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湿地旅游研究综述.doc

    • 资源ID:4016447       资源大小:141.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湿地旅游研究综述.doc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湿地旅游研究综述 姓 名: 孙琳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旅游管理62班 学 号: 2226207 指导教师: 崔峰 职称: 讲师 2009年6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湿地旅游研究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孙琳指导教师 崔峰摘要: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以其独具特色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条件。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大量的湿地资源被用于旅游开发。文章通过对湿地旅游这一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着重从湿地及湿地旅游的定义、分类方法、资源评价、湿地旅游功能、开发模式以及资源保护等方面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关键词:湿地旅游;开发模式;研究进展A Summary of Study on Wetland Tourism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Sun Lin Tutor Cui FengAbstract: Wetland is very important in both of environment and human, and it provides the tremendous ecological value, economic value and social value for human. With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wetlands provide with many advantages in tourism. With the emergence of eco-tourism, a large number of wetland resources are utilized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context focus on analyzing and reviewing outcome, such as wetland and wetland tourism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methods, resource evaluation, wetland tourism features, development modes, resources prote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mentary of 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s.Key words: wetland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investigation process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被喻为“地球之肾”,也是当今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 年底,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出的“选美中国”特辑中将湿地纳入选美的行列,评选出了“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从美学的角度为这一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资源类型正名。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大量的湿地资源被用于旅游开发1。一、湿地及湿地旅游的定义湿地(Wetland)一词最早出现于1956 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39 号通告,该通告将湿地定义为“被间歇的或永久的浅水层覆盖的土地” 2。对于湿地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从动力地貌学角度来看,湿地是区别于其他地貌系统(如河流地貌系统、海湾、湖泊等水体)的、具有不断起伏水位的水流缓慢的浅水地貌系统3;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湿地是陆地与水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地表为浅水所覆盖或者其水位在地表附近变化4;从资源学的角度来看,凡是具有生态价值的水域(只要其上覆水体水深不超过6m)都可视为湿地加以保护,不管它们是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而美国工程师协会(The US Corps of Engineers)则干脆把湿地定义为在一定的频率和延续时间内被地面水或地下水淹没或浸润的地区4。在湿地科学研究的上百个定义中,湿地公约的概念界定是被最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一个。湿地公约于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签订, 故该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全名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该公约第一条第一款对湿地作了界定:“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水域”5。对湿地概念的界定一是反映了人类对湿地的认识丰富,二是有利于流域范围内湿地的保护与管理6。湿地公约所定义的湿地类型非常广泛,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湿地都适合开展旅游活动。旅游资源的综合特征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有美学观赏性,这是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区别。由此可见,人工湿地中有一部分就不能当做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如污水处理池等。另外,旅游资源划分地还应具有可进入性,游客不可能到达之处不能划分为旅游资源之地,比如沼泽地深处,国家严禁进入的保护区等。因此丁季华、吴娟娟(2002)将湿地旅游资源定义为:“具有一定可进入性和观赏性,具有现存或是潜在客源市场,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湿地资源” 7。在此基础上,丁季华、吴娟娟(2002)进一步提出了湿地旅游的定义:以具有观赏性和可进入性的湿地作为旅游目的地,对湿地景观、物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进行了解和观察的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开展不应改变湿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同时还应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当地在财政上受益7。湿地是生物物种多样、景观多样,同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可持续发展始终应作为湿地旅游开发的核心思想,而不能把客源或收益当作开发利用的首要目标,要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但是丁季华与吴娟娟的定义没有体现出这一点,对湿地人文资源的范围也没有界定。刘慧媛与陈金华(2007)认为湿地旅游资源的定义应为:“能够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且具有可达性,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湿地类型以及与湿地这一主题相关的各种事物和因素。1”鲁铭、龚胜生(2002)认为,湿地旅游是以湿地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具有强烈湿地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8。刘加凤、吴郭泉等(2007)在鲁铭的定义上做了一定得补充,提出湿地旅游是指以湿地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具有自然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经济效益等一系列的功能,是生态旅游中的一种旅游模式9。二、湿地旅游资源的分类研究关于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依据分类的角度、目的等不同,具体分类方式也多种多样。在保继刚(1993)的旅游地理学中提出旅游资源分类所依循的标准主要有4 个方面:以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以旅游者的体验作为分类标准,以及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游客的体验作为分类标准10。