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克里姆特绘画语言中的东方形式美.doc
浅析克里姆特绘画语言中的东方形式美美术系 绘画专业学号:09330113 姓名:汤莼指导教师:尹远洋【摘要】: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不仅仅是维也纳分离派的杰出代表,更是对世界艺术产生了举足轻重影响的锐意先锋。无论是他早期借以成名的写实主义作品,还是将他艺术成就推向顶峰的装饰象征主义作品,抑或是他成熟时期深沉厚重的表现主义作品,都对当时乃至后世的艺术风格发展造成了不可小觑的冲击。他独特的、创造性的绘画语言形式,蕴含着成熟的东方东方美,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思索,也不可抑制地促进了东西方的艺术交流。克里姆特对生活的敏锐感知能力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功不可没,他也引导着欣赏者能更近距离的观察艺术,感受艺术,体会艺术,扩大了追求美的视野。【关键词】:克里姆特;装饰象征主义;形式语言 引言克里姆特是一个在世界艺术殿堂之中熠熠生辉的名字,他那令人赏心悦目的画作,大胆开辟的创新精神,融合了东西方两种哲学思想的审美境界和世界观的阐释与表达,可谓高山仰止,让人由衷钦佩。克里姆特作品的极高研究价值不言而喻,这也正是本文撰写的初衷。而绘画形式语言是一个绝佳的窗口,从它入手深入研究发掘,窥一斑而知全豹,能在理解克里姆特艺术精髓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也希望能借此良机站上巨人之肩,开阔自己的艺术情怀,并从中汲取对今后自主创作大有裨益的养分。在通过众多渠道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之后,发现国内外克里姆特研究的成果大多集中在象征性特点和装饰趣味的探讨上,笔者却更注重他画作中流露出的与我国古典哲学观和谐统一的异曲同工之妙。笔者将在充分理解和适当运用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几大构成要素为划分,试对克里姆特的绘画形式语言中的东方哲学观做出自己的统筹总结。1 克里姆特生平1862年7月14日,克里姆特降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泮加登。他出身于波西米亚移民之家,母亲是个喜爱唱歌的普通家庭主妇,和克里姆特以及他的6个弟妹全靠父亲做金银雕刻、铜板工艺维生。因为少时家境贫寒,他只能进入奥地利艺术工艺博物馆附属工艺学校就读。处于世纪之交的克里姆特,也处于当时多种思潮的激烈碰撞之中,但世代传习的金工技艺为他奠定了艺术基础,1879年,他开始研究起装饰画来,1890年,他凭借坚实的绘画基础在维也纳美术家协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1894年,他应大学之邀绘制的后来引起不少争议哲学、医学、法律巨幅壁画。1897年,克里姆特与顽固不化的学院派代表分道扬镳,集结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创立了维也纳分离派。1900年,克里姆特的画作和技艺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准,为他带来了巅峰盛名。1903年,克里姆特对装饰性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产生了一系列杰作。1908年,他的女人的三个阶段在罗马国际美展拔得头筹,一时风光无两。从此他渐入表现主义时期,装饰性明显减弱,绘画性不断增强。1910年,克里姆特亮相威尼斯双年展,其作品博得广大、强烈的赞誉。次年,他又携生与死惊艳罗马国际美术展,一举夺得最高奖项。1918年,中风和肺炎无情地夺走了这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家年仅55岁的生命。2 克里姆特独特的绘画形式语言从求学时代开始,克里姆特就勤奋努力地夯实基本功,并广泛涉猎建筑装饰、镶嵌画、壁画等领域,打下了深厚的写实主义基础。此后,由于西方颠覆古典美学思潮的影响,加之本身对东方艺术的极度喜爱和向往,他从对生活的敏锐感悟出发,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开创了装饰象征主义先河,并将其推向一个难以企及的巅峰。他从不屈服于泥古不化的顽固保守势力,尽管已经小有成就,还是毅然决然地与他们分道扬镳,创立了维也纳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他怀抱着对艺术的满腔热忱,坚守自己的创意和理念。从为大学创作的哲学、医学、法律三幅壁画开始,到之后的真相(Nuda Verita,1899)、茱蒂丝一号、贝多芬横饰带、艾蒂儿肖像一号乃至吻,他不仅完成了自身画风的华丽蜕变和成熟,也实现了对传统的挑战与超越。克里姆特辉煌的“金色时期”不但是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的一曲高昂凯歌。