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弱势籽粒粒重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昼夜变化规律及其化学调控毕业论文.doc
水稻弱势籽粒粒重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昼夜变化规律及其化学调控摘 要本实验于2009-2010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水稻实验田行。以大穗型粳稻品种新丰2号为试验材料。主要采用大田的方法,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三种化控剂(PR1、ABA、GA)处理,对孕穗后期(开花前7天左右)进行喷药处理,以喷清水(加吐温80)为对照。研究了三种化学调控剂在灌浆的各个时期对强弱势籽粒的粒重、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以及籽粒酶活性的昼夜变化的影响,根据测得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弱势籽粒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弱势籽粒的充实度。结果表明:(1)灌浆速率在灌浆初期(花后5-12 d),强势粒平均比弱势粒高256%;而在灌浆盛期(花后12-19d)及后期(19-32d),弱势粒平均分别比强势粒高1667%、15455%。(2)PR1处理可明显促进弱势粒的起始灌浆速率,及早启动弱势粒的灌浆。籽粒相对充实度在花后5-12d迅速降低,花后12-19d迅速上升,花后19-32d缓慢上升,呈先降后升的偏“v”型动态曲线。PR1处理在花后19d籽粒相对充实度明显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3)无论是强势粒还是弱势粒,在籽粒灌浆的各个时期(开花后5-35d),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下降。(4)在在开花后5d到25d间,虽然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但是在同一时期弱势粒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强势粒高。(5)三种化学调控剂对可溶性糖含量的作用:对强势粒来说,GA1和ABA起正作用;对弱势粒来说,ABA对大多数弱势粒都起正作用,而PR1对强弱势粒都有负作用。(6)三种化学调控剂对淀粉含量的作用:在灌浆的各个时期,三种化学调控剂对淀粉含量的影响不同,在开花后15天后,对强势粒来说GA作用最大;对弱势粒来说也是GA的作用最大,但是ABA和GA对弱势粒中淀粉含量的作用相差不大。开花15天后,三种化学调控剂对强弱势粒的作用不大。(7)三种化学调控剂对籽粒酶活性的影响:弱势籽粒灌浆前期,PR1对三种酶均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灌浆中期,7:00到13:00时ABA对SSS和GBSS具有抑制作用,在其他时间段PR1和ABA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灌浆后期,ABA和PR1对三种酶活性都具有抑制作用。关键词:水稻,强弱势粒,粒重,昼夜变化,调控剂目 录目 录2第一章 文献综述3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31.2 国内外研究进展31.3 对水稻弱势粒灌浆差机理的认识41.3.1 光合同化物供应限制41.3.2 库容限制41.3.3 “流”不畅51.4 化学调控对稻米的影响51.4.1 化学调控剂对籽粒灌浆的调节规律及作用机理51.4.2 化学调控剂对酶活性的影响61.5 前景展望6第二章 试验部分82.1 试验材料与方法82.1.1 试验设计82.1.2 测定项目与方法92.1.2.1 籽粒粒重的测定92.1.2.2 籽粒中可溶性糖、淀粉的测定92.1.2.3 弱势籽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测定92.2 结果与分析92.2.1 强弱势籽粒的粒重昼夜变化92.2.2 化学调控剂对灌浆各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昼夜变化的影响122.2.2化学调控剂对灌浆各期淀粉含量昼夜变化的影响142.2.4对籽粒酶活性昼夜变化的影响172.3 讨论192.4 结论20参考文献21致 谢24英文翻译25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其商品价值和种植推广,因此国内外都相当重视稻米品质的研究,长期以来我国水稻生产十分注重提高产景,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水稻籽粒发育的好坏直接决定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而籽粒的灌浆充实过程决定了最终的粒重和产量乃至稻米的品质。