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毕业论文FDI对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分析.doc

    • 资源ID:4013939       资源大小:113.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毕业论文FDI对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分析.doc

    目 录引 言1第1章 FDI区位选择相关理论概述21.1一般外商直接投资理论21.2外商直接投资宏观区位决定理论21.3外商直接投资微观区位决定理论3第2章 FDI区域分布差异现状及成因分析42.1 FDI区域分布差异现状42.2 FDI区域分布差异的成因分析7第3章 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分析93.1 FDI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机制与途径93.2 FDI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的比较11第4章 缩小FDI对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对策134.1积极引导外资投向134.2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结构134.3多渠道吸引外商投资144.4改善外商投资环境154.5构建完备的FDI利用服务体系154.6注重FDI的利用效率16结束语18参考文献19致 谢21引 言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外商直接投资的简称,外商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二战以来,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世界生产二水平空前提高,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增强,FDI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发展,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普遍将利用FDI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来实现本国的宏观经济目标。FDI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来源于FDI流入所产生的各种积极效应。从一般意义而言,FDI会对东道国资本形成,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对外贸易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和促进就业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从根本上看,FDI与东道国经济之间是一个双向适应与调整的过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FDI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FDI的大量流入,能提升本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FDI的流入给本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发展中国家能否趋利避害,成功利用FDI,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FDI的性质、本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及本国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我国利用FDI数量快速增长,比如在2009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900.33亿美元但FDI在我国的分布表现很不平衡,表现为东重中轻西偏少,这成为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FDI相关理论入手介绍了FDI在我国三大地区的分布情况及对当地的贡献情况,最后针对FDI对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缩小这种不平衡,实现我国利用外资效用的最大化。本文以FDI对东中西部地区国民经济贡献程度(FDI数量与GDP的比值)为标的说明了FDI对我国区域经济贡献的不同。但本文提出的缩小FDI对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对策不能全面解决我国在利用FDI方面的问题。第1章 FDI区位选择相关理论概述1.1一般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FDI流量逐渐增大,并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推动力之一。在这种新形势下,FDI问题日渐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由于研究的角度、对象、方法等不同,他们提出的观点也不一样,并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流派。本文仅讨论其中影响比较广泛、能反映FDI理论发展轨迹的主要流派,这些流派根据其遵循的理论思路总体又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的FDI理论。这类流派一般借鉴经典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思路,尤其是比较利益学说,来为其FDI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类是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FDI理论。即从产业组织角度出发,以资本通过跨国经营实现增值最大化目标为思路,来构建其学说框架。当今FDI理论发展迅速,各种新的学说不断产生,但总起来看,这些学说基本上是上述两大流派的延伸和发展。FDI理论远没有满足实践的需求,现有理论在特定范围、特定时期某种程度上能够说明某些国家(地区)的FDI行为,但普遍适用于世界范围并能合理阐释和预测所有国家的FDI行为的成熟理论体系尚未形成。1.2外商直接投资宏观区位决定理论研究FDI区位决定的影响因素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公司实地调查来了解FDI区位决定的影响因素;二是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来探讨FDI的区位决定因素。从不同文献来看,这两种方法考察覆盖的影响因素繁多,但总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成本因素。成本因素是传统区位论中区位选择的基本标准,但根据Clickman 等(1988) 的研究,成本最小化仍是FDI区位决定的重要标准。成本中除了通常的生产与交通成本外,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也被引入到FDI区位决定的分析中。2.市场因素。市场潜力及其大小是FDI区位决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近年的FDI区位研究都十分强调市场的接近性、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的影响,认为接近市场就意味着低的运输成本、低的信息搜寻成本, 容易获得人力资源。3.集聚因素。集聚经济因素对FDI决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产业的空间集聚不仅会带来产业的自然优势而且会带来技术溢出等外在优势,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4.制度因素。学术界对东道国政治、经济、法律、转型体制、FDI政策等制度因素的关注很高, 但对不同制度因素存在争议。此外,地理位置条件、社会文化差异性、金融发展等诸多因素对FDI区位的决策也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对那些处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为减少外部不确定性和高额信息成本带来的投资风险,外商投资往往比较看重地缘的邻近、语言的沟通、文化的相似和政策的优惠以及金融配套等因素。1.3外商直接投资微观区位决定理论FDI微观区位研究着重探讨一国内部FDI区域差异及其决定因素。由于微观区位研究对于一国内部亚区域筹划应对政策意义更大,因此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FDI微观区位决定的研究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企业层面,二是区域层面, 三是来源地层面。