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硕士毕业论文基于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RBR)的图书馆编目理论与实践研究.doc
-
资源ID:4021986
资源大小:331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图书馆学硕士毕业论文基于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RBR)的图书馆编目理论与实践研究.doc
硕士学位论文基于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RBR)的图书馆编目理论与实践研究A Study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ibrary Cataloguing on the Base of FRBR作者: 指导教师:学科专业:图书馆学研究方向:图书馆编目理论 学位类型:同等学力硕士2008年5月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日 期: 日期: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摘 要IFLA的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 ,简称FRBR)是目前国际书目控制的焦点,它利用实体属性方法构建了一个揭示书目结构和关系的概念模型。该模型对沿袭了一个多世纪的编目理论提出了挑战,在编目界引起了强烈反响。FRBR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成为当今编目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FRBR概念及发展历史,并基于FRBR对编目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了FRBR的基本理念和精髓,对传统的编目规则和实践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本身的应用价值,及其实践的可行性。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FRBR进行介绍和探讨,以供界业同仁参考。本文共分五个部分,每一部分分别介绍了以下内容: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图书馆传统编目理论不足之处及书目记录功能需求分析(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Records,简称FRBR)概念第二部分新的编目理论FRBR。第三部分基于FRBR的传统编目理论的重要规则AACR的新发展RDA第四部分对其它编目规则的影响第五部分新编目理论下的具体实现关键词: FRBR;RDA;AACR2;MARC;XML;OPAC;编目理论;元数据AbstractIFLA-FRBR is the control focus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 It uses the method of entity-property to establish a concept model for disclosing bibliographic structure and relations. This model makes a challenge against the cataloguing theory which has followed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and the model has aroused strong reaction in the cataloguing field.Related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for FRBR have become one of the hottest issues nowadays in cataloguing field. The essay introduces FRBR concept and its developing history, and then analyzes the catalogu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FRBR. It analyzes the basic concept and essence of FRBR, possible impact on traditional cataloguing rules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its own application value. This essay introduces and discusses FRBR from the aspects above, as a reference to domestic scholars.The essay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each part respectively introduces the following contents:The first part (I) is about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cataloguing theory in the library and also about the analysis concept of functional requirement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Records,called FRBR).The second part (II) is about the new cataloguing theory for FRBR.The