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医学基础-第五章--循环系统解剖、生理功能及常见疾病课件.ppt

    • 资源ID:4020616       资源大小:2.03MB        全文页数:12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基础-第五章--循环系统解剖、生理功能及常见疾病课件.ppt

    医学基础,第五章 循环系统解剖、生理功能及常见疾病,第一节 循环系统解剖,第一节 循环系统解剖,一、心脏(一)位置:位于胸腔的纵膈内,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约三分之二在中线左侧。其位置相当于第2-6肋骨或第5-8胸椎之间。(纵膈:位于双侧胸腔之间,胸骨之后,上为颈部入口,下达膈肌。内有心脏、出入心脏的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及淋巴组织等),第一节 循环系统解剖,(二)形态: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心尖钝圆,朝向左前下方。大小相当于本人的拳头。,第一节 循环系统解剖,(三)结构:(重点)1、心腔:左心房、右心房,二者之间为房间隔;左心室、右心室,二者间隔为室间隔。2、瓣膜:三尖瓣(即右房室瓣);二尖瓣(即左房室瓣)。在心室收缩时阻止血液逆流回心房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在心室舒张时防止血液逆流回心室,第一节 循环系统解剖,二、血管系(重点)(一)血液流动方向: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体循环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循环肺静脉左心房,第一节 循环系统解剖,(二)体循环:指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体循环又叫做大循环。(三)肺循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肺循环又叫做小循环。,第一节 循环系统解剖,(四)冠脉循环:指营养心脏本身的血管系(即冠脉系统)中的血液循环。冠脉系统的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它们运送血液营养心肌细胞。血液流过毛细血管和静脉,最后返回右心房。,第一节 循环系统解剖,三、淋巴系(重点)(一)组成:淋巴管、淋巴器官、淋巴组织1、淋巴管:遍布全身。淋巴管内流动无色透明液体,称为淋巴液。2、淋巴器官:脾脏(最大的淋巴器官);淋巴结(颈部、腹股沟和腋窝密集);胸腺;扁桃体(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3、淋巴组织: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等器官的粘膜内。,第一节 循环系统解剖,(二)淋巴液的形成和流向,第一节 循环系统解剖,扩展:淋巴系统的生理意义。回收蛋白质。每天约75200克蛋白质。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由肠道吸收的脂肪8090是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调节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液体平衡。每天生成的淋巴约24升回到血浆。吸收受伤后组织积聚的液体。免疫与防御。清除因受伤而进入组织的红细胞和侵入机体的细菌等。,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心脏的功能?,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一)心动周期(重点)1、心动周期的定义: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各自具有收缩期和舒张期。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故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2、心动周期的构成心动周期的长度和心率成反比。如成年人的心率为每分钟75次,则心动周期为0.8s。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相应缩短,但以舒张期缩短更为明显。心房和心室的心动周期的时间长度相同,但在发生顺序上虽有先后。左右心房收缩期为0.1s,舒张期为0.7s。心房收缩期结束后,左右心室同步收缩,持续0.3s,心室舒张期为0.5s。心室舒张期的前0.4s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这一时期称为全心舒张期。(P104图),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扩展:心音,指由心肌收缩、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大动脉壁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一般均能听到的是第一和第二心音。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标志心室收缩期的开始。于心尖搏动处(前胸壁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听得最清楚。其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0.10.12秒),较响。其产生与血流冲击引起心室壁、动脉壁振动和房室瓣关闭引起的振动有关。,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第二心音发生在心舒期,标志着心室舒张期的开始,它分为主动脉音和肺动脉音两个成分,分别在主动脉和肺动脉听诊区(胸骨左、右缘第二肋间隙)听得最清楚。其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0.08秒),响度较弱。其产生与动脉瓣关闭引起振动以及血流冲击引起动脉壁和心室壁振动有关。,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第三心音发生在第二心音之后,持续较短(0.040.05秒),音调较低。它是在心室舒张早期,随着房室瓣的开放,心房的血液快速流入心室,引起心室壁的振动而产生。可在大部分儿童及约半数的青年人听到,不一定表示异常。第四心音发生在第一心音前的低频振动,持续约0.04秒。是由于心房收缩,血流快速充盈心室所引起的振动,又称心房音。一般听诊很难发现。,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二、心脏泵功能的评定(一)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重点)1、定义:心室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左心室或右心室每分钟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2、正常值: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人体静息时约为70毫升(6080毫升),如果心率每分钟平均为75次,则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约为5000毫升(45006000毫升),即每分心输出量。女性比同体重男性心输出量约低10%;青年时期高于老年时期;剧烈运动时可高达25-35L/min,麻醉下可低至2.5 L/min。,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二)心指数:(重点)1、定义:即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通常采用空腹和静息时的心指数,称为静息心指数。