1.企业层面的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决定研究。不同的跨国公司投资决策考虑的区位因素通常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为了解FDI区位决定的一般规律,往往需要进行较大范围的问卷调查或实地考察。如世界银行“中国投资环境调查研究”课题组(2005)对辽宁省14个城市1070家企业的调查表明, 基础设施、国内市场进入、退出壁垒、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技能和技术禀赋、国际融入、税赋负担、金融服务、企业竞争力以及城市环境吸引力等是投资区位决定的重点考虑因素。2.区域层面的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决定研究。类研究将一国内部区域当做同质单元,采用计量方法分析FDI的区位影响因素。许多学者采用计量方法深入研究了中国FDI区域差异的决定,多数结果表明,地理区位、市场化水平、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度、累积FDI、优惠政策、集聚经济、劳动生产率、产业关联性等因素对FDI区位决定有正效应, 而劳动成本、信息成本、交易成本、成人文盲率等对吸引FDI有负效应。3.不同来源的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决定研究。国公司的海外投资活动与其母国的特征密切相关。不同国家(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不同来源地的FDI行为方式也不同,并在一定程度对FDI区位决定产生影响。第2章 FDI区域分布差异现状及成因分析2.1FDI区域分布差异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做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均衡的,这主要是由FDI区域分布差异引起的,以下将从绝对差异、增长率差异、相对规模差异三个角度对FDI的区域分布进行详细说明。区域划分: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 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2.1.1绝对差异从区域分布看,我国利用FDI的区域结构形成了一种“东重西轻中部少”的地区倾斜格局。其具体表现为,我国所利用的FDI,不论是项目数量还是实际金额数量大部分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如表2-1所示,2009年,仅江苏一个省实际利用FDI就占全国总量的28.12,广东占21.7,上海占11.70,三省之和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1.52。如表2-2所示,截至2009年底,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金额存量中,我国东部沿海地区70.88,中部地区占19.78,西部地区占9.34。由此可见,东部地区在利用外资方面继续占有绝对优势。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项目的技术、资金集约程度大大低于沿海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绝大部分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少,且地位逐渐弱化。表2-1 2009年各省(市、自治区)FDI占全国比重情况地区FDI数量(亿美元)占全国比重()地区FDI数量(亿美元)占全国比重()全国900.33100.00河南47.975.33北京61.206.80湖北46.885.21天津90.2010.02湖南45.985.11河北36.604.07广东195.3521.70山西4.930.55广西10.401.16内蒙24.852.76海南8.880.99辽宁154.4017.1重庆40.164.46吉林11.401.27四川35.273.92黑龙江23.602.62贵州1.690.19上海105.3811.70云南3.470.39江苏253.228.12西藏0.180.02浙江127.0414.11陕西15.11.68安徽47.505.28甘肃0.450.05福建142.2715.80青海3.960.44江西41.134.57宁夏0.500.06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得表2-2 东、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结构年份东部地区合计()中部地区合计()西部地区合计()200088.558.063.40200187.849.083.09200286.989.833.19200385.8810.93.22200486.1111.022.88200588.288.013.22200690.326.213.45200777.6015.526.88200870.2320.898.88200970.8819.789.34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得2.1.2增长率差异从变动速度看,受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扶持政策的影响,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率差异较为明显、波动幅度较大。如表2-3所示2000年至2006年以来,东部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表现得比较平稳,但是2006年到2009年有下降的趋势。受惠于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地区FDI增长率在2000年至2009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由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外商商直接投资的增长率有走强的趋势,但优势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总的来看三大地区的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图2-3 东、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结构2.1.3相对规模差异从相对规模看,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差异更为明显。“相对规模”是衡量一个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重要指标,表示为该地区FDI与当年GDP的比值。2009年,FDIGDP的全国平均水平为1.74,从表2-4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各省区的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虽说有个别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图2-2 三大地区FDI的相对规模2.2 FDI区域分布差异的成因分析2.2.1政策性因素的差异从全国各个区域来看,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简单地说,中央政府渐进性的对外开放政策导致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分布的格局。最早得到这种政策的地区一旦获得政策上的优势,对其发挥潜在的区位优势将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并且还会形成一种非均衡发展模式下的自我强化力量,这些都使外资倾斜政策的影响更加重要而且持久。在此方面,东部地区率先享受到了国家优先开放沿海城市的优惠政策,对其大量引进外资有很大的带动作用,这也是东部拉大和中部差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西部也在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 享受到了一些优惠政策,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目前,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对中部地区发展经济来说有一些政策方面的优惠,中部可以利用这一政策上的有利因素,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根据自身的特点,更大、更高质量地吸引外资,以弥补吸引外资方面的不足。