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doc

    • 资源ID:4014421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doc

    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贵州农业科学201I,39(2):225227GuizhouAgriculturalSciences文章编号310013601(2011)020136022503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马绍莳.,曹方,马燕玲(1.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摘要甘肃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但是与周边省份相比较还相对落后,存在一些问题.在对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特色农业;比较优势;产业化中图分类号F304文献标识码cCurrentSituati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CharacterjsticAgriculturelndustryinGansuProvinceMAShaodi.CAOFang.MAYanling.(1.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2.Gansu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Lanzhou,Gansu730000,China)Abstract:AnumberofspecialtyindustrieswithcomparativeadvantageshaveformedinGansuprovinceafteryearsofdevelopmentforitsresourcesuperiorityandcomparativeadvantages.ButGansuisstillabackwardprovincecomparedwithsurroundingprovincesandSO1Tleproblemsstillexist.Inthispaper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aracteristicagricultureindustryinGansuprovinceareproposedbasedonanalysisofproblemsexistinginthedevelopmentprocess.Keywords:Characteristicagriculture;comparativeadvantage;industrialization所谓特色农业,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立足本区域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立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通过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形成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和显着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特色农业,就是要以当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生产布局,以区域优势求生产,从而形成地方特色产品,最终走向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长久持续的经济效益.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发展面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市场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发展特色农业必须掌握市场规律,准确定位发展方向,不断满足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需求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必然产物,它是农业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应用而生的.各地区都在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模式,都在寻求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期实现农业跨越式大发展.近年来,甘肃省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从实际出发,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特色农业已成为甘肃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科学选择.1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现状1.1优势特色产业和产品的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甘肃省充分利用独有的自然禀赋与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发展思路,发展具有质量优势和显着经济效益的特色优势产业,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各地的大力实施,创出了一批市场占有份额较高的特色农产品,全省初步形成了马铃薯,棉花,瓜类,蔬菜,果品,啤酒原料,制种,中药材,蚕豆,百合,烤烟,草产品,草食畜牧业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和产品,并已形成比较优势明显的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格局.2009年甘肃省特色优势作物面积达170.67万hm,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定西市的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和国内最大的马铃薯良种和脱毒基地,2009年马铃薯种植面积66.67万hm,鲜薯总产量超过1200万t;河西地区包括张掖,武威,酒泉,嘉峪关,金昌5市的制种业,特别是玉米制种,经多年发展不仅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且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种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6.25万hm.,生产种子3.8亿kg,占全国用种量的5O%以收稿日期20100708;20101222修回作者简介马绍药(1987一),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Email:msd304163.corn*通讯作者:曹芳(1955一),男,研究员,从事农村信息化发展研究.Email:destination贵州农业科学上,位居全国第一;河西地区生产的啤酒大麦,2009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了9.33万hm和55万t,占到甘肃省种植面积与77.72和8O.83;定西,陇南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中药材种植面积与产量分别达到13.96万hm.和36万t,当归,党参,红芪,黄芪等主要品种产量占全国的7095%以上;苹果种植面积26.67万hm,产量180万t,产值达到36亿元.陇东和天水等东南部苹果产区被农业部确定全国优质水果优势产区,以红富士系列为主的静宁”高原红”,”平凉金果”,以”元帅”为主,可与”蛇果”相媲美的”花牛”等品牌的苹果在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有一定知名度u.陇南油橄榄,兰州百合等特色产品经过发展也以其独有的地域优势和品牌优势倍受青睐.1.2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3038个,其中,以河西走廊农作物制种产业的代表酒泉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优质玉米加工企业荣华股份公司为产业化的代表的龙头企业达到1715个,占产业化经营组织数的56,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3家;农业上市公司达到3家,有2家已核准上市;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25亿元,以啤酒酿造原料,淀粉,蔬菜,麦芽,果品,牛羊肉,草产品等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近109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5;全省订单农业面积达到48.67万hm,各类优质专用农作物面积达到86.67万hm.1.3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甘肃省以破解农业信息进村人户”最后一公里”难题为突破口,以组织实施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为契机,农业信息工作迅速发展,初步建立起了全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截至2008年,甘肃市州农业部门已建成农业网站9家,县市区建成农业网站24家,部分龙头企业和具有特色产业的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农业网站.甘肃省农业信息网络的开通,为全省各地和外界发布并提供农业科技,市场与政务信息,技术咨询,农业项目查询等大量信息,信息支农取得了实效.1.4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本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省农业地方标准总数达1250项,形成了覆盖大宗,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地方标准体系,创建了29个国家级,5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县.通过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全省大宗农产品的平均合格率达到96以上,增强了助农增收的市场竞争优势.2甘肃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特色农业产业链短,特色农产品加工水平低.