件。作为上级应急系统(市级、省级应急系统)的眼睛和触角,区级政府应急系统需要对上级应急指挥系统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对上级应急系统对突发事件和隐患的处置方案能够及时有力地执行。作为基层公共安全信息监管和处置的平台,能够实时掌握区内隐患的翔实信息,具备对隐患进行排查、监管和处置功能,实现风险分级和预测预警的应急响应。通过责任监督平台,对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信息监管和处置过程能够高效、快速的运作。因此,要使国家、省、市级应急平台高效运作,必须加强底层区级应急系统的建设,解决上级应急系统在信息实时获取和隐患排查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隐患问题的预防,从社会层面、制度保障体系运行模式和安全科学与技术三个方面系统和深入研究公共安全建设要素。提升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预防和应急科技水平,提高城市防范和抗御公共安全事件风险的能力,对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城市与社会安全的严峻局面,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乃至国家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2 研究现状 1.2.1 国际研究现状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公共安全应急系统展开深入的研究,特别是“9.11”事件发生后,公共安全应急被各国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美国应急管理体制由三个层次组成:联邦政府层、州政府层和地方政府层。其地方政府层的紧急事态管理处的职责重大,负责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处置,平时处于监测状态,视突发事件的性质处于部分激活状态和完全激活状态,在应急体制比较完善的州,州政府在紧急事态管理方面的作用更大一些,而在其他州,紧急事态管理的职责集中在地方(遭受一般紧急事态)和联邦政府两级(遭遇重大灾难),形成哑铃现象。11、12、13、14在提供给全国各机构的灾难处理一般指导原则中,英国政府提出,灾难真正来临时的应急手段只是危机管理的一部分。在此之前,预防灾难发生才是关键所在。政府要求各组织机构把危机管理纳入日常工作体系,保持忧患意识,尽可能减少灾难发生的危险。同时英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在新闻业和通讯手段非常发达的今天,恰当应对媒体是危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15德国的紧急救援系统组织紧密、条块结合、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州州连通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网络体系。 其建立的危机预防信息系统能够向应急部门提供信息支持。但联邦德国的每个州都有立法权,因此各州之间法律不同,各州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定各自的法律,紧急救援法也各不相同。优点是具有地方特色,缺点是不能形成统一的指挥和行动,往往在紧急救援中缺乏中央集权的指挥决策。16日本是一个面临突发公共事件威胁严重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应急管理最富成效的国家之一。日本的应急信息化建设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充分应用各种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构筑起了高效、严密、适合实际国情的应急信息化体系。它的经验和做法,对我们更好地把握应急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加快应急信息化发展的建设步伐不无裨益。17澳大利亚的应急体制有两个特点,一是公共安全管理的职责主要在州和领地,二是公共安全管理的职责分布在各个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体制不畅通,将造成部门间协调混乱,影响公共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力。18新西兰应急管理体系发育的非常完善,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地方序列和国家序列。他们的目的可以描述为建立超越社区的联系,以便更有效的管理危机,其地方的民防紧急事态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是识别、评价和处置潜在的危险和风险,确定和实行有成本效益的风险降低措施。191.2.2 国内研究现状从目前我国的应急系统建设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省、市级应急平台的研究,在城市应急平台建设体系方面,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空间分布规律为预测预警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手段,采用自相关性算法能够对公共安全空间区域性发生状况进行合理预测。27对城市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预测预警研究相对较为成熟,提供了科学的解决办法和操作流程,但对城市的软隐患和小隐患重视不够,没有形成科学管理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隐患处置系统。28、29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的标准或规范,对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的具体研究较少,但许多学者和一线工作人员在市级应急平台建设方面都展开了探索性的研究,对进一步细化区级应急平台设计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区级政府应急体系建设的实践中,深圳市龙岗区于2007年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构建集综合治理、综合管理、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大综管”系统,“大综管”在基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对全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整合条块力量,界定工作职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整个应急体系来看,其更像是一个信息操作平台,即对过去和现在的信息有一定的掌握,但对隐患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生概率的预测缺乏科学的技术支撑。