2.2.2区位因素的差异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投资能力有限,地貌复杂多样,致使其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系统长期落后,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宏观意义上的区位因素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差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就单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区位因素自然地理位置的差异,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差异问题也和区位因素具有很高的关联性。比如: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可以被具体化为接近港口和对外联系的便捷运输条件等。由于我国在吸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初期,主要是发展外向型域经济的直接投资,在这种政策的指引下,投资者的理性选择是在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的地区进行投资。而中部地区在这方面却不具有任何的优势。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大多是“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型企业,正是这种区位因素的作用,使得外商直接投资在注重一般性规律的前提下,表现出自身集聚与扩散的规律,并因此也导致了我国在地区分布上吸引外资的差异状况。2.2.3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要素禀赋反映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的差别,是反映各地区静态差异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如果从动态的经济运行效率角度来看,不同地区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的差异必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形成产生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各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与外商直接投资也有着相关性。因为,从任何一个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总是希望投资于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地区。具体就资金这一资源来说,东部地区由于其在吸引投资过程中特别注重引进产业链条长的资金,其吸引的投资企业基本包含有一个行业的上、中、下游企业,因此其投资效率相对较高;而中部地区在这方面存在不足,据了解,其产业园区内吸引的投资企业关联性很小,产业链很短,在吸引投资之初,较少考虑投资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这也是造成地区之间引资差异的一个明显因素。2.2.4要素禀赋的差异地区要素禀赋主要包含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我国各地区自然资源呈现由东至西优势度递增的特点。如果对能源、矿产资源、耕地和气候资源进行综合比较和测算,三大地区自然资源综合优势度的排序应该是西部居于前列,其次是河南中部和东部。但是,从目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域状况来看, 自然资源禀赋的影响作用不是很明显。要素禀赋的另一个指标是劳动力资源。从效率工资的角度来看,全国最低的省区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若从劳动力的绝对数量来考察,基本来说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若从劳动力的教育水平而论,则东部居于全国的前列,中部和西部较为落后。相对来说,劳动力资源是山东地区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从技术资源优势度的角度看,综合科技水平排序为的东部、中部领先,西部较为落后,可见从这方面来说东部仍然占据优势。这说明要素禀赋差异和我国外资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第3章 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分析3.1FDI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机制与途径3.1.1影响就业与产业结构首先,外商对所投资行业类型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就业结构中劳动力要素的边际收益,从而影响着劳动力的收入状况。如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主要投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商逐步增加对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加大了对高层次的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这既使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也提高了劳动力的边际收益。我国人力资本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里,因此FDI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增加的影响极小。其次,外商投资企业中间产品的供应结构和最终产品的销售结构变化会直接影响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在我国FDI大多集中于制造业,而制造业的特点是中间投入率高,即从其它各产业购入的中间产品比重较高。这样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国内采购的比重将通过影响关联产业的投资、就业及经营效益的变化而引发行业间收入分配的变动。另外,外商投资企业的最终产品在我国国内销售情况也会影响国内需求结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收入分配状况。而中、西部地区目前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加大,而第三产业比重较小。3.1.2对资金的引力效应严格地讲,东部沿海地区对资金的吸引,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倾斜和东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决定的,但这一影响因素也包含着外商投资企业客观形成的作用在内。资金有追逐利润的动机,从而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资金有很强的引力作用,不发达地区的存款很少,而贷款又通过直接投资、商品购买、银行间流动等渠道大量流向发达地区。从绝对量上东部的存贷款额也远大于非沿海地区。资金在发展中国家是稀缺资源,资金的跨地区流动就会造成地区间发展不平衡。3.1.3拉动贸易影响经济增长在我国FDI与国际贸易活动紧密联系:一方面我国外商投资很大部分是以进口设备、机器方式完成的,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09就全国范围而言,外资企业出口、进口比重分别高达58.07%、58.47%,表明我国外商投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顺贸易类型的。根据国际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一个国家的富裕要素所有者将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所有者将因贸易而受损。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技术、资金密集型产品,这样会提高非技术工人的工资而降低技术工人的工资,缩小收入差距,但在我国却相反,贸易扩大了收入差距,这是因为: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发生额很小。如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92.5%,其它地区只占7.5%的份额。另外,由于职业转换的困难程度不同,我国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在东部地区较强而中西部地区较弱,这也影响了工资在各地的趋同。