附加值不高甘肃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并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但这些特色农产品对优势资源的开发力度还不够,还处于低层次的粗放式经营阶段,缺乏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这些特色农业无论是规模上还是带动能力上都无法使当地农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如陇西,岷县的中药材大多是以原材料的形式运往广州,广西等沿海地区,产品价格低,但是沿海地区将中药材经过切片加工销往全国各地或打入国际市场,价格会提高很多倍,加工产品与初级产品的价格相差10倍左右,如果以其加工成中药制品或美容产品,则会有更大的价值提升.2.2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市场体系不健全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差,产品外输困难,储运设落后,因此,难以有效降低季节,空间供需矛盾所带来的市场风险;现有市场功能单一,数量少且辐射面小,相关技术设施及配套服务落后,市场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特色农业产业主体难以有效地掌握信息获取渠道,难以把握市场行情,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及供需信息.主体只能通过眼前的市场价格来判断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和面积,很容易导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易诱发下游厂商的投机行为,造成人为的”卖难”L.另外,随着产地价格机制的不完善,很容易使特色农产品价格对外界的环境产生严重的依赖性,难以形成稳定的价格,产业主体收益波动大,特色农业产业化发缺乏稳固的基础.2.3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人员少,科技成果推广难度大甘肃省农村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文盲229.96万人,占l8.6;小学文化程度431.】万人,占34.9;初中文化程度436.16万人,占35.4;高中文化程度121.48万人,占9.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5.41万人,占1.3.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影响了农民的判断能力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他们很难将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困难,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2.4品牌认知度低,缺乏特色农产品品牌甘肃省依靠资源优势,发展了多种特色农产品,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具有国内和国际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很少,农产品只作为初级产品加工输出,产业链短,没有将产品加工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半成品或成品,没有真正做到名优精特,因此,降低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特色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没第2期马绍药等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227?有真正发挥出来J.3甘肃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本省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大引进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创建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区域品牌,依靠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业,提高农业增长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3.1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甘肃应当加大特色资源的开发力度和程度,将特色农产品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向精深加工方式转变,延长产业的价值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拓展市场,深层次开发其他特色经济作物,如将陇南的银杏,核桃,柑橘,河西的红枣,葡萄,黄河蜜瓜,陇东的富士苹果,杏,兰州的白兰瓜,早酥梨,锦丰梨,籽瓜,白凤桃等优质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让这些特色农业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3.2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区域布局合理,优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l5.甘肃传统的粮食产区河西走廊,应根据本地区日照好,土地肥厚,昼夜温差大等自然特点,重点发展酿造葡萄,优质啤酒大麦,啤酒花和对外制种业;同时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干旱贫困的定西等中部地区,应从深厚,疏松,富含磷等养分的黄土和冷凉气候的条件出发,大力种植马铃薯,发展马铃薯淀粉加工业,同时抓好小杂粮基地建设,在高寒阴湿山区则发展名贵中药材.利用陇南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发展中药材和特色林果业生产.陇东地区利用山区发展壮大烟草,林果,畜(羊,牛),油料四大农业产业.甘南,临夏地区利用草原,同时考虑民族特点,大力发展畜牧业.3.3创建农业特色产业知名品牌,扩大品牌效应甘肃特色农业应加强建立区域品牌意识,以此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更具有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因此,甘肃特色农业要特别重视品牌功能,打造知名品牌,以明星企业和名牌产品为依托,提高区域竞争力.建立农产品的品牌质量控制体系,主要是品牌质量认证.所以,企业要严格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为标准,制定相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保障措施.同时,制定严格的农产品收获,加工,包装,储运环节的质量管控体系,从而确保农产品绿色品牌质量,这是保护区位品牌的基本手段.3.4提高农民专业组织化程度适应形势变化,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全省”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作用,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逐步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将分散的农户纳入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系.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各类工商企业参与农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经营.3.5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农民培训,突出抓好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农民技术员,农民企业家,乡村干部5支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制度,流动制度,使用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构建配套完善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环境,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相适应,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相协调.3.6加强特色农业区域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特色产业效益各市(州),县(区)要结合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特点,选择区域范围广,对当地经济影响明显,能够持续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特色农业来确定建设特色农业网站,包括资源优势分析,定位与总体目标,预期效益分析等内容.特色农业网站的建设,要着眼于引导农户和相关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合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使甘肃省特色农业从水平层次,产业效益方面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参考文献1甘肃金融年鉴编委会.甘肃省统计年鉴2009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1o.2吕迎春.甘肃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思考J.甘肃农业科技,2009(7):5l一53.3姬顺玉.肃特色农业发展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8):9294.4高海清.西部特色农业面临的风险与防范对策J.社会科学家,2008(5):11O一112,121.5王峰.湖北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9):7071.6吕火明.论特色农业J.社会科学研究,2002(3):2728.7彭新宇,金发忠.论特色农业的理论内涵及发展模式EJ.湖湘论坛,2006,19(5):6566.8吕文广.西部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组织模式选择J.理论研究,2009(3):1417.(责任编辑:彭艳)

    注意事项

    本文(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