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 毕业论文模板.doc

    • 资源ID:4022911       资源大小:110.5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 毕业论文模板.doc

    学科分类号 040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文):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 (英文):Analysi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学生姓名: 彭文治学号: 0815403010系别: 人文教育系专业: 人文教育专业指导教师: 肖钰士副教授起止日期: 2011.112012.5. 2012年 5月 13日怀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作者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作者承担。本科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 月 日目 录摘要I关键词IAbstractIKey wordsII一、前言1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3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危害5四、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6(一)客观原因61、课程设置有缺陷62、教学方法单一73、考试制度不完善84、社团活动的弊端凸显9(二)主观原因101、专业兴趣淡薄102、普遍的心理问题11五、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策略11(一)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11(二)优化教学方法12(三)改革考试制度13(四)开展学风建设14(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测评15(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16六、结语17参考文献18致谢19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摘 要学习倦怠现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直接影响到这一代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当前,大学生学习情况总体上是乐观的,但是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学习倦怠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功底不扎实,进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论证了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认为客观原因主要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考试制度不完善、社团活动的弊端凸显;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专业兴趣淡薄和普遍的心理问题两个方面。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制度、开展学风建设、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测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词大学生;倦怠;学习倦怠Analysi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Abstract Learning Burnout phenomenon is a reflection of negative learning psychology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hich has directly affected the learning quality of this gene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rrently, th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is optimistic as a whole. However, there has appeared learning burnout to some extent, which has severely affecte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graduate and then resulted in students poor master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eacher difficulty i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demonstrates the reason of undergraduate learning burnout in the view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causes are the following four areas: the unscientific curriculum; the single teaching method; the imperfect examination system; the ill club activities. The subjective reasons manifested chiefly by the weak professional interest and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 To alleviate learning burnout we can turn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setting up the syllabus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to optimize teaching methods; to reform exam system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teaching.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burnout; learning burnout一、前言 学习倦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动力或因课业压力、课业负荷及其它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在学生身上出现的身心耗竭、个人成就感降低、逃避学习等现象。学习倦怠是一种不健康的学习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理上,身心俱疲,经常感到精力不足,学习时疲劳;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对学习失去兴趣,消极被动,情绪容易波动,感到压抑、焦虑,自我效能感降低,缺乏自信,无法从学习中找到意义;行为上,学习效率低,纪律松懈,对学习敷衍了事,态度散漫,出现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对教师和同学表现冷漠、不尊重。大部分学生都梦想上大学,然而,在大学校园内经常出现类似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荒废学业、逃课、不听课的现象。这表明不少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学习的倦怠情绪,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他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前途。如果出现学习倦怠现象,不但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必然造成学习质量的滑坡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倦怠”一词最早是从职业倦怠中引用过来的。1974年弗登伯格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当时是从临床的角度来描述职业倦怠。纵观有关倦怠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研究角度各不相同;二是倦怠研究的领域不断得到拓展;三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不断得到完善。随着倦怠在工作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研究者提出了倦怠在学习领域中的问题,因为在学习中也会出现类似的倦怠现象。早在8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对学生的倦怠现象加以研究,如Pine Kafry(1980)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的工作倦怠程度。