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借鉴意义.doc

    • 资源ID:4014277       资源大小:1.58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借鉴意义.doc

    摘 要对外贸易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对外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历史上国内外学者们也都各执一词。对中国的对外贸易进行研究时,大多数文献大多集中于对中国整体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但由于不同省市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也存在着不同的数量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开放水平大大提高,对外贸易额逐年增长,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外贸大省,出口额位居全国前列,经济实力也位列前茅。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那个还是实践方面,对浙江省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基于以上主题,本文从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差额,进出口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依存度等方面分析了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并根据2006-2012年浙江省的出口、进口、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居民总体消费水平等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探讨了进出口贸易与浙江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本文系运用规范研究方法进行的专题研究。全文分3个部分:首先,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其次,运用协整检验对对外贸易与GDP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总体消费水平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最后,浅析了浙江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协整检验;浙江省引 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 9.4%。2012 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51.894 万亿人民币。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样引起了世界的关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1978 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 211 亿美元,到2012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38671.2亿美元,实现了巨额的增长。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俨然已是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显然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省市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丰缺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对外贸易在各省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作针对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沿海开放省区,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浙江省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平稳发展。无论是在出口还是进口方面,浙江省的贸易额都在逐年增长,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到201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3124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8.1%。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对全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探究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找出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对其省内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能够促进其省内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对我们全国乃至其他省份(如中部湖北省)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研究背景(一)贸易促进论最早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时期,重商主义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考察,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对外贸易是一国增加财富的源泉。而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出一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极力主张自由贸易,阐明了贸易双方在国际贸易中都能获利。之后大卫·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分析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短期的静态的利益,认为国家间应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即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商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但有利程度不同,而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但不利程度有所不同时,前者应专门生产比较最有利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则通过对外贸易能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产量增加,消费水平提高。此外,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著名的要素禀赋论,认为一国要扩大生产和出口的产品应该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进口的产品则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国际贸易提高了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从而使一国经济比在闭关自守的情况下有了更大的产出。实证研究方面,Blassa运用秩相关检验,利用11个工业化国家在1960-1973年期间的数据,分析了实际GDP平均增长与实际出口平均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出口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Balassa,B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Further EvidenceJJournal of DevelopmentEconomics,1978, (5):181-189。Jodan Shan和FionaSun(1998)通过分析出口、工业产量、劳动力、进口和资本支出等变量的关系,得出我国的出口与实际工业产量互为因果。陈家勤(1998)研究了对外贸易依存度以及进口对GDP增长的弹性,得出的结论为,进口的增长能够促进GDP的增长。王坤(2004)运用协整分析方法,采用中国1978-2002年度的经济数据,对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研究结果得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中国进口增长和出口增长都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在时间序列情形下,两个经济变量X、Y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定义为:若在包含了变量X、Y的过去信息的条件下,对变量Y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只单独由Y的过去信息对Y进行的预测效果,即变量X有助于解释变量Y的将来变化,则认为变量X是引致变量Y的格兰杰原因。