2、正常值:一般成年人的体表面积约为1.61.7平方米。静息时每分心输出量为56升,故其心指数约为3.03.5升分平方米。,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三)射血分数(重点)1、定义: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2、正常值: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心室舒张期的容积:左心室约为145ml,右心室约为137ml,博出量为60-80ml,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四)心脏做功量(略)(五)心脏泵功能储备(略),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略)(一)搏出量的调节:1、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前负荷):定义:指心肌收缩之前所遇到的阻力或负荷,即在舒张末期,心室所承受的容量负荷或压力负荷。与搏出量的关系:前负荷与静脉回流量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当前负荷增加时,心肌初长增加,收缩力加强,心搏量增加(原因为回心血流量增多)。但当前负荷增加使心肌初长增加到一定限度时(2.0-2.2微米),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量减少。,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2、心肌收缩力与搏出量的关系:当心肌初长不变的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加强,则搏出量增加。影响心肌收缩力的因素:心肌收缩力受自主神经的控制。交感神经兴奋,则心肌收缩力增强;迷走神经兴奋,则心肌收缩力减弱。,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3、动脉压(后负荷)定义:后负荷是指心肌收缩之后所遇到的阻力或负荷,又称压力负荷。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就是左、右心室的后负荷。与搏出量的关系:当心肌初长与心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后负荷增高,则搏出量减少。,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二)心率的调节:1、正常值: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平均75次/min。2、与心输出量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则心输出量增加(原因为射血频率加快);但当超过150次/min时,心输出量减少(原因为心室充盈减少);当低于40次/min时,心输出量减少(原因为心室充盈不能继续增加,但射血频率减慢)。,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3、影响心率的因素: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兴奋,则心率加快;迷走神经兴奋,则心率减慢。体液因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可加快心率;乙酰胆碱可减慢心率。体温:升高1C,心率加快12-18次。,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四、心肌的生物电现象(重点)(一)心肌细胞的分类:根据是否具有自律性(自动节律性兴奋)1、非自律细胞:有收缩性,无自律性,主要包括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2、自律细胞:有自律性,组成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主要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和蒲肯野纤维。,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和上腔静脉连接处。房室交界:又称为房室结区,是心房兴奋传入心室的通道。房室束及其分支:房室束走行于室间隔内,在室间隔膜部开始分为左右两支。浦肯野纤维网:是左右束支的最后分支,形成网状,密布于左右心室的心内膜下,并垂直向心外膜侧伸延,再与普通心室肌细胞相连接。,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二)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略),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三)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略)1、窦房结细胞 2、浦肯野细胞,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五、心肌的电生理特征(重点)(一)兴奋性:指心肌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地能力。,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二)自动节律性:1、定义:指某些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简称自律性。这些具有自律性的组织和细胞称为自律组织和自律细胞。2、正常值:窦房结细胞约100次/min;浦肯野细胞约25次/min;房室交界细胞约50次/min。,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3、相关概念: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异常起搏点: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节律性兴奋是由窦房结主导的,称之为正常起搏点。而其它的自律性组织和细胞由于受到窦房结自律性的控制不能表现其自律性,称为潜在起搏点。在某些异常情况下,这些潜在起搏点替代窦房结控制整个心脏的兴奋节律,称为异常起搏点。窦性心律&异位心率: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叫做窦性心律;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叫做异位心率。,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三)传导性:1、定义:指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可以向周围心肌细胞传播的特性。衡量心肌细胞传导性的指标是传导速度。2、传导途径:窦房结心房肌房室结(房室交界)房室束浦肯野纤维心室肌。其中兴奋在房室结(房室交界)处传导极慢,该现象称为房室延搁,其意义在于使心房肌收缩完毕后再开始心室肌的收缩。,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四)收缩性,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六、心电图(略),第三节 血管的生理功能,一、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分为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一)动脉血压:1、概述(1)生理意义:克服血管阻力,使血液向前流动(2)相关概念:(重点)收缩压&舒张压: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SBP)。