third part (III) is about new development RDA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rules AACR of FRBR traditional cataloguing theory.The forth part (IV) is about the FRBR impact on other cataloguing rules.The fifth part(V)is about specific implement under new cataloguing theoryKey words: FRBR; RDA;AACR2; MARC; XML; OPAC;Cataloguing Theory; Metadata 目 录中文摘要III英文摘要IV目 录V引 言1第一章 我国图书馆编目理论发展现状3一、图书馆传统编目理论不足之处3二、FRBR的概念3三、FRBR的价值分析4第二章 新的编目理论FRBR5一、FRBR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史5二、FRBR基本设计理念或称主要设计理念6(一)FRBR的实体8(二)实体间关系4LBM10(三)用户任务及其国家级书目记录需求13三、FRBR的研究成果14四、FRBR的新观念14(一)涵盖的信息资源类型更广14(二)面对的用户范围更广14(三)提出了“基础”或“核心”记录的观念15(四)密切结合用户需求15五、FRBR对书目记录(书目结构)的影响15(一)编目工作面临的矛盾15(二)书目记录层次的确立15第三章 AACR2的新发展RDA18一、FRBR:RDA产生的主要诱因18(一)扩大了RDA的适用范围18(二)依据FRBR概念更新RDA的名词术语19(三)重新分析一般资料类型标识GMD(general material designators)19(四)统一题名的修订20二、从AACR到RDA20(一)英关编目条列AACR2不足之处及可能进行的修改20(二)RDA的内容结构21三、RDA与AACR2的比较23(一)主要特点的比较23(二)RDA与从AACR2的主要区别24四、RDA未来发展中可以出现的问题24第四章 FRBR对其它编目规则及著录格式的影响26一、对编目标准ISBD的影响和冲击26二、对编目格式的影响和冲击26三、对书目结构的影响27第五章 新编目理论的具体实现28一、基于FRBR、RDA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修订三版设想29(一)现状与分析29(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基本体例与内容设计30二、为实现FRBR理念的MARC到XML结构元数据转变31(一)机读目录格式不适应FRBR模式编目31(二)结构元数据应采用XML的分析32三、基于FRBR的元数据方案制定实例32四、问题障碍及实现困难34(一)文献原题名的著录问题34(二)名称规范问题34(三)不同语种名称标目形式不同问题35(四)书目数据库、MARC格式、CNMARCXML转换表35(五)基于FRBR模型OPAC检索系统的编目问题36结 语38参考文献39附录术语表41致 谢43引 言20世纪90年代,图书馆的编目环境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一方面,信息资源的海量增长和新的文献类型的推陈出新给传统的编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图书馆必须考虑简化编目过程和开展合作编目来最大程度地实现书目控制;而另一方面,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要求图书馆尽可能提供详尽和高效的服务。面对不断发生的这些变化,图书馆界开始重新探讨书目记录的功能。讨论书目记录的质量和功能。IFLA还为此专门成立机构进行研究。FRBR是目前编目界热点问题之一。现有文献大多是从内容的角度,对FRBR进行归纳: 至从IFLA 1990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书目记录专题讨论会,98年发表了最终研究报告:FRBR。编目界反响很大。这种方向的文献认为,数字化信息资源相对于传统信息资源的新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与思考自20世纪60年代巴黎国际编目原则会议及哥本哈根国际编目专家会议以来所确立的编目标准与原则。他们大多否定,或不支持囿于传统编目思想的改良式变革。而应变换一种新的思维,制定适应新环境的新的编目规则,并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元数据格式。ICP的首要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便利,新的原则拓宽了巴黎原则,由只涉及文字内容的作品扩展到包括各种文献类型,由只涉及到描述性编目扩展到主题编目,由只涉及到款目的选择和形式扩展到包括书目记录和规范记录的各个方面。新原则以国际上主要的编目传统为基础,同时兼顾FRBR、FRANAR和FRSAR提出的概念模型,这些概念模型把巴黎原则拓宽至主题编目的范围。ICP期望能够增加国际编目数据和规范数据的共享,为世界所有编目规则描绘一个最优原则,同时为致力于制订一部国际性编目规则的制订者提供指导。 FRBR对现行编目理论的影响主要是有关编目理论RDA内容探讨的文章。 FRBR直接影响到两大编目标准ISBD和AACR2的修订。RDA是JSC(英美编目条例修订联合指导)为取代AACR2,建基在FRBR和FRAR两个概念模式下,专为数字环境而设计的新标准,2006年草案已公布于网上。早在2003年,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更好地描述文献,更好地共享书目记录,兼容各种不同的编目格式,使用于各种不同的信息组织系统,JSC采用了FRBR的思想和术语,打算修订AACR3,JSC原本想将RDA作为AACR3的副题名,但考虑要摆脱英语世界的局限,想将影响扩大图书馆界以外,独立于特定格式,最终决定,将其扶正,新版直接采用RDA作为题名,并计划于今年2008年出版。 