(二)贸易阻碍论也有学者对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持否定态度,如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普雷维什认为世界在传统的国际劳动分工下分成了“大的工业中心”和“外围”两个部分,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存在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中心国家在技术和资本要素上存在比较优势,主要生产和出口工业品,而外围则主要为工业中心提供粮食、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由于外围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的不平等愈演愈烈,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外围国家出口的大量增加不仅不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反而会导致本国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使本国福利减少。此外,巴格瓦蒂的贫困化增长命题也认为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贫困化增长:当一国由于某种原因使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其结果是不仅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而且还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从实证分析方面来看,杨全发、舒元(1998)在论述了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条件后,利用Balassa 及Feder 建立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的结论。在实证研究中持贸易阻碍论的文献资料较少,有部分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了贸易折中论。持折中论观点的文献主要有:Jung和Marshall(1985)分析了3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与GDP的关系,结果表明有20个国家的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综合以上的文献资料可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虽然对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总体来看,持贸易促进论的观点占大多数。显然解释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仍有待完善,而本文专门针对我国的外贸大省浙江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的展开,其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进一步对以上观点或理论进行验证和考察。二、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分析对外贸易现状包括浙江省近年来的对外贸易总额及出口额、进口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等方面,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浙江省2006-2012年间的对外贸易情况。文章中的数据均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年鉴。(一)对外贸易额表1 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值(2006-2012)单位:万美元年份进出口总值出口额出口进口额进口一般贸易额比重一般贸易额比重200613914686 10089427 7731170 76.63%3825259 214328856.03%200717685633 12827293 9935900 77.46%4858341 292277260.16%200821110927 15426700 12185303 78.99%5684227 344014460.52%200918773488 13301032 10664403 80.18%5472456 374458168.43%201025353311 18046487 14500708 80.35%7306824 494331767.65%201130937777 21634949 17648423 81.57%9302827 653433270.24%201231240276 22451854 17968381 80.03%8788421 624373371.04%图1 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值折线图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浙江省在20062012年对外贸易额在不断增长,从13914686万美元增长至31240276万美元,增长了126.3%,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地扩大。由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20082009年间浙江省的对外贸易额减少2337439万美元,进出口额都有所减少。之后进出口总值又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近两年来增长速度较为缓和。同时,从表中数据还可以看出,浙江省对外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低。在出口产品中,一般贸易额的比例从2006年的76.63%增长到2011年的81.57%,2012年略有下降,但始终占了出口贸易的绝大比重。进口贸易中一般贸易的比重虽然较出口贸易低,但仍显著高于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在2012年增长至71.04%。(二)进出口贸易额及进出口差额表2 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差额及贸易增长率(2006-2012)单位:万美元年份出口进口进出口差额贸易增长率 贸易增长率=出口(进口)贸易差额/基期贸易额出口进口差额20061008942738252596264168200712827293485834179689520.270.270.27200815426700568422797424730.200.170.2220091330103254724567828576-0.14-0.04-0.202010180464877306824107396630.360.340.372011216349499302827123321220.200.270.152012224518548788421136634330.04-0.060.11图2 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差额折线图 图2和表2表明,浙江省的进出口贸易额在20062008年实现了持续增长,且出口额一直大于进口额,处于贸易顺差状态。20082009年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都在减少,且出口减少幅度大于进口减少幅度,但是,2009年之后对外贸易额恢复增长状态,持续贸易顺差状态,在2010年进出口和差额都达到了增长的最大幅度。2012年出口和贸易差额的增长幅度有所减缓,而进口额较之前一年略有下降。总体上浙江省的对外贸易额处于不断增长趋势,对外贸易局势大好。(三)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1.总值分类情况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包括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在浙江省对外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中,制成品近年来为出口的主要商品,2006年时比重为95.6%,2007年为96.2%,2008年为96.4%,2009年为96.5%,2010年为96.5%,2011年为95.9%,2012年为95.5%,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外贸易进口结构仍以制成品为主,2006年比重为79.1%,2007年比重为78.9%,2008年比重为74.3%,2009年比重为74.8%,2010年比重为73.7%,2011年为70.0%,2012年为68.8%,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初级产品的进口则不断增加。此外,随着总值的增长,机电产品类的数量也在增长(见表3、4和图3、4)。 2.具体商品情况图3 出口商品结构就具体的商品种类而言,机电产品在出口商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次为服装及衣着附件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其他还有农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也占了一定比重。大部分商品的出口量在2009年有所下降,比重排名前三的商品尤为明显,在2009年之后各种商品的数量不断增加,机电产品的出口量大幅上升。服装及衣着附件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的出口额幅度波动较小,机电产品波动较大。农副产品、家具及其零件等商品的出口量基本没有很大变化,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也较小。图4 进口商品结构 进口主要商品结构也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与出口商品情况有所不同,农副产品和初级形状的塑料产品在进口商品中占了较大比重。