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4021160       资源大小:77.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doc

    学校代码:10484 学 号:(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专业名称:会计工作单位:*作者姓名:*联系方式: 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摘 要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两者结合起来有其特殊的意义。本文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和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重大影响,同时提出了改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及其策略,最后从我国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方案。本文从控制环境,资金运动,激励约束机制三方面提出如何对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进行完善,使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相结合,提高内部控制效果,从而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关键词: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影响,问题,完善策略Internal control on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ABSTRACT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combining the two has its speci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and analysis of internal controls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need to improve internal controls and its strategy, and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raised in China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s and propose to improve the program. In this paper, the control environment, capital movement,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 how to improve corporate governance, internal control, internal contro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combining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effect, thus contributing to business goals.KEYWORDS:Internal Control, Corporate Governance, Affect, Problem, Perfect strategy目 录1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11.1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11.1.1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概述11.1.2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12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42.1从内部控制的本质看42.2有助于所有者决策权力和经营者经营管理权力的制衡42.3有利于董事会有效地行使控制权52.4有利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52.5有利于保证国家与企业各项政策的落实执行53完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及策略73.1健全内部控制的必要性73.1.1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中小股东的利益73.1.2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所有者和经营者权力的制衡73.1.3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董事会有效行使控制权83.1.4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保障债权人、职工、客户和供应商等利益关系方的利益83.2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93.2.1.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构建切实可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93.2.2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机构93.2.3及时做出内部会计控制报告104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114.1控制环境有待改善114.1.1企业管理阶层对内控的意识薄弱114.1.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114.1.3管理者素质较低114.2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124.3风险意识薄弱125公司治理下内部控制的完善145.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145.1.1公司治理规范必须对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提出基本要求145.1.2加强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145.1.3从公司治理机制设计上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保驾护航155.2加强对资金运动的控制155.3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156参考文献161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1.1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1.1.1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概述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是现代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产生的代理问题。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英国经济学家Trick1984年出版的公司治理一书中。公司治理包括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所谓的内部公司治理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等组成用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行为的控制制度。所谓的外部公司治理是通过竞争的外部市场(如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兼并市场等)和管理体制对企业管理行为实施约束的控制制度。本文所指的公司治理环境主要是内部公司治理环境。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较权威的观点来自美国的COSO报告。该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1.1.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均产生于委托代理,服从于企业目标,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出现的。公司治理是基于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内部控制是基于管理当局与其下属高级管理人员之间、高级管理人员与低阶层管理人员之间、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存在的目标即保证企业高效运营,从表面上看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防止经理人出现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首先得实现企业高效运营,实现良好的效益,在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下,才能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并尽可能保护所有利害关系人的权利。因此,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均统一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处于公司治理的大环境之下,它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公司治理的优化也需要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保障。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控制十分重要: (1)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具有很大关系,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如果公司治理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则企业管理当局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改进内部控制,使其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这样,内部控制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如果公司治理接近完全无效,经理层就会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产生破坏内部控制的动机,使内部控制部分甚至完全失效。 (2)有效的内部控制又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公司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还可以保证企业建立起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而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实现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大股东还是中小股东,他们主要依赖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因此,公司治理是否有效,取决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失效,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的经营者也就无法进行正确的决策。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塑造一种氛围,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2 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2.1 从内部控制的本质看科斯的企业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合作组织,是由一系列合同组成的契约网络。企业代替市场是因为可以将外在的交易内部化从而节约交易成本。在企业的运行中,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都属于企业这种协调分工制度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他们都属于制度安排。吴敬琏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因此,公司治理侧重于所有者和最高经营者之间的契约安排,内部控制则主要是最高经营者与中层经营者及经营者与一般员工之间的契约。由于企业是一种不完备的契约,企业内部各成员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得到什么,并没有明确的说明。而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易又是日常性、经常性的,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对这种经常性的集体博弈行为最好的控制办法就是形成内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约束经常性的契约内部行为。所以内部控制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就自然成为保证公司治理这一契约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条件。没有内部控制的支持,企业中由公司治理规定的各利益相关者制衡也就成为空中楼阁,无法得到保障。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单位经营管理行为,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可靠性的达成,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2 有助于所有者决策权力和经营者经营管理权力的制衡由于所有者并不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但要承担企业的最终风险,所以所有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甚至会高于对经理人经营管理能力的要求。为了达成代理协议,职业经理人必须充分表达他愿意接受控制,并努力协同股东一起建立起企业的控制体系。只有这样,他才可能获得经营企业的资格。在这种制约下,管理当局产生了对于内部控制的内在要求。可以说,内部控制成为公司治理中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博弈的基本条件,只有在有效的内部控制下才能使博弈成为可能、可行。2.3 有利于董事会有效地行使控制权现代公司治理是以董事会为中心建立的,致力于构建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建立董事会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董事会接受股东大会委托,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决策权。例如,董事会有权选聘和激励主要经理人员;对全体股东负责和向股东报告公司的经营状况,以确保公司的管理行为符合国家法规;进行战略决策,制定政策和制度;履行监督职责。可见,董事会拥有处理公司经营和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权。董事会对股东的诚信,主要表现在向股东们报告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所以必须首先建立标准、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建立相应的信息质量监督保障体系。这是董事会行使控制权的保证。董事会要维护股东权益,实现公司经营业绩最大化,有赖于重大问题决策的正确性和经理人员行为的制约。董事会对公司的监控体系包括资本预算体系、业绩考核体系、会计核算体系、高层管理人员报酬体系、财务报告制度、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内部控制包括了这些制度安排的主要方面,是董事会行使权利的重要保证。122.12.22.32.4 有利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并且确定企业的整体目标。这就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从制度上凝聚各个职能部门的力量,有效分工协作,使各部门和人员间相互配合,各项程序紧密衔接,从而减少矛盾和内耗,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和连续,提高各自的工作效率。2.5 有利于保证国家与企业各项政策的落实执行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中各个部门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对于企业内部的一切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方针政策进行审查,及时纠正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过失与问题。也可以对企业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以保证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发挥预期的作用。3 完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及策略33.1 健全内部控制的必要性3.1.1 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中小股东的利益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中小股东的利益,能够解决股权高度集中和所有者缺位问题。由于历史的因素和所有制结构的影响,我国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国有股、法人股占总股本比例高达65%以上,出现“一股独大”、“一股独尊”的局面,目前,国有股减持方案已经暂停,使得这一局面在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按照公司治理结构要求,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在一些重大事项上拥有控制权。实际上,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常常被大股东控制和操纵,众多的中小股东很难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参与对企业的控制,这样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就出现“形备而实不至”的现象。由于我国企业所有者缺位现象严重,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经营者可以凭借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优势,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决策。例如,经营者可以利用国有股的优势,遥控股东大会做出不分红的决定,虽然中小股东不同意这种决策,但是,由于股权的比例不足以影响决策,只能听之任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这样众多“用脚投票”的中小股东可以信赖企业的会计信息,他们可以通过买卖股票,淘汰恶意侵害他们利益的公司,实施对公司的间接控制。3.1.2 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所有者和经营者权力的制衡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所有者和经营者权力的制衡。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形成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这样在实践中出现了所谓“所有者会计”和“经营者会计”的情况。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他们期望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进行未来投资决策;他们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使其向维护所有者利益方面倾斜,比如,贯彻谨慎性原则,足额并加速补偿固定资产成本,对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或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等。而对于经营者来说,则可能因其不会过多地关心企业长远发展而采取与所有者相反的会计政策,因为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更看重短期经营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这种短期利益驱动体现在会计上则为张扬或夸大受托经营成果,掩盖决策失误和经营损失,侵占或者损害所有者利益,如提前确认收入,不足额提取费用,产生过度的职务消费等。企业经营者成了现实的会计控制主体,直接控制着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利用,而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则主要是通过由经营者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实现的。