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我国物流产业短缺性人才供需系统关联性分析.doc
我国物流产业短缺性人才供需系统关联性分析 我国物流产业短缺性人才供需系统关联性分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我国物流产业短缺性人才供需系统关联性分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我国物流产业短缺性人才供需系统关联性分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物流产业的发展与物流人才供需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对物流产业和短缺性物流人才界定的基础上,对物流人才供需系统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物流人才供需系统的关联系进行研究,得出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对关系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关键词 物流产业 物流人才 系统动力学一、短缺性人才概念界定新兴产业的人才短缺具有结构性,物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也不例外,从总体上看,物流产业的人才存在着过剩和短缺并存的情况,物流人员的相对过剩,主要是由于物流业中的大部分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专业知识不全面或严重老化,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而造成的;而物流人才的紧缺,主要是由于目前高等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存在某些缺陷,有效的人才供给不足。特别是具有较高学历的物流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二、人才供需系统的内容分析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物流产业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当一个新兴产业从形成到迅速成长起来时,产业的发展就处于形成期和成长期,在这两个阶段,产业的发展以及规模的扩大产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进而带动该类产业人才的供给,但由于物流人才的结构型短缺,物流人才处于短缺阶段。物流产业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速度,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增速开始减缓,随着物流产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后,由于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此时人才培养在经历了一定的滞后期后却开始了高速的增长,在该阶段人才供给会达到甚至超过产业需求而导致人才供给过剩。该过程如图1所示:人才供需的失衡,既束缚了产业发展又造成了人才浪费。因此,合理调配人才供需变的尤为重要,而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合理分析和论证物流供需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一般来说,物流供需系统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物流产业发展子系统、物流人才需求子系统、物流人才供给子系统和物流人才流动子系统,四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往的分析方法多数是对一个子系统的研究,对于四个子系统的综合研究较少。本文选择系统动力学方法,来对四个子系统进行综合研究,从而探寻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三、人才供需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分析系统动力学用于处理时变问题即动力学问题,它的分析过程一般是:建模仿真结果分析。根据系统动力学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本文建立了物流产业与物流人才供需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流程图,如图2所示。四、模型模拟与结果分析对于上述物流产业经济与物流人才供需模型的流程图,应用系统动力学专用仿真软件Vensim DSS对模型进行以下仿真和求解。1.有效性检验。(1)历史数据检验。以实际的物流产业增加值对模型进行历史数据的有效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和图3。*数据来源:中国物流年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2年2006年)根据表1,由系统动力学模型运行结果其相对误差均小于5%,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效果较好,说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模型与实际系统的一致性高,据此,我们推断该模型是有效的。(2)参数灵敏度检验。选用需求水平影响因子作为灵敏度检验的参数,以改变需求水平影响因子来测试本文系统模型的灵敏度。设需求水平影响因子为0.59(Current2),原来为0.39(Current1),模型的模拟结果见图4。从图中看出,在增大投资比例后,物流人才供给的行为曲线比原曲线的振幅稍大,但其行为变化趋势与原曲线相比没有大的变动,据此可推断模型参数是不灵敏的。因而模型对参数的要求不会很苛刻,有利于模型在实际预测中的应用。2.模型模拟结果分析。(1)物流人才流动增加对物流人才供给的影响关系分析增加物流人才流动。将物流人才流动影响因子提高到(0,0.25),(0.3,0.45),(0.55,0.75),(0.6,0.85),(0.7,0.95),原来为(0,0.1),(0.3,0.3),(0.55,0.6),(0.6,0.7),(0.7,0.8),(Current2是变化之前,Current1是变化之后)。从图5可以看出,增加物流人才的流动会带来物流人才供给显著减少的效应,一方面,说明物流产业是新兴产业,正处在形成和发展期,现阶段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很强烈,而物流人才供给远远达不到物流产业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的要求,其物流人才的短缺性矛盾非常突出,另一方面也说明,物流产业内的人均GDP明显高于非物流产业的人均GDP,因此,物流人才的流动主要是非物流产业向物流产业内的流动,这一流动的趋势,一方面弥补了物流人才在物流产业新兴阶段供给不足的状况,另一方面则暂时缓解了物流人才供给不足的紧张局面。(2)物流人才流动增加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影响关系分析。从图6可以看出,物流人才流动的增加会带来物流人才需求的增加,尽管从图5可知,物流人才流动增加带来了物流人才供给的显著减少,但我们看到在物流产业发展的新兴阶段,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显著上升的。从图6我们也可知看出,物流人才需求增加随物流人才流动增加的变化幅度不是很显著,说明物流人才流动与物流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互动关系,但两者的互动关系不是很明显,从另一方面也说明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是由物流产业的发展情况决定的,受物流产业发展的经济周期影响较大,当物流产业发展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时,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会带来加速增长的趋势,而当物流产业的发展减缓时,则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地减少。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物流产业发展与物流人才供需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还是一个崭新的尝试。系统动力学综合考虑系统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给予全面分析,这个特点符合物流产业发展与物流人才供需之间互动关系的本质,因此二者之间的结合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参考文献:1初军威: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性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J.科学学研究,2006,12(24),3994072李博解东辉:我国新兴产业短缺性人才供需模型研究J.价值工程,2006,10.10,2628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