而除了较为明显的塑料及钢材等产品外,其它商品的进口量在2009年都有减少,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减少尤为明显。2009-2011年随着进出口总值的大幅增长,大部分产品的进口都有所上升,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2009-2010年的增长速度最快,2010年之后增速变缓。2011年-2012年间,浙江省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减少,而对农副产品和塑料等初级产品的需求仍保持上升趋势。可以预见随着浙江省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工业制成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将会逐渐减少,对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四)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分布指的是一国或地区的贸易在世界各国的分布情况。其中,出口地理分布就是出口的市场,也代表着贸易外汇的来源,制约着进口的规模。同时,对外贸易地理分布还反映了国(地区)与国(地区)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图5 浙江省对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图6 浙江省对各地区的进口贸易额 从图5和图6看来,浙江省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具备以下特征:首先,浙江省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区域高度集中。从地区来看,2010年-2012年进出口地区主要集中于亚洲,欧洲,北美洲,欧洲的出口额在2012年略有下降,其他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总体都呈上升趋势。从具体的国家及区域组织来看,浙江省对外贸易高度集中于欧盟、美国和日本。这些地区既是浙江省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也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必需的技术和物质资料。同时,这些地区在全球贸易中也占有主导地位,短时期内浙江省对外贸易的集中程度不会有较大改变。其次,浙江省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浙江省对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贸易额虽然只占很小的比例,但贸易规模逐年扩大,减轻了对欧盟、美国、日本等市场的依赖程度,使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有利于市场风险的分散。(五) 对外贸易依存度表5 浙江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单位:亿美元年份GDP进出口总值出口进口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外贸依存度20062397.071391.471008.94382.5342.09%15.96%58.05%20072859.941768.561282.73485.8344.85%16.99%61.84%20083273.062111.091542.67568.4247.13%17.37%64.50%20093506.031877.351330.10547.2537.94%15.61%53.55%20104225.962535.331804.65730.6842.70%17.29%59.99%20114926.653093.782163.49930.2843.91%18.88%62.80%20125284.353124.032245.19878.8442.49%16.63%59.12%一般来说,外贸依存度主要受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加工贸易的层次和汇率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由表5可见,在20052008年间,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日益密切,进出口依存度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外贸依存度的数值不断增大,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大。20082009年间,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依存度有所下降。2010-2011年间,外贸依存度又恢复了增长,在2012年有所下降,但进出口贸易额仍然有所增加。表6 浙江省产业结构年份全省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值比重总值比重总值比重200615718.47925.105.89%8511.5154.15%6281.8639.96%200718753.73986.025.26%10154.2554.15%7613.4640.60%200821462.691095.965.11%11567.4253.90%8799.3141.00%200922990.351163.085.06%11908.4951.80%9918.7843.14%201027722.311360.564.91%14297.9351.58%12063.8243.52%201132318.851583.044.90%16555.5851.23%14180.2343.88%201234665.331667.884.81%17316.3249.95%15681.1345.24%目前浙江省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仍以粗放型为主,以“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为主要特征。这不仅会对自然资源造成大量的消耗,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会使经济增长对进口稀缺资源的依赖性增强。由表6可以看出,浙江省第二产业的产值在全省生产总值中占比最大,2006-2007年间高达54.15%,2012年之前第二产业的比重一直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之和,如此也使得浙江省的外贸依存度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但随着近年来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增强,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省内需求随之扩大,使得外贸依存度有所下降,说明了外贸依存度与第三产业比重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当GDP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时,那对外依存度的比重也就可能越低。三、对外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一)进出口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为进一步分析对外贸易与浙江省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本文选用浙江省的出口、进口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三个变量(分别记为EX、IM和GDP),利用统计软件Stata来确认各贸易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这里使用的数据选自2013年浙江省统计年鉴,时间区间为1986年2012年,相关数据可见附表1。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由于本文选取的数据纲量各不相同,它们可能存在较大的异方差性 异方差性是为了保证回归参数估计量具有良好的统计性质,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是:总体 回归函数中的随机误差项满足同方差性,即它们都有相同的方差。如果这一假定不满足,则称线性回归 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所以首先对三个变量进行对数变换 取对数不改变原来数列的各种函数性质,但有利于降低异方差性,同时计量模型的回归系数表示弹性概 念。,变换后得到的变量分别记为lnEX、lnIM和lnGDP。由于数据性质属于时间序列 时间序列,是按照时间顺序取得的一系列观测值。,图7显示出它们具有共同的上涨趋势,可能是较长时期内某种根本性因素作用而形成的总体变动趋势。图7 1986-2012年间lnEX、lnIM和lnGDP的变动趋势上述因素的存在,可能使得回归方程存在伪回归 有时候时间序列的高度相关仅仅是因为二者同时随时间有向上或向下变动的趋势,并没有真正的联系。的可能。为此,还需用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意义就是检验回归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是否是伪回归,即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关系。方法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ADF (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法 ADF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是最常用的检验方法,检验原理为:通过假定时间序列是一个P 阶自回归过程,增加一个滞后的差分项来解决误差项的高阶序列相关问题。