20、21、22、23也有研究指出区县级应急指挥联动系统应以政府为核心,实现对紧急事件和非紧急事件的协同处理,重视人防、民政、安监、城建、水利、地震等部门的建设,在系统建设方面采用了GIS、GPS等先进技术,但对隐患预防和排查等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模糊了风险分级,这势必导致实际运作中因对事件危险程度定义不清而造成权责不明,信息获取也主要以视频监控为主。24、25、261.3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区一级政府应急系统是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触角”和“前沿阵地”,其主要作用在于消除隐患,从而防止灾难事故的发生,因此,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的建设重心应放在信息采集与隐患排查、监管业务层上面。跟据区级政府应急平台的定位,以实现事故和灾害的充分预防、有效控制为出发点,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落实区级政府部门在灾害事故的预防、预警预报、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的责任,完善城市灾害事故应急责任制;提出以预防排查安全隐患为主、应急指挥决策为辅的基于安全隐患监管的区级政府应急系统设计方案。解决目前省市应急平台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基层信息获取与隐患处置的难题。研究内容包括:(1) 基于安全隐患监管的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理论依据(2) 安全隐患信息采集传报系统模型与管理机制(3) 安全隐患监管平台建设思路(4) 安全责任监督体系(5) 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在实时获取基层公共安全信息方面,采用目前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将社区内各类社会公共安全隐患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确保为上级应急平台提供现场和实时的数据支持;在风险预测分级方面,综合隐患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结合先进的预测预警模型,对隐患事件进行科学分级。在公共安全管理层面,信息获取辅以人工排查的方式,为充分获取隐患信息提供保障;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包括隐患监管处置机制和责任人执行机制等,确保隐患排查处置工作有效顺利进行。本文采用的技术路线如下:(1) 通过文献调研结合实际工作,指出区级我国政府应急系统存在的不足;(2) 系统研究我国政府应急平台体系,研究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的定位及功能要求;(3) 通过研究政府应急系统的理论模型,分析区级政府应急系统建设的理论支撑;(4) 开展隐患监控手段和责任监督机制的研究,为建设区级政府应急系统提供制度支持(5) 集成现有技术手段和研究成果,进行区级政府应急系统整体方案设计;(6) 对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功能分析,为指导建设区级应急系统提供支持;第二章 我国应急平台体系模型研究 区级政府的应急系统是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通过分析我国应急平台体系的构成和运行模式,分析区级应急平台在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中的定位;通过对应急平台建设理论模型的分析,为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的总体设计提供理论支持,使区级政府应急系统能够自下而上的与上级应急平台有序贯通。2.1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分析图2.1为国家应急平台的体系结构,从国家应急平台的定位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高效的国家应急平台体系需要省、直辖市级应急平台以及市、县级应急平台和基层应急平台的支撑。形成以国务院应急平台为枢纽(中心),以省级和部门应急平台为节点,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应急平台体系,支撑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实施。30作为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中的关键节点,省级应急平台直接面向国务院应急平台,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向上连接国务院应急平台,向下连接地市级、省级相关部门应急平台;通过省级相关部门与国家相关部门应急平台互通,也可通过国务院应急平台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援。作为基层应急平台,区级政府应急系统是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最底层的应急平台,区级政府应急平台是向上级应急平台提供信息支持的第一现场,是整个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触角,其建设设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图2.1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结构9、10、31综合我国政府应急平台体系的模型分析,可以得出我国政府应急系统的应急响应流程,如图2.2所示,区级政府应急平台在整个国家应急体系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作用就是信息传递,包括突发事件的信息获取、报送和发布等,因此对于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的建设而言,重在信息获取系统建设,以确保将突发事件的现场信息的实时、快速和有效的向上级应急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区级政府应急平台独立处置的是影响较小的突发公共事件,事态级别更高的突发事件由上级政府应急平台应急指挥处置,但政府应急系统的工作状态存在常态和非常态,区级政府应急系统应该在常态肩负日常隐患排查、管理和处置,通过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将隐患事件作为突发事件进行处置,从事故源头遏制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概率。 