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其压力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DBP)。脉压:指收缩压减舒张压的差值。,第三节 血管的生理功能,(3)正常值:(重点)正常血压:收缩压在90120mmHg;舒张压在6080mmHg。血压正常高值:收缩压在121139mmHg和/或舒张压在8189mmHg。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mmHg(毫米汞柱)0.133kPa(千帕斯卡)7.5 mmHg(毫米汞柱)=1 kPa(千帕斯卡),第三节 血管的生理功能,2、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1)动脉血压的形成(略)心室收缩射血,一部分(约1/3)从主动脉流向外周,另一部分(约2/3)滞留在大动脉中,对大动脉壁产生压力,并促使其扩张,形成收缩压。心室舒张,射血停止,扩张的大动脉由于弹性作用回缩,继续推动血液流动。滞留在大动脉内的血液减少,血压下降,在下次心脏收缩前降到最低,形成舒张压。,第三节 血管的生理功能,(2)影响血压的因素:(重点)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通常搏出量多血压升高反之血压下降。如心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增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因而脉搏压加大。心率:通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反之血压下降。如每搏输出量不变而心率增加则舒张压上升较大(舒张期缩短流向外周的血流减少,滞留在大血管的血液增多)脉压减小。,第三节 血管的生理功能,血管外周阻力:主要指小动脉和微动脉所形成的阻力,外周阻力增加则血压升高,反之则血压降低。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有缓冲动脉血压升高的作用可以降低脉压。老年人血管壁的弹性大减缓冲血压升高的作用相应减弱从而导致血压上升。循环血量: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与心血管容积基本适应能使之充盈。在严重失血时循环血量不能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充盈状态血压下降。,第三节 血管的生理功能,(二)静脉压中心静脉压:1、定义: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血压。2、正常值:约为4-12cmH2O。3、意义:反映心脏泵功能和静脉回心血流量的多少。心衰时中心静脉压增高。,第三节 血管的生理功能,(三)脉搏:1、定义: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动脉内血压发生周期性波动,从而使动脉管壁发生周期性扩张和回缩,这种周期性振动波从主动脉根部沿着动脉壁依次向全身传播,形成有节律的动脉波动,叫做脉搏。,第三节 血管的生理功能,2、正常值: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脉搏的频率受年龄的影响,婴儿每分钟次,幼儿每分钟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次,成年人每分钟次(正常范围为60到100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则使脉搏减慢。,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重点)自主神经:由脑和脊髓发出的内脏神经,主要分布在内脏,控制与调协内脏、血管、腺体等功能。因不受人意志支配,故称自主神经,也称植物神经。,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神经支配:(1)交感神经:兴奋时在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房室传导加快、收缩力增强、血压上升。(2)迷走神经:兴奋时在其末梢释放去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收缩力减弱、血压下降。,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血管的神经支配:(1)缩血管神经纤维:为交感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平滑肌细胞有和两类肾上腺素能受体。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则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的能力较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强,故缩血管纤维兴奋时引起缩血管效应。,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舒血管神经纤维: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在人体内可能存在。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少数器官如脑膜、唾液腺、胃肠外分泌腺和外生殖器等,其血管平滑肌还接受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其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与血管平滑肌的M型胆碱能受体结合,引起血管舒张。副交感舒血管纤维的活动只对器官组织局部血流起调节作用,对循环系统总的外周阻力的影响很小。,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二)心血管中枢1、定义: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心血管反射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在延髓。延髓以上的脑干、大脑和小脑都存在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这些心血管中枢主要起整合作用。,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延髓心血管中枢:结构:心迷走神经元所在部位称心迷走中枢;心交感神经元所在部位称心交感中枢;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中枢称缩血管中枢。功能: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活动加强(劳动或情绪激动),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血压升高;心迷走中枢活动加强时(安静),可以使心跳减慢,血压降低。,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三)心血管反射(略),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二、体液调节(一)全身调节(重点)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调节过程:当细胞外液容量下降时,刺激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2)血管紧张素: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其加压作用约为肾上腺素的1040倍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促使醛固酮分泌(3)血管紧张素:缩血管作用较弱,只有血管紧张素的1/5,但促进醛固酮分泌的作用却强于血管紧张素。(4)醛固酮:是人体内调节血容量的激素,促进肾脏重吸收钠和水,血容量增多。