由此可见,除了社会助人工作者会产生职业倦怠以外,学生也同样会产生学习倦怠。虽然学习倦怠与职业倦怠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学生的学习情境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情境不同,他们的情绪体验和感受也完全不同,但不可否认大学生确实存在学习倦怠现象。关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国外已有相关的研究。例如Meier&Schmeck(1985)、Gold eta1(1989)、Pines&Kafry(1980)在以大学生和专业助人工作者为对象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专业助人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国内研究如连榕、杨丽娴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孙爱玲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杨丽娴的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马杰的大学生认识论信念及其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台湾学者(张治遥,1989;宋晓颖,1989;杨惠贞,1998)也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做过研究。就国内的研究来看,我国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专门研究学习倦怠现象的学者不多,研究学习倦怠的专著更少。从研究对象来看,大多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或者从某一类学生(如:高师学生、卫校学生)、某一个学科(如: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倦怠)入手,而把大学生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不多;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从研究工具来看,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量表可以使用,大部分测量工具要么借鉴职业倦怠量表,要么是研究者自编的量表,难免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差异;从研究内容来看,己有的研究大多强调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或个人单一方面的因素(如专业承诺、人格特征)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如何把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挖掘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深层次原因,以改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具体可行的策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终目的是让他们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 总体上来说,当今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乐于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部分学生身上开始出现学习倦怠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2005年9月,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项关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针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公众形象”的调查报告,公众认为:大学生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态度非常好的比例只有8.5%;大学生的追求从纯粹的精神追求向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倾向转变等等,大学生在公众中的形象己经跌到20年的最低点。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是很乐观。与高考制度恢复后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刻苦读书相比,进入21世纪后的大学生群体似乎并不重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公众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表示担忧和失望。据调查,当前大学生逃课现象比较普遍:从年级来看,大一的出勤率相对较高,随着年级的递增,逃课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从听课情况看,有27%的同学从未逃课,55%的同学偶尔逃课,18%的同学经常逃课。由此可见,大学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状况不够理想,出现了学习倦怠的现象;在2010年的一项针对六所高校共12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只有5.3%大学生非常明确地不存在学习倦怠,37.5%的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学习倦怠,57.2%的大学生不存在明显的学习倦怠,但这种不确定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则有转化成学习倦怠的危险,因此同样不容忽视;2011年一项针对330任玲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 (9):113-114.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显示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行为不当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迟到早退、逃课、不交作业等等。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情况严重,令人堪忧。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危害目前,学习倦怠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业状况不良,对学习的价值感出现偏差,对学习缺乏兴趣,以消极态度、情感对待学习。行为上则表现出远离学习的倾向,如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讨厌作业,不认真听讲,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考试挂科,对学习成绩反应麻木甚至上网成瘾等。这种消极的身心状态必然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的学习过程带来消极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成功和成才。 从大学生个体来讲,一方面,学习倦怠会导致专业功底不扎实,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这不但会影响学习成绩,而且会失去学习的目标与动力,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例如厌学、弃学,这对于寒窗苦读多年考入高等学府的学生来说,显然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机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另一方面,学习倦怠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尤其是自尊感和自我效能感。产生学习倦怠的学生对自我评价降低,缺乏自信,学习成就感低,当他们感觉无法再获得更大的进步或者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时,可能会产生自卑感。当较低的成就感与倦怠感混合在一起时,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产生失败感。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现象,必然会导致学风下降,教学质量滑坡。如果学校有相当的学生,没有志向、没有抱负、更没有远大理想,他们不是逃课,就是在宿舍闲聊、打扑克,或者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上网,沾上一些社会不良习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等,这些学生一旦回到课堂,就会萎靡不振、无精打采,这种情绪必然影响到身边的其他同学,影响整个学风、班风,甚至校风,最终影响学习质量。 