图2.2 我国政府应急系统应急响应流程342.2 应急平台建设的理论模型应急平台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具备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控、 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能动态生成优化的综合协调方案和资源调配方案,形成实施应急预案的可视化实战指南。国家应急平台理论模型如图2.3所示,国家应急平台将软硬件分为设备层、数据层、业务层和表示层,其平台组成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应急平台建设的参考标准,区级政府应急系统也应该在该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应急系统设计,并着重在信息获取和应急智能业务层面加强建设,以更好的为上级应急系统的决策指挥提供有力支持。图2.3 国家应急平台组成与分层体系(理论模型)9、10、31(1)区一级政府的应急平台的主要功能分析l 信息采集和获取,即日常信息的汇集与报送、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报、现场信息接入;l 隐患分析和风险评估;l 预测预警和综合研判,即预测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对已发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发展预测和影响分析;l 智能方案形成,即数字预案系统,包括对应急预案的管理与完善、预警分级与应急方案的优化;l 协调指挥,即异地会商、动态的应急决策指挥和资源、力量调度;l 应急资源保障;l 综合业务管理信息发布;l 模拟演练,包括事故过程的再现与分析;l 应急过程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价等。既要满足平时应急值守和应急管理需要,也要满足应急指挥要求(2)区一级政府应急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应急平台建设主要内容是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基础支撑系统。由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图像接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移动应急平台、安全支撑系统等组成。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承载语音、视频、数据等信息。有线通信系统以电信部门提供的网络为基础。无线通信系统采用卫星通信、数字集群、蜂窝移动等通信手段。计算机网络系统。涉密数据通过政务内网传输,网络带宽满足图像传输、视频会议和指挥调度等功能要求。非涉密数据通过政务外网传输,有关部门要整合基于政务外网建立的信息资源系统。图像接入系统。各有关部门逐步完善自身图像监控系统;市级应急平台依托当地的公安、防汛、地震、气象等部门现有图像监控系统,将图像信息接入。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视频、语音等会议功能。各有关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要能与上、下视频会议联通。移动应急平台。包括移动数据库、移动应用系统以及便携式电脑等移动终端。有条件的专门部门还应装备便携式信息采集和现场监测等设备。安全支撑系统。包括信息安全、设备安全和运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容灾备份系统。包括通信、数据、系统软件和关键硬件等备份系统。综合应用系统: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过程中的信息接报、审核、办理、跟踪、反馈、情况综合和信息发布;电话、电报、传真、录音、录像、文电、公文等日常工作的管理;对下级应急平台和其它应急平台共享的应急信息和相关数据资料的查询和调用。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系统。应急平台通过整合部门专业系统资源,能够获取重大危险源、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防护目标等的空间分布和运行状况以及社会安全形势等有关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风险隐患,预防潜在危害和突发破坏等。预测预警系统。建立预测预警模型,预测可能发生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事态发展和后果进行分析模拟,对事件影响范围、影响方式、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等进行综合研判,并根据预案规定进行预警分级,供指挥决策时参考。智能方案系统。即数字预案系统,根据相关预案,利用预测分析和研判结果,结合应急组织体系和工作流程、现场应急救援力量和应急救援物资等情况,通过应急平台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安全技术要求以及处理类似事件的案例等进行智能检索和分析,并咨询专家意见,提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流程和辅助决策方案。并可以根据应急过程不同阶段处置效果的反馈,在应急平台上实现对辅助决策方案的动态调整和优化。指挥调度系统。应急平台通过视频会议、异地会商和调度指挥等功能,实现调度指挥所需功能的快捷调用以及设备的集成管理与控制,为指挥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指挥应急救援,调度有关应急资源和力量。应急资源管理和保障系统。动态掌握主要救援队伍、应急储备物资和救援装备、应急通信系统、医疗急救机构、应急资金储备等情况,提供对应急资源的协调管理,保障应对过程中所需资源及时到位。应急评估系统。自动记录事件的应对过程,按照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确定的评价指标,对应急过程中各种措施的及时性、有效性等进行综合评估,对应急能力进行评价,辅助生成报告。模拟演练系统。通过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场景进行仿真模拟,在虚拟场景中分析事态、提出应对策略,进行网络模拟演练。在应急平台上实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模拟演练功能,以加强人员培训和提高其应急意识。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库、空间信息数据库、信息接报处置数据库、模型库、预案库、知识库、案例库和文档库等,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存储方式。