克里姆特犹如神来之笔的画作当中,对人性的探讨,对生命的思索,对心灵空间和价值的阐述,无不体现着东方古老而深刻的哲学观。感受生活和天地自然万物,并以此为源泉发散自己的思想,借一杆画笔和一方画布酣畅淋漓地舒展情感和意志,并将亲手打造出的非凡之美传达给世间。对他绘画形式语言里东方哲学观的探讨,尤其对笔者这种中国文化背景的创作者有着不可忽视的启发作用。3 克里姆特绘画语言中的东方形式美3.1 突破西方传统的构成形式3.1.1 东方水墨画的符号式形象图一 贝多芬横饰带(局部)克里姆特作品中的象征主义绘画形象是显而易见的,从哲学、医学、法律三幅壁画中初露端倪,此后不断发扬光大。克里姆特勇于突破学院派的桎梏,不拘泥于古典美的平衡,张扬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抽象与具象完美结合,人物的夸张变形和扭曲处理夹杂交织,形成了流动而神秘的效果。因为画中的形象都与现实中的具体存在相去甚远,已经完全不是讲究客观重现的古典主义画法范畴,作品所描绘的主体也因而成为了一种象征符号,超脱于真实世界之上,不与具体的物象相瓜葛。这颇有些“意匠惨淡经营中”的境界,类似于中国古典的水墨画或山水画,并非对名山大川的真实写照,却可以借此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怀和人生观,乃至处世哲学。正是由于克里姆特作品典型的象征性,画面之中见不到传统空间处理方式常用的三维空间或者二维、二维半的手法,进而彻底推翻了流传已久的对称平衡构图,这样反而让整个作品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神秘感和纠结感。克里姆特营造出一个似虚如幻的平面世界,不挣扎于琐碎细节,而是用象征手段让人体味主题的宏远广大,进入画家笔下的梦幻仙境。如三幅壁画作品,表达了人生、世界、关系的议题,克里姆特用大块黑白灰的色彩对比、图形化人物安排把握住了画作的宏观表达。还有贝多芬横饰带的渴望快乐、敌对力量等作品(见图一),充分利用象征性的绘画形象将音乐的唯美、扼住命运咽喉的意志等表现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克里姆特画中象征性的哲学思考,将穿透这些并不具象的形象,看到这位艺术巨匠对整个人生、宇宙万物的沉思。克里姆特绘画中,更多的借鉴了中国水墨画中的用线和技法。把中国画中的精髓和西方油画结合。并应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3.1.2 多种东方艺术元素的融入维也纳分离派的一大核心理念就是将外国顶尖画作介绍到国内,促进艺术的交流,克里姆特本人也十分善于将外来优秀元素兼容并包。他不仅搜集了很多东方的艺术品,而且对东方艺术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家里有放置中国式的家具。他虽没有亲自游历中国,但对中国木板年画爱不释手,他的书房中悬挂着中国木板水印年画,并在长期的琢磨之后,把年画戏曲人物用作画面背景,这种跨地域、超时空的文化碰撞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克里姆特的作品大量引入了东方元素,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个人绘画语言形式。中国的木板年画、丝织技艺、陶瓷、传统书画和印章元素,日本浮世绘的线条构图,拜占庭的马赛克镶嵌艺术,都为他的绘画增添了绚烂动人的想象力。从荷兰象征画家图罗普、瑞士象征画家霍德勒、英国拉斐尔前派比亚兹莱等人的陶冶和滋养中茁壮成长的克里姆特,终于打开了东方艺术的光辉之门,迎进了拜占庭镶嵌画、东欧民族装饰的特点,结合欧洲绘画传统,开辟出独树一帜的鲜明风格。他的很多画都在保持了一定的油画比例之外,大刀阔斧地加入东方元素尽情挥洒,那些与众不同的线条、色块和搭配,给西方的艺术欣赏者们重新上了关于审美的一课。毫无疑问,东方元素的加入也为他的装饰工艺贡献了汗马功劳,对于手工艺的传承和延伸,让他能在装饰性的探索上游刃有余地进行匠心独运的创新,让他的个人特色更加鲜明突出,让他的作品更加震撼心灵。3.1.3 贯通东方的冲击性视觉美追究起克里姆特为何会与东方结缘,还得从几个方面说起。克里姆特从小受其父亲的影响,对西方的镶嵌金银雕刻有一定的了解。而金银雕刻又具有一定装饰效果,这与东方艺术有着相似之处。他后来努力加强基本功,广泛涉猎建筑装饰,壁画等领域。思想上受颠覆古典美学思潮的影响。让他接触东方艺术后就与其结缘,爱不释手,并苦心专研。所以克里姆特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美。他在画面视觉效果的呈现上可谓煞费苦心。就绘画视觉艺术来讲,克里姆特对于所关注的人、事、物、情、理等的精神实质,都是经过多角度、多视点、多侧面、多维度、跨时空、跨学派的兼容提炼,在各个视觉元素之间的理性与感性的双重互动下,形成了他画面的艺术语言1。由于东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差异,他更多的借鉴了日本浮世绘的构图,平面而有趣味性。平面图形的相互组合上产生了一种新的视觉表达方式。