本人在高校图书馆工作数年,一直从事编目著录工作,对编目理论及CNMARC、USMARC、UNIMARC等元数据格式都有比较深的理解,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对元数据格式的最终走向,信息资源描述的规则发展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正是因为源于自身实践,我对信息资源描述工作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再加上对相关文献的研读、学习,促使我要从理论上来研究信息资源描述工作,希望可以对信息资源描述工作有所促进。 第一章 我国图书馆编目理论发展现状一、图书馆传统编目理论不足之处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编目界提出用元数据方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描述,其中元数据可以分为三大类:搜索引擎(以网络查询为目的的元数据)、DC(以发现为目的的元数据)、MARC(以详细记录为目的的元数据)。总的来说,搜索引擎结构过于简单,MARC格式又过于复杂。图书馆界一方面在尽可能地避免重复编目,另一方面一直在积极寻找简化编目过程的方法,尽可能地采用最小级编目。其中,FRBR1模型是在IFLA的主持下进行的,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项国际性的“简化方案研究活动”。首先,机器编目和联机编目的出现,尤其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普及以后,图书馆共享共用书目数据已经越来越普遍,这不仅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书目数据的可利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图书馆将重复记录减少到最小。其次,印刷型出版物的快速增长,使得图书馆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开始不得不寻求一个“最精简程度”的书目记录,只有这样才能既满足用户的需求,又可以平衡由于图书资料的迅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最后,图书馆所面临的信息资源环境日益复杂,不仅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增长迅速,新兴的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源也开始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对这一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编目,传统的编目理论已经不适应现时的编目需求。二、FRBR的概念书目记录功能需求分析(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Records,简称FRBR)。FRBR于1998年由国际图书馆联盟(IFLA)发布,针对数字环境下多元资源来研拟新的著录模式,这个新书目著录模式可以将同一部著作(work)的不同表达(expression)、不同载体(manifestation)以及不同文献对象(item)在一个目录体系中完全呈现出来2。FRBR加强了目录的基本目标与帮助用户利用目录完成工本工作任务需求,使用户能够查找、识别、选择、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FRBR也提供了满足用户需求的结构,包括在作品和内容表达级别上组织记录并展示记录间的关系。FRBR的主要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对那些记录在书目数据中,并且被用户所需要的有关数据记录进行一个清晰的定义,提供一个框架结构;另一个目的是为国家书目记录的建立推荐一个基本实用的标准。它的提出,对沿袭了一个多世纪的编目理论提出了挑战,在编目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可以想象的未来,其对于编目学的影响将不亚于巴黎原则。三、FRBR的价值分析FRBR的出现是革命性的,它改变了图书馆界描述文献的基本方法。其价值可以和阮冈纳赞的分面分类法相比较。FRBR是一个层次模型,从使用的角度上说,FRBR还是基于巴黎原则和ISBDs等传统的文献描述模型上的。所以,FRBR是原有编目规则的重新描述,将原有的线性描述方法改为分层描述。3FRBR的优点在于这种新的描述模型能够非常好地兼容我们传统的文献描述。比如,FRBR完全可以用MARC描述出来,特别是MARC21的问世,MARC21更加易于描述FRBR结构。FRBR出现至今大约8-9年了,但是应用并不广泛,很久以来我国图书馆界好像没有察觉其存在。使用FRBR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整合同一作品(work)的不同表达(expression)。如莎士比亚的作品被翻译成许多文字,FRBR可以将这些不同文字的文献整合在同一个作品(work)下。再如,期刊的变迁,新旧期刊都可以整合在同一个题名下,等等。但是这些整合对文献组织和检索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却很难评估。OCLC的专家曾经以World Cat为基础做过一个实验,估计48000000条记录中有32000000条记录是不同的作品(work)。World Cat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书目数据库,FRBR在现实编目中的作用恐怕就体现在整个书目数据的33的记录中。FRBR的另一个价值是其在元数据互操作中的作用。由于各个元数据结构的不同,在元数据互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信息衰减,例如,MARC和DC的互操作显然会失去很多信息,如果我们基于OAI来进行对MARC数据的互操作,显然会失去很多记录在MARC中的信息。