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研究.doc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研究-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硕 李晓明内 容 摘 要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并且发展速度快的惊人。21世纪是知识的世纪更是信息的世纪,抓住电子信息产业是提高国民经济的必要任务。本文分析了电子信息产业的起源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特点、我国现今电子产业结构现状以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飞宏观调控与管理职能;努力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力;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做出正确、合理的规划;增加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总额;健全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具有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这六条具体增进电子信息产业平稳发展的主要策略。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 经济发展 创新 人才ABSTRACT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stonishing speed. Twenty-first Century is the knowledge of the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information, seize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necessary tas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curr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ur countr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facing main problems.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a government macroscopical adjusting control and management function of flying; efforts to adjust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structure, enhance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novation; on China'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correctly, reasonable planning; increase in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vestment; sou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technical inno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ducts R & D innovation ability talented person team the six specific to promot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steady development strategy.KEY WORDS: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novation talent目 录一、引言(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二) 文献综述 1(三) 本文的研究内容 3二、相关概念综述(一)产业结构 3(二)电子信息产业及其产业结构 3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一) 国家层面分析 4(二) 区域层面分析 6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问题 8(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9参考文献1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研究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信息化正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许多国家把信息化看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经过了几十年不断的努力, 逐渐发展、壮大, 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当中的第一支柱产业。(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电子信息产业突出了知识生产、信息技术、系统性在当今科技进步中的作用。电子信息产业的效率比一般的传统产业高很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子信息产业是世纪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产业,被十分广泛的运用到了社会各个领域。各国(包括中国)都把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20世纪90年代时期,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总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世界经济增长的3至4倍。在一些发达国家之中,电子信息产业的年增长率更是一些传统产业的3至5倍,其产值占到全国GDP的40% 至60%。另外一些新兴工业化的国家其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也占到了30% 至40%。在1999年的时候全世界因特网的用户总量为2.7亿左右,而到了2003年的时候,全世界因特网的用户就已经达到了7.75个亿了。通过这些数据显示,我们不难发现,电子信息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GDP占到全国的40%,这说明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正在向发达国家看其。(二)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持续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态势;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步伐加快,逐渐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并且产业集群的显著趋势有助于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对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研究比较详细、深入,很多学者对我国近年来的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以及相关对策。2.主要观点学者黄海鹰(2004,5)在国际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模式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了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特征,他把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的特征分为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强,本地创新型网络已初具规模;广泛地采用集群政策,发挥政府在集群中的引导作用;集群产业之间互动频繁,竞争优势的集群化三方面。学者罗若愚(2004,10)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及思路一文中根据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的几个特点可以给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如下几方面的思考以及借鉴意义:产业集群形式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战略方式,具有很大发展的潜能;产业集群大多数是自发形成的,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的规划发展而成;在集群发展过程之中,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最好以间接干预为重要形式。另外,学者王旭东(2007,2)在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文中也提出了与罗若愚相近的观点。 学者吴艳霞和赵庆远(2005,12)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状况分析一文中详细地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吴艳霞和赵庆远指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 GDP 贡献越来越明显明显;电子信息的相关产品成为外贸出口新增长点;三大类产品的结构更合理;科研实力增强, 许多科研成果与国际先进水平持平;为信息建设提供的技术装备及服务能力有所提高;工业布局改善, 劳动力结构提升。学者王育菁(2006,1)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一文中探讨了我过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目前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有效方式。他首先把我过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发展的问题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政策与法规的不健全;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存在矛盾;信息产业发展区域性不平衡;信息能力较低, 信息资源缺乏合理的配置以及有效的利用;缺乏信息人才;企业规模比较小, 缺乏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针对我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学者倪一鸣(2005,2)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考中提出了应该从转变政府的职能, 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合理的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的结构, 增强信息技术创新力;健全技术创新的系列体系, 加快相关技术的研发;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投资, 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这几方面来解决问题。3.个人观点 我认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一五”之后产业增速有所放缓,软件业则保持着较高的增速;某些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结构逐渐合理化,日益呈现区域聚集现象。