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免费师范生对其就业政策和考研政策态度的调查研究.doc
-
资源ID:4014497
资源大小:62.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一免费师范生对其就业政策和考研政策态度的调查研究.doc
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对其就业政策和考研政策态度的调查研究 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第二组:李霞年 李一凡 肖红 李玉兰 车宇晨尹佩佩 柳晓洁 简筠 马丽华 黄玲莉摘 要:本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2007级第一届免费师范生为被试,制定开放式问题的访谈提纲,采用结 构式访谈法,对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对其就业政策和考研政策的态度进行访谈。结果发现:(1)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对其就业考研政策的态度是矛盾的;(2)第一届 免费师范生对政策是否落实存在着担忧;(3)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4)学生对国家强制性的规定存在反感情绪。关键词:第一届免费师范生 就业政策 考研政策 态度 1 引言 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自这一政策出台 到现在已经有了3年,第一届免费师范生也成为了大三下半学期的学生。随着第一届免费师范生的即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关于免费师范生的就业与考研政策也就 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从作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第一届接受者2007级的免费师范生着手,考察他们对自己即将面对的考研与就业政 策的态度。 在已有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也早就在关注免费师范生的考研与就业政策问题。郭文美、邓相花在2007年就提出了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结果如何确保协议落实的担忧1。有的研究者认为就业政策存在很多问题,如李志杰认为,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职后保障成本太高,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质量难以保证2;周伟指出,随着该政策的推行,还会存在着免费师范生课程的设置要关注贫困地区教育的具体需要、免费师范生的“退出”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等问题3;师范生免费教育培养出的教育人才层次单一 4,缺乏质量保障体系和激励制度4。很多研究者都为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就业与考研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处理好师范生进口的意向选择和出口的就业选择的关系;要处理好不同层次师范生培养的关系,做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同步设计5,政府要为中西部地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5。王新颖和许颖提出四点建议,即:科学宣传,合理定位;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经济待遇;扩展政策范围.惠及地方师范院校;完善政策设计方案,调整支教政策6。 从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免费师范生的进一步深造或多元化发展,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多层次的需要;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协议如何落实;免 费师范生的“违约”、怎样退出问题;政府为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等等。在各式繁多的研究文献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教育专家、政策实施者 等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思考,却鲜少看到师范生本身对有关自身切实利益的政策的看法。本研究选定第一届免费师范生为访谈对象,企图从政策的第一届受惠者 出发,探讨免费师范生自身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尤其是其中的考研和就业政策的态度。 2 方法2.1 访谈对象 华中师范大学2007级第一届免费师范生9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5人,来自不同的专业和生源所在地。2.2 研究工具 自行编制的开放式访谈提纲,具体如下:(1)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规定,学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地省份”,你对“回生源地所在省份”有何看法?