建立FRBR模型后,我们可以规范元数据的互操作了,即如何表征一个在作品层面的互操作,如何表征一个在表达层面的互操作,如何指征一个在形式(manifestation)层面的互操作4。比如说,如果在作品层进行互操作,应该满足的最低要求是什么等等。FRBR作为一个文献描述模型,可以引导元数据之间的互相影射。这恐怕是FRBR更为重要的价值所在吧。不过FRBR也存在不足之处,在互操作层面,FRBR对元素的定义不很精确,所以FRBR要在元数据的互操作方面有所作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笔者比较倾向于XML语言著录,在后面的章节中会加以阐述。第二章 新的编目理论FRBR一、FRBR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史IFLA的FRBR是目前国际书目控制的焦点,它利用实体属性方法构建了一个揭示书目结构和关系的概念模型。该模型对沿袭了一个多世纪的编目理论提出了挑战,在编目界引起了强烈反响。20世纪90年代,图书馆的编目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信息资源的海量增长和新的文献类型的推陈出新给传统的编目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图书馆必须考虑简化编目过程和开展合作编目来最大程度地实现书目控制;而另一方面,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要求图书馆尽可能提供详尽和高效的服务。面对不断发生的这些变化,图书馆界开始重新探讨书目记录的功能。IFLA于1990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书目记录专题讨论会,会议重点讨论了书目记录的质量和功能,提出应对书目记录中各个数据元素的关系及其用户需求等进行研究,认为应该建立“基本级”或“核心级”的书目记录来实现国内或国际范围的编目资源共享。这次研讨会提出了9种解决方案,其中之一就是研究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与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多样化的资料类型的关系。1997年,国际图联编目专业常设委员会与国际图联世界书目控制核心项目(UBCIM)合作,开始了“书目记录的功能要求研究”项目FRBR,描绘了书目记录的各种功能,并提出了各国国家书目机构的书目记录基本要求。接下来的工作是让各种类型的用户来评价和实施功能要求研究中所提出的建议。IFLA专门一成立了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来对这一专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研究小组于1998年发表了它的最终研究报告FRBR:final report,简称FRBR最终研究报告5(见http:/www.ifla.org/VII/s13/frbr/frbr.htm或http:/www.ifla.org/VII/s 13/frbr/frbr.pdf )。作为一种新的书目模型;FRBR对沿袭了一个多世纪的编目理论提出了挑战,在编目界引起了强烈反响。1998年FRBR出版,引起了世界编目理论和实践的一场变革,出现了许多热点问题。例如:一直作为西方编目“圣经”的AACR要根据FRBR的思想进行修订,在很大程度上完全改版,并采用FRBR的概念和术语。此外,FRBR的思想还要扩展到规范控制和主题规范的领域,将会形成相应的FRAR和FRSAR。最后,FRBR还会对UNIMARC等编目格式产生影响。该委员会要推动FRBR的研究和推广,并着手下一步的工作,以制定新的著录标准和检索点标准,探索书目领域的新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要与IME-ICC等规则制定者协调,促使FRBR的原则体现在编目准则中。2002年国际图联编目组(IFLA Cataloguing Section)任命了一个评估小组,以维护这个模型并确保其进一步发展。2003年又将FRBR的主要内容纳入其颁布的国际编目原则声明(草案)中。 在巴黎原则问世以后没多久,图书馆就开始面临着由于计算机的出现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从最初的工作环境的改变到后来信息资源环境的改变,使巴黎原则中很多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FRBR的相关研究与应用已成为编目界热点问题之一。2005年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的第7l届国际图联大会(世界图书馆和信息大会)下设的国际图联编目专业常设委员会(IFLA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Cataloguing Section)讨论的热点问题主要有:国际编目准则International Cataloging Code、AACR3RDA、FRBR、ISBD。国际图联最近开始注意到发展中国家的编目问题,并且为了体现文化多样性,尽量多地吸收非欧美国家的图书馆界人士参加制定标准的工作。在国际图联编目专业委员中,亚洲图书馆员一直不是很活跃,许多项目中都缺少有关亚洲的部分。例如,个人名称中没有中国的部分,无名氏经典著作中没有亚洲部分。中国国家图书馆已经开始着手一些工作,努力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力争在该委员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总之,国际编目界在最近几年内异常活跃,目前正在讨论中的许多新的规则和标准将于今年2008年出台。我国的图书馆编目人员和编目理论研究者应该抓住机遇,促进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国际化进程,在国际舞台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当前比较热点的问题FRBR进行分析。二、FRBR基本设计理念或称主要设计理念下面我先用图的形式来说明一下FRBR的实体及关系模型。