在画面装饰过程中,整体画面构图依旧按照前后疏密关系处理,使整个格调处于和谐之中,同时也是画家对于画面形式感的准确把握,既光彩夺目又不会给人凌乱之感2。克里姆特不仅完成了自身风格的蜕变,创新,成熟,也实现了对传统的挑战和超越。他的金色时期不仅使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东西方文化融汇的先锋人物。3.2 源自东方的形式语言构成要素3.2.1 借鉴浮世绘的平面化空间图二 女人的三个时代受东方线条画,特别是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克里姆特鼎盛时期的作品并没有墨守成规地按照欧洲传统讲究透视、三维空间等,而是从画面构成上有所突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构成感觉,焕然一新的美的追求。克里姆特及其形象地表达了构图的目的,他与众不同的画面构成感通过一些具体的或者抽象的形象来展示出典型的结构的方式,组成不同的画面效果,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画面构图的形式感有着很好的体现。如在他的画作女人的三个时代中(见图二),横竖相交的两条直线把整个画布划分为三个大部分,五个小部分,并在其中用截然不同的图案纹理烘托出主旨,既简单有力,又意味深远。画中女人的三个时期的形象,紧紧簇拥在一起,和背景形成了一个交叉构图,非常直观地表现出生命的流逝和变迁 3。其实,从画面上可以看出这样的处理手法不再是一个客观真实的场面,而是一个完全想象的、奇幻的形式空间。他的这种构图形式不仅使画面具有了丰厚的装饰意味,而且使它本身又重新构成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3.2.2 富丽堂皇的东方神秘色彩图三 茱蒂丝一号作为一位象征主义画家,他的作品绝不是对现实客观忠实的重现,而是自我情感的畅快抒发,自我审美观的有力传递。色彩应当是情感的结果,而不是观察的结果。这个观点也被克里姆特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我发现,他的色彩并不依附于现实中的色彩而存在,他所运用的色彩,都是通过他的情感,他的思考,感性的表达出来。因此在色彩的运用上可以完全脱离现实色彩的束缚,用更加个性化、理想化的用色使画面笼罩一层浓浓的情感。古话说“以情动人”,从克里姆特的色彩中流泻而出的情感无不感染着欣赏者,引起他们最大的共鸣,达成美的享受4。金色是克里姆特的最爱,也是他运用得最出神入化的色彩。绚丽夺目的亮色结合金属锡箔片和光泽,可谓富丽堂皇,摄人心魄。在金碧辉煌的基调笼罩下,神秘的色彩感成为了克里姆特绘画的一大特色。如1901年的茱蒂丝一号(见图三),金色的精当运用,让画中人物红润的身体犹如珠光宝气中的一朵幽兰,巧妙衬托出女性身体的迷人魅力。金箔的加入让整个画作更加璀璨鲜艳,高贵典雅,华而不俗。克里姆特不仅仅偏爱华丽而金碧辉煌的色彩,长于用色彩营造清新幽静的环境,还特别重视色彩的神秘感5。很多画作之中透过强烈的色彩对比,独出心裁的色调调和,形成虚幻神秘的感觉,尤其让人心驰神往,赞叹不已。3.2.3 阴阳调和的画面讲述方式线条是画作中最为直接有效的讲述方式,它勾勒出了一幅画的灵魂和情感基调,它也深深地打上了创作者的个人烙印。线条的长短曲直,无不诉说着画家的心境和思想。早年工艺学院打下的坚实素描基础给了克里姆特西方美术线条的客观理性,对东方艺术的狂热又给了他东方传统画作中线条的抽象意境、情趣和形式感的装饰之美。东西方的结合造就了克里姆特画作中最鲜明的特色,他对于线条的把控也达到了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巅峰。克里姆特绘画中人物的造型多用线条勾勒,然后再塑造体积,不同主体之间依靠轮廓线区分开来,这与西方用色彩与明暗面的造型方法有本质区别。在西方传统绘画中画家利用二维空间结合应用光学透视等原理所产生一个真实的空间,而克里姆特借鉴东方传统绘画表现方式用线的虚实、穿插,叠加等表现方式呈现出人物的前后空间关系,使欣赏者获得心理上的空间感6。克里姆特犹如一个天马行空的音乐家,线条、色彩、构图则是他手下的音符,相互交替,彼此交错,在画布上谱出了扣人心弦的乐曲,显得那么匠心独运,美不胜收。3.2.4 东方镶嵌工艺的装饰趣味无论是人类早期的岩画、壁画、布帛画到如今的现代绘画,或者是陶器、瓷器、玻璃器皿上的各种画作,所有的绘画艺术都包含着它所使用的物质材料语言。可以说,用于绘画的材料本身就有它的语言表达。各种绘画材料有各种特性和脾气,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创作者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的视觉表达。一幅成功的绘画作品,除了要有深刻的内涵,往往还讲求对绘画材料的合理运用。克里姆特就可谓此间翘楚。自从创立“分离派”后,他就开始把亚述、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的装饰趣味引入到他的绘画中,用孔雀羽毛、螺钿、金银箔片,蜗牛壳等不同材质的花纹、色彩或光泽,创造了一种“画出来的镶嵌”绘画,使作品中的绘画效果和工艺性达到了极点7。