对变量lnEX、lnIM和lnGDP以及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后得到的结果如表7所示。表7 平稳性检验结果变量ADF检验值临界值(5%置信区间)结论lnEX-1.012-3.600不平稳lnIM-0.542-2.997不平稳lnGDP1.033-2.997不平稳lnEX的一阶差分-3.210-3.000平稳lnIM的一阶差分-3.784-3.000平稳lnGDP的一阶差分-3.118-3.000平稳由表7 可知,变量lnEX、lnIM和lnGDP的水平序列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后的序列是平稳 如果一个随机过程的均值和方差在时间过程上都是常数,并且在任何两时期的协方差值仅依赖于该两时期间的距离或滞后,而不依赖于计算这个协方差的实际时间,就称它为平稳的。的。2.协整检验与协整回归按照EG 两步法,对协整方程的模型估计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由此得到的协整回归方程是:lnGDP=0.7743lnM-0.1334lnI+ 3.2063 (1)相关统计变量可见表8。表8 协整回归结果系数T检验值P>|t|lnM0.77434.860.000lnI-0.1334-0.900.379常数项3.206314.960.000R20.9786调整后的R20.9768由表8可知,模型拟合优度较高。对协整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做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是指检验序列中是否存在单位根,若存在单位根就是非平稳时间序列。.后得到结果见表9。表9 残差序列e的单位根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for unit rootNumber of obs = 25Test Statistic1% Critical Value5% Critical Value10% Critical ValueZ(t)-2.989-3.750-3.000-2.630残差序列的ADF 检验统计量为-2.989,几乎小于5% 显著水平的临界值-3.000。可近似认为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因此,协整回归方程具有较为明确的经济学含义。具体而言,出口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出口每增长1%,可带来GDP增长0.77%个百分点。因为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决定了一国的经济增长,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出口的扩大意味着有效需求的扩大,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进口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进口每增长1%,可能导致GDP降低0.13个百分点(但是从表9可以看出,这一结果似乎是不太显著)。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本数据样本覆盖期内中国具有充裕的非熟练劳动力,但是资本要素不充裕。在此情况下,进口需要花费外汇,相当于国内储蓄的流失。于是,稀缺要素流失造成边际产出下降,因而进口与GDP增长呈现出弱负相关关系。但是目前浙江省的经济增长依赖于大量高新技术、稀缺原料和关键生产设备的进口,通过这些商品的进口来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有些如易货贸易和补偿贸易等贸易形式中的进口品是直接为出口服务的,进口同样可通过影响出口而影响经济增长。因此仅仅将进口看做GDP的一个减量因素的认识是片面的,其负的回归系数的不显著性也似乎证实了这一点。(二)进出口贸易额与省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关系选用浙江省的出口、进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三个变量(分别记为EX、IM和I)。这里使用的数据选自浙江省统计年鉴,时间区间为2001年2012年,相关数据可见附表2。图8为lnEX、lnIM和lnI的走势图,显示出它们具有共同的上涨趋势。 图8 2001-2012年间lnEX、lnIM和lnI的变动趋势按照EG 两步法,对协整方程的模型估计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由此得到的协整回归方程是: lnI=-0.5502lnEX+1.4386lnIM+ 2.0632 (2)表10 协整回归结果系数T检验值P>|t|lnEX-0.5502-0.740.48lnIM1.4381.830.101常数项2.06323.350.009R20.9401调整后的R20.9268由表11可知,模型拟合优度较高。但是出口与固定资产投资的t检验t检验,主要用于样本含量较小(例如n<30),总体标准差未知的正态分布资料。统计量的P值为0.48,不甚显著,原因可能为数据较少。但是此协整回归方程仍具有一定的的经济学含义,即投资与出口负相关,与进口正相关。原因为固定资产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出口,两者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而进口的商品中,很大一部分为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因而进口与投资为正相关。(三)进出口贸易额与消费的关系图9为lnEX、lnIM和lnC的走势图,显示出它们具有共同的上涨趋势。图9 2001-2012年间lnEX、lnIM和lnC的变动趋势按照EG 两步法,对协整方程的模型估计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由此得到的协整回归方程是: lnC=-0.2560lnEX+1.1024lnIM+ 1.8448 (3)表11 协整回归结果系数T检验值P>|t|lnEX-0.2560-0.320.759lnIM1.10241.290.228常数项1.84482.770.022R20.9261调整后的R20.9097由表12可知,模型拟合优度较高。但是出口与消费的t检验统计量的P值为0.759,不甚显著,原因可能为数据太少。但是此协整回归方程仍有一定的经济学含义。具体而言,消费与出口负相关与进口正相关。原因为多数产品既可用于消费也可用于出口,两者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而进口的商品中,很大一部分为消费品,因而进口与消费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综合上述三方面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出口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另一方面,虽然数据显示进口的增长会导致GDP的下降,但进口能够促进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与贸易促进论相符,即浙江省的对外贸易总体上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四、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借鉴意义(一)浙江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1.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弱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的进口与经济增长呈现出某种程度的负相关关系。对此虽然我们不能凭借这个结果就片面地断定进口阻碍了经济发展,但其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浙江省的进口商品结构和进口策略需要调整。目前浙江省乃至我国仍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稀缺,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外汇主要用于进口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等,通过对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的引进来促进浙江省生产要素结构的改善和提升,进而提高整体的生产能力和水平,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实现进口对经济增长作用由负到正的根本性转变。2.出口商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在浙江省的出口贸易中,出口商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以低科技含量的工业制成品为主,机电产品、农副产品以及初级原料占了很大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低于10%。由此可见,浙江省的出口商品市场附加值较低,主要优势仍是低廉的价格,品牌效应 品牌效应:由品牌为企业带来效应。在当前品牌先导商业模式中,意味着商品定位、经营模式、消费族群和利润回报缺乏,想要进入档次较高的国际竞争市场仍有一定难度,国际竞争力短时期内也难以大幅提升。同时,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发展中国家利用低成本优势抢占传统市场,发达国家利用先进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品创新,抢占新兴市场。浙江省出口产品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竞争,如何形成自己特有的国际竞争优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3.