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讨.doc

    • 资源ID:4019512       资源大小:18.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讨.doc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讨 摘 要: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让为城镇化努力的人享受到城镇化的成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才是真实的城镇化程度。因此,需要在认清农民工市民化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最主要原因,探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户籍制度 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比重到非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比重的转变,即农村人口市民化的转变。到2012年为止,按户籍来算,中国城镇化率不足35%;按常住人口来算,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而按劳动力结构来算,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以上。数亿农民工,工作在城市,家在农村,每年像候鸟一样到处迁徙、漂流。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城镇化目前仅仅实现了“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化”,即实现了农村人口从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为城市农民工的过程,而农民工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1 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分析 30年前,改革开放的浪潮催生了第一代的农民工,他们到城市里赚钱,然后回到农村建房子,最终回到农村生活,他们更倾向于将自己看作城市的过客,无意于非得把自己变成城里人。30年后,新一代的农民工成长起来,他们不愿意过家在农村、人在城市的生活,而是渴望成为市民,把家搬到城里,子女在城市的学校接受教育。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北京、四川、广东、陕西、湖北和浙江进行的专门调研结果显示,61.95%的农民工抱着在城市“能待多久就待多久”的态度,31.09%的农民工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城市安家,仅有6.96%的农民工选择住上几年就走。说明绝大多数农民工是期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永久留在城市的。然而,住房、教育、医疗却将他们挡在了城市之外。 综合来看,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住房问题 对于想在城市扎根的农民工来讲,一方面是城市日益高升的房价让人“望房兴叹”,在城市难以安家;另一方面是在农村的家里有房有地,却没有在城市工作相对较高的收入。同时,农民并不真正拥有对自己农村房、地的所有权。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且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有权对土地进行征收,而不论土地使用权是否到期。农村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农民虽然是房屋的所有权人,但没有房产证,不能用来进行抵押,也不能进入市场进行买卖。而且根据调查显示,农村土地征用之后,土地增值部分的收益分配中,投资者和政府得到的利益最多,村级组织次之,农民拿到的往往不到10%。因此,农民工只能是工作在城市,而家在农村,城市里相对较高的收入和农村赖以安身的土地,任何一边都不能轻易割舍。 1.2 教育、医疗、保险问题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民工总量超过2.6亿人,仍然有20%的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就读,因为公办学校是非盈利性的,没有相应的经费来承担本区域外的儿童就学的成本,所以很多中小学校拒绝接收外地户籍学生,就算接收,也会以各种形式加收费用,给收入本来相对偏低的外地户籍农民工增加了经济负担。而且,就算能够在当地读完中学,也无法在当地参加高考。在医疗和基本保险方面,农民工虽然可以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农合”医疗保险,但还不能跨省份报销,也就是说在外打工治病并不能享受医疗费用就地报销的便利。除了工伤保险之外,全国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的人数未超过30%,而且由于农民工跨省流动频繁,这些保险转移接续时并不顺畅,导致参保率更低,更没有保障。 1.3 就业问题 目前,新一代的农民工在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和工资收入方面都比老一代好,对他们来讲,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并不难,但是,由于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工作安全条件差、维权渠道不畅通的大环境以及知识技能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他们仍然处于漂泊状态,经常更换工作所在地,对未来也难以有长远的规划,很难真正扎根于城市。同时,就业信息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的不足以及“内外有别”,使得他们找工作的成本大大高于城镇居民,而工资水平却低于城镇居民。 而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户籍制度,由于户籍制度所带来的住房、教育、医疗、保险、就业等方面的便利,农民工都享受不到。而改革户籍制度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制度,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根据测算,若将1.6亿外出农民工全部转成市民,新增财政支出最低也需要1.8万亿人民币以上。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期,城镇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新型城镇化阶段。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转变为以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让城市的建设者真正享受到城镇化的成果,是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表现为: 2.1 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 2012年,按常住人口来计算,中国的城镇化率达53%,但是按户籍来算,城镇化率不到35%。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只有“让农民工成为历史”,才能反映城镇化的实际进程。所以,只有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让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农民真正成为城市人,与城市居民都享有同等的社会福利,共同享受城镇化带来的成果,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 2.2 有利于扩大消费 30年前,在农民工的助推下,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新一代的农民工由于出生于更富裕的时代,更乐于消费,据调查,“90后”的农民工将约53%的收入用于消费,远高于“70后”、“80后”。同时,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短缺推动农民工收入不断上涨,农民工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个推动力。 2.3 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效益 由于农民工无法扎根于城市却又需要在城市工作获取相对高的收入,使得农民工无法完全放弃土地,却又将土地闲置,若能将那些愿意留在城市的农民工转化为市民,那些闲置的土地就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并可以通过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 2.4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融合 新生代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远高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对工作、生活环境的要求更高,在城市生活的目标逐渐由“求生存”到“求发展”,因此,他们更期待一个公平的外部生存环境,但身份的限制让他们追求公平和同等发展机会的梦想破灭,加剧了社会矛盾,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农民工市民化将更有利于实现平等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融合。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3.1 逐步消除因户籍带来的不平等待遇 在中国,户籍是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在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及民主政治权利和待遇等方面不平等的根源。农民工市民化,首先要改的就是户籍制度,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取消城乡差别,户籍只作人口登记所用,而“中国公民”的身份才是享受各种福利待遇的标准。 3.2 创新农村土地制度 对于不想进城的农民,确立农民对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的长期化和固定化,增强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积极性和对土地使用的安全感;对于已经到城市打工并愿意转变为市民的农民工,鼓励他们出售长期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但这里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出售后,所得的收益绝大部分应归农民所有,使农民有钱进城,能够解决住房和生活问题。政府应得小部分的收益,而且政府所得部分应用来扶持农业发展,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别。同时,政府还应加大投入,确保失地进城农民的养老、医疗、就业、住房、教育能够一步到位,解除后顾之忧。 3.3 增加农民工市民化的投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目前,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达到2.6亿以上,根据预测,在未来20年,农民工的数量将以平均每年800万人的规模增长,要在农民工市民化之前,为农民工提供与城镇居民同等质量的公共服务,为现有的及新增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做好准备。具体包括农民工子女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精神文化生活等,并坚持以农民工流入地为准来配置公共资源。虽然这些方面的投入需要巨额的成本,但这些投入并不是一次性的,而且随着农民工城市化,农民工的稳定性增强,“用工荒”的现象将得到大幅度缓解,新增的消费能力也将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因此,从长远来看,加大农民工市民化投入,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对城市和农民工来讲,是双赢。 参考文献: 1 华文.农民工融入城市难在哪里EB/OL.http:/ . 2 刘敏,杨玉华、侯大伟.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EB/OL.http:/ -02-27. 3 胡杰成.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障碍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2,03:33-35. 4 张慧,郝勇.基于SWOT分析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研究J.2010,09:9-11. 5 陆艺涵,苏志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及对策研究J.2011,11:4-5.-最新【精品】范文

    注意事项

    本文(【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讨.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