(2)协议书规定学生毕业后应从事教育工作不少于十年,对此你有何看法?(3)协议书规定,学生“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对此,你有何看法?(4)关于协议书中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职学习专业课程”,你是怎样看待的?(5)对于协议中“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你有何意见?(6)你怎样看待协议书中的“对于违约者,要求其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交纳违约金,同时公布其不诚信记录”?(7)你觉得上述政策有不合理的地方吗?如果有,怎样改进更合理?2.3 访谈过程 研究采用个别访谈法,根据访谈提纲,运用结构式访谈。在访谈之前,制定统一的访谈手册,对访谈者进行统一的培训与要求。访谈时,以两人为一组,一个人为主持人,专门负责访谈;一个人为录音员,专门负责录音。 3 结果与分析3.1 关于回生源地所在省份表1 不同态度提及频次 赞成不赞成个人因素69社会因素44外部客观环境因素40 学生对这一政策的态度是不一致的,赞成与不赞成提及的频次分别为14次与13次。对于赞成这一政策的人来说,其原因有三个:(1)个人因素,如自己更适合 家乡的生活、工作环境,提及频次为3次;工作地点离家很近,提及频次为3次。(2)社会因素,如可以为家乡做贡献,提及频次为2次;回生源地所在省份工作 有利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平衡发展,提及频次为2次。(3)外部客观环境的因素,如自己生源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本身也不是很差,提及频次为4次。 对于不赞成这一政策的人来说,其原因有两个:(1)个人因素,如不利于个人的进一步发展,提及频次为5次;想去外省长见识,提及频次为2次;限制了学生的 自由,提及频次为1次;另外,还有一个人提到自己本身并不介意回生源所在地工作,但国家硬性规定了之后,反而引起自己的反感,不愿意回去。(2)社会因 素,如回生源地所在省份工作会造成师资力量分配不均,六所高校所在省份所得到的师资力量必然会多于其他省份,提及频次为2次;对来自不同生源所在地的学生 来说是不公平的,提及频次为1次;另外,还有一个提到应该有更多的人去贫困地区,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3.2 关于从事教育工作不少于十年 表2 不同态度提及频次 赞成不赞成个人因素79社会因素40其他因素23 学生对这一政策的态度是不一致的,赞成与不赞成提及的频次分别为13次与12次。对于赞成这一政策的人来说,其原因有三个:(1)个人因素,9个被试有7 次提及自己对教师工作的热爱,认为从事10年教育事业是可以的;(2)社会因素,有4人次提到教师的职业地位高,受人尊重,自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十年以 上;(3)其他因素,有2人次提到自己愿意从事教育事业十年以上,但是只是因为自己安于现实,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而已。 对于不赞成这一政策的人来说,其原因有两个:(1)个人因素,如限制了个人的发展,一旦从事教育事业十年,基本上就会终身从教了,没有机会向其他方面发 展,可能会有人到后来才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当老师,对这些人来说,十年的教育工作太长了。其提及频次为8次;另外,还有一名被访谈者表明,十年都做同样的 工作,很无趣,没意思。(2)其他因素,如觉得十年太长,在短一点就可以接受,提及频次为2;另外,还有一个提到从事教育工作不少于十年本身对自己来说是 无所谓的,但国家强制性规定了之后,反而会引起学生在心理上的不满,如果没有强制性规定,或许自己会很愿意从事教育工作十年的。3.3 关于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 表3 不同态度提及频次 赞成不赞成个人因素112社会因素80 关于两年支教的政策,学生的态度非常一致,大家在90.48%的比例上都支持该政策。仅有两名受访者担心因为支教而影响到自己找工作。如果国家能够落实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政策,学生们是非常愿意去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的。 而受访者愿意参加两年支教的原因也可分为两种:(1)社会因素:66.67%的受访者都表明这一政策可以更好地服务基层,提及频率为6;也有人认为这可以 让师范生为家乡做贡献,提及频率为2。(2)个人因素,所有的受访者都表明这项政策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的成长,磨练自己,增加经验,促进自身的成熟,提及频 率为10;还有一个受访者提到,两年的支教生活可以让自己体验一种新生活,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3.4 关于在职攻读教育硕士 受访者对这一政策的态度也是较为一致的,84.61%的受访者均表明不赞成这一政策。其原因包括(1)社会因素:教育硕士的学位含金量不高,不能得到社会 的广泛认可,提及频率为4次;另外一个原因是(2)个人因素:受访者一致表明在职学习压力很大,时间、精力分配不过来,即使拿到学位顺利毕业,学习效果肯 定也不好,提及频次为7次。 仅有15.39%的受访者表明自己愿意一边工作,一边攻读教育硕士学位。3.5 关于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 受访者对这一政策的态度也是比较矛盾的,赞成的人次占到了58.82%,不赞成的人次为41.18%。具体情况如表4.