1908年克里姆特创作的油画吻,巧妙运用了绘画的材料,很好地体现了其“镶嵌风格”的特色。他使用日本浮世绘式的重彩与线描,加上富于淡淡东方装饰的风味,通过对油彩颜料与金粉混合的使用,从而形成了一种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当壁画完成并安装到墙上时,他还用金、银、铜、珊瑚等名贵的材料做镶嵌,这样,整个画面的视觉效果更加强烈。可以说,他的这种表现已经超越了绘画范围,带有浓厚的设计色彩,具有很强的视觉装饰效果。 3.2.5 东方哲学中“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艺术境界“致广大而尽精微”指的是做学问要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又要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这是一种相生相连、极其高明的和谐与平衡。在艺术创作中,画面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境界,尽精微是为了致广大,致广大又促进了尽精微8。克里姆特有着专属的绘画手法,他对于每一幅作品的处理都有着自己的思考。在同一副画作中,他会很细致地用传统的写实手法来描绘主体的脸和四肢,用色斑色块充满分裂的背景,再使用他最为拿手的装饰技艺凸显出人物服饰和躯干的耀眼夺目。这样的画法达到了写实与象征的和谐统一,带来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审美享受。象征性的主体说明了“致广大”的宏观表达,精致的细节处理则代表着“尽精微”上的真功夫。这样的处理方式让整幅画作错落有致,详细得当,不仅具有惊艳的视觉效果,更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图四 吻图四 吻克里姆特所处的世纪交接时期,不仅仅是物质社会高速发展,规则不断被洗牌的时候,更是叔本华、尼采等西方哲学思潮及欧洲艺术改革思潮最盛的时候。处在思潮洪流中的克里姆特却有着极为符合我们中国哲学,阴阳调和的创作观。其实克里姆特的全部画作,包括风景画,都是一种情感的凝聚和抒发,都是对生活最真切的感悟,都是他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思考,对世界的认知。以他最有名的作品吻为例(见图四),画家通过对亲吻瞬间的描绘,体现出爱情的和美甜蜜,歌颂了爱这个人世间亘古不变的主题。画面中一对恋人在画布中心动情亲吻,男人的力量与女人的柔美,通过线条和色彩充分表现出来,并且两人都被包裹在巨大的一片金黄之中,背后繁星点点,吧整个画面烘托得愈加神圣而浪漫。这一男一女,一阴一阳,刚柔并济、阴阳相生的美,既表达了克里姆特自己的爱情观,也恰恰符合我们中国的古典哲学观:一阴一阳之谓道,然而这又是一种完整的哲学世界观。4 结论克里姆特笔下的艺术魅力,并不是如实地刻画具体的物象,而是通过不同的形状组合,以及各种形式因素的巧妙搭配,来构造的一种新颖的装饰效果,借助他独有的鲜明的绘画形式语言,使物象平面化与色彩图案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9。克里姆特运用自己独到的视觉去感受和表现生命中最强烈、最本质的一些东西,在表现手法上更是独树一帜,打破了传统学院派的画法,可以说他所做的这些尝试和所达到的成就,为后来的艺术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今,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先进的技术手段、高科技的材料被人们逐渐熟识和运用,从而使人们对绘画的装饰趣味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所以我们只有进一步发挥装饰绘画艺术的丰富性特点,融合多元文化,吸收古今中外各艺术门类中各种艺术形式的精髓,注重更多绘画的表现和时代意识的不断介入,才能使具有强大魅力的绘画艺术在广阔的艺术空间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一名学习油画的学生,生在中国这个具有浓厚本土艺术气息的国度,具有天然的熏陶,希望能够通过东西方艺术的学习,得到更好更深的发展。借此研究克里姆特绘画形式语言佳好的机会,为了使自己的学业受到更多的指导和启示。本人在研究论文的基础上,把克里姆特的这种绘画形式语言借鉴到自己的油画中。我将以美丽独特而神秘的女人作为创作的素材,加入了中国水彩画中的技法,多元素的结合,运用浓厚的设计色彩,加上油画颜料和金粉、珍珠的混合使用,创造强烈的装饰性效果。利用水彩画中制作肌理的原理,在背景中加入大量的盐,使背景产生一种破碎,绽放的视觉装饰效果。主体人物身穿花衣,年轻貌美,大量的花朵表示出生命的欣欣向荣。从而突出我想表达的思想内涵,正如我们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如衣裳般亮丽且怀有美好愿望,和背景形成一种对比,承托出对未来迷茫恐惧的矛盾心理。