但是在技术方面,一些关键性的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还不够;在产业结构上技术含量高的电子信息产品所占比重小而且生产业比较分散、产业链业不够完善;在市场结构方面,对待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这也可以说我国先进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还不够强大;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不是十分完善,我国还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真正具有竞争意义的机制;产业的布局不合理,发展也不均衡,没有很好的利用各地区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总体发展。 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电子信息技术不过硬,缺乏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创新力薄弱;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多市场的了解还不是很充分;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还不够强大;我国经济体制上的缺陷阻碍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我国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科研成果的监管力度不够;过多过滥的上市公司减弱了电子信息企业技术的创新能力等问题,应该从加强政府飞宏观调控与管理职能;努力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力;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做出正确、合理的规划;增加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总额;健全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具有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六方面入手解决。(三)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首先从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概念入手包括产业结构和电子信息产业及其产业结构。根据已有的资料深入了解前人的努力成果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现状,包括对国家层面的分析和区域层面的详细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过不断的调整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取得很大的成绩,产业结构也取得了很大改善。由于技术的显著提高,我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很大成效,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取得了很大成就并且还在不断增强之中。但在区域发展中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最后探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存在电子信息技术不过硬,缺乏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创新力薄弱;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多市场的了解还不是很充分,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要;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不强大;我国经济体制上的缺陷阻碍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我国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科研成果的监管力度不够过多过滥的上市公司减弱了电子信息企业技术的创新能力等问题。并且提出了对于存在的问题应从加强政府飞宏观调控与管理职能;努力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力;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做出正确、合理的规划;增加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总额;健全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具有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等几方面入手去解决。笔者努力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家层面、区域层面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但是在与国外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比较上,以及不如国外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原因方面的分析探讨还是有待继续研究的。二、相关概念综述(一)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指各产业的构成以及各产业间的联系及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构成及相互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的增长贡献大小也不尽相同。因此,把包括了产业的构成、各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称为产业结构。(二)电子信息产业及其产业结构1电子信息产业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以及各种电子元件、仪器等的工业被称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比较复杂,包括电子仪器、电子元器件、电子计算机、雷达、通讯导航、广播电视等其他电子专用设备的生产行业。经济学家马克波拉特(美国)首次在信息经济:定义与测算当中把所有的一切产业划分为工、农、服务及信息业,就这样电子信息业被纳入了国民经济的产业范围。后来,我国就有学者把信息产业分成两个产业群,即信息技术产业群以及信息服务产业群。信息技术产业群包括计算机产业、通讯设备产业、软件产业等,而信息服务产业群则包括新闻媒介、邮电通讯等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电子信息产业是属于高技术产业。2. 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是指其中各产业的构成以及各产业间的联系及比例关系。电子信息产业中各产业部门构成及相互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的增长贡献大小也不尽相同。因此,把包括了产业的构成、各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称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结构。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一)国家层面分析1.经济效益(1)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同世界各国一样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首先,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状态,GDP的贡献也日益突出。如表1所示:表1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指标指标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收入2185.5271833614300540073501780018800工业增加值53365080710241100195029804000利税167229273331397421505604利润97107149163201241302372出口21626927037079072410681421贡献率(%)1314151615162015如表1所示,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就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增长速度, 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根据表1的数据显示, 在1996至2003 年间,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收入、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出口以及贡献率都在增长。到2003年的时候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收入达到了18800亿即22002300亿美元,与同时期的日本1900亿美元的收入相比,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落后于美国了。而2003年之后,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在以高速发展。(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保持高速、扩大规模的发展下同时也取得了产业结构上的优化。不仅注重速度也注重质量,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产业链逐渐成熟的同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不仅继续保持着家电类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还致力于计算机、数字电视、高性能路由器等高级电子产品并且取得了很大成绩。总之,我国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的时候注重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合理配置资源、注重技术人才、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正在逐步走向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3)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聚集的格局。电子信息产业聚集有利用更好地利用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比如说美国的硅谷、法国的昂蒂布、英国的苏格兰科技区、芬兰的赫尔辛基以及台北的新竹科技工业园区都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聚集的格局,事实证明电子信息产业聚集确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我国现在也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渤海湾这三个规模比较大的电子信息聚集格局。珠江三角洲主要承担制造的工作,长江三角洲主要承担制造只能和研发职能,而渤海湾地区主要承担软件、家电等电子产品的生产以及研发的职能。有很多国外企业选择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地区来投资,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促使其向国际化发展。