水稻灌浆过程中,穗上颖花分化存在先后顺序3,其籽粒的灌浆发育过程也不同步4-5。一般说来,开花早的强势粒灌浆启动快,具有较强的获取同化物的能力,因而籽粒充实度好、粒重高,而开花迟的弱势粒灌浆启动慢,获取同化物的能力差,往往结实率低,籽粒充实度差。研究发现,强、弱势粒闻在起始灌浆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3-6。自1941年长户一雄开始水稻籽粒增重的生长分析以来,籽粒的灌浆充实特性就成为水稻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13。随着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新株型(NPT)稻、两系杂交稻、直立穗型稻、重穗型杂交稻及超级稻等新品种陆续成功培育,为水稻的生产提供了物质保障。但这些现代水稻品种或组合,均普遍存在籽粒充实度差的问题。袁隆平也指出,杂交水稻,尤其是亚种间杂交水稻籽粒充实不良是限制其推广的四大障碍之一。大量的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均证明,下部的弱势籽粒是水稻籽粒充实度差的主要部位,下部弱势籽粒充实度差已成为制约现代水稻品种产量潜力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和技术瓶颈。因此而如何改善籽粒的灌浆特性,提高水稻籽粒的充实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水稻籽粒灌浆充实的生理生化过程的深入研究。水稻弱势籽粒灌浆充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库强度40,即籽粒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等。Q酶、淀粉合成酶和ADPG焦磷酸化酶是淀粉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酶活性的大小和峰值出现的时间因粒位、品种以及酶的不同而异。强势粒和弱势粒相比较,灌浆前期强势粒中3种酶的活性高于弱势粒,并且与平均灌浆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粒重以及谷粒充实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中后期酶的活性与灌浆速率和粒重成不同的负相关2。因此提高灌浆前期酶的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籽粒充实特性,众多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明确籽粒充实度差的水稻品种基本表现为强势粒和弱势粒的异步灌浆5,并提出了多种充实度的表示方法5,25-26。植物激素对水稻籽粒的充实具有重要作用,但大量的研究围绕籽粒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2526,外源激素对籽粒充实的影响研究较少25,3435。本文通过化学调控研究了籽粒的昼夜变化规律。1.2 国内外研究进展近年来对灌浆期间胚乳中淀粉的合成、关键酶的动态变化已经有所研究1。长户一雄(1941)是最早开始水稻籽粒灌浆研究的,他观察到开花日序的早迟与粒重有密切关系,一般穗上部开花早的强势粒充实好、粒重高,而穗下部开花迟的弱势粒则正好相反。到20世纪60-70年代又有研究结果指出造成水稻同一穗上籽粒间灌浆的差异和强弱势粒间充实不同的原因不仅与开花日序有关,还与强弱势粒所处粒位及其能障水平高低有关。亚种间杂交稻穗型过大,弱势粒不但受上部强势粒的高度抑制,还受到大量中部籽粒的抑制。弱势粒较长时间处于低代谢水平,只有在中部籽粒灌浆结束后,下部弱势粒才开始恢复代谢活性。由于长时间营养缺乏,部分弱势粒便失去代谢活性,完全停止发育而成为空粒。还有部分虽渡过了营养缺乏的“滞缓期”,但由于代谢活性较弱,且后期叶片或多或少衰老,同化物供应不如以前,最终充实不良成为秕粒。到了20世纪80年代,顾自奋等研究发现强弱势粒灌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对结实过程中一度中止发育的籽粒而言,只要改善弱势粒的养分供应(后期合理施肥,防止叶片早衰)和增强弱势粒生理活性,可以提高弱势粒的充实度,这与前者的研究观点相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对籽粒灌浆做了大量研究,了解到充实不良的品种多表现为异步灌浆类型,即强势粒开始灌浆浆和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早,弱势粒在开花后相当长时间内生长处于停滞状态,待强势粒生长速率下降到十分微弱时才开始灌浆,因此弱势粒灌浆启动期明显滞后与籽粒增重速度缓慢是导致最终弱势粒充实不良的主要原因,并且认为这是由于弱势粒生理活性低和物质运转不畅所致,同化物供应不是主要限制因子。