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IFLA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基本理念,包括:FRBR模型所适用的编目对象包括表现形式、媒体、格式及信息记录模式。表现形式包括,文本、图形音乐、影音、图表、三维立体物体等;媒体有纸、影片磁带、光碟等;格式有图书、单页、唱片、卡式录音带盘式录音带等;信息记录模式包括类比、声音、电子、数字、光学等。书目记录针对不同的使用者,如读者、学生、研究者、图书馆员、出版者、发行机构、传播者、信息中介、知识产权管理者等。FRBR的研究可以应用于图书馆机构和非图书馆机构的书目数据,比如馆藏建设、资源获得、编目、寻求书目帮助、详细目录管理、保存、流通馆际互借、参考咨询和信息检索。概 念物 体 事 件地 点个 人团 体作 品内容表达 体载体表现单 件作 品 有主题有主题被代表被实现载体表现单 件内容表达 体个 人团 体被实现被体现被拥有被制作有 主 题被 创 作 图1 FRBR模型的实体关系图FRBR采用树形记录结构,以作品为中心创建一个基本记录,再按照四个层次分别创建一条记录揭示作品的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和单件。这四层记录层层相属,从而构成了FRBR书目记录的主干。同时按照ER模型,还可以为相关主题(事件、概念、物体、地点)的作品和相关责任人(个人、团体)的作品创建记录。这样,记录就不再是孤立的了,而是基于作品相互关联的6。记录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固定字段来实现,每一个相关记录中都有一个字段来放主干记录(母记录)的控制号,通过这一控制号就把同一作品不同层次的记录联结成一个树型的数据网。总之,FRBR的书目记录适应网络环境下编目对象的多样性特点,采用树形目录结构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和内容表达方面的信息以及与作品相关的信息。这种变革更好地体现了书目记录的功能,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的目录使用者的功能需求。FRBR应用E-R模型来构建自己的概念框架,为我们探讨书目记录的结构和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点。 E-R模型是FRBR探讨编目的实体及其属性以及各实体、属性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型。这种模型是建立在面向对象方法的基础之上的。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认识、描述事物的方法论,通俗地讲,面向对象的方法就是按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习惯方法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对象进行最自然、最有效的抽象和表达,同时又以各种严格高效的行为规范和机制实施客观事物的有效模拟和处理,而且把对客观事物的表达(对象属性结构)和对它的操作处理(对象行为特征)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事物完整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行为机制被反映得淋漓尽致。FRBR的书目模型包括实体、属性、实体间关系、实体及其属性与用户任务的映射关系以及基于FRBR模型的国家级书目记录的基本需求。下面对其具体分析:(一)FRBR的实体本文中出现的实体,指FRBR将用户感兴趣的关键对象称作实体。FRBR/FRANAR将书目记录涉及的实体分成三组10个关键实体,第一组是通过智慧和艺术创作的产品,包括作品(Work)、内容表达(Expression)、载体表现(Manifestation)和单件(Item);第二组是对智慧和艺术创作产品负责任的个人(Person)、家族和团体(Corporate body),这些个人、家族和团体与第一组中的实体间存在着各种角色关系,如:一个作品是由某个人创作的;第三组实体是产品的主题内容,包括概念(Concept)、实物(Object)、事件(Event)、地点(Place)、第一组和第二组实体本身等7。其中,“产品”(第1组实体)在国际编目原则声明(草案)中被称为书目记录的实体,而所有三组均为规范记录的实体。作为书目记录实体的“产品”,包括四个层次:workexpressionmanifestationitem,2这四个层次学者们有不同的译法,其中林明、王绍平、刘素清译“IFLA国际编目专家会议最终词汇表”对四种实体的定义为:work:作品,独有的知识或艺术的创作(对知识或艺术的内容而言);expression:内容表达,一部作品的知识或艺术表现;manifestation:载体表现,一种作品之内容表达的物理体现。item:单件,一种载体表现的单一样本。1. 第一组实体及其属性(Attribute)。 第一组实体是FRBR概念模型的核心内容,与传统编目的书目著录相关,是目前编目界关注的焦点,下面对各个实体逐一进行介绍。 (1)Work。 作品(work):是一种特有的智慧和艺术的创作,是一个抽象的实体。我们不能把一个单一的资料对象称为作品,例如,当我们提及Shakespeare的作品“Hamlet"时,我们指的是创作的内容,而不涉及具体的版本或载体形态。由于“作品”概念的抽象性,所以很难精确地界定“作品”与“作品”之间的界限,而且对于作品的区分会随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FRBR中,对原作品内容的修订、更新、增加、删节,翻译,为乐曲增加伴唱,为电影配音或增加字幕等都不作为新作品处理,而是视为同一个作品的不同表达;相反,若对一个作品做了很大程度的修改以至于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智慧或艺术创作,那么,就要把它作为新作品来处理,包括对原本的改写(如:改写成儿童读物或寓言),文体或艺术形式的改变,文摘、概要等都作为新作品处理。 