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盐碱地无公害枸杞标准化栽培技术论文.doc
原州区盐碱地无公害枸杞标准化栽培技术摘要:随着“枸杞南移”工程的启动,在原州区清水河流域的三营、头营、彭堡三个镇新建枸杞生产示范基地200万 hm2,在枸杞生产中,如何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盐碱地标准化栽培技术、无公害化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并通过示范与推广,带动全区枸杞生产达到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从而打造我区枸杞果品品牌。关键词:无公害;枸杞;标准化;栽培技术1基本情况原州区盐碱地无公害枸杞区位于北部清水河流域川塬区,年降水量为350 mm,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枸杞糖分的积累。项目区涉及七营、黑城、三营3个镇的13个行政村,所辖区域面积1 116.50 hm2,区域内耕地面积5.13万 hm2,水浇地1.53万 hm2,人均耕地在0.33 hm2左右。项目区地处清水河畔,地下水位高,耕地盐碱化程度高,适宜枸杞生长发育,且该区域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有保障,因此建立无公害枸杞基地项目,发挥地方特色产业优势,潜力大,前景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内容摘要在原州区清水河流域的三营、头营、彭堡三个镇新建无公害枸杞生产技术示范基地200 hm2,其中三营镇66.67 hm2,头营镇66.67 hm2,彭堡镇66.67 hm2,并对示范区茨农户通过发放无公害枸杞盐碱地生产技术资料、实地培训及外出观摩等措施提高无公害枸杞生产技术水平;通过节水槽整地技术、结合引黄灌溉配套节水毛渠等措施,提高示范基地水资源的利用率,全面推广枸杞节水灌溉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并通过推广应用无公害农药,来规范我区枸杞病虫害防治技术,打造我区枸杞果品品牌。3意义和必要性枸杞是原州区委、政府确定的农业支柱产业“221”发展思路特色种植之一,也是我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和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在原州区诸多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中,北部清水河流域的无公害枸杞产业化种植已初具规模,发展前景广阔。至2005年,原州区已有0.42万hm2的枸杞种植面积,年产值达9 000万元,已构成产业框架,形成可带动农业经济增长的产业体系,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枸杞南移”工程的启动,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在枸杞生产中已显得非常重要,但由于枸杞园区水资源条件不足、利用率不高,茨农对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不高,仍停留在传统粗放的管理程度上,因而,我们要通过推广应用盐碱地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枸杞节水灌溉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我区无公害枸杞基地建设,从而提升我区枸杞生产的科技含量和质量,调整我区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区域经济,其意义是重大的,也是非常必要的。4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枸杞是宁夏的地方传统特色优势树种,是宁夏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以无公害枸杞生产为主的林业标准化建设开始起步,良种推广率达到90 %以上,保护地栽培、集水节灌、抗旱造林、立体栽培等一批林业实用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2002年在自治区“优质名牌枸杞基地建设项目”、“无公害枸杞行动计划”、国家林业局“病虫鼠害防治科技支撑”等一批项目的支持与带动下,至2005年底,原州区枸杞面积由原来的0.05万 hm2增加到0.42万 hm2,年产值达到9 000万元,枸杞生产已由传统的粗放型转变为目前的无公害型,黑城、七营两个镇已完成枸杞产地认证,产品检测和相关标准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目前,我国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部执行以下技术标准:db64/2502002无公害食品枸杞、db64/2512002无公害食品枸杞产地环境条件、db64/2522002无公害食品枸杞生产技术规程。今后,我区枸杞发展的趋势是在枸杞生产中推广应用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完成我区枸杞生产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无公害标志使用三个过程,使我区枸杞产品成为真正的无公害农产品。5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分析无公害枸杞是一个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好的生态经济兼用树种,是一项“绿色产业”。枸杞在国内市场需求量为800万 kg,韩国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需求量为500万 kg。原州区枸杞已进入了产业集约化阶段,年产量为200万 kg,除本地市场每年需求量为10万 kg外,还向国内其它省市出售及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出口190万 kg。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前景看好。随着社会对“绿色产品”需求意识的日益增强,以枸杞产业为主的无公害产品已成为社会保障安全食品,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首选无公害绿色保健产品。枸杞干果是名贵中药材,同时枸杞干鲜果加工系列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所需的营养品和保健品。该项目的建立,将会为社会为“绿色保健产业”做出很大的贡献,同时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6攻关预期目标,具体的考核指标在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中,通过节水槽整地、节水毛渠的配套及盐碱地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无公害农药防治枸杞病虫害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使当年定植的枸杞苗成活率达到90 %以上,枸杞第一年667 m2产干果15 kg以上,第二年667 m2产干果50 kg,第三年100 kg,以后每年稳产200 kg以上。另外,通过对项目区茨农发放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资料、实地培训、外出观摩等措施,使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90 %以上,从而辐射带动60 %的周边群众发展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7关键技术7.1技术方案7.1.1整地整地方式:节水槽整地,即在整地时,以户和地块为单位,结合小班地形先做好整体规划,株行距为1 m×3 m,再放线打点,然后挖坑培埂,培地埂时,将小坑穴挖出的土用来培地埂,暂不回填,土不够用在外围两边取土,保留栽植行内表层肥土,地埂要直,表面整齐。整地时间:春季或秋季。7.1.2造林:造林时间:春季,以4月为宜。造林方式:植苗造林。造林密度:222株/667 m2。造林技术:按设定株行距放线,挖30 cm×30 cm×40 cm的栽植穴,将苗木放入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苗木,纵横成行。栽植深度比苗木原土要高23 cm,提苗舒根踏实,灌水。7.2配套设施结合引黄灌溉配套节水毛渠30 000 m。7.3科技培训发放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资料1 500套,为茨农提供学习参考资料,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对茨农进行集中培训34次,并在枸杞生产期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指导、手把手教的措施,使他们掌握无公害枸杞节水灌溉生产技术理论知识及实践经营管理能力。在生产期创造机会,带动茨农到中宁枸杞园区学习、交流无公害枸杞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取长补短。7.4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营造无公害生产的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环保方针。坚持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并选择符合无公害防治要求的农药品种,有限制的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品种。8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8.1生态效益枸杞是一个生态经济兼用树种,在生态学方面具有相当的抗旱性,是优良的水土保持经济型树种。无公害枸杞基地的建设,可控制水土流失、庇护农田、改善我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8.2经济效益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种植200 hm2枸杞,每667 m2枸杞年产值达2 000元以上,则项目区年产值可达600万元以上,人均年纯收入达263.40元。8.3社会效益项目的建立建成,不但使项目区经济得以发展,同时通过项目带动,可促进枸杞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枸杞产品升值,全面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总之,项目的建设不但规范了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而且通过各项实用技术的渗透,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进行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同时,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劳务创收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