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文范文【 精品】 初探武术操在中小学体育中开展的意义.doc
-
资源ID:4019083
资源大小:1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论文范文【 精品】 初探武术操在中小学体育中开展的意义.doc
初探武术操在中小学体育中开展的意义初探武术操在中小学体育中开展的意义 摘要:文章阐述了武术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在中小学开设武术操课程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武术操作为武术的一种传播手段在中小学学校体育中,它能够增加课堂乐趣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其身心发展,并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关键词:武术操;中小学生;学校体育 1.前言 作为青少年的中小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他们的身心健康、思想道德和价值追求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的命运1。武术操是由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创编的2,以广播操为表现形式,以传承武术和国家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指导思想,增强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为目地的一种体育锻炼形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的指示精神,自2010年9月起向全国中小学校推广武术操,开始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校中推广实施,并与广播体操一起成为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身心发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 2.武术操在中小学中推广所具备的条件 2.1武术操具有坚实的民间基础和师资力量 我国中小学校课间活动的开展与组织都是由体育教师管理进行的,武术从古至今一直根深于中国大地,它在农村开展有着深厚的师资基础,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中开展武术操,都有着很大的优势。武术操它对练习场地、服装等物质条件的要求远远低于其他体育项目,不受环境条件限制。因此,学校应该发展各种有利于开展武术操教材教法的创新思想和实践经验,使武术操在中小学更好的得到推广。 2.3武术操在中小学推广的实验可行性验证 宋舒娟在金牛实验中学课间闹革命以武术操让学生动起来一文中3,对从前学生出课间操从力不从心到精神焕发,都归功在于武术操的开展。因为由学校体育老师自己编写的武术操,改变了单调枯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课间操真正的动起来了。韩方健也在试论武术操融入中学课间操的可行性及开展形式中认为广播操必然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形式,它能调剂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学生达到积极的休息,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知难而上的精神4。因此,中小学应该更好的发展武术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中小学武术操教学的重要性 2.1武术操能够提高中学生对学习武术的兴趣和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武术操秉承了传统武术的特点,挖掘适合中学生特点的动作,加上音乐节奏的配合,其动作舒展大方、造型优美,经常教学和练习,培养了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5。另外,武术操中有许多蹲蹦跳跃、进退攻防的动作,增加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因此,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对传统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让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2武术操与音乐的结合教学能够有利于中学生的生理发展 武术操的创编注重与音乐相结合。音乐是“心灵体操”,有节奏的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调节人的动作节奏。而武术操所选择的音乐就是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随着音乐使练习者感知觉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使记忆力能够逐步提高,想象力逐渐丰富。另外,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较多且骨化尚未完成,灵活性和柔韧性较好,而武术操动作中包含屈伸、回环、平衡等,使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因此,长期练习可大大提高青少年的灵巧和柔韧素质,能有效地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并促进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活动能力,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2.3武术操教学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开拓学生创新能力 武术操特别强调站的姿态,要求抬头、挺胸、塌腰、收腹,这样有利于幼儿的脊柱及其周围的肌肉发展平衡,使骨骼健康发育。另外,老师们在教授武术的过程中,渗透中华武学一些武德思想,强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注重心、神、意、气与动作的协调配合等等,使大部分学生对武术都很感兴趣,满足了学生强身健体的需要,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养成与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可见,武术操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2.4武术操教学的推广促进武术文化建设和爱国情感培养 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武术文化所涵盖的极富民族性的精神内涵,武术文化的主要表现为:礼、德、性三者合一。礼代表着中国人心理潜在规格与礼尚传统;德标志着人的体能与自身修养协调程度的高低;性则是人综合素质与创造力的体现,三者共同组成中国人的精神实质。武术操作为武术文化象征性的符号在小学推广,可以构筑一种中华儿女气宇轩昂、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时,还可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儿童的思维中,形成极具特色的东方文化。培养了他们的民族情感,弘扬了民族精神,为爱国情感民族精神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武术操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中以达到“健康第一”为目的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对其教学,能使学生收到强身健体的健身效果,能够提高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有效地发展柔韧性,对人体的反应速度、力量、灵巧、耐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使中学生形成健美匀称的体格和具有良好的身体机能,为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生理学基础。“健康第一”要求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武术正符合学生群体心理和身体的承受力,是实现强身健体目的的有效手段。 3.2建议 武术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是肯定的,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应以武术为载体,开展武术操教学,促进中学生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道德情操、磨炼意志、发展智力和提高文化素质,增强体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议在中学中学校教育中应广泛推广和普及,并通过武术操的教学向学生讲解武术历史和民族英雄事迹,从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综上所述,武术操在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情操,磨练意志,增强体质和发展能力,以及提高文化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3。武术操作为一种新的锻炼手段,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和群体参与性,富有时代特点和青春气息,一定有广阔的前景,它将会给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生机,使我国的中小学生在德、智、体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致力于武术操的大力推广,教育部应要求在全国中小学推广的武术操,努力提高学生对武术操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李微.大庆市中学武术操推广现状调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4):61-62 2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教师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04 3宋舒娟.金牛实验中学课间闹革命以武术操让学生动起来J.教育科学论坛2008(12) 4韩方健.试论武术操溶入中学课间操的可行性及开展形式J.体育教学,2002 5凌启平.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体育科技,1995(6):52 6郭守靖,孟召峰.论武术操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J.学校体育,2006,27(4):78-79 7秦丹妮.论幼儿武术操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技,2000,21(1):63-65 8陈秀花.武术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搏击?体育论坛,1(4):74-76 9梁春蕾.试论小学推广武术操的作用及意义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7,(29):104 10刘俊.武术操在中小学开展的实证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8(7):57-59.-分享文档,传播知识,赠人以花,手自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