作品的属性包括:题名(Title of the work)、形式(Form of the work)、日期(date of the work)、其他典型特征(Other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预期的结果(Intended termination)、预期的受众(Intended audience)和作品的背景(Context for the work)、内涵等。 (2)Expression。 “内容表达”(expression):通过数字、音乐、声音、图像、动作或这些形式的组合对智慧或艺术作品的实现就是“内容表达”(expression) 8。如,用文字方式体现一个作品时所用的那些词语、句子、段落等就是一种“内容表达”,“内容表达”不像“作品”那样抽象,其界限是可以界定的,但是它还没有物化到涉及到字体,版式等物理特征,“内容表达”的本质特征是其表现形式,形式的任何变化(如:从数字形式变成口头语言形式,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等)都会产生一种新的表达形式,严格讲,智慧或艺术内容的任何变化都会产生一个新的表达形式,因此,当一个文本的内容被修改时,无论这修改有多小,都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表达形式。现行的编目规则和MARC格式还没有涉及到这个层面的内容。 “内容表达”的属性包括:题名、形式、日期、语言、其他典型特征、可扩展性、可修订性等等。 (3)Manifestation。 载体表现(manifestation):当一个“作品”被体现时,其“内容表达”必须通过一种物理介质来完成,如:纸张、磁带、光盘等,这种物理化的实体就是“载体表现”,它包括多种资料类型:图书、连续出版物、录音资料、地图等。“载体表现”之间的界限是由其反映的知识内容和物理形式来确定的。作品制作过程中若载体形式发生了变化,那么就会产生新的“载体表现”,如字体、版式、载体介质、容器以及出版者、制作者等发生变化时都可能产生一个新的“载体表现”。目前的书目记录的著录都是建立在这一层面上的。“载体表现”的属性包括:题名、责任说明、版本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载体形态、丛编说明、容器的形式和容载量、检索模式、检索限制、载体表现识别符等。 (4)Item。 “单件(item)”是“载体表现”的具体化,通常情况下,“单件”指的是一个单一的物理对象,如:单卷书,有时一个“单件”可由多个物理对象组成,如多卷书。就知识内容和载体形式来看,同一个“载体表现”的“单件”应该是相同的,但也不排除例外,如:某一个单件缺页或被图书馆装订。“单件”有点类似目前我们编目中的“复本”(copy)。“单件”的属性包括:单件标识号、来源、状态、维护史等等。 下面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为例来说明“作品”、“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和“单件”的概念:“w”代表“work”,“e”代表“expression”, “m”代表"manifestation" , “i”代表“item",数字下标表示序号,如:"e1”表示第一种“内容表达”、“m2”表示第二种“载体表现”。w1 The Wall Street Journale1 the Eastern editionm1 the print format of the Eastern editioni1 a copy held by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i2 a copy hel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Library i3 a copy autographed by a famous personm2 the microfilm of the Eastern edition i1 a copy held bye2 the Western editionm1 the print format of the Western edition i1 first copy held by Chicago Public Library i2 second copy held by Chicago Public Library m2 the microfilm of the Western edition i1 a copy held by2. 第二、三组实体及其属性(Attribute)。第二组和第三组实体涉及的是传统编目的检索点(名称和主题),不是FRBR探讨的重点,是其延伸项目FRANAR探讨的核心内容,本节从略。(二)实体间关系4LBM 四个层次的书目模型(4LBM )关系指各种实体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及其方式,包括四种:作品与作品间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与版本关系;载体版本与单件间的关系1.FRBR模型定义了一个作品与其其中一个内容表达的关系、一个内容表达与其其中一个载体表现的关系,以及一个载体表现与其其中一个单件的关系。这些关系都被认为是“有结构的”,因为一个书目记录的所有相关性需要依靠这些关系来表达。在图书馆目录中,这些关系由描述性记录的物理单位元素、由书目记录与馆藏信息间的连接,或者有时由统一题名标目来反映。在第二组实体(个人和团体)和第一组的任何实体之间还存在着一些“责任关系”。在图书馆目录中,这些责任关系由名称标目来反映。FRBR模型中的任何实体与独立实体“作品”之间还存在一些“主题关系”。即一个作品可能是有关于另一个作品的,或可能有关于一个特定的内容表达、载体表现或单件的,或可能有关于一个团体或一个地点的,等等。在图书馆目录中,这些主题关系由主题标目来反映。前面列举的三种关系是FRBR模型中最基本的三种关系,它们在图书馆目录中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如图1 FRBR模型的实体关系图。概 念物 体 事 件地 点个 人团 体作 品内容表达 体载体表现单 件作 品 有主题有主题被代表被实现载体表现单 件内容表达 体个 人团 体被实现被体现被拥有被制作有 主 题被 创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