,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肾上腺素(1)肾上腺素合成部位:肾上腺作用:能激动和两类受体。激动心脏的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在心跳停止时用来刺激心脏)对皮肤、粘膜和内脏(如肾脏)的血管呈现收缩作用(激动血管的受体);对冠状动脉和骨骼肌血管呈现扩张作用等(激动血管的2受体)。,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临床应用治疗量(0.51mg)时,由于心脏兴奋,心输出量增加,故收缩压升高;由于骨骼肌血管舒张作用对血压的影响,抵消或超过了皮肤粘膜血管收缩作用的影响,故舒张压不变或下降;此时身体各部位血液重新分配,使更适合于紧急状态下机体能量供应的需要。较大剂量静脉注射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去甲肾上腺素合成部位:肾上腺作用:主要激动受体,对受体激动作用很弱,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使全身小动脉与小静脉都收缩(但冠状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上升。,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3、抗利尿激素(ADH)(又称血管升压素):合成部位:下丘脑作用:提高肾脏对水的吸收,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循环血量。,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二)局部调节(略)1、组织代谢产物:CO2、H+、乳酸等,舒张血管2、组胺:舒张微血管,组织通透性增加3、前列腺素(PG):按其结构,前列腺素分为A、B、C、D、E、F、G、H、I等类型。前列腺素的生理作用极为广泛,其中前列腺素E和前列腺素F能使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减少血流的外周阻力,降低血压。4、激肽:研究得较清楚的有舒缓激肽和血管紧张素舒缓激肽:主要生理功能舒张微血管和小动脉,收缩大动脉和冠状动脉,增高血管壁的通透性,从而导致血压下降。血管紧张素:生理功能与舒缓激肽恰好相反,两者相互制约,使体内处于动态的平衡。,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一、原发性高血压,病例 患者张某,女,62岁,工人,高血压10余年,最高220/120mmHg,无明显症状,未规律用药,否认其他病史,不吸烟,不饮酒,父亲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查体:血压180/112mmHg。心电图:左心室高电压,提示心肌肥厚。心脏超声: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左房(LA)38mm,室间隔(IVS)13mm,后壁(PW)11mm,符合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改变。尿常规(-)。血脂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诊断:?,(一)概述:1、定义: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2、分类: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在不足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称为继发性高血压。,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3、判别标准:(重点),上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注: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二)病因:(重点)1、遗传因素: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率高达46%。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2、环境因素:(1)膳食因素:钠盐: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高钠饮食可使血压升高(西方国家,日本,中国北部)饮酒:饮酒量和血压呈线性关系。原因可能和酒精在体内损害动脉血管,使动脉硬化有关。吸烟:尼古丁(烟碱)兴奋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促使小动脉收缩;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2)精神应激: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音环境。城市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从事紧张性职业者患病率高。(美国的孤独者调研)原因:交感神经系统增强,儿茶酚胺释放增加有关;交感神经的兴奋可促使肾素释放增多。,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3、体重因素:超重或肥胖。高血压患者1/3有不同程度的肥胖。(向心性肥胖)原因: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有关。,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三)发病机制:1、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使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活性物质浓度上升。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收缩力增强、血压上升。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受体结合,可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与受体结合,则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的能力较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强,故引起缩血管效应。,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分泌增强:某些原因引起该系统激活,如血容量降低,肾灌注减低,肾小管内液钠浓度减少,利尿剂及精神紧张等。血管紧张素: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促进交感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醛固酮:促进肾脏重吸收钠和水,血容量增多。,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3、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如钠泵、钙泵活性降低等):可导致细胞内钠和钙离子浓度升高,激活血管平滑肌兴奋-收缩耦联,使血管收缩增强和平滑肌细胞增生与肥大,血压增高。,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4、胰岛素抵抗:即必须分泌和释放高于正常水平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正常水平。胰岛素的以下作用可能与血压升高有关:使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增强交感神经活动。使细胞内钠、钙浓度增加。刺激血管壁增生肥厚。