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使真实、公允的信息的产生成为可能,有利于双方权力与信息的制衡。3.1.3 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董事会有效行使控制权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董事会有效行使控制权。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董事会接受股东会委托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决策权。例如,董事会有权选聘和激励主要经理人员;对全体股东负责和向股东报告公司的经营状况,确保公司的管理行为符合国家法规;进行战略决策;制定政策和制度;履行监督职责,包括评价经理人员业绩、评价公司的财务业绩、监督预算控制系统的运作等。可见,董事会拥有处理公司经营和发展重大问题的决定权。董事会对股东的诚信,主要表现在向股东们报告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所以,必须首先建立标准、高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建立相应的信息质量监督保障体系。这是董事会行使控制权的保证。董事会要维护股东权益,实现公司经营业绩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重大问题决策的正确性和对经理人员行为的制约。董事会对公司的监控体系包括资本预算体系、业绩考核体系、会计核算体系、高层管理人员报酬体系、财务报告制度、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内部会计控制是董事会行使权力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制定内部会计控制政策和程序时,应该考虑到董事会行使控制权的效果。3.1.13.1.23.1.33.1.4 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保障债权人、职工、客户和供应商等利益关系方的利益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保障债权人、职工、客户和供应商等利益关系方的利益。这些利害相关者在参与公司治理过程中都不能离开会计系统的信息支持。各利益相关方可以核实财务成果,对不良后果采取措施。例如,债权人通过限制性贷款协议,对借款企业实施监控权力,这种权力的行使依赖于真实、可靠的会计等信息。当企业违背贷款协议,或经营不善时,债权人就会采取干预措施,要求公司出售资产还债、停止兼并或投资、禁止分红、改组公司董事会、撤换公司领导人、停业清理等。可见,各利益关系方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必须依靠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3.2 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内部会计控制是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和生产经营活动特征而设计的,是用于维持公司治理结构中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应该充分考虑企业公司治理的要求。1.2.3.3.1.3.2.3.2.1. 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构建切实可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体系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法律依据为会计法、审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以及财政部发布的四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文件,这些法律、法规大多是最近出台或者最近修改过的,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的要求。在构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时,除了依据统一的法律、法规以外,还要依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每个企业应该根据各自的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特点、控制目标以及控制功能的充分发挥建立起适合本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3.23.2.13.2.2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机构一般说来,在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方面,会计机构起了非常重要作用。企业会计机构对企业的会计流程、产品流程、产品性质、公司经营性质等都非常熟悉。因此,会计机构经常担当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任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会计科目、凭证、账簿、报表、核算和成本计算等方面主要由会计机构处理。因此,会计机构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会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机构连根本的独立性也谈不上。经理和董事长怎样说,会计机构就怎样办。这与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有关。这时,会计机构就成为信息不对称的最大障碍。会计机构的独立性问题是企业进行公司治理结构时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须纳入管理制度,为了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CIS),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期更好完成内部控制目标。需要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独立于被审计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否则只能形同虚设,同时要把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到对公司的管理做出分析和提出建议上来。3.2.3 及时做出内部会计控制报告内部会计控制报告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部会计控制政策、方针、内容、方法和效果的书面文件。机构内部会计控制报告是世界内部控制管理的趋势。内部会计控制报告表示企业对其实行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情况的申明,使各利益相关方能更快了解企业的情况,促使企业经营者重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完善,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企业借此可以降低风险,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内部会计控制报告有利于企业及证券市场的有效运作。在内部会计控制报告中,应该包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依据、内容、方法、报告涵盖的以及一些必要的保证等内容。董事会有必要在内部会计控制报告上签字盖章。内部会计控制报告对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非常重要,它是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财政部正在考虑并广泛征求意见的问题。制定有关内部会计控制报告的法律法规对我国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4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4.1 控制环境有待改善4.1.1 企业管理阶层对内控的意识薄弱目前在我国的企业中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文的内控制度,缺少内控制度也就无从谈及内部控制了,这些企业还尚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有些企业即使制定出了内控制度,那也只是停留在“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给人看”的表面文章上。企业的管理阶层对内部控制还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故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4.1.2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理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不“懂事”,只有一个虚职,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股份公司仅仅具有现代企业的外壳,而没有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监理者的权限和责任,也还没有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企业管理者的产生依然具有很强的政府色彩,这样产生的管理者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治理企业,而不是管理企业。管理者自身素质还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多数企业还无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未充分认识到员工的品行和素质对企业的重要性,尚未真正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员工的素质有待提高。外部环境包括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企业产品供销市场等在内的整个外在体系,其对企业约束和控制的机能目前还比较薄弱。我国资本市场本身发育还不成熟,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都很不健全,交易不规范、非法牟取暴力成为一种普遍现象。4.1.3 管理者素质较低管理者的素质、能力及其管理哲学、经营理念等也是控制环境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管理者是非职业管理者,相当一部分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企业也未对他们进行过系统的管理培训。因此,他们中的多数人,对内部控制尚未形成一整套的理念、方式与风格,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性质、内容、作用、意义以及建立的方法不甚了解,有的即使了解,也未予以重视和应用。