但也有学者指出,新株型NPT水稻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较多的小花未受精,部分原因是小穗因灌浆早期同化物供应不足而较早停止灌浆所致;但籼粳杂交稻充实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同化物供应不足所致。在对弱势粒的研究中,我们考虑到了外源化学控制剂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本文就用三种化学调控剂即激素(PR1、ABA、GA)进行处理,观察强弱势籽粒的昼夜变化规律,进而研究如何提高弱势粒充实度。1.3 对水稻弱势粒灌浆差机理的认识作物的灌浆期是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8,水稻籽粒灌浆不仅受“源”同化物供应的影响,也受“库”活性的影响(Fukai等,1991)19。水稻籽粒的灌浆充实过程,实质上主要是胚乳细胞合成和积累淀粉的过程,是源器官制造的光合产物以蔗糖形式运输到籽粒后,在一系列酶促作用下形成淀粉的过程。因此,影响籽粒灌浆的因素均会对稻米的淀粉合成与积累过程产生影响。水稻的灌浆存在着强势粒和弱势粒的异步灌浆5,一般来说,着生在稻穗中上部早开花的强势粒,籽粒灌浆快,充实好,粒重高;着生在稻穗下部迟开花的弱势粒,灌浆慢,充实差,粒重低42。1.3.1 光合同化物供应限制有学者指出3,光合同化物总是优先供应强势粒,当光合产物供应不足时,部分弱势粒的灌浆速度降低,甚至完全不能灌浆。在结实期进行剪叶或遮光,弱势粒灌浆速率减小,粒重降低;通过疏花或增加CO2浓度等处理,弱势粒灌浆速率增大,粒重提高9-16。朱庆森16,19等观察到,籼型杂交水稻强、弱势粒存在异步灌浆或“两段灌浆现象,即强势粒灌浆启动早,灌浆快,待强势粒灌浆高峰过后弱势粒才开始灌浆。他们观察到,灌浆期一度停滞生长的弱势粒,当同化物供应强度增强时可以恢复灌浆。王天铎43等推测,强、弱势粒灌浆的差异可能与启动灌浆的能障水平有关,强势粒要求的能障水平低,弱势粒要求的能障水平高。1.3.2 库容限制一般将制造或供应光合产物的器官称作“源”,接受或累积光合产物的器官称作库24。在结实期,水稻籽粒是主要的“库”。Morhapatra等6报道,在整个灌浆期,水稻弱势粒中的氨酸和可溶性糖浓度均高于强势粒。Kato36通过去除穗中上部颖花以观察切除部分强势粒后对穗上剩余弱势粒生长的影响,发现去除部分强势花并不能显著改善穗上基部剩余二次枝梗籽粒的充实。鉴于此,他们认为限制水稻弱势粒灌浆的不是源,而是库容,即弱势粒较的库容(籽粒的容积)是弱势粒粒重低的主要原因。赵步洪等40观察到,在抽穗期剪去1/2叶片后,弱势粒粒重显著降低,但在灌浆期弱势粒中的蔗糖浓度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Yang等13以大穗型品种扬稻6号和超级稻两优培九为材料,在抽穗期依据开花日期将上颖花分成若干组(第1天开花颖花为第1组,第2天开花的为第2组,依次类推),观察不同开花日序颖花的灌浆情况,发现穗上愈是迟开花的弱势颖花,灌浆初期籽粒中的蔗糖的浓度就愈高。这些结果说明灌浆初期弱势粒同化物基质浓度并不是限制其灌浆的主要因素。1.3.3 “流”不畅一般将从源到库的光合同化物运输称之为“流”13,23,而维管束系统则是水稻源-库之间光合同化物、水分和养分等运输的主要通道。由于直接测定光合同化物的运输有较大难度,因而目前主要通过观察维管束系统的结构来反映光合同化物的运输情况。在水稻穗维管束结构与强、弱势粒灌浆关系的研究方面,黄升谋24等观察到,与着生较多强势粒的穗中上部一次枝梗维管束相比,着生较多弱势粒的穗基部二次枝梗维管束导管面积和韧皮部面积较小,导管、筛管和伴胞分化数量少,单个导管、筛管和伴胞面积也较小,进而造成无机物和有机物运输不畅。有研究者指出,一些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导组织的颖花负荷量过重。但王志琴6等报道,与籽粒充实较好的杂交籼稻汕优63相比,籽粒充实较差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测03/扬稻4号及PC311/早献党18的伸长节间、穗颈和一次枝梗维管束和韧皮部数目较多、面积较大;两类型水稻颖花数与韧皮部面积的比值并无显著差异。还有研究者3-6认为,水稻籽粒充实程度还可能与穗上着粒密度及一次枝梗与二次枝梗的比例有关,即着粒密度大、一次枝梗与二次枝梗的比例小,弱势粒充实差。1.4 化学调控对稻米的影响1.4.1 化学调控剂对籽粒灌浆的调节规律及作用机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取决于籽粒本身的库容及贮藏能力、灌浆时间和速率以及同化物的供应程度等,化学调控剂正是通过影响这些指标来调节水稻灌浆过程。ABA通过游离态(f-ABA)和结合态(c-ABA)两者的比例大小作用于籽粒灌浆始终,调节水稻灌浆进程19。灌浆过程中强、弱势粒内ABA代谢不一致;含量变化表现也不同,籽粒内ABA浓度由于籽粒增中迅速而呈下降趋势,整个灌浆过程中强势粒内ABA含量的平均水平高于弱势粒。外源ABA处理水稻后,通过增加弱势粒胚乳细胞数量来增加“库”的容量,从而增大籽粒对源合成的同化物的吸引力,加速同化物向籽粒输送,促进灌浆,但对水稻强势粒影响不大。