2.3 本章小结本章通过对我国政府应急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区级政府应急系统是国家应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要满足国家整体应急体系建设的要求。(2)作为基层公共安全信息监管和处置的中心,区级政府应急系统必须能够实时掌握区内隐患的翔实信息,实现风险分级和预测预警的应急响应。(3)通过分析我国政府应急系统的响应流程,区级政府应急系统应该将建设重心放在日常隐患事件的排查、管理和处置上。(4)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的设计,在功能和内容上要符合应急平台的理论模型。第三章 区级政府应急系统的理论模型研究本章从公共安全的理论模型着手,研究区级政府应急系统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理论依据,论证系统关键技术在工程应用中能够合理解决的可行性,进而优化区级政府应急系统设计。3.1 公共安全科技的“三角形”理论图3.1 公共安全科技三角形公共安全涉及很宽的范围,根据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安全技术与管理的作用形式,专家学者提出了公共安全三角形框架。如图3.1所示,其中,一条边是突发事件,需要研究其孕育、发生、发展到突变成灾的规律及其产生的风险作用,突发事件的作用分为三个类别,能量,物质,信息。三种作用随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第二条边是承灾载体,研究承灾载体在突发事件作用下的变化,对成灾载体进行脆弱性分析,为评估和预测风险提供进一步的科学支持;第三条边是应急管理,研究在上述过程中如何施加人为干预,从而预防或者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弱化其作用;增强承灾载体的抵御能力,阻断次生事件的链生。既要管理突发事件,还要管理承灾载体,还要负责应对过程。 35综合灾害要素与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和应急管理之间的交互关系,通过前期的应急管理,有效进行隐患排查处置,对事件进行风险分级,进一步的通过预测预警模型,能够有效规避或削减灾害要素转化成为突发事件的可能,进而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通过建立集隐患排查、处置和监管的应急系统,一方面能够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准确和及时的获取基层公共安全信息,为上级应急平台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持,保证其应急指挥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建立基于隐患监管的区级应急系统是从源头降低突发事件发生频率,保证省市级应急平台高效运行的需要。3.2 随机性事故统计规律理论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后果也具有随机性。这种随机性反映在事故发生频率和事故后果严重度的关系方面。按定义, (3.1)而事故后果严重度是事故发生后其后果带来的损失的大小的量度,由于无形损失主要取决于可见损失,因此事故后果严重度集中表现在可见损失的大小上。海因里希的研究表明,在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事故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1:29:300这一著名的比例被称为海因里希法则,它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的一般规律。即,事故发生后带来严重伤害的情况是很少的,而事故后无伤害的情况是大量的。海因里希法则也可以理解为要避免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要避免29件“轻度”的事故和排查300个安全隐患。因此,作为服务基层公共安全的区级政府应急系统,主要应该重视一般隐患的排查和处置工作,降低轻微事故的发生的频率,真正的做到服务平时的系统效用。36图3.2 海因里西法则同时,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具有随机性质,海因里希法则是根据一个人发生的同种事故的后果统计资料得到的结果,实际上,不同种类的事故导致的后果的严重程度的比例是不同的,对于许多种类的事故,其发生频率与后果严重程度之间近似地有如下关系: (3.2)式中,后果严重程度达到以上事故发生的频率;事故后果严重度;常数;常数。常数 是反映某种事故发生频率与后果严重度之间关系的重要参数,它与事故种类有关。因此,一旦事故发生,控制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为了防止严重伤害的发生,应该全力以赴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对于随机性事故,研究事故的统计规律十分重要,在做好数字化历史数据的同时,进行事故统计规律分析、伤亡事故综合分析以及伤亡事故的发展趋势分析有助于整个系统在隐患分级和预测预警的科学评判。3.3 基于综合风险分析的预警理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劳伦斯(W.W.Lowrance)定义安全是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可以说安全也是一种危险,只不过其危险性很小。因而安全是一个相对的、主观的概念,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人关于安全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因此需要进行危险评价或风险分析。综合风险分析是对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评价,他通过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的评价客观地描述系统的危险程度,从而指导人们先行采取措施降低系统的危险性。综合风险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两种:统计分析和预测分析。统计分析方法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故的统计指标来评价系统的危险性,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资料进行的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隐患监管的区级政府应急系统整体方案设计.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