从社会用人角度来看,如果将这种倦怠心理、不良的精神面貌和颓废的情绪带入工作单位,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有损学校形象,也会给单位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不能给用人单位带来更大的效益,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四、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大学生中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表明,有必要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本文试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挖掘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深层次原因,具体如下: (一)客观原因1课程设置有缺陷 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之一是课业负荷和课业压力,课程设置各个部分的不合理都会令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现行高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1)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意。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而教师对于一些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则不够重视,很少将其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不能反映学科的前沿发展水平。有些教师不主动更新知识,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过于注重学科理论而忽视专业实践,实践课程在大学生课程比例中占有很小的一部分,学生没能及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长此以往,他们会产生厌烦心理而不乐于学习。(3)专业设置与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脱节。就业市场上经常出现专业不对口现象,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与所找工作的要求不符,鉴于此,部分学生开始认为专业学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他们开始放弃专业学习,同时在专业课程设置时没有或很少考虑到学生的真正需要。总之,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不科学等等将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厌烦心理,久而久之,课程内容就成为学生的一种负荷和压力,最终产生学习倦怠。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方法有关。多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促进身心发展,减少学习倦怠有重要的作用。反之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但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掌握,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出现学习倦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甚至只局限于用讲授法。当然讲授法便于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讲授法也适合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的实情,但是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身心疲惫之感。大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当然在接受知识时也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传授知识,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既不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不适合教学规律,目前我国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单一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联的。 3考试制度不完善 考试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有利于减少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兴趣,而不科学的、不合理的、束缚学生思想的考试制度则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淡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身心耗竭,出现逃避学习的现象,即学习倦怠的出现。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考试制度存在许多弊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形成性评价所占比例小。忽略平时成绩容易造成一次性考试决定学生成绩的局面,很多大学生因此放弃平时的学习,认为只需在考前抱佛脚就可以轻松通过考试,这样由考试所带来的则是学生学习动力的缺乏,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无法感受到知识带来的乐趣。第二、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目前,高校现行的课程考核以考试为主,考试普遍采用闭卷和开卷两种方法,多数高校以闭卷为主。据调查,高校对学生的课程考核采用开卷的占22%,采用闭卷的占53%,采用开闭卷相结合或口试、小论文等其他方式的占25%,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不科学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怀疑认真学习的必要性,使学生产生身心疲惫之势。第三,出现考试前划范围的现象。考试前划范围会出现“背多分”现象,即使学生不上课,只要考前认真复习考试范围,并将笔记背下来同样可以考出很好的分数。 4社团活动的弊端凸显大学社团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思想觉悟,促进身心健康,缓解因课业压力或课业负荷及其它个人心理层次等因素带来的学习倦怠,促进大学生调节身心状态,以便能更从容地面对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社团活动本应该有助于学生缓解学习倦怠现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社团活动的应有价值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具体表现为:首先,部分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动机不对。部分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完善其知识结构,促进身心发展,而是为了增加素拓分。将社团活动置于评奖评优系列之中,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出于这一目的并无坏处,但是参加社团活动仅仅是为了评奖评优,那就失去了社团活动存在的真正价值,这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知识结构的完善、思想觉悟的提高、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大无好处的,更谈不上提高学习兴趣,缓解学习倦怠;其次部分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数目过多。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参加社团活动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反映了对社团活动的价值认识不清。参加数目过多,加之对学生平时成绩注重不够,大学生势必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社团活动上,部分学生甚至为了参加社团活动而逃课,即使社团活动和上课时间不冲突,部分学生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精力认真听课,久而久之大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目标,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出现厌学、弃学的现象。因此社团活动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 (二)主观原因 1专业兴趣淡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大学生出于对专业兴趣的学习就会对学习产生浓烈的欲望,学习兴趣就会成为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就会很少感到身心疲惫,反而是乐此不疲。 