另外,十一五前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产业增速有所放缓,软件业则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如表2所示)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彩电的增速最慢,而笔记本的增速最快。第二,某些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成本越来越高。第三,电子信息产业结构逐渐合理化,日益呈现区域聚集现象。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结构已从单一的制造业转变成了制造业和软件服务业相结合的巧妙模式。与此同时,由于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聚集现象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众多以电子信息产业园作为主体的区域产业群。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湾这三大区域更是取得了重大成就。第四,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在不断的增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重主要放在了前端的高科技原件。由于技术的显著提高,我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很大成效,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取得了很大成就并且还在不断增强之中。表2 2004-2009年主要电子产品产量统计表年度彩电(万台)微机(万台)其中:笔记本(万台)集成电路(亿块)程控交换机(万线)手机(万台)显示器(万台)20047400430027502118465230007500200582838084456426677213035480522006837593365800336740548014934120078478120738671412538754858144382008903313667108594174584559641336520099899181251400841442636192514327 (二)区域层面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过不断的调整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取得很大的成绩,产业结构也取得了很大改善。首先,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逐渐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等几个重要方向发展,产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都逐渐改变主要依靠着生产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局面,电子信息产业的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发展。第二,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集成电路技术、数字技术等多种高级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逐渐与国际水平同步。第三,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份额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且含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所占的份额也在大幅度的提高。第四,从企业结构这一角度来看,大企业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中坚力量,三资企业为电子信息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民营企业在集成电路设计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表3 四个直辖市信息产业发展情况以表3中我国四个直辖市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在信息产业、信息设备制造业、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教育文艺和广播电视以及科研综合技术服务几方面上,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地区在1998至2002年的这段时间,各项都在不断发展,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最快,信息产业总值分别从33.42%、0%、21.59%、11.87%增长到36.05%、22.99%、24.28%、12.88%,这其中北京的发展明显优于其他地区,但是每个省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尤其是天津实现了从无到22.99%的飞跃。并且,总之,我国电子信息在区域层面是不断发展着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中的不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技术方面,一些关键性的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还不够,真正的创新型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来。第二,在产业结构上技术含量高的电子信息产品所占比重小而且生产业比较分散、产业链业不够完善。第三,在市场结构方面,对待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这也可以说明我国先进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还不够强大。另外,某些比较“热”的电子信息产品容易产生恶性的竞争而相比较而言比较“冷”的电子信息产品往往开发研制不足。第四,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不是十分完善,我国还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真正具有竞争意义的机制。第五,产业的布局不合理,发展也不均衡,没有很好的利用各地区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总体发展。如表4所示:表4 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一类地区北京、上海二类地区天津、福建、辽宁、广东、吉林、陕西三类地区浙江、江苏、海南、重庆、山西、黑龙江、宁夏、湖北、江西四类地区湖南、内蒙古、新疆、山东、河南、青海、四川、河北、安徽、广西五类地区甘肃、贵州、云南、西藏表4说明了我国各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很不一样,主要可以分为五类地区,第一类地区包括北京、上海;第二类地区包括天津、福建、辽宁、广东、吉林和陕西;第三类地区包括浙江、江苏、海南、重庆、山西、黑龙江、宁夏、湖北、江西;第四类地区包括湖南、内蒙古、新疆、山东、河南、青海、四川、河北、安徽、广西;第五类地区包括甘肃、贵州、云南和西藏。这五类地区的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层次也不一样。一类地区发展比较好,可是四、五类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就比较差。产业的布局的不合理,发展的不均衡,没有很好利用各地区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总体发展。我们再来分析表5,表5以2002年我国各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情况为例,广东的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最高达到了4374亿元,其次是江苏为1747亿元,上海1347亿元、北京1026亿元,天津848亿元,福建769亿元,浙江735亿元,山东611亿元,辽宁368亿元,而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才是280亿元,反差很大。而到2011年的时候,由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政府的支持,我国各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产量得到了比较大的增加,但是各省销售量的排名几乎没有什么太大变化。这体现出了我国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资源的没有有效利用问题。但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表5 2002年我国各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情况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问题虽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并且仍在不断的进步之中,但是然后存在很多问题,暂时是不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的。具体分析如下:1电子信息技术不过硬,缺乏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现今,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业所占的比重还是非常小的。软件业企业的规模小、能力弱、缺乏相关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国际竞争力在总体上还是比较弱的。专业性电子信息技术人流的大量流失是造成我国这方面技术人员缺乏的重要原因,这直接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电子信息业的发展及国际大市场的竞争力。2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创新力薄弱。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力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而我国现在就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性研发还有不短的一段距离。3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多市场的了解还不是很充分,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要,科技部曾经对4181件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效益转化。失望地发现没有转化效益的科研成果居然达到了58%。这项调查无疑证明了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对市场的不了解缺乏正确的方针。4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不强大。现今,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还是以加工组装为主。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度增长还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先进技术,而我们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实力却实实在在不能与国外的大企业相比较的。如表6所示,我国在第三产业(这里指电子信息产业)的就业比例及产值比例还很少。表6 各国各产业的就业比例及产值比例5我国经济体制上的缺陷阻碍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我国要不要存在着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控股的比例具体应该是多少?国有企业什么时候退出电子信息这一产业?