也就是说,我国贸易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由贸易的区域差异和劳动力流动不足造成的。东部地区的贸易受外资的影响很大,而中西部地区的贸易受FDI的影响则较小。FDI通过贸易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它在东部地区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从而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3.1.4提高全要素增长率全要素增长率(TFP)是指经济增长率扣掉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的个别贡献率后的余值。TFP增长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制度变迁等。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技术外溢”与所带来的“学习效应”使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获得提高,技术会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人员的流动以及技术的学习、合作和引进扩散开来。据论证:外资投资企业占GDP的比重增加1个单位,可以带来0.37个单位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相对而言,外商投资少的中西部地区在这方面不具有优势,因而便形成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3.2 FDI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的比较下面选取近10年的数据,分析东、中、西部FDI对各自区域的国民经济贡献程度(FDI数量与GDP的比值),从表3-1可以看出:1.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具有东高西低的梯度性,中、西部地区FDI对地区经济的贡献率较低,与其经济增长水平不相匹配。2.就全国和东部地区而言FDI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虽说具有下降趋势;但就中、西部而言FDI贡献率波动性不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稳的,且有稍小的上升趋势。这说明东、中、西部地区的FDI贡献差异正在逐步缩小。3.中、西不地区FDI贡献率有所提高,且与东部地区的FDI贡献率差距不断缩小,说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已经开始初见成效;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国三大地区的FDI贡献率与往年相比变化不是很大,说明三大地区对FDI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三大地区吸引外资的潜力还未完全释放。 表3-1各地区FDI贡献率比较年份经济增长率()外商直接投资贡献率()全国东部中部西部20018.310.5015.224.121.9920029.110.1014.824.222.11200310.08.0315.754.432.21200410.17.1617.253.932.16200510.46.6916.484.122.31200611.15.0415.454.052.44200711.45.4914.884.852.9320089.04.2014.444.222.5620099.98.0815.454.982.66注:外商直接投资折算成人民币时按当年官方汇率计算,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得本文选用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长值占当地总工业增长值的比重来衡量三大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情况。由表3-2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明显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当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高于东部地区。2009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地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全国为38.55%,东部地区为55.87%,中部地区为11.34%,西部地区18.13%。表3-2 2009年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所占份额(单位:亿元)地区地区工业增加值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值的比重全国134625.0051897.9438.55%东部79754.4144560.7755.87%中部38485.844365.5611.34%西部16384.752971.6118.13%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计算整理。第4章 缩小FDI对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对策4.1积极引导外资投向积极引导外资投向,进一步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继续扩大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国有经济改组、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紧密结合是我国今后利用外资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1.积极优化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外商投资于农业,特别是鼓励外商投资于农业技术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引进好的优良品种和新的种植经营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资工作,营造适合于高科技型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体制环境,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先进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以改进产品性能,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企业技术经济效益。2.积极鼓励外资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我国现有15万余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其中二分之一亟需进行技术改造。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造结合起来,盘活存量资产,改善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产结构,是促进国有企业改制的一种战略措施。3.产业政策和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项目。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因此,鼓励外商对中西部地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劳动密集型项目投资,支持沿海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对中西部地区再投资,进一步促进我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结构的优化。4.继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领域。我国正积极、合理、有序地引导外商进入银行、保险、电信、商业零售和旅游等服务业。4.2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结构进一步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结构,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是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必须服从这一目标。1.继续发挥沿海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优势,支持东部地区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出口产业。