水稻灌浆的前期及后期用低浓度(1-15rag1)ABA处理可以加速籽粒灌浆速率,增加结实率和粒重,而灌浆中期低浓度及各期高浓度(30mg1)ABA处理则抑制灌浆速率19-25。ABA早期的积累与灌浆速度有一定正相关;而后期的积累可能与籽粒的脱水、休眠和防止穗萌发有关7。GA参与籽粒灌浆过程,其变化过程与鲜重增加速率变化过程基本一致。GA对籽粒灌浆的促进是通过酸性蔗糖转化酶促进蔗糖向淀粉转化,从而增加同化物向籽粒运输21。激动素延长灌浆期,表现为籽粒含水量高:脱落酸缩短灌浆期;表现为籽粒含水量低。始穗期喷施6-(卞基)腺嘌呤,籽粒生理活性和粒重提高,喷施亚胺环己酮,籽粒生理活性和粒重降低。在灌浆初期适当提高籽粒中ABA含量和ABA与GA比值,有促进水稻籽粒灌浆的作用。水稻孕穗末期喷洒烯效锉(50mgL)可部分抑制强势粒的灌浆而相对促进弱势粒的发育,提高弱势粒的千粒重,促进灌浆。外源激素处理主要影响弱势粒的灌浆过程,IAA表现为正效应,ABA表现为负效应12。段俊、黄锦文4,28等人从激素含量方面探讨了稻穗上下部谷粒结实差异的原因,认为水稻上部籽粒充实好可能与结实前中期穗上部谷粒中具有较高的ABA、IAA、GA含量及它们与IAA+ABA+GA1-3+GA4-7总和的比值较高有关,由于这些激素的作用,使其具有比穗下部谷粒更强的争夺同化物能力18。在结实后期尽管穗下部谷粒具有比穗上部谷粒更高的ABA、GA1-3含量及GA1-3与ABA+IAA+GA1-3+GA4-7的比值,但此时光合器官已衰老,难以提供足够的同化产物供其充实,故结实性差,不完善粒难以成熟。乙烯也参与谷粒灌浆的调节,其作用可能主要与谷粒终止灌浆及成熟有关18-20。1.4.2 化学调控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刘仲齐29等研究发现IAA与淀粉积累速度及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ABA可以调节或抑制一些水解酶的活性而有利于淀粉和蛋白质的合成与累积29。GAs则可诱导产生或激活一淀粉酶而不利于淀粉和蛋白质的合成与累积34。杨建昌等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42。GAs对含淀粉类作物起作用,促进呼吸,将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但GAs可能促进CAMP的转录水平,促进淀粉合成,加强淀粉酶活性;水稻生育后期(始穗期)喷施GAs,10-20d内,明显增加剑叶光合速率,也提高籽粒呼吸速率,灌浆速度增加,显著地提高籽粒淀粉合成酶水解酶比值,加速淀粉积累,但后期则相反。灌浆初期低浓度ABA(15mgkg)处理后,籽粒中的淀粉合成酶活性、淀粉含量及灌浆速率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减少,用GA处理后结果则相反21。1.5 前景展望作物化控技术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过程,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目标方向和程度发生变化,从而可解决使用常规栽培措施难以解决的一些栽培技术问题,实现作物高产、优质的一种技术26。许多发达国家已将其列为21世纪科技进步纲要的重要研究开发内容。中国著名的娄成厚院士誉之为继植物营养以后植物生理学对农业的第二大贡献。美国科学家预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出现及成功应用是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开始,是超高产农业的措施之一。籽粒的充实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充实物不仅包括叶片合成的光合产物,还包括茎鞘贮藏物质的再运转与再分配,同时也与籽粒库容活性有关。不论是叶片的光合生产,还是茎鞘物质的运转和籽粒库容活性,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而这个连续不断的代谢过程是由每一天组成的,由于太阳光照的变化,白天和晚上灌浆期稻株所处的环境条件大不相同,晚上既没有光合作用,也没有蒸腾,湿度和温度等也与白天明显不同。因此植株在白天和晚上的代谢活动必然因此而发生变化。Brenner指出,源库器宫的发育、功能及碳氮同化物的运输、分配在多方面受植物激素系统的调节。植物激素通过影响体内信号系统,调节相关酶的变化而诱导激素系统的变化,协同激素间的相互促进制约关系,对植物多个生理过程,多个环节进行多位点调控,从而有效改变源库活性和物质分配,来发挥对作物源库的调控作用,改善源的质量性状,增强源的抗逆性,提高库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因此从光合生产、籽粒灌浆特性、物质运转等源库流三方面以及酶系统的变化入手,开展化学调控剂对米质作用机理的系统研究,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揭示米质品质形成规律。