表4 不同态度提及频次 赞成不赞成个人因素47社会因素60 对于赞成这一政策的受访者来说,其原因也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1)个人因素,如自己本身就不想考研,提及频率为2;认为不考研是在履行义务,是应该的, 提及频率为1;还有一个人认为工作和考脱产研究生本身就是矛盾的,不能报考脱产是必然的。对于不赞成这一政策的人来说,原因主要在于不能报考脱产研究生会 限制自身的发展,对自己将来工作待遇、工作的提升等各方面都会造成影响,也不利于自身专业的学习;另外,还有一个人提到感觉自己被国家强制性的规定限制 了。3.6 关于违约 受访者对这一政策的态度是矛盾的,有57.14%人次是赞成的,另外42.86%是不赞成的。具体分布如表5. 表5 不同态度提及频次 赞成不赞成频次129百分比57.14%42.86% 在赞成该政策的受访者中,其给出的原因包括:1.觉得自己在享受了免费师范生的权利之后本来就要尽到自己的义务,不违约是自己的义务,其提及频次为5 次;2.认为这是一个诚信问题,不违约只是遵守诚信而已,出现的频次为4次;3.还有一个人提到这只是对自己已经做出的选择负责。另外,还有人从社会、国 家的角度出发,认为这个政策是合理的,因为这有利于国家对免费师范生的统一管理,其提及频次是2次。 而不赞成该政策的受访者给出的原因包括:(1)不公平,这又包括两种:一种是有些人在报考专业时如果要报某个专业就必须读免费师范生,他们是没有选择的, 这种惩罚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被提到1次;另一种是在签订协议的过程中,学生与国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果国家没有完全落实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学生 就不该承担全部的责任,这个观点被提及1次。(2)惩罚过重,被提及3次;(3)很多人在报考免费师范生时对该政策了解并不清楚,应该有第二次机会,被提 及3次;(4)不够人性化,被提及1次。3.7 政策不合理的地方及改进 关于政策不合理的地方,受访者提到最多的是(1)政策不够具体化,没有指导性,有55.56%的人都提到了,提及频次为5次;(2)政策限制太多,太死,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这也被提到了5人/次,占总人数的55.56%;(3)政策的具体实施没有保障,出现频次为2;(4)不利于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动力,出现的频次为2;(5)该政策缺乏监督机构,频次为1。 而受访者对政策所提的意见包括:(1)在师范院校每个专业都设置免费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免得学生为了报某个专业而不得不被迫成为免费师范生,提及频次 为4;(2)要落实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政策,提及频次为2;(3)取消公布不诚信记录的政策,改为其他惩罚手段,提及频次为2;(4)做好免费师范生政策的 宣传工作,让每一名考生在报考时充分了解所有的政策,提及频次为1;(5)要提高贫困地区的教师待遇,以吸引更多的教师资源,提及频次为1。 4 讨论4.1 学生对政策的总体态度 总体来说,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对其就业考研政策的态度是矛盾的,既有很支持的一面,比如说90.48%的受访者都表明很赞成两年的支教;也有很反对的一面, 比如说84.61%的受访者反对在职攻读教育硕士这一政策。受访者赞成某一政策时,即能够从个人因素去分析原因,也能够从国家社会的需要来分析原因。可受 访者提到对某一政策的反对时,大多是出于自身原因考虑的。这说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师范生的利益的关注还不够,还有很多与学生利益相冲突的地方,值得进 一步改进。4.2 学生对政策是否能够落实的担忧 在访谈过程中,受访者表现出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中的就业政策能否落实的担忧。有受访者流露出对在支教两年的前提下找工作的怀疑,担心自己能否真的像协议中写的那样做到工作有编有岗等。4.3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学生的限制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学生的限制是很明显的,这种限制不仅表现在表面的对学生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性质的限制之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潜意识里面的一种 限制,比如说有了既定的考研就业政策之后,学生就不再思考考研的问题,不再思考做其他职业的问题,而是直接放弃考研的想法,随遇而安,准备去当老师。4.4 学生对国家强制性规定的反感情绪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国家强制性规定带有反感情绪。比如说从教十年,有人表示自己本来是愿意从教十年甚至终身从教的,但国家这样硬性规定之后,反而引 起了学生的不满情绪。这说明国家要加强与免费师范生主体之间的沟通,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做好宣传沟通工作。 5 参考文献1 郭文美,邓相花. 我国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福建高教研究,2007,(s): 2-4.2 李志杰.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思考J. 大学教育科学,2008(1):69-72.3 周伟. 