这些都是我国经济体制上还存有疑惑没有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势必影响到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很难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不利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壮大。6我国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科研成果的监管力度不够。在我国不尊重他人专利权、剽窃等现象是很严重的,这种情况也同样体现在电子信息技术的科研成果上。我国现如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仍然停留在无法可依和执法不严状况上,剽窃以及侵权等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制止、处罚,这样便于无形之中助长了众多企业的侵权惯性行为,更是严重伤害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技术模仿成为了一种习惯,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7过多过滥的上市公司减弱了电子信息企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比如彩电、手机等电子信息行业目前成为了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总数量最多的行业之一。而这些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产品很多都是雷同的,这就带来了一些问题。因为我国现在企业机制还没有达到完全建立、健全起来,这种前提下,这些雷同的上市公司筹到了资金之后立刻就进行了生产活动。而这样重复建设无疑愈演愈烈加剧了恶性价格竞争。这也成为了阻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的重大缘由之一。并且,这种没有从企业的长期规划来看的举措无疑会对企业造成伤害,同时也加剧了金融浪费。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政府飞宏观调控与管理职能。增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平稳发展政府的责任十分重大,政府必须要积极转变职能切实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平稳发展做出贡献,十六大中提出了要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这一方针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积极应对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政府能否转变职能按照经济大市场的实际要求去真正到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针、方法。所有政府必须要实现职能的转变、转型,实行市场主导、逐渐从高度的集权向分权去转变。以一种宏观调控、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态度出现。 2努力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力。提高电子信息的技术是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所以说,应该要非常重视电子信息产业中的科技研究成果。对待具有科研成果的电子信息产业要重点鼓励帮助,甚至推进多种形式的相互联合。我国现今在软件、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进步比较缓慢,针对这一情况要十分重视,重视其发展成果、速度。积极鼓励、帮助其发展,并且可以进一步具体制订相关的优惠政策来更好地促进其发展。使其增加技术含量、升级产品的结构,这样做可以使得我国在不断的国际经济竞争中不落后甚至取得领先地位、良好效益。 3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做出正确、合理的规划。正确的发展战略是发展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面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实际情况,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就明确指出要努力实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发展。要做到应用主导、面向市场、技术创新、开放竞争等主要思路。国家还应该制定出更进一步、更详细的实施方案,要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案、明智的举措、正确的方针将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推进世界大市场。要以一种战略眼光统筹全局。 4增加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总额。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信息产业需要巨大的投资和政府扶持此二者相互作用还能能更好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强大。更新换代极快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了要抢占市场先机经常需要快速、大量、一次性地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就对产业的资金储备提出了要求。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对这一领域的投入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所有,我国应该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要大力去支持、鼓励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研究、深层研究,努力使得电子信息技术的科研成果真正能够转换成切实的效益。这样就需要我国能够建立多种途径的融资方法,比如说风险投资。当然这需要政府的主导作用,可以采取由财政部门出部分资金、银行实施适量的贷款等多种方法融资。要形成一种以商业性为主、政府政策性为辅的风险性投资模式的大格局。 5健全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问题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只有提高了电子信息技术才能够提增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大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上应该努力加强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研发,同时构建一种创新性体系。只有一个完整、正确的组织体系才能保证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性研发。要逐步实现以市场为主要驱动、以企业为真正的中心,建立一个完整的企业技术的研究中心,与此同时坚持吸收和创新相结合。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之上,并且实现科研成果向实际效益的转变。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可以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做到不仅追上国外发达国家的科技力还研发出属于我国的科技研发成果。6最后,就是要建设具有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前面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中已经提到我国专业性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人员大量流失是造成我国这方面技术人员缺乏的重要原因,这直接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电子信息业的发展及国际大市场的竞争力。现今社会的经济市场竞争的焦点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整体质量影响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中人才的缺乏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我国政府要做到尊重、重视真正的人才,与此同时还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激励政策来吸引人才。并且还要在吸引、留下人才之后做到遵循培养人才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的规律,使人才能够得到最充分、合理的使用,使我国拥有人才优势从而促进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结论: 电子信息产业经过了快速发展的一个过程,如今已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必须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逐渐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等几个重要方法发展,生产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出口份额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也面临着技术不过硬、创新能力弱、对市场了解不够、产业不强大、经济体制存在不足、国家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面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诸多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与管理职能;努力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力;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做出正确、合理的规划;增加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总额;健全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具有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这几个主要的措施。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今,电子信息产业对于中国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只要抓住机遇勇于迎接挑战不断学习进步就一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参考文献1黄海鹰. 国际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模式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J信息产业.2004,5.2罗若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及思路.J企业活力.2004,10.3王旭东. 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J宏观经济研究.2007,2.4吴艳霞 赵庆远.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状况分析.J.情报杂志.2005,12.5王育菁.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信息产业.2006,1.6倪一鸣.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考.J福建电脑.2005,2.