20世纪70年代初期,Jackson45指出,任何器官的发育都依赖于激素平衡和有效同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利用不同激素之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开展化学调控剂的复配,有望改善稻米品质的多个性状指标。第二章 试验部分2.1 试验材料与方法2.1.1 试验设计试验于2010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大穗型粳稻品种新丰2号,大田种植,采用塑料软盘育秧,5月7日育秧,6月10日单本移栽,移栽秧龄五叶一心,栽插密度为30cm×13cm,。设置三种化控剂(PR1、ABA、GA)处理,以喷清水(加吐温80)为对照,三次重复。喷药处理于孕穗后期(开花前7天左右)进行,用化控剂喷施穗部,化控剂的浓度为20mg/kg,每亩喷施30kg药液。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小区面积为7m×4.5m,小区间以田埂隔开, 间隔0.5m,保护行1m。其他管理同一般高产田。在抽穗期(50%左右的穗抽出)一次性的标记每一个样方中分别取同日始花、生长整齐的稻穗各50穗。在开花期后的第10,15,18,21,27,35天分别取穗样,并且分别分离各个时期的稻穗的优势粒和弱势粒(区分强势粒和弱势粒是通过Tsutomu和Toshiak所描述的方法(如图1)。然后迅速用锡箔纸包裹并置于液氮中,在-80°C环境下保存,便于统一测试9。图1 强弱势籽粒及粒位S和I分别表示强势粒和弱势粒S and I represent superior and inferior grains, respectively2.1.2 测定项目与方法籽粒强弱势籽粒的划分:强势籽粒为水稻穗子的上三枝一次枝梗上着生的籽粒(顶部第二粒除外),弱势籽粒为穗子的下三枝二次枝梗上着生的籽粒(顶粒除外)。2.1.2.1 籽粒粒重的测定抽穗期(开花后3天)各处理选择同一天抽穗开花、生长整齐的植株进行挂牌标记,每小区标记约500穗左右,记录开花日期并分别于花后5、10、15、25、35天挑选整齐一致的穗子进行日变化取样,从早7:00开始,第二天7:00结束,每6个小时取样一次,每处理每次取40穗,分强弱势籽粒在105摄氏度下杀青,80摄氏度烘干称重。2.1.2.2 籽粒中可溶性糖、淀粉的测定所采用的样本即为测定过干重后的糙米,可溶性总糖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邹琦,1995)。淀粉含量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总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参照何照范的双波长法(1985),其中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主波长为620nm,参比波长为430 nm;支链淀粉含量测定的主波长为550 nm,参比波长为730 nm。总淀粉含量是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总和。样品为粉碎后过60目筛的糙米粉。2.1.2.3 弱势籽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测定分别于花后15、20、25、30、35天取标记样(与粒重同时),每次取20穗,从早7:00开始,第二天7:00结束,每6个小时取样一次。把穗子下三枝迅速放入液氮中冷冻后置-80冰箱中存放,取样结束后统一进行测定。酶液提取参考程方民等(2001)的方法: 取下三枝二枝梗上除顶粒外的籽粒15粒,称重后倒入研钵,加5 mL提取液(含100mmolL Tris-HCl,pH=75,8 mmolL MgCl2,2 mmolL EDTA,125(vv)甘油(Glycerol),1(wv)聚乙烯吡咯烷酮(PVP-40),50 mmolL-巯基乙醇( 2 Mercap toethan01),研磨成匀浆,在10000×g ,4,离心25 min,然后分别收集上清液和沉淀,其中上清液用于AGPP SSS 活性测定,在沉淀部分加入5ml上述提取液,悬浮后用于GBSS活性测定。两者置于冰浴,作为粗酶液备用。AGPP活性测定参照Douglus(1988)的方法,GBSS和SSS活性测定,参照Nakamura等(1989)的方法。2.2 结果与分析2.2.1 强弱势籽粒的粒重昼夜变化图1表明,灌浆的各个时期强势粒的粒重明显的优于弱势粒;强势粒的这种灌浆优势在灌浆后25天之后略微有些下降(也就是说强弱势粒的粒重差别有所减小)。灌浆前期,强势粒的粒重昼夜变化较弱势力明显;而灌浆后期弱势粒的昼夜变化较明显;并且基本上都是白天的灌浆速率大于晚上。三种化学调控剂中,PR1的正效应最明显,ABA和GA的正效应不明显并且在灌浆早期(花后5-15d天)有不明显的负效应出现;无论是强势粒还是弱势粒,在籽粒灌浆的各个时期(开花后5d到35d),PR1对籽粒的昼夜变化影响最大,在一天的各个时刻也是PR1对籽粒的粒重影响最大,并且在第25天时作用更大。