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分析与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2008,(3):29-32.4 谭涛,李良,蒙菊花.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对策J.世界教育信息,2008,(6);54-56.5 方增泉,孟大虎,魏书亮.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意义及政策建议N. 中国教育报, 2007-03-03(3).6 王新颖,许颖.关于国家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调查与思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4-6.附录一: 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对其就业政策和考研政策态度的调查研究访谈手册 访谈时以两人一组,一个人专门负责访谈,一个人专门负责记录。在访谈之前,访谈者应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充分熟悉访谈内容,选择好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在正式访谈开始前,应先向被访谈者作简单的自我介绍,简单地说明访谈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完成访谈所需的时间等基本信息。要主动向被访谈者说明 保密问题。在使用录音仪器之前要征得被访谈者的同意,如果被试不愿意使用录音仪器,则应改为笔录形式。开始交谈时可提一些非研究问题,如专业、居住地、是 否准备考研等,尽量为被访谈者提供安全舒适的访谈环境,消除其紧张或其他不良心理。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始终保持中立态度,对被访谈者的回答不做出任何批评、指责;不可流露出不满、不赞成等表情和肢体动作;也不宜对其回答进行表扬、称赞或诱导性提示。如遇到被访谈者沉默或简略回答时,可提示“关于这一点,您还有什么其他想法吗?”第二,要善于以有礼貌的方式驾驭整个谈话过程,当访谈对象离题时,要有礼貌的提醒,使其回到原话题;有必要的话,及时中止被访谈者冗长而无关的话,尽量减少题外话,时刻注意控制访谈时间。第三,访谈过程中,认真耐心地倾听被访谈者的发言,及时做出必要的反应,不时鼓励被访谈者,尽可能地建立一种轻松、愉快、友好、安全的访谈气氛,使被访谈者感到安全、舒适、无拘束,能畅所欲言。第四,不仅要重视被访谈者的言语信息,也要重视非言语信息的交流,注意观察对方动作、行为、姿势、表情等,如有必要,在评价和解释谈话内容时加以综合考虑。第五,如遇到被访谈者回答含糊不清、残缺不全、过于笼统、答非所问等情况时,访谈者可以在访谈过程中根据具体访谈情景进行适当的追问,以引导被访谈 者更全面、更精确地回答问题。如为了让其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以问:“还有什么吗?”;为了让其更详细地解释某些东西,可以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等 等。访谈结束时,访谈者应感谢被访谈者对访谈工作的支持,感谢其所花费的时间和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附录二: 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对其就业政策和考研政策态度的调查研究访谈提纲 首先,欢迎您参加我们的访谈研究。作为第一届免费师范生,我们即将离开校园,走入社会。而作为免费师范生的第一批探路者,我们不免会担心自己的就业 考研等问题。我们本次访谈的目的即在于了解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对其就业政策和考研政策的看法和态度。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会遵守保密原则,不会向任何其他 人透露您的信息,在研究结束之后,我们会及时统一地销毁所有被访谈者的资料。请您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真实作答。如果您已经准备好了,请依次真实地回答以下问题。 (1)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规定,学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地省份”,你对“回生源地所在省份”有何看法? (2)协议书规定学生毕业后应从事教育工作不少于十年,对此你有何看法? (3)协议书规定,学生“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对此,你有何看法? (4)关于协议书中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职学习专业课程”,你是怎样看待的? (5)对于协议中“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你有何意见? (6)你怎样看待协议书中的“对于违约者,要求其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交纳违约金,同时公布其不诚信记录”? (7)你觉得上述政策有不合理的地方吗?如果有,怎样改进更合理? 附录三: 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对其就业政策和考研政策态度的调查研究访谈编码材料 (1)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规定,学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地省份”,你对“回生源地所在省份”有何看法?