,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5、其它: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血管舒张物质(如NO)生成减少,血管收缩物质(如内皮素)增加。血管壁顺应性(尤其是主动脉)降低,使收缩压升高。,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四)病理:(略),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五)临床表现:(重点)1、一般表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等。头疼:原因:高血压本身引起;精神过度紧张引起;头痛部位、性质及程度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的不同发展阶段及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头晕:最多见症状,一过性(突然下蹲或起立时)或持续性。原因可能和脑部血管痉挛和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耳鸣:和脑部血管供血不足有关。心悸气短:原因为高血压导致的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等。失眠: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小动脉痉挛,动脉管腔变窄,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的手足局部供血不足),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2、并发症:血压持久升高可有心、脑、肾、血管、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1)心:左心室肥厚、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长期面向高压工作所致);心绞痛、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氧耗量增加),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2)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动脉血栓形成(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出血(脑内小动脉管壁薄弱,发生硬化伴有痉挛);高血压脑病:常先有血压突然升高、头痛、恶心、烦燥不安等症状,然后发生剧烈头痛、呕吐、呼吸困难、视力障碍、黑蒙、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3)肾:高血压病史510年以上。早期仅有夜尿增多,继之出现蛋白尿,少部分渐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原因:肾脏小动脉的硬化,大量肾单位缺血萎缩,以致肾脏排泄功能障碍。,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4)视网膜:患者突然出现单眼视力轻度下降、视物变暗或色调变黄、变形等;原因:视网膜小动脉早期发生痉挛,随着病程进展出现硬化改变。血压急剧升高可引起视网膜渗出和出血。,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六)治疗:,病例卡托普利25 mg Tid,双氢克尿噻25mg Qd,1周后改为12.5 mg Qd;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 Bid;1周时复测血压110/70 mmHg,病人有时从平卧突然站立时感觉头昏不适。处理:将硝苯地平缓释片改为5mg Bid,加用阿司匹林100mg Qd。几天后头昏不适的症状消失,血压132/84mmHg。待2周后又将硝苯地平缓释片恢复为10mg Bid,余药同前,患者无不适症状,血压114/70 mmHg,维持长期治疗。1年后将卡托普利改为25 mg Bid,余药同前。血压2年来一直维持于100-110/60-70 mmHg之间,无任何不适。,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1、治疗目标:防止或减少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由于血压水平与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呈线性关系,因此,有效的治疗必须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目前要求降到140/90mmHg以下,老年人也以此为标准。对于中青年患者(60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变的患者,治疗应使血压降至130/85mmHg以下。,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2、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及药物治疗两大类。(1)非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级高血压患者。第1级高血压如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即以此为主要治疗。合理膳食: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不超过6g为宜)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多吃素菜和水果限制饮酒。减轻体重运动: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约67mmHg(慢跑、快走、太极拳等。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其他:健康的心理状态、减少精神压力和抑郁,戒烟等,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2)药物治疗:(重点)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及受体阻滞剂。,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利尿剂:机理:利尿排钠,减少血容量;使血管平滑肌钠离子含量降低。特点:降压作用缓和,服药23周后作用达高峰。应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可单独用,更适宜与其他类降压药合用。代表药物: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三类。噻嗪类: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袢利尿剂:如速尿。利尿迅速,常用于高血压急症。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吲达帕胺:长效利尿剂,同时具有利尿及血管扩张作用(钙拮抗作用)。,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受体阻滞剂:机理:受体阻滞后可使心排血量降低;特点:降压作用缓慢,12周内起作用应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患者或合并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后的高血压患者。对心肌收缩力、房室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因此不宜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代表药物:美托洛尔、塞利洛尔等,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钙通道阻滞剂(CCB):机理:阻滞钙离子通道,抑制血管平滑肌及心肌钙离子内流,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心肌收缩力降低。