图1 灌浆各期强弱势籽粒粒重增加昼夜变化Fig.1 Daily changes of average grain weight of superior and inferior grains at grain filling stage2.2.2 化学调控剂对灌浆各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昼夜变化的影响图2表明:无论是强势粒还是弱势粒,在籽粒灌浆的各个时期(开花后5d到35d),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下降。在在开花后5d到25d间,虽然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但是在同一时期弱势粒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强势粒高。灌浆各期强弱势籽粒中可溶性糖的昼夜变化并不相同,并且没有呈现因白天及黑夜而明显变化的规律,昼夜变化无非常明显的规律可循,可能受自身生育进程即灌浆当天的光合情况的影响较大。三种化学调控剂对可溶性糖含量的作用:对强势粒和弱势粒来说,PR1几乎在各个时期都使可溶性糖最大限度的降低(弱势粒花后15天除外);而GA和ABA作用效果不太明显,并且作用不稳定。表明PR1可以降低籽粒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有利于淀粉的积累。由上分析可知灌浆前中期,可溶性的糖含量较高且变化幅度非常大,特别是下降的幅度很大,利于茎鞘中物质的输出及籽粒的快速充实。可能能有效缓解中上部籽粒对下部籽粒的灌浆抑制,利于下部籽粒的正常成熟。 图2不同灌浆时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日变化Fig.2 daily changes of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 grain at different grain stage。2.2.2化学调控剂对灌浆各期淀粉含量昼夜变化的影响图3结果表明:籽粒灌浆各个时期糖和淀粉的昼夜变化趋势并不相同,在开花后25-30天时,淀粉的积累量达到最大,之后略有下降。总的来说,任何时候强势粒的淀粉积累量都高于弱势粒。对强势粒来说,在灌浆前期(开花后15d内),GA对淀粉的积累作用最大,灌浆中期(开花后20到30天),三种化学调控剂几乎没作用或有副作用。灌浆后期(开花后35d),三种化学调控剂中,PR1作用稍强,但作用不明显。对弱势粒来说,各种化学调控剂在籽粒灌浆的各个时期对淀粉的日积累量的作用同强势粒几乎一致。PR1在花后30天内对淀粉的积累量几乎没作用或者略有副作用。图3 不同灌浆时期籽粒中淀粉量日变化Fig.2 daily changes of starch in grain at different grain stage。2.2.4对籽粒酶活性昼夜变化的影响 15d 20d 20d25d 30d 35d图4 不同灌浆时期籽粒中酶含量日变化Fig.2 daily changes of enzyme in grain at different grain stage。有图表可:(1)AGPP酶活性在开花后的不同时期的昼夜变化规律如下:总体来说,该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开花后20天达到最大活性。在开花后15天时,ABA和PR1对该酶活性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白天(7:0017:00)PRI的正效应大于ABA,而在夜间ABA的正效应则大于PR1。在开花后20 天时,PR1对该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但在早上7:00左右略有抑制作用,ABA对该酶具有抑制作用,在夜间1:00到早上7:00略有促进作用。在开花后25天时,ABA和PR1都对该酶起到抑制作用。开花后30天时,白天7:00到13:00时,ABA和PR1对酶活性影响不大,其他时间都具有促进作用。在开花后35天时,ABA和PR1在白天(7:0019:00)对该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在夜间对酶活性的作用不明显。(2)SSS酶活性在开花后的不同时期的昼夜变化规律如下:总体来说,该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并在开花后20天达到最大活性。在开花后15天时,PR1对该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ABA对该酶具有抑制作用。在开花后20天时, ABA和PR1对该酶活性都具有促进作用,但是7:00到13:00时,PR1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在其他时间,ABA的促进作用远大于PR1。在开花后25 时,凌晨1:00之前,二者都有促进作用,并且,PR1的促进作用大于ABA,凌晨1:00到7:00时ABA的作用不明显,而PR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开花后30天时,PR1具有促进作用,而ABA的作用规律不明显。