在卢云亭(1988)的现代旅游地理学中提出按照景观属性划分,按照风景资源的利用现状划分,按照风景资源的规模、级别等划分,按照保存级别及现状划分,按照旅游资源的来源划分,按照旅游功能划分以及经营角度划分11。刘慧媛、陈金华(2007)认为湿地旅游资源类型划分首先应力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旅游开发规划设计的方便,也就是说首先应按旅游资源特性对湿地旅游资源进行划分。其次,旅游活动是围绕旅游资源展开的,具有类型多样性、多功能性等特性的湿地旅游资源决定了湿地旅游的类型也将具有多种类型和功能,因此按照旅游的功能来划分湿地旅游资源也是符合资源特点,具有可操作性的1。陈洪全(2004)根据湿地资源在旅游活动中的利用将江苏沿海湿地旅游资源分为:自然保护区、山水风光区、海洋系统特殊景观区、历史遗迹区、科学考察区以及旅游度假区12。三、湿地旅游的功能与价值湿地旅游如此受人青睐,不仅在于它满足了人们渴望绿色、寻求和谐的生态环境的精神需求,也因为它具有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满足人们休闲旅游的物质需求。提倡湿地生态旅游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期的渗透效益, 这可以从湿地生态旅游的功能上反映出来。丁季华、吴娟娟(2002)对湿地旅游的功能进行了粗略的归类,认为湿地旅游至少有观光功能、求知功能、康体功能以及度假功能7。滕伟峰(2006)对湿地旅游的功能整理得比较全面,他认为湿地生态旅游除了常规的一些观赏、游乐等功能外, 还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特殊功能,如自然保护维持功能、环境教育功能、社区经济效益功能等 13。鲁铭、龚胜生(2002)针对湿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特点对湿地的旅游价值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9。徐迎、吴忠才等(2006)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分析湿地与湿地多样性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东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特征和旅游价值,进而提出了对农村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建议及对策14。四、湿地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前提。在早期湿地旅游研究中,主要采取定性评价方法。例如庄大昌等(2003)认为湿地是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被称之为“景观之肾”。也是自然界最大的物种基因库,聚集着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同时又是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和科学考察及科普教育基地。他们从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多样性以及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的脆弱性三方面对湿地旅游进行了评价15。随着研究的深入,定量评价方法逐渐被采用,如:彭华、赵立军(2004)从自然要素的技术定性分析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旅游者体验感觉、旅游资源价值定量评估两个层面,对天鹅洲湿地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探讨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湿地旅游评价方法16。葛云健、张忍顺等(2007)以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对江苏沿海淤泥质海岸湿地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进行评价,计算各景观的吸引力和开发潜力,以此确定江苏沿海可持续生态旅游的开发重点,并据此提出了建立“盐城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17。吴月、范坤(2008)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鸣翠湖湿地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分析其结果,提出了鸣翠湖生态公园的后续发展设想18。上述这些研究,是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但层次分析法有较大的随意性,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使用熵技术对其修正。李娟莉、陈国柱等(2008)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墒技术相结合,由层次分析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用熵技术对权重进行修正的方法,对湖北石首天鹅洲湿地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评价19。五、湿地旅游开发研究(一)湿地旅游现状及问题尽管近年来湿地旅游的发展比较迅速,但是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始状态,并未进入到生态环境持续利用这个整体阶段,然而在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的破坏已开始显现出来。庄大昌等(2003)指出目前我国湿地旅游的开发现状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严重影响湿地自然景观;污染加剧,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15。陈星(2007)发现福建省滨海湿地旅游开发面临着三大生态环境问题:滨海湿地环境污染加剧、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破坏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生态环境不协调20。张杰、那守海(2004)通过对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资源的调查,发现黑龙江省湿地旅游存在以下问题:管理不善,环境污染严重;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强度过高;资金不足;缺乏社区参与保护的利益驱动机制21。刘艳、周丽君(2007)提出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并运用SWOT方法对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开发做了分析22。(二)湿地旅游开发模式根据湿地的景观和生态特征,湿地旅游的开发模式将紧紧同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这一主题,在尊重自然进程、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的景观和旅游资源,开发一些高趣味性、高体验性、低密度、低强度的休闲游憩活动。湿地旅游的开发主旨就是要为人类提供一个与大自然亲切交融的平台,使人们在欣赏美景、放松身心的同时,能够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提高生态和环保意识。因此刘琳、杨浩博等(2008)提出湿地旅游的开发模式要符合生态旅游的要求,具体包括:景观观赏类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休闲游憩类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趣味体验类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科普科考类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以及民俗文化类生态旅游开发模式23。徐菲菲等(2007)提出不同类型的湿地应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并从历史文化底蕴、生态系统的完善性、市场竞争力以及区域经济社会条件等4个方面构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分析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16个二级指标用以具体分析评价。并将此分析图运用到江苏盐城丹顶鹤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案例研究中,及时发现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明确今后生态旅游发展的方向24。张春丽等(2007)对湿地生态旅游的基本开发模式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主要分为湿地自然生态旅游模式、湿地文化生态旅游模式和复合型生态旅游模式以及人工湿地生态旅游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潜力,提出了适合三江平原湿地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25。七、湿地旅游资源的保护依据我国湿地旅游资源具有“保护性、多样性和脆弱性”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对我国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定位为一种保护性的资源开发,向生态旅游方向发展。