4.2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是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进行评价。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再监督,但由于我国许多公司的内审部门隶属于企业管理层,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无法做出公正的判断和进行有效的监督。有的企业即使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也较差,有的企业干脆不设审计部门,甚至将其并入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被剥夺了财务审计的权利,其职能主要是经营绩效审计和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对财务报告的双重审计监督被弱化为单一的外部审计监督。4.3 风险意识薄弱 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建立,频频爆发舞弊丑闻。同时,公司面临的经验和财务风险不断增加,风险程度不断提高,以致公司破产不断出现。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的同时,公司舞弊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的防范就成为了现代企业制度所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将会面对鞥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从我国公司的现状来看,普遍缺少风险意识,不懂得企业财务节理知识,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导致不少公司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公司片面追求财务杠杆的运用,忽视经营风险,市场分析不充分,风险控制失效,以致影响了公司经营战略的及时调整。根据对我国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这是我国公司制企业改革的压力和动力。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更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因此在对我国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同时应更多地将两者联系起来考虑,以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通过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不仅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意识到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层面下,才能更好地加强内部控制。对我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必须认识到我国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领域还比较欠缺,有待改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的公司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增加了竞争的压力。要想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放弃以往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从严治理,集约经营,这首先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各项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地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的企业。 5 公司治理下内部控制的完善5.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实施或实施效果的好坏。即使有最完善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良好的控制环境,内部控制也无法得到良好运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将形同虚设。因此,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应该是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企业应该综合分析自身经营目标责任分配、社会与经济法律环境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使所有者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5.1.1 公司治理规范必须对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提出基本要求内部控制系统是由代理人设计的,充分体现了管理者的管理意志和管理意图,而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是不一致的。为保证多级委托代理链组成的公司运行能够维护所有股东的平等地位和权利,承担对股东的诚信义务,公司治理规范中必须提出对内部控制构建的基本要求,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目标与公司治理目标的高度一致性。 455.15.1.15.1.2 加强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首先,加强公司治理,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关键是要明确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责、权、利的划分,使之相互独立、相互制衡。将董事会建立成真正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的机构。其次,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提高独立董事会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此外,董事长与总经理两权分离,杜绝董事会和总经理人员重叠。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层分离,才能为董事会成为内部控制框架的制定者、监督者和最高执行者作保证,发挥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 5.1.3 从公司治理机制设计上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保驾护航内部控制框架的五大要素之一是“监督与纠偏”,在“控制环境”这一要素中,也要求建立与内控相应的监督机构。在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框架中,董事会下包括审计委员会在内的专业委员会的建立以及经理层下属的审计部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过程的监督和效果评价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监事会对处于内部控制核心地位的董事会的监督却长期弱化。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监事会功能的强化,基本思路是在监事会成员中引入利益相关者,并做好独立董事与监事之间的功能区分与协调。5.2 加强对资金运动的控制企业资金运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对资金运动最有效的控制方式就是预算控制。企业应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核心的管理思想与模式的预算管理:一是全面预算管理要与企业战略结合。在战略预算的基础上制定年度预算,然后分解预算目标到各责任主体,实施预算并监督预算的执行,最后进行预算考评并以此制定薪酬计划。二是重构组织结构。以层级为导向分为战略层、经营层、作业层。三是建立预算决策机构,即在董事会下设预算管理委员会。此外制定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包括编制程序、修改预算的方法、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方法等。5.3 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公司治理结构都非常重视激励与约束机制。要使公司的内部组织、岗位乃至整体的行为及其结果始终保持与公司的目标一致,就必须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方法:一是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是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基础,只有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以后,才能根据企业业绩的好坏进行奖惩。二是科学的目标管理。组织全体员工分别参加有关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将公司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员工,尤其是让其参与公司长远目标的制定,这样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公司的目标。6 参考文献1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J.会计研究,2004(10)2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J.会计研究,2005(2).3潘煜双: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2)4刘中鹭:浅论企业内部控制J.审计研究资料,1999(2)5冯海燕:浅析如何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076李凤鸣:内部控制设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7庞业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8马雁涛: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关系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06

    注意事项

    本文(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