希望通过学习,能够把克里姆特的精髓为我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能量,在巨人的肩上学习,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注释】:1 张宗磊.克里姆特的绘画艺术J.丝绸之路.2010,4,21.2 陈钦权点、线、面、色彩的交响曲:克里姆特绘画的抽象形式J.新美术.2004,2,73 何政广,曾长生.世界名画家全集·克里姆特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574 陈丽艳.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研究D.河北大学.2011,6,16-19.5 王琳.克里姆特装饰绘画:从立意、形式、色彩简评克里姆特的的绘画风格J.理念探索.2008,5.96 马高燕.克里姆特作品中线条的精神化倾向D.河北师范大学.2009,17,26.7 周彦沛.浅析古斯克里姆特绘画的装饰趣味J.高教论坛.2012,1,19.8 (西)帕科·阿森修编.王伟译.瓦格纳与克里姆特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77.9 权千发,王琛.再谈艺术大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J.国际美苑.2009,6,11.【参考文献】:美苏珊·朗格.腾守尧译.艺术问题M.南京出版集团.2006.美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视觉思维M.四川出版集团.1987.赵爱民.浅析装饰画的形式表现J.美术大观.2008,2(法)帕特里西亚·弗里德一卡拉萨特.阎雪梅译西洋美术巨匠辞典M法国拉鲁斯出版公司授权出版.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9邵大箴.奚静之.外国美术名家传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贺加斯.美的分析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朱立元,张德兴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一卷)C.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35.汉文西方文艺心理学史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562.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696初敬业,王建民,高群.中西方绘画中“线"之比较J.临沂师专学报.1999,21,4张放中西传统绘画的线之比较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20,3【abstract】:Gustav Klimt is not only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Vienna Secession, is committed to produce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world art pioneer. Both his early realist works in order to become famous, or to his artistic achievements toward the pinnacle of the decorative symbolism works, or expressionist works of his mature period of deep and heavy, are caused not a small development of artistic style at that time and even later generations watch for the impact. His unique, creative forms of painting language, gave rise to a new aesthetic taste and artistic thinking, not inhibit promote the exchange of art of the East and West. The keen perception Klimt life contributed to his art, he also guides the viewer closer to the observation of art, feeling art, appreciate art and expand the field of vision of the pursuit of beauty.【Keywords】:Gustav Klimt;Decorative symbolism;Formal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