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化虽然近年来浙江省出口贸易的地理方向越来越多元化,但出口过度集中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市场的现状仍未改善,欧、美、日市场的贸易额仍远远多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格局不平衡现象仍十分严重。浙江省对这些地区的贸易依赖性使浙江省对外贸易的风险大大增加。近年来,这些地区的贸易保护风气渐盛,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使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对浙江省出口的廉价产品的反倾销调查频频发生,这对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发展都大为不利。4.经济以“粗放型”增长模式为主浙江省第二产业所占GDP的比重较高,大部分地区仍以“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为主,主要出口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这种模式不仅会对自然资源造成大量的消耗,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会使经济增长对进口稀缺资源的依赖性增强,不利于浙江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独立发展,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二)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全国的借鉴意义1.实行进口替代政策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与投资和消费都为正相关关系,可见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巨额资金的外流使进口的增长直接导致了GDP的下降,因此调整进口策略对改善进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相较于发达国家,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工业化水平较低,在一段时间内可以通过实行进口替代政策 进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夯实本国的工业基础。实施进口替代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国内需求的扩大,减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加强我国经济独立发展的能力。但进口替代政策会降低一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程度,易造成企业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质量下降,竞争能力不够。因此进口替代战略不能成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战略。在具备一定工业基础之后,我国可以一方面在国内实行进口替代,另一方面致力于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将进口替代作为出口导向的基础。2.改善进口产品结构实证研究显示,进口对浙江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都具有促进作用。通过进口替代发展民族工业,积累了充裕的外汇储备之后,浙江省应继续鼓励高新技术、关键生产设备、创新产品及稀缺原材料的进口,以促进本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增强企业生产高科技含量的优质产品的能力。调整进口策略同样适用于其他地区和省份。为了保护国内新发展的弱势产业,我国应减少对国内能够生产的产品的进口,限制低科技含量的要素和初级产品的进口,以提高产品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使出口企业形成特有的竞争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间接地加快出口增长,从而使进口通过影响出口进而促进经济增长。3.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证表明,出口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以最大程度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同浙江省一样,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大部分都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消耗资源较多,劳动生产率较低,导致国际竞争力低下,出口产品结构亟待优化。首先,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强化比较优势。其次,对机电产品、农副产品等重点出口商品,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国际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满足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形成固定的顾客群体,实施品牌战略,扩大产品知名度,减小产品的可替代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减少国外的反倾销诉讼。最后,要增强出口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对进口的创新技术和产品进行消化吸收后,再开发出国内企业所特有的新产品和新材料,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丰富产品种类,从而拓宽产品出口的市场。4.促进国际市场多元化近年来,浙江省出口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地区,出口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格局不平衡现象严重。这也是我国目前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情况。而这些国家及地区近年来贸易保护现象加强,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人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多,对浙江省甚至于整个国家的产品出口都构成了较大威胁。因此,我国应均衡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贸易额度,减少对欧盟地区和美日市场的依赖程度。同时,还要积极开拓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发展新的出口增长点。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我国的出口产品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含量,且价格又低于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极有可能能够开拓一席之地。5.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浙江省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过高导致了浙江省的外贸依存度偏高,不利于浙江省经济的独立发展。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扩大内需,增加就业,降低浙江省对外经济的依赖程度,实现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全国其他省市,要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确保传统优势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新兴行业的赶超步伐,积极培植新的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经济增长点。并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提升第三产业科技含量。其次,要多渠道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除了加大国内投资的力度,国内企业还可以通过兼并重组 企业兼并重组: 指在企业竞争中,一部分企业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继续正常运行,考虑到员工等各方面利益,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企业兼并和股权转让,从而实现企业的变型,达到企业重组的目的。、出让股权、转让经营权等方式吸引国外资金,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及教育产业上大量引进外资,从而通过资本积累、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在国家、地区、行业内部或之间以及技术自身系统内输出与输入的活动过程。等效应促进浙江省及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再次,要积极培植第三产业名牌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经济实力较弱,大规模的跨国企业为数不多,中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借鉴意义.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