然而现实当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部分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对所学的专业了解甚少,报考专业时,许多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报专业的特色及社会价值,甚至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专业,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地填报志愿。入学后才发现对所学的专业毫无兴趣,而转专业的程序又相当复杂,无法调剂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不得不继续学习自己不感兴趣专业,由此产生了“抵触心理”,厌学情绪也与日俱增;部分学生则是在父母的压力之下,选择了父母钟爱而非自己喜爱的专业,抵触情绪更加强烈,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 2普遍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适应问题。学习倦怠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大学生对环境适应的强与弱有关。从某个层面上来说,学习适应性越好,出现学习行为不当、情绪低落的可能越小,这个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第二、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第三、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以上心理问题的出现对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将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 五、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策略 (一)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使用,进而减轻课业压力和课业负荷,让学生产生乐学心理。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更新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引进课堂,同时还可以开设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加最新成果的讨论,对于表现优异的同学,增加平时分,同时可以定期开展针对教师进行最新成果的授课大赛,激励教师积极学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其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课程所占学分,减少理论课程的上课时数,让学生有更多自主的时间主动掌握理论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对参加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的同学可以考虑增加其学分。并将实践活动记录到档案,毕业时可以作为优秀毕业生向相关招聘机构推荐。再次,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在设置专业课程之前,学校可以组织老师参加和就业有关的活动,在不违背本学科规律的前提下深入市场环境,密切联系就业环境,将就业形势的情况纳入专业设置的考虑范围内,同时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将就业形势融入讲课系列中,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明白所学专业的实用价值;此外专业课程设置后还应该在稳定中不断修改,可以在开学前对上一届的学生进行专业设置有关的问卷调查,及时分析学生对专业设置的看法,了解他们对专业课程的需要。(二)优化教学方法 大学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部门,课堂教学是大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教学方式对于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大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与中学课堂的教学方式有所联系的同时更应该有所区别,可以在课堂中更多地尝试发现式教学方法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等多样教学方法的运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式,像数学家那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为有效缓解学习倦怠,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适时组织讨论,教师进行及时反馈。教师可以在讨论结束后对发言的同学进行评价,并将评价记录,作为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对于进步大的学生,老师可以酌情增加平时分,同时鼓励没有发言的学生争取下一次的积极发言。第二、在上大班或合班课时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同样能达到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的目的,但应精心安排设问的时机,并注意学生的情绪。第三、要制造竞争的气氛,例如在第一节课时就宣布,平时成绩以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为主,如在讨论中表现出的应答能力、辩论能力的水平等。在引起争论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辩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第四、布置具有探究式意义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一个学期布置2-3次具有探究性意义的作业,作为对平时作业的考核;鼓励学生参加具有探究性意义的科研项目,并对其进行积极地指导。成绩优异者可以增加其平时分,推荐其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等。(三)改革考试制度 考试是评价和改进教学,减少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革考试制度,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第一、扩大形成性评价的比例。制定针对平时成绩的考核的规章制度,制度中应包括上课积极发言、参加科研项目、参与研究性学习、参与课堂讨论、课后作业优秀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条例,并按照相应比例折算成为平时分,同时适当扩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到50%-60%,激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热情。第二、改革考试形式,实现考试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开卷、闭卷相结合的方法,也可以加入答辩与口试等考试形式,建立多元的大学生评价体系。例如英语考试可以适当增加口试的比重而不局限于闭卷考试这一种考试形式,心理健康考试可以采用口试。因此,针对课程特点而采用不同的考试形式,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效地缓解学习倦怠。第三、扩大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不局限于课堂笔记和教材,严格考试内容。适当增加课外知识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第四、严明考试纪律。将考试舞弊的同学记录在档案袋中,允许有一次补考的机会,补考费应该从第一次补考开始,对于第二次补考的学生除了交相应的补考费外,还要参与课程的重修,重修不合格者列入不能毕业的名单中。(四)开展学风建设创建优良的学风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学风建设应作为高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首先,完善日常管理制度。针对学生的迟到、早退、逃课现象,可以在教室安装指纹识别系统,在上课前十分钟进行识别,下课后再次进行确认。鉴定结果直接计入学生电子档案,不得修改,对于超过次数的学生则要求参与课程的重修。其次,树立学习标兵,发挥示范作用。各系部可以在每年的6月和9月开展学习标兵的选拨活动,学生的总成绩按年级、专业划分,选取的比例为3%,同时单科成绩应该高于75分,因旷课受到通报批评和无故不交作业的学生不能参与学习标兵的选拨。评选结果出来后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广播等途径进行为期三天的宣传,同时将学习标兵的事迹公布在本系部宣传栏,方便大家监督。对于荣获学习标兵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纳入优秀毕业生或者是参与保研系列等等。再次,开展各种知识竞赛、学术沙龙和讲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术空气。每周由本系部老师定点定时开展学术讲座,并将讲座情况发布到网上,鼓励学生参加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竞赛,对于参加和学术活动相关的学生可以酌情增加其平时分,表现优异者纳入评奖评优系列。