(赞成该政策)1、为家乡做贡献 社会因素 22、更适应生源所在地的生活、工作环境 个人因素 33、家庭因素 个人因素 34、生源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外部客观环境因素 45、从国家的角度看,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因素 2(不赞成该政策)6、会造成师资力量分配不均,有六所高校的省份所得到的师资力量会更多 社会因素 27、想去外省长见识 个人因素 28、所学专业与生源所在地需求不一致 个人因素 19、对不同生源所在地的人不公平 社会因素 110、限制个人的发展 个人因素 211、强制性的规定,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 个人因素 212、应该有更多的人去贫困地区 社会因素 113、太强制了,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应该宽松点 个人因素 2 (2)协议书规定学生毕业后应从事教育工作不少于十年,对此你有何看法?(赞成该政策)1、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个人因素 72、教师的职业地位高,受尊重 社会因素 43、无奈的赞同,安于现状 其他因素 2(不赞成该政策)4、可能会限制个人的发展 个人因素 25、时间太长,时间短一点就行 其他因素 26、如果想要发展其他职业就很难 个人因素 37、很多人后来才发现自己不适合当老师 个人因素 38、本来觉得无所谓的,但国家强制性规定,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 其他因素 29、十年做同样的工作,很无趣,没意思 个人因素 1 (3)协议书规定,学生“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对此,你有何看法?(赞成该政策)1、可以服务基层 社会因素 62、有利于自身经验的积累 个人因素 73、可以磨练自己 个人因素 34、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15、可以体验新生活 个人因素 16、可以为家乡做贡献 社会因素 1(不赞成该政策)7、担心会影响到自己后来找工作 个人因素 2 (4)关于协议书中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职学习专业课程”,你是怎样看待的?(赞成该政策)1、愿意一边工作,一边攻读教育硕士 2(不赞成该政策)2、教育硕士的学位含金量不高,得不到社会的承认 43、在职学习时间、精力不够,压力很大,学习效果不好 7 (5)对于协议中“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你有何意见?(赞成该政策)1、这是在履行义务,是应该的 个人因素 12、读过研究生,反而不能从事基层教育工作 社会因素 23、本身也不想考研 个人因素 24、硕士学位本身意义不大 社会因素 15、有利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因素 36、工作和脱产是矛盾的,不能报考脱产是必然的 个人因素 1(不赞成该政策)7、限制了个人自身的发展 个人因素 38、对将来工作待遇、提升等方面会造成影响 个人因素 19、没法深造,不利于自身专业的学习 个人因素 110、国家强制性的规定,感觉自己被限制了 个人因素 2 (6)你怎样看待协议书中的“对于违约者,要求其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交纳违约金,同时公布其不诚信记录”?(赞成该政策)1、诚信问题 42、在享受了权利之后,本来就应该尽到自己的义务 53、对自己之前的选择负责 14、有利于国家对我们的统一管理 2(不赞成该政策)5、在报考专业时,如果要读这个专业的话就必须成为免费师范生。对这些人来说,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16、惩罚过重 37、不够人性化 18、很多人报学校的时候对政策了解不清,应该有第二次机会 39、在签订协议时,学生与国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果国家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工作,不应该完全由学生来承担责任 1 (7)你觉得上述政策有不合理的地方吗?如果有,怎样改进更合理?1、不够具体化,没有指导性 52、学生的地位很被动 13、限制太多,太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54、具体的实施没有保障 25、缺乏监督机构 16、不利于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动力 2(改进)7、要落实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政策 28、要做好免费师范生的宣传工作,让考生在报考之前了解清楚 19、在高校里面各专业最好都设置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免得学生为了报某个专业而被迫成为免费师范生 410、要提高贫困地区的教师的待遇,以吸引更多的教师 111、取消公布不诚信记录的政策 2 计分表项目123456789101112131得分 项目1234567892得分 项目12345673得分 项目1234得分 项目123456789105得分 项目1234567896得分 项目12345678910117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