特点:降压迅速,作用稳定。应用:可用于中、重度高血压的治疗。代表药物: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及二氢吡啶类三组药物。前两组药物抑制心肌收缩及自律性和传导性,因此不宜在心力衰竭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中应用。二氢吡啶(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类以阻滞血管平滑肌钙通道为主,对心肌的抑制少。,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机理: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使血管紧张素II生成减少;应用:对各种程度高血压均有一定降压作用,对伴有心力衰竭、左室肥大等患者尤为适宜。妊娠禁用(胎儿畸形)代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血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机理:阻滞血管紧张素II受体,较ACE抑制剂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对血管收缩作用。特点:降压作用平稳,可与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应用:适应证与ACE抑制剂相同。代表药物:厄贝沙坦、缬沙坦等,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选择性受体阻滞剂:机理:阻滞血管平滑肌1受体,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的动静脉收缩作用。特点:降压作用明确,但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及耐药性,使应用受到限制。代表药物:如特拉唑嗪、乌拉地尔等,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其他:多年用于临床并有一定的降压疗效,但因其副作用较多且缺乏药理、代谢及靶器官保护等作用的深入研究,因此不适宜长期服用。中枢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可乐定、甲基多巴;周围交感神经抑制剂:如胍乙啶、利血平;直接血管扩张剂:如肼屈嗪(肼苯达嗪)、米诺地尔(长压定)等。中药,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3)高血压急症的治疗:(重点)高血压急症指短期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200mmHg和(或)舒张压130mmHg,伴有重要脏器如心脏、肾、脑、眼底、大动脉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损害。,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硝普钠:机理:直接扩张动脉和静脉,使血压迅速降低。应用:开始以每分钟10g静滴,密切观察血压。硝酸甘油:机理:以扩张静脉为主,较大剂量时也使动脉扩张。应用:剂量为510g/min开始,然后每510分钟增加510g/min至2050g/min。停药后数分钟作用即消失。,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尼卡地平:机理: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应用:静脉滴注从0.5g/(kg.min)开始,密切观察血压,逐步增加剂量,可用至6g/(kg.min)。乌拉地尔:机理:1受体阻滞剂应用:1050mg静脉注射(通常用25mg),然后予50100mg于1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维持,速度为0.42mg/min,根据血压调节滴速。,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扩展:药物降压治疗的原则(1)降压要达标:至少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应降至更低。如糖尿病、脑卒中、心肌梗塞、肾功能不全等患者,还应降至130/80mmHg以下。(2)个体化治疗,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3)联合用药:合理的联合用药除了提高疗效外,还能抵消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利尿剂与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与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与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与ACE抑制剂,与受体阻滞剂)(4)尽可能使用每日1片的长效降压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减轻血压波动。,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5)降压不宜过快过低。大多“缓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不宜降得过快(2-4周)。降压过猛容易引起脑中风,并以脑梗塞、脑血栓等缺血性居多。降压目标并非越低越好,否则会引发较重的不适感,甚至会诱发脑血栓形成、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意外。,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6)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一旦确立,通常需要终身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经过降压药物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可以逐渐减少剂量,但一般仍需长期用药。中止治疗后高血压仍将复发,而且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反而容易引起心脑肾的损害。,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一)动脉粥样硬化1、概述(重点)(1)定义:是一组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受累动脉内膜出现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等过程。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2)累及部位: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2、病因:(1)高血压: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二者互相影响。原因:血液冲击血管内膜,使内膜受损易为胆固醇、脂质沉积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管壁增厚、管腔变细(2)高血脂症:最危险因素。,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3)吸烟:血管内皮缺氧损伤;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等(4)糖尿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出数倍。