(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测评针对大学生专业兴趣淡薄的现象,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机制引进高中课堂。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是职业能力的一种,测试的内容包括性格、职业性向、潜能、天赋。中学生填报高考志愿,需要选择最佳专业,于是就可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目前在市场上流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卡称为“金帽子”潜能测评系统,“金帽子”中学生职业与专业潜能测评是一套专门为量身定做的集潜能测评、职业咨询、高考智慧与人工智能的高科技应用系统。它能帮助中学生在高考填志愿之前通过测试他们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使准大学生能确立自己真正的兴趣。因此,在高考结束至填志愿期间,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职业倾向、潜能、天赋,学生可以根据测评结果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的选择,同时在选专业的过程中可以邀请部分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进行测评。(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高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减少不良情绪对大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精神、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第一、开展大学生入学教育。时间上,新生教育应该从寄发录取通知书开始,在寄发录取通知书时,附寄致新生家长及新生的信各一份,适当了解大学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书和参考书,作好入学后接受测试的准备。同时入学教育应该贯彻于上下两个学期,不能仅仅局限于开学前的几天或者几个星期。将入学教育的各项内容整合成一门课程,课程仍由不同的授课老师、专家等采用专题讲座或讨论的形式开展。在进行入学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入学情况做多方面的记录,作为学生进行教育的依据,同时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第二、加强就业与择业的辅导。大学辅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心理测验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如职业能力倾向的自我测定、气质类型调查表、霍兰德职业偏爱测验量表等。同时还可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定期进行求职和择业的讲座,学校还要积极与用人单位或专的就业机构联系,定期组织活动(如让学生去参观、实习),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企业用人标准,既要给他们鼓励,又要给他们适当压力,使他们懂得只要学有所成,就能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六、结语近年来,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学生学习倦怠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介绍了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和危害,并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深刻地揭示当代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认为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因素有: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学方法的单一、考试制度的不完善、社团活动弊端的凸显、专业兴趣的淡薄、普遍的心理问题。针对这六个方面的原因,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即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制度,开展学风建设,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测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专业兴趣淡薄的现象提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即将目前市场上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机制引进中学教育系统,让准大学生确立自己的兴趣与专长,为高考志愿的填写提供参考,进而提高专业兴趣,有效地缓解学习倦怠现象。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研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因此课题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学习倦怠有哪些影响?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又有那些影响?这些都有待于专家学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参考文献1 孙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成因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2 吴珊瑚,吴小梅.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5:228-229.3 贺泽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与认识论信念的关系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8.4 渠东玲.当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与防预研究J.菏泽学院 教育科学系 ,山东 菏泽 2008,11:110-111.5 任玲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 (9):113-114.6 李亚楠.大学生求职与择业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2011,27(1):75-77.7 周国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J.河海大学,2009,24(1):138-140.8 邹长华,韩建涛.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J.巢湖学院,2009,38(2):116-117.9 任春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研究.黄山学院J.黄山学院学报,2010,6:125-126.10 尚广海 .我国大学生学习倦怠产生原因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010,25:142-143.11 许国萍,周秋红.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26(4):71-75.12 王雪芹.大学生学习倦怠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浅谈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12:74-75.13 麻丽娟.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研究J.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太原,2011,5:584-585.14 张璇.我国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研究J.湖北大学,2011,8:162-163.15 刘昱佳.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培训教育,2011,6:216-217.16 徐莉莉.浅析大学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6):169-171.致谢历时将近六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肖钰士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地帮助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和指正! 彭文治 2012年5月13日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 毕业论文模板.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