开花35天时,二者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在白天(7:0019:00)PR1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在夜间,ABA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3)GBSS酶活性在开花后的不同时期的昼夜变化规律如下:总体来说,该酶活性在开花后30天内变化不明显,开花后35天时波动较大,酶活性明显升高。在开花后15 天时,PR1对该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ABA作用不明显,但是在凌晨1:00到7:00具有抑制作用。开花后20天时,7:00到13:00时,二者均有抑制作用,并且,ABA的抑制作用更明显,13:00之后,ABA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R1的作用不明显。在开花后25天至35天,二者的作用规律不明显。由以上结果分析表明:弱势籽粒灌浆前期,PR1对三种酶均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灌浆中期,7:00到13:00时ABA对SSS和GBSS具有抑制作用,在其他时间段PR1和ABA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灌浆后期,ABA和PR1对三种酶活性都具有抑制作用。2.3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研究中发现,灌浆前期较迟开花的籽粒中(同一枝梗上的第2粒)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开花较早的籽粒,表明基质浓度并非是导致弱势粒结实不良的主要因子,可能是与淀粉合成速度较低以及蔗糖等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生化效率低下等因素有关。弱势粒中淀粉合成酶的活性不稳定,不能持续的合成淀粉而导致弱势粒在灌浆期的淀粉日积累量远低于强势粒,因此,弱势粒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本实验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结果一致。水稻籽粒产量取决于淀粉的积累,淀粉的积累取决于一系列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杨建昌研究发现,Q酶、淀粉合成酶和ADPG焦磷酸酶与灌浆有密切关系。水稻籽粒中SSase对蔗糖-淀粉催化反应的第一步起主要作用,它调控籽粒的灌浆速率;说明SSase和是淀粉合成中的关键酶。PR1和ABA促进籽粒灌浆的可能生理机理是:PR1和ABA通过调节籽粒中SSase活性,促进了蔗糖在籽粒库的卸载,促进了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输,从而提高淀粉的合成速率。段俊、黄锦文等人从激素含量方面探讨了稻穗上下部谷粒结实差异的原因,认为水稻上部籽粒充实好可能与结实前中期穗上部谷粒中具有较高的ABA、IAA、GA含量及它们与IAA+ABA+GA1-3+GA4-7总和的比值较高有关,由于这些激素的作用,使其具有比穗下部谷粒更强的争夺同化物能力。在结实后期尽管穗下部谷粒具有比穗上部谷粒更高的ABA、GA1-3含量及GA1-3与ABA+IAA+GA1-3+GA4-7的比值,但此时光合器官已衰老,难以提供足够的同化产物供其充实,故结实性差,不完善粒难以成熟。一般来说,开花早的强势粒灌浆启动快,具有较强的获取同化物的能力,因而籽粒充实度好,而开花迟的弱势粒灌浆启动慢,获取同化物的能力差,往往籽粒充实度差34。2.4 结论灌浆速率在灌浆初期 (花后5-12d) , 强势粒平均比弱势粒高256%; 而在灌浆盛期 (花后 12-19d) 及后期 (19-32d) , 弱势粒平均分别比强势粒高1667%、 15455%。PR1处理可明显促进弱势粒的起始灌浆速率, 及早启动弱势粒的灌浆。籽粒相对充实度在花后5-12d 迅速降低, 花后12-19d迅速上升, 花后19-32d 缓慢上升, 呈先降后升的偏 “v” 型动态曲线。PR1 处理在花后19d 籽粒相对充实度明显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无论是强势粒还是弱势粒,在籽粒灌浆的各个时期(开花后5d到35d),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下降。在在开花后5d到25d间,虽然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但是在同一时期弱势粒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强势粒高。三种化学调控剂对可溶性糖含量的作用:对强势粒来说,GA1和ABA起正作用;对弱势粒来说,ABA对大多数弱势粒都起正作用,而PR1对强弱势粒都有负作用。