(5)性别:女性发病率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发病升高。(和雌激素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有关)(6)其它:肥胖、高热量高脂饮食等。,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3、发病机制:略,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1、概述:(重点)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95%-99%)。因此,习惯上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2、病因: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肥胖症(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年龄与性别、久坐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和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不同。,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3、临床类型(重点):分为5型(1)隐匿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发生心脏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机会和有心绞痛的病人一样。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很小,没有堵塞血管,所以平时没有任何症状但斑块会突然破裂,在局部形成血小板、红细胞组成的血栓,同时冠脉痉挛缩窄,出现严重缺血,可致大面积心肌梗死。,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2)心绞痛型:为心肌一过性缺血所致,表现为发作性胸骨后疼痛。(3)心肌梗塞型:为冠状动脉闭塞引起持续缺血,导致心肌急性坏死。,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4)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以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气紧,水肿,乏力等)为主要表现。(5)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三)心绞痛:1、定义:(重点)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引发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2、发病机制:(重点)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的矛盾:心肌冠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缩窄、弹性减小,供血不足,开始在劳累或激动时缺氧表现明显,后期在安静状态下也出现症状。疼痛的产生机制:心肌缺血引起代谢产物聚集(如乳酸、丙酮酸、缓激肽等),刺激心脏传入神经,引起疼痛。,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3、临床表现(重点):发作性胸痛部位:胸骨后中部或上1/3处,手掌大小的范围,界限不清。常发散到左肩、左臂内侧至无名指和小指。性质: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诱因:劳累、情绪激动,也可为饱食、受寒、吸烟等。持续时间:疼痛逐渐加重,持续3到5分钟。缓解方式:停止诱因;含服硝酸甘油等。,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4、分型: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部位,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发生1个月以内);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5、治疗:(重点)(1)发作期:休息,停止诱因活动药物治疗:硝酸酯制剂(扩张冠脉,改善心脏血供;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流量和血压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少耗氧量)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1-2分钟起效。硝酸异山梨醇酯:5-10mg,舌下含化。2-5分钟起效。有喷雾剂。,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2)缓解期:药物治疗: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量;美托洛尔25-100mg,2次/日,缓释片95-190mg,1次/日。阿替洛尔,12.5-25mg,1次/日。硝酸酯制剂:硝酸异山梨醇酯:5-20mg,3次/日。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长效制剂,20-40mg,2次/日钙离子拮抗剂:扩张冠脉,改善心脏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维拉帕米40-80mg,3次/日;硝苯地平20-40mg,2次/日。其它:如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中药等,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四)心肌梗塞:1、定义:(重点)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并伴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2、发病机制:主要为在冠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粥样斑块溃破,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闭塞。,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3、临床表现(重点):与心肌梗塞的面积、部位、侧枝循环情况相关。(1)先兆: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硝酸甘油效果差等。,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2)症状:疼痛:部位: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部分病人可放射至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或肩部,颈部,下颌;性质: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伴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时间:持续30分钟以上,常达数小时;缓解方法: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全身症状:发热,一般38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基础-第五章--循环系统解剖、生理功能及常见疾病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