东部地区在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方面比较优势突出,今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应转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同时鼓励东部地区现有的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2.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国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西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要实施倾斜政策,加大对项目配套资金及相关措施的支持力度。中西部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及市场潜力,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于与高质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注重适当引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项目,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企业。4.3多渠道吸引外商投资1.继续引进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投资。进一步鼓励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投资,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互补发展2.加大引进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主要是东部地区要努力提供与发达国家投资相适应的技术和人才环境,也就是要在国内附加价值较高的产业逐步积累比较优势,增强吸引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能力,进一步发挥原有工业基础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潜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上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国内消费能力,提高消费税,开拓市场,加强对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注重技术的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3.积极采取国际通行的多种外商投资方式。在利用外商直接方式的选择和运用上,除了要继续做好传统的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方式外,还要根据国际管理和通行规则积极探索和采取新的投资方式,继续进行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外商特许权项目以及利用项目应允权或收益权对外引资的试点。4.加大国有企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工作力度,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继续鼓励外资利用多种方式重组国有资产和技术更新改造,盘活存量资产,优化结构,改善经营机制和管理水平。5.加大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引资力度,促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效益的提高。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要求,有重点地推动国有大型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促进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鼓励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增强技术消化和创新能力。推动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的配套协作,带动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共同发展。4.4改善外商投资环境1.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为潜在的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重点是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简化办事程序。同时加快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的推广,拓展外商投资企业的融资渠道。2.进一步加大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外商投资硬环境。在进一步改善东部地区投资硬环境的同时,重点做好中西部地区投资硬环境的改善工作,加大投资力度,对投资政策实施地区倾斜,在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实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改善投资硬环境的相互促进。3.进一步健全外商直接投资管理体系,改善外商直接投资软环境。参照国际通行规则和有关协定,健全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投资及相关政策的透明度。切实保障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自主权,维护投资各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减少管理层次,做到制度公开、政策透明,进一步简化外资项目的审批方式,缩短审批程序。4.建立和完善我国竞争政策体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坚持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市场准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监督产业指导目录的具体实施办法,引导外资的产业投向,避免外资在中国投资、销售市场的过度集中。必须尽快健全各种相关的市场结构分析标准、经济安全指标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规范国内企业及外资企业的市场行为,依法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监督管理,引导外商投资的健康发展,确保我国的经济发展安全。4.5构建完备的FDI利用服务体系1.拓宽融资渠道,合理引导外资投资方向。目前,基础设施的建设己经成为我国实施中部崛起计划的战略重点,但基础设施庞大的资金需求与中部自身和全国的资金供给能力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必须拓宽融资渠道,采用全方位的立体模式。2.培育多元化的FDI利用载体。中部崛起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发挥民间资本和外资的作用,推动引资载体走向多元化,以此提高中部经济的整体素质、推动中部地区的发展。一是要加大培植合资企业的力度。二是要多渠道、多方式引进外商直接投资。3.推进体制改革,盘活国有企业。中部地区国有企业数量多,历史包袱承重,如何合理利用FDI来加快国有资产流动从而盘活国有企业至关重要。要放宽各种限制性政策,促进外资与国企合资合作,要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理顺产权关系,同时完善国有资产评估体系和产权交易制度,建立权威的资产评估机构和产权交易场所。在公平交易的原则下推动外资与国有企业的合作。4.构建双边长效合作机制要本着诚信互惠的原则,积极寻求与国外各类机构和企业以及其驻华代表机构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合作共赢。5.打造完善的信息服务和交流平台。信息获取途径和时效是中部地区的薄弱环节,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投资促进工作,打造完善的投资信息服务平台,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效率和效能。同时,要建立各种外商投资中介机构、协会和商会等,降低FDI的信息成本,增进中部地区与外商的交流。中部地区还要经常举办和参与各种国际性、区域性的招商引资会。