三种化学调控剂对淀粉含量的作用:在灌浆的各个时期,三种化学调控剂对淀粉含量的影响不同,在开花后15天后,对强势粒来说GA作用最大;对弱势粒来说也是GA的作用最大,但是ABA和GA对弱势粒中淀粉含量的作用相差不大。开花15天后,三种化学调控剂对强弱势粒的作用不大。三种化学调控剂对籽粒酶活性的影响:弱势籽粒灌浆前期,PR1对三种酶均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灌浆中期,7:00到13:00时ABA对SSS和GBSS具有抑制作用,在其他时间段PR1和ABA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灌浆后期,ABA和PR1对三种酶活性都具有抑制作用。参考文献1. 曹显祖,朱庆森水稻品种的源库特征及其类型划分的研究J作物学报,1987,13(4):265-2722. 董明辉,赵步洪,吴翔宙,陈涛,杨建昌水稻结实期不同粒位籽粒相关内源激素含量和关键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与品质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08,2:235-2383. 王余龙,姚文礼,李县云等水稻不同粒位籽粒的结实能力作物学报,1995,2l(4):434-4414. 段俊水稻结实过程中穗不同部位谷粒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J,植物学报,1999,41(1):75795. 谢光辉,杨建昌,王志琴等水稻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籽粒生理活性的关系作物学报,2001,27(5):557-5666. 王志琴,杨建昌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原因探讨作物学报,1998,24(6):782-7877. 杨建昌,彭少兵,顾世梁,Visperas R M 朱庆森水稻灌浆期籽粒中3个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J作物学报,2001,(02)8. 彭吉松;郑志仁;刘涤 淀粉的生物合成及其关键酶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7,(04)9. 梁建生,曹显祖,徐生等水稻籽粒库强及其淀粉积累关系研究J作物学报,1994,20:685-69110. Counce PA& Gravois KASucrose synthase activity as a potentialindicator of high rice grain yieldJCrop Sci 46:1501-1507(2006)11. McCaskill Aand Turgeon RPhloem loading in Verbascum phoeniceum Ldepends on the synthesis of raffinose-family oligosaccharidesJPNAS104:19619-19624(2007)12. 王丰ABA与水稻灌浆关系的研究进展J种子,2003,131(5):51-5313. 严进明,翟虎渠,张荣铣,等重穗型杂种稻光合和光合产物运转特性研究J作物学报,2001,27(2):261-26614. Canny MJWhat becomes of the transpiration stream Tansley Review no22JNew Phytologist,19901 14:34-36815. Nakamura Y,Yuki K Park S Y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the developing endosperm of rice grainsJPlant Cell Physiol,1989,30:833-83916. 朱庆森,曹显祖,骆亦其水稻籽粒灌浆的生长分析J作物学报,1988,14(3):182-19317. 杨建昌,彭少兵,顾世梁,等水稻灌浆期籽粒中3个与淀粉合成的酶活性变化J作物学报,2001,27(2):157-16418. 赵全志,吕强,殷春渊,等大穗型粳稻籽粒相对充实度的化学调控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6 ,32(10) 1485-149019. 杨建昌,王志琴,朱庆森,苏宝林ABA与GA对水稻籽粒灌浆的调控作物学报,1999,25 (3) :341-34720. 柏新付,蔡永平,聂凡脱落酸与稻麦籽粒灌浆的关系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3):4021. 王熹,陶龙兴,俞美玉,黄效林GA-3对杂交稻粒间顶端优势及灌浆期间籽粒內源IAA的影响植物生理学报,2000,26(3):247-21522. 梁建生;曹显祖;徐生 水稻籽粒库强与其淀粉积累之间关系的研究J作物学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