通过生态旅游提高与恢复湿地自然环境质量,从而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庄大昌等(2003)提出了四点保护与开发对策:恢复重建,确保自然湿地面积;加大宣传,注重湿地生态功能研究;标本兼治,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开展湿地生态旅游15。陈丹红、赵冰梅(2006)认为基于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环境变化感知的敏感性、补偿修复的长期性,湿地生态旅游应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旅游开发管理模式,以达到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维持湿地旅游的规范性的目的。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必须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等手段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旅游管理模式26。童道琴(2006)针对西溪湿地的具体状况提出了适用于西溪湿地的几点保护措施:评估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图件库;对以湿地为对象的各类开发活动和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依照有关法律严格管理;严格控制旅游人数; 加强立法工作;充分发挥西溪湿地的文化特色和科普教育功能27。吴江、周年兴等(2007)从湿地公园的概念与研究动态入手,以江苏、上海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提出了湿地公园建设与湿地旅游资源保护的协调机制,从理念、目标、规划与政策、技术和管理、决策调控五个层面提出协调机制实施的基本模式28。八、结语尽管湿地旅游研究的历史不长,但是随着湿地旅游的兴起,大批学者开始了对湿地旅游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首先是多位学者对湿地旅游的定义做了一定的探讨,笔者较为支持刘慧媛的定义,这一定义将湿地与旅游的定义相结合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定义。其次,刘慧媛按照旅游功能对湿地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的方法也具有广泛性和推广性。湿地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由早期的定性评价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再到运用熵技术对层次分析法的结果做出修正,使得评价结果越来越客观可靠。湿地与森林、海洋并成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因此湿地的保护工作显得异常重要。国内关于湿地保护的研究开始得也很早。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湿地旅游的保护方面也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些学者们提出的保护措施大同小异,主要是从行政、经济、法律、教育这些方面进行阐述。尽管关于湿地旅游的研究已产生很多成果,但是,湿地旅游依然存在一些不足。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对湿地旅游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生态旅游、旅游开发以及旅游保护等方面,但是忽略了旅游过程中的社区参与度问题,湿地旅游的文化保护问题等。因此,笔者认为,今后湿地旅游的研究应着重于以下方面:湿地旅游对当地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湿地旅游的社区参与度、湿地旅游涉及到的文化遗产保护、政府在湿地旅游开发管理中的角色定位等。 参考文献:1 刘慧媛,陈金华.湿地旅游资源分类探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205-209.2 匡耀求,黄宁生.关于湿地公约中“湿地”定义的汉译J.生态环境,2005,14(1):134-135.3 Mitseh W J et a1. Wetland of the old and new world: ecology and management. in:Mitseh W J(ed) M. Global wetlands old world and new. Elsevier, Netherlands, 1994.4 Wilen B O et a1. Wetlands of the USin:Whigham(ed):Wetlands of the world IKhver Academic PublishersM Netherlands, 19935 陈克林.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公约介绍J.资源科学,2001,23(5):119-121.6 周玉玲.从湿地公约到世界自然宪章J.大庆社会科学,2008,146(1):56-58.7 丁季华, 吴娟娟.中国湿地旅游初探J.旅游科学, 2002(2):11-141.8 鲁铭,龚胜生.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2):72-79.9 刘加凤,吴郭泉,翟慧敏.盐城湿地旅游开发与规划初探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3):128-132.10 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2-791.11 卢云亭.现代旅游地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93-101.12 陈洪全.江苏沿海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24(3):99-102.13 滕玮峰.对湿地旅游“生态化”的思考J.市场经纬,2006(18):44-46.14 徐迎,吴忠才,纪文静.湿地多样性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旅游研究(以东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说明)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4):156-157.15 庄大昌.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554-557.16 彭华,赵立军.湖北石首天鹅洲湿地旅游资源评价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21(2):26-29.17 葛云健,张忍顺,杨桂山.创建盐城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江苏淤泥质海岸生态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资源科学,2009,29(1):106-111.18 吴月,范坤,李拢堂.银川市鸣翠湖湿地旅游资源评价J. 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4(2):28-32.19 李娟莉,陈国柱.基于层次熵分析的湿地旅游资源评价以湖北石首天鹅洲湿地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116-119.20 陈星.福建省滨海湿地旅游开发管理手段探析J.林业勘察设计,2007(1):73-76.21 张杰,那守海.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资源与开发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3):91-93.22 刘艳,周丽君.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7,27(5):150-151.23 刘琳,杨博浩,李秉毅.可持续发展的湿地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5(4):26-32.24 徐菲菲,万绪才,杨达源.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J.生态学杂志,2007,26(5):771-774. 25 张春丽,刘继斌,佟连军.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三江平原湿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79-7581.26 陈丹红,赵冰梅.湿地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6(486):249-250.27 童道琴.论湿地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4):77-79.28 吴江,周年兴,黄金文,丁正山.湿地公园建设与湿地旅游资源保护的协调机制研究以江苏、上海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7(5):123-127.专业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旅游管理姓名孙琳题目湿地旅游研究综述指导教师意见(包括选题是否恰当、文字表达水平、论文的难度和创新性、参考文献质量、格式是否规范等方面,请使用钢笔书写或打印):论文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意事项

    本文(湿地旅游研究综述.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