充分发挥招商引资洽谈会宣传攻势和吸引外资的窗口与平台作用。6.完善符合国际惯例的外商投资促进体系和服务管理体制。要根据国际惯例和中部地区情况,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促进体系和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管理体制,重点是形成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平等竞争地位。4.6注重FDI的利用效率外资区域结构合理,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相反,外资区域结构不合理,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失衡,加剧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应当采取梯度推移与发展极相结合,产业倾斜与地区倾斜相结合的调控战略对外商直接投资区域结构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FDI的利用效率。中部地区在FDI的利用上要讲究科学决策,合理布局,注重质量,坚决不走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误区。1.综合考虑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部地区在利用外资方面要吸取东部地区的经验教训,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以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为根本着眼点,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中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2.实现引资战略性转变,通过创新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与质量。中部地区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决不能再走粗放化的道路,必须转到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化增长道路上来,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可以采取如下举措:第一,引资制度与方式多样化。第二,逐步开放资本市场及完善金融体制,利用金融创新手段,提高资本市场的国外资本吸纳能力。第三,通过逐步开放资本市场和完善产权交易制度,为外资参与国内企业的跨国兼并、重组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并促进外资以多种形式投资国有企业的改革与改造,参与不良资产的处理。第四,取消国内金融机构面向外资企业的信贷限制。3.提高引进FDI的技术含量。促进外商投资企业与当地的关联度,通过人才流动、主动模仿、分包零部件、科研合作等各种有效的渠道,形成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种相关机构之间有效的后向与前向关联,从而最大限度地诱导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技术溢出,使我国的内资企业在“边干边学”中不断缩小技术差距,并逐步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结束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的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和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上看,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扩大。为了方便大家对本文的理解,本文开头介绍了一般外商投资理论和外商直接投资宏观和微观区位决定理论;并从绝对差异、增长率差异、相对规模差异三个角度分析了FDI的区域分布差异,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之后分析了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最后提出了应对FDI对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对策,望减少外资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以使我国能够更好的利用外资,以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虽然论文着重分析了FDI对我国经济的贡献,但应清楚利用外商投资的不利之处,本文虽说提出了应对很多应对的策略,但是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各地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应采取最适合的策略。另外,由于时间仓促,资料有限,鉴于笔者水平有限,在文字组织、语言表达方面有所欠佳,敬请有关专业人士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温治明中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劣势分析审计与理财J,2006(1):8-102陈浪南、陈景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J,2002(6):253程惠芳对外直接投资与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发展经济研究J,1998(9):9-114季红入世与跨国公司中国的投资与发展经济导刊J,2001(6):295宋泓、柴瑜外资企业对中国工业效益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J,1998(1):206江小涓中国出口增长与结构变化: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南开经济研究J,2002(2):397胡景岩我国加入WTO新形势下的吸收外商投资政策经济导刊J,2001(6):288郑胜植、余大杭西部利用外资的问题与对策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J2001年第20卷第一期:289王天津西部环境资源产业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02-20510崔新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93-19411鲁明泓国际直接投资区位决定因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92-29312郭秀君入世与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战略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129-1 3513杨柳勇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利用外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6614方立中国西部现代化发展研究M石家庄:河北出版社,2000:125-12815王巾英、崔新建中国利用外资理论效益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80-18516张世贤中国引资战略发展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200-220致 谢抚今思昔,四年的大学学习,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的老师给予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的工作,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同学和父母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我将铭记恩师的教诲与恩情,以努力的工作回报导师,回报社会。在本人的撰写过程中,从资料收集、选题、开题、撰写、修改、最后定稿,指导老师张莉萍老师都给予了